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五一三章 暖冬始旱災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宋王

  英年早逝!

  聽到這句話,林昭不由的笑了!

  原本歷史上的趙頊確實是英年早逝,死的時候不過三十多歲,即位的宋哲宗還只是個孩子,否則也不至于鬧出高太后垂簾聽政一說來。

  不過狄青所言的英年早逝絕非如此,如今的趙頊