李曉寧來燕京當然不單純是為了和唐薇享受魚水之歡來了,他其實是接到了關建國的邀請,說是關鵬舉老爺子要舉辦一個家宴,專門點名讓他來參加.
跟唐薇再一番激情過后,洗涮完畢,吃了早飯,李曉寧來到衣柜跟前。雖然他一年也來不了幾次,但是唐薇的衣柜里還是擺滿了為他采購的衣物。
李曉寧挑了一套嶄新的休閑服飾穿了起來,畢竟是家宴,不能穿得過于正式,否定就脫離了家常飯中的“家”的意境。
唐薇最終還是去了公司,給李曉寧留下了一輛寶馬mini。李曉寧開著寶馬mini先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轉了幾圈,然后還是奔著琉璃廠的方向開了過去。他要去給關老爺子買件禮物。
其實剛才在街上亂轉的時候,李曉寧就是在尋思到底要給老爺子買什么禮物,按理說自己現在有的是錢,想買什么都可以。但是這禮物卻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買的。太貴重了不好,但廉價了也不好。想來想去還是覺得一件價值不大不小的古董最為合適,上次在老爺子書房里看到了幾件不錯的古董擺件,說明老爺子在這方面也是有點兒愛好的。
當然現在想去琉璃廠撿漏已經是越來越難了,一來是因為地攤上的貨色,真東西本來就不多;二來是因為現在眼力好的人越來越多,即便真有幾個漏,也早已經被別人撿去了。
不過這并不影響李曉寧的采購計劃,因為他現在不缺錢,沒必要去撿漏,只要看到合適的真東西就行了,價錢倒是在其次。當然,如果能順便撿個漏就更加好了,不光是省錢的問題,同時還能享受一下淘寶的樂趣。
李曉寧來的時間比較早,古玩市場還沒怎么上人,李曉寧就在一個小吃攤上又吃了一籠包子,喝了一碗白粥,早上那一番運動,著實消耗了不少體力,光吃兩個煎蛋,還真有點兒不補回來。而且,他從小就喜歡吃小籠包子,現在有機會重新找一找之前的感覺,何樂而不為呢。
九點多快十點的時間,琉璃廠終于熱鬧起來。店鋪陸續開了門,流動的攤位也都擺了出來。在市場中轉悠的人年齡大多在四十歲以上,像李曉寧這樣二十歲出頭的小年輕看起來十分的扎眼。
店鋪大多都是有固定的老客戶的,對于散客并不熱情。即便是地攤也因為李曉寧的年齡太輕,再加上他走馬觀花式的瀏覽方式,一看就不是正經買主,所以也沒有什么人招攬他。
李曉寧走的快,是因為大多數攤位上擺出的物品都是一眼假的東西,根本不值得lang費時間去細瞧。
來到玉器和石器的攤位時,人群明顯擁擠了起來,沒辦法,這兩年玉器和石頭價格炒的太厲害了,早就已經不是簡單的一句“瘋狂的石頭”可以概括的了了。
這兒的人雖然很多,但是也多是觀看,很少出手的。這么早來光顧的,大多是行內人士,眼睛都相當的“毒”,很少會沖動。
“師父,這里的玉器是真的還是假的?”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跟在一位五十多歲的老人身后問道。
李曉寧順著聲音看了過去,覺得那個老人有幾分面熟,但是一時又想不起來到底在哪兒見過。
老人背著手在人群中慢慢踱著,卻一直沒有停下腳步。聽到徒弟發問,便說道:“靜靜,你記住,古玩有真假,但是玉器沒有真假,只有優劣。玩咱們這一行的,眼睛一定要準,這個準怎么來?你知道嗎?”
“知道。”小姑娘回答,“要多看書。師父說過古玩鑒定說到底就是知識的積累,只要了解了各個時期的背景和特征就不怕打眼。”
老人搖了搖頭說道:“你想得太簡單了,如果這樣就能成為鑒定師,那鑒定也就太簡單了。你要知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古玩的鑒定水平在提高,但是古玩造假的水平也在提高,甚至很多造假的人本身就是鑒定的大師,他們對鑒定的流程和方法了如指掌,然后反道而行之,制造出來的物件足可以以假亂真,你看再多的書又怎么能夠分辨?”
小姑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道:“哎呀,我還小了。慢慢跟著師父學吧。我今天就是跟著師父來撿漏的。呵呵!”
