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www.mhtxs.cc
在最近半月里,每一天的清點,他們都會發現物資少了很多。
已經變成了越換越空的局面,這讓他們很是心驚,怎么會越換越少了呢?不對啊?
他們意識到,和別人交換物品的方法有問題,越換越少,這樣的話,還換個什么勁?
可要他們從此不換,他們也不肯,他們從中嘗到了甜頭。
所以,換,肯定要換,但要找出以前為什么是賺了,現在虧了。
他們的名氣,也隨著交換物品而變得越來越大,眾人現在都知道,如果缺了些什么,可以去找他們換,他們肯定有得換,也樂意換。
沒有人想過他們為什么這么樂意,都以為他們舍己為人,是好人,道德楷模,很喜歡他們。
現在也確實,按照目前他們越換越虧的情況來看,確實變成了大好人。
甘地和布十四關起門來琢磨了,首先,他們琢磨為什么最開始賺了。
“一開始我們越換越多,是和布青換的,我們先和別人用布,換了一點玩具材料,又拿玩具材料和布青換了布,中間就多出了好些布。那時,我們是賺的。”
他們在本子上記述下來,以保證自己不會弄混。
“后來,我們不只換布了,別人拿玩具材料換食物,我們拿食物換布,又拿布換玩具材料,就這么輪流換著,這時候就出問題了。”
兩人寫到這里,便知道,這么交流換。結果導致了他們虧本。
他們認為,主要是價格不穩定。比如玩具材料都是一堆,有的人拿兩匹布來換。有的人拿三匹布來換,有的人拿四匹布來換。
他們認為反正怎么換都是賺的,也都換了,結果最后虧了。
于是,他們想了一個辦法:“我們得給大家定個規矩,比如多少布,換多少東西。”
這個規矩被他們用了出去,每個前來兌換的人,都開始明碼標價。多少數量換多少數量。
大家不樂意了:“以前我們換的時候,不用這么多啊!”
他們覺得,自己的東西很有價值,不應該這么換,這些人里,居然包括前一段時間,花了更多的數量,才換到的人。
應該說,對他們而言。這挺合算的,但人啊,都有那么一點問題,感覺被限制了就不開心。喜歡自由協商。
可惜,主動權在布十四和甘地的手里,他倆態度很明確:“要么換。要么不換。”
大家沒辦法,只好把東西拿去換了換。
很快。他們又重新富有了起來,物資越來越多。開始堆積在房間里,占了好多空間。
別人前來和他們交換物品時,都對他們的豐富物資很好奇。
這次便有一個人前來詢問了,問他們:“你們怎么有這么多物資?我記得你們以前沒那么多啊,上個月你們還不到一半呢,怎么這個月翻了一倍多?”
這一問,倆人緊張了,在沒有商業概念的世界里,尤其是沒有更多經濟渠道的世界里,突然多了很多的財富,怎么看都是一件很難解釋的事情。
他倆便是如此,他們現在都還弄不清楚,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在犯罪,法律中又不包含他們正在干的事,所以他們也不知道該不該和別人說。
“我也不太清楚,反正就這么多起來了。”沒接觸過撒謊概念的兩人,只能不承認,一定意義上說,他倆其實相同于撒謊了。
那人很是不解,換完了東西回去一琢磨,更加不理解了,大家每個月都領那么多物資,他倆怎么憑空多了這么多?
何況他們又沒有當官,就算當官了,也不能領這么多啊。
一個大膽的念頭冒了出來,他倆肯定是趁守八不注意,從倉庫里多拿東西了。
他為自己的猜想嚇了一跳,但如今的情況他又不得不上報上去,于是他狂奔向刑部,一進門,就表示:“我要報案!”
刑部官員愣了一下,隨即沉下臉來:“又有人打架了?”
“不,不是,是有人自己去倉庫里拿了很多物資!”
“沒有經過守八允許自己拿的?”刑部官員又愣了一下,在法典中,這種做法叫盜竊。
他們學過,但是從來沒出現過這樣的事情。
“我不知道是不是經過守八同意的。”那人不敢下定論。
刑部官員嚇了一跳,如果是守八擅自批準,這問題就嚴重了,這叫做貪污,比挪用公款還要嚴重。
“你先在這等著,我去問問。”刑部官員安撫好此人,便找到了守八,問他最近有沒有特別批準過多拿物資的情況。
守八臉色一繃:“這笑話不好笑,這是國庫,我能隨便批準嗎?我沒那權力!”
刑部官員想想也是,又問:“有人舉報國庫失竊,你好好清點一下,看看倉庫里少了什么沒有。”
“有這事?!”守八臉色都白了,這要是真的,就得治一個看管不利,玩忽職守的罪名,他可擔不起。
他立刻把倉庫里的物資清點一遍,最后表示:“倉庫沒有失竊,舉報的人不是亂說吧?”
“應該不會,那人叫木頭,挺好的人,我認識他,他不喜歡開玩笑。”
“那你可得好好查查怎么回事。”守八回道。
“好,我回去看看。”
回到了刑部,那官員鎮靜了不少,之前想到盜竊國庫和貪污之事,讓他很是心驚,如今定下神來,好好向木頭詢問了一番。
得知問題出在布十四和甘地身上,刑部官員立刻帶著木頭,來到了布十四的家中,一進門,就看到堆得滿滿的物資。
他們也震驚了,最后再一計算,得出這些物資,就目前而言,不該是布十四和甘地工作所得。
布十四和甘地很慌張,面對“坦白從寬”的政策,立刻把自己如何運作的情況匯報出來。
聽完后,刑部官員很震驚,這個想法實在是……太難以想像了,居然為他們帶來了這么多物資。
可他們也得不出是不是犯罪,就《法典》上的記載,并沒有關于這類的明文條例。
他們覺得此事最好還是上報給王揚,讓王揚來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