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五百二十四章 三國完結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變身女學霸

  吳迪走了,說是要將第二天的游玩時間先存著,下次再好好地玩,不過走得時候卻有種落荒而逃的感覺。

  吳笛則被對方那霸氣的宣言鎮住了,她的思緒有些混亂,然后她便確定了自己的心意,沒什么好害羞的,喜歡就喜歡了,那又如何,我喜歡的男人,在我眼里也是最完美的!

  但是,她卻不希望吳迪做什么傻事,所以她主動勸解吳迪,她其實對什么名分之類的東西一點都不放在心上,那種東西怎么樣都好,反正只要兩人在一起玩得開心就行了。

  吳迪看到對方回復的信息時,使勁地揮了揮拳頭,他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妹妹,以后的妻子,受任何委屈!

  在五月份的時候,吳笛的最后兩部《三國》終于在萬眾期待中上市,還包括一些短篇的番外。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宿命對決,姜維與鄧艾之間的龍爭虎斗,都讓不少讀者看得非常痛快。

  最終蜀國的敗亡也讓人嘆息不已,畢竟蜀國一方,劉備、關羽、張飛、趙云、黃忠、馬超、諸葛亮、龐統等等,一個個讓人喜愛的人物,都躍然紙上,讓人不忍心就這樣與他們告別。

  最后兩部《三國》的銷量,比起之前的也有所降低,畢竟三國后期確實沒有前期精彩,而諸葛亮這種人氣極高的人物,卻依然回天乏力,這又讓讀者覺得不爽了。

  倒是番外篇的合集,銷量意外的高,有幾部短篇都非常棒,尤其是以曹植的視角來寫的短篇小說。

  英雄豪杰,天縱之才,貧民子弟。寒門苦士,誰都逃不過一個死字。而越是英豪,越是舍不下打造出來的基業,定要為的基業留下一個最好的繼承者。

  當曹魏大勢已成,曹操年齡日高,關于曹魏方面誰為繼承者這一點。就成為了無數人都在關心的問題核心。

  最冒尖的人物是兩人。曹植和曹丕。

  這篇小說便重點寫了曹植的“七步詩”是如何寫成的。

  當然,小說中也提了曹植為何在繼承人之爭中敗給了曹丕,實際上曹植此人,因為文才,頗得曹操贊賞,而曹丕雖然也有才,但終究比不上曹植,天下才華共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可不是開玩笑的。才高八斗這個詞一開始說得就是曹植。

  曹植對曹丕是最有威脅的,可惜曹植在政治上、心機上,比起曹丕來說有些距離,而且曹植身邊一群幕僚,全是些只會舞文弄墨的廢物,曹丕身邊,卻有很多能人。

  因此,在曹操生病時。曹植寫了很有文采的文章祝愿曹操早日康復,而曹丕卻在幕僚的建議下。親自侍奉在曹操身邊,這兩相對比,便一下子顯出曹丕的高明了。

  而曹丕能夠最終確立繼承人地位的關鍵因素,賈詡功不可沒,因為曹操曾問計賈詡,到底是誰適合。賈詡卻說,我在想劉表和袁紹,曹操頓時就笑了。劉表與袁紹,都是想要立幼子,結果鬧得內部分崩離析的人。

  所以說賈詡非常高明。勸諫都這樣委婉,可效果卻好得驚人。

  曹丕在曹操死后,順利掌握魏國大權,他本來就天性薄涼,所以他對曹植很有意見,更不用說,曹植在他的妻子甄姬死后,寫了一篇《洛神賦》,更是讓曹丕感覺很不爽,每個男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妻子和另外一個男人不清不楚,更別說這個男人還是他弟弟……

  所以曹丕想要報復,他召曹植入宮,參加一次宴飲,這本來并不是一件多值得拿出來說的事情,不過就是在園中池邊,擺好案幾,珍饈瓊漿,諸人入座,作和樂狀。

  酒過三巡,舞姬們在場中旋轉,歡歌慢舞,一片和樂之景。就在絲竹聲中,曹丕舉杯,忽而對曹植說了一句話:

  “孤聽聞,子建有反叛之意?”

  曹植臉上的表情瞬間凝固了,他怎么可能反叛?曹丕在一繼承大位之后,將一切都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就算他曹植想要反叛,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他瞬間就明白了,對方只是找一個想要解決他的借口而已。

  曹植立馬否認,結果他的這位兄長輕笑一聲,繼續說道:“子建之才,向來遠勝于我,之前一篇《洛神賦》更是足以名垂千古。今日宴會,何不賦詩一首以助興?”

  曹植一顆心剛剛放下,才發現自己背上已經全是冷汗,他在松了一口氣的同時,卻又聽曹丕很冷漠地說,七步之內,賦詩一首,如詩不成,就以性命來抵吧。

  后世的人來看,曹植作七步詩似乎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但是設身處地地為曹植想一想,那可是性命攸關的大事,作不出來那就要死啊,而且他一向對曹丕十分恐懼……

  最后,曹植硬著頭皮上了,才華畢竟擺在那里呢,他最終作出一首:“煮豆燃豆萁,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了這首詩之后,最終還是放過了曹植,因為他也聽出這首詩的弦外之音,當然,他不殺曹植的最關鍵原因,便是此人已經沒有多大的威脅了,而那位在邊境掌握著兵權的曹彰,回來之后,就暴斃而亡,這是誰動的手,答案很明顯。

  這首《七步詩》,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于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誡避免兄弟鬩墻、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它巧妙地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曹植對手足相殘的悲憤,同時也發出了理直氣壯的斥責。詩的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象。曹植以“豆”自喻,一個“泣”字充分表達了受害者的悲傷與痛苦。后兩句筆鋒一轉,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這明顯是在質問曹丕:我與你本是同胞兄弟,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當《七步詩》入選了這個世界華夏的初中教材之后,其中有道關于《七步詩》的賞析題,以上就是最準確的答案。(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