李曉寧聽了這話在心中暗暗笑了笑。撿漏一直是界的傳說,什么二十塊農村里收的瓷碗后來拍了五千萬,什么一萬塊買個壇子原來是元青花。其實大多都是杜撰出來的故事,故事聽得多了,也就沒有什么娛樂性了。
李曉寧喜歡古玩,但是自己并不怎么。他一直提醒自己,古玩這個行當除了拼知識、拼眼光外,還拼心態。一個良好的心態是保證自己不上當受騙的前提。這年頭,能花個實在價格買個貨真價實的東西已經感謝cctv了,還能天天指望撿漏?
就這么一路走一路看,很快又走過了玉石攤位,來到了一個專賣各類爐子的店鋪門前。李曉寧想都沒想,便走了進去。
宣德爐本身就是非常稀罕珍貴的。歷史上,宣德爐在明清兩代的地位甚至高過瓷器。因為宣德皇帝宣布做瓷器一批六十多萬件,大規模做銅器才三千件。到了雍正時期,大清史錄有記載,銅器做一批樣式才四件。
銅作為古代主要流通貨幣還是很重要的。古代不可能用銅器做生活實用品。銅器在當時只有王公貴族用,普通百姓很少用。另外,國人講究“吉金”。從商代青銅器到宋元,黃銅都是非常珍貴的,都是地位、財富的象征,宣德爐可謂是青銅文化的文藝復興。但是歷史上銅器原來的造型是張揚的、恐怖的,用來祭祀、祭神。到這個時候是小型、實用化了。到了明清,銅爐和文人的接觸更多,和書房、沉香的搭配相關。
市面上流通的宣德爐多是二三十萬元。這些爐子要么是康熙的,要么是雍正的。這時期的瓷器都要賣到幾百萬。而一件爐子才幾十萬。它的價值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一件明代的家具,不管海黃還是其他材質,硬木的要幾十萬,幾百萬。一張明代繪畫要上百萬甚至好幾千萬元,而一件明代宣德爐十幾萬元就可以買到。在大家都不太懂的時候還是有機會撿到漏的。
剛進去轉了一圈,李曉寧就知道自己來對地方了,這兒的東西很全,品相也很好。
李曉寧隨口問了幾個宣德爐,倒是嚇了一跳,原來這個老板的價格也是真敢開,想來確實是個行家,也是個真會做買賣的生意人。想從這樣的人手里撿漏,那是相當的難,屬于虎口拔牙的難度。
來來回回轉了幾圈,李曉寧最終在一個曲耳三足爐跟前停了下來。這是個很罕見的爐型,看起來也很新,但是李曉寧卻能看的出來的這是件真品。因為它有著典型宮廷造辦處的風格,梅枝做得遒勁有力,工藝繁復考究,這種皇家的氣質,仿品是很難仿出來的。
“這個多少錢?”李曉寧指了指爐子問道。
“好眼力。這可是我鋪子里最漂亮的一個爐子了。”老板說著話,伸出右手比量了一個六字的手勢。
“六萬?”李曉寧點點頭,“價格倒也公道。”
“這位先生,可不敢開玩笑。”老板連連搖頭說道,“這么好的爐子六萬怎么可能買的到?六十萬!”
李曉寧微微一笑說道:“如果這個爐子沒清洗過,六十萬可能真的值,可是現在嘛!我也就只能出個六萬!”
“話是這么說。可這東西畢竟是個真品嘛。六萬塊買的到真品宣德爐?”老板的語氣之中透著一絲淡淡的不自信。
正說著話,李曉寧剛才在玉石攤位遇到的那位老者帶著女徒弟也走了進來。那老板一見那老人,連忙打招呼道:“馬先生來了?我這新到了幾個爐子,看看有沒有喜歡的?”
這一句馬先生,頓時讓李曉寧想起來到底在哪兒見過這位老者了,原來是在電視上。這位老者是國內出名的家、古董鑒賞家,同時也是經常上電視的名人。
馬先生跟店老板客套了幾句,目光便也被李曉寧面前的那個爐子給吸引了過來,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連連點頭說道:“是個好東西。多少錢能出手?”
李曉寧就有點兒不滿,心說你老人家的眼睛還真大,看不到我已經捷足先得了?便故意咳嗽了兩聲。
馬先生其實早已經看到了李曉寧,但是他并沒有想到李曉寧會是買家,因為李曉寧太過年輕了,而這個爐子又太新了,一般人不會認為這個爐子是個真品的。
馬先生是懂得規矩的,李曉寧既然已經先問了價,自己就不好再橫插一腳了,只好滿臉惋惜地退了下去,口中連連說道:“可惜啊,可惜啊!”
李曉寧心說,你是不是拿了老板的錢啊?我怎么感覺你那么像個托兒呢?但是,馬先生畢竟是這一行當的專家,又是位長者,自己不便出言不遜,便沖老板再次開口問道:“老板,給個實誠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