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三十二章 資本(一)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4月的布蘭卡港附近海域是火熱的。

  大批噸位在100300噸不等的漁船不時小心翼翼地穿梭在布蘭卡灣內諸多的小島間,然后將大批捕來的漁獲送上碼頭。碼頭上是大批新來的明人移民,他們來自江北的泰興、揚州等地,此時都穿著統一的棉布工作服,通過兩座蒸汽吊桿將一桶桶的魚從船甲板上吊下來。而南海漁業公司的職員們則在紙上記錄著諸如“某年某月某日,某漁船運回鱈魚一桶(1000條),品質上等(全是大個鱈魚)”之類的文字。

  這些打魚歸來的船只中大部分都是南海漁業公司自營的船只,計有魷釣船2艘、鱈魚捕撈船12艘、加工補給船2艘。魷釣船、鱈魚捕撈船這些超配了兩倍水手的漁船將捕獲的鱈魚、滑柔魚、鯛魚、鮐魚等漁獲送到加工船上,由加工船上的水手現場清理、腌制,然后分裝成桶運回布蘭卡港做進一步處理,或制成罐頭食品、或直接等待路過的大型貨船運回國內銷售。

  當然在這些船只中也夾雜著一些私人漁船,這是國內私人資本逐漸成長的明證。一些有錢人(主要是返鄉軍人)合資買上一條100噸左右的現代化機帆動力漁船,然后或者想辦法高價雇傭漁民,或是自己親自上陣(農閑時節)捕魚。整個夏秋季節他們差不多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可以出海捕魚,而冬春季節可以捕魚的時間就更長了。如果運氣好的話,一個月差不多能捕獲十幾噸的鱈魚以及少量滑柔魚、鯛魚等,這就已經價值一千多元了。

  當然這只是市場銷售價。實際收購價往往只有這個的5060,因為后續的清理、腌制、運輸、銷售也是需要成本的。不過饒是如此,這些漁船在捕魚旺季的秋天依然能夠在布蘭卡港周邊海域賺到兩千元左右。刨除繳納的稅金、修船費用、船用燃料、漁網等各種成本,純利也在1200元左右,船上所有人若是均分的話差不多恰好是每人八十多元。

  由此可見,在漁產品極端緊缺的東岸共和國,弄一條船去捕魚絕對是非常賺錢的生意。也許唯一的障礙就是一條100噸級的捕魚船本身價格就要五千元之巨。再加上稅金、招募人手、購買漁網釣具的費用,沒個六千元前期投資根本別想弄得下來。在如今的東岸,除了穿越眾有實力投資以外。即便是那些荷包鼓鼓的返鄉軍人也得集資合股才能置辦上一條。

  當然了,前期投入大,這可以預期的利潤也是很驚人的。如果是全職漁民的話,有這么一條船。如果運氣好的話只要兩三年時間就能回本了。因此很是吸引了一部分不知道該把錢投到哪里的退伍軍人前來投資。

  在當前階段,這些漁民們基本都來自退伍軍人本身——而他們基本都是農民,少許來自通過勞工經紀人雇傭而來的愛爾蘭、蘇格蘭勞動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前陣子政府內部剛剛出臺了一項政策,掃除了一些法律上的障礙,這才得以讓這些人得以順利出海捕魚。

  這條政策出臺的背后是國內幾股政治勢力之間的又一次激烈的交鋒。首先是作為保守勢力代表的軍部,他們強烈反對讓各鄉鎮的農民們前往外海捕魚,理由是“這會影響到糧食生產的安全”。因為一旦讓這些農民們嘗到捕魚暴利的甜頭。那么誰還去種地?國內現在的糧食價格是被嚴格管制住的,說白了就是在高通脹的經濟環境下壓榨農業補貼工業。而工業所得的利潤又都投入了移民、開拓新土地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當中。農民們本身并沒有受到太多的反哺。

  工人還能在通脹的情況下加工資呢,但糧食價格被牢牢管制住的情況下,農民的實際收入卻在不斷下降,這樣勢必會使得農民們耕作土地的意愿下降,繼而使得國內糧食產量下降,影響到糧食安全。

  農民是軍部的基本盤,農村基層也是軍部實力最雄厚的地方,95以上的官兵都來自廣大的農村。政府管制糧食價格、剝削農業補貼工業已經惹得軍頭們很不滿了,現在又要向農村要勞動力出海捕魚,這種往軍隊碗里搶食的行為讓他們如何能夠忍得住?

  他們雖然通過各縣的士兵委員會組織了一些人到海外投資種植園,但說到底這只是為了配合國家政策向海外輸出資本,減輕國內通脹壓力,順便為這些為國家立下過功勞的軍人們撈些好處而已。軍人們只是出資方,是種植園的股東,種植園所需的大量勞動力還是要當地自己想辦法。但現在出海捕魚等于是直接問農村要勞動力了,是在抽農村的血,況且今天出海能夠向農村要勞動力,明天某人發現了另一項非常賺錢的生意是不是也要向農村要勞動力呢?長期這樣下去,英國工業化時出現的羊吃人運動豈不是就要重演了?

  軍部代表嚴肅指出,若要農民們離開自己的土地出外工作,那就必須同時放開糧食市場的價格管制措施,并依據現在的市場需求、國內的通脹環境等因素綜合考慮,重新調整糧食收購價格,確切保障農民們的利益。

  投資捕魚業的大多是一些穿越眾,和那些軍人們小打小鬧合資買一條船不同的是,財大氣粗的穿越眾們的手筆就大很多了,比如白斯文本人就和人合資一口氣訂購了五條船和一條加工船,總共花費超過了四萬元。

  這些人是所謂的“解放農村勞動力”的鼓吹者。白斯文的光明蠟燭廠就一直因為工人數量不足而使得產能無法有效釋放,這事讓他郁悶了很多年了。如今趁著國內政策放開,資本大量涌出的時候,這時候不趁機打開農村勞動力市場那還等啥呢?什么?去國外去舊大陸搞勞動力?我呸,那得花我多少錢,況且時間也來不及!

  如今捕魚業這么暴利,不趁著這個機會搶先一步撈一把并占據有利位置,難道還等以后不那么賺錢的時候再進入嗎?而且這次執委會真是玩大了,不但農村勞動力市場會受到沖擊,就連城市內一些收入不高的工廠也會受到嚴重影響。工廠主們要么提高工資抗衡新興暴利行業對其工人的吸引力,要么干脆關閉工廠也去捕魚,沒有第三條路可走!而提高工資總是很令人糾結的事,這會令工廠主們的利潤減少,東岸工業系統的成本增加,產品競爭力下降、大量利潤被侵蝕,對整個國家工業體系的負面影響較大。

  這就是走了捷徑的后果啊!本來按照正常路子,農業應該是最先商品化、資本化的領域,在農業上完成原始積累的資本家們(也可以是政府等組織)開始逐漸進入利潤更豐厚的輕工業領域;等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整個世界工業化程度加深的時候,再逐漸進入重工業領域。但如今東岸的經濟發展顯然是走了捷徑,農業、輕重工業一起上,國內市場又很狹小,全靠外部維持,再遇到戰爭的摧殘,以及執委會的諸位委員們治國水平也很一般,那么國內經濟體系漏洞百出也就很正常了。

  也是到了這個時候,執委會的諸位官僚們才猛然發現,他們為了解決因為戰爭在國內引發的惡性通脹,而開啟了民間私有資本進入多個領域的進程,但這顯然又帶來了新的問題。私有資本的逐利特性使得他們慣于進入利潤最豐厚的行業,而為了快速獲取利潤,他們又會不擇手段地鉆各種空子。

  比如這一次對農村勞動力的爭奪,在通脹條件下實際收入水平快速下降的農民們被捕魚業的高收入所吸引,以及一些利潤率較低的工業企業(如建筑材料公司、海產品加工廠等)的工人也被大量吸引,私人資本第一次對執委會一手建立起來的以公有制經濟為主的體系產生了強烈沖擊。

  如果放任這種行為繼續的話,那么這些國營企業只能提高工人工資來應對,這勢必會減少他們上繳的利潤額度。也就是說,東岸共和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將減少,而這些減少的財政收入里的大頭本來都是用在大力從遠東移民上面的,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下去的話,東岸本土百姓的生活水平確實會有所提高,但從遠東移民的數量就會越來越少。

  換句話說,其實現在的東岸就等于是全民犧牲自己的生活水平來從遠東移民(包括給新移民準備房屋、牲畜、種子和媳婦),只不過他們不自知而已。但從長遠來看,一旦幾十年后的東岸政府被資本控制,那么從遠東進行移民的計劃勢必將終止。畢竟對資本家們來說,就近引進黑人、印第安人、馬來人乃至歐洲人都比明人廉價,這腦子有病才花大代價去遠東移民呢!

  幾十年后的事情執委會暫時不會去考慮,也管不著。因此,他們最終還是想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即給漁船發放牌照控制規模,同時也鼓勵船主們去國外招募勞動力,其他需要大量勞動力的行業照同此例辦理。另外,他們也放開了對國內糧食價格的部分管制,允許小麥等商品的批發價格在農業部指導價外上下浮動至多20。這個典型的和稀泥政策,用某些人的話來說就是,恰如其分地顯示了這屆執委會官僚們的治國水平。(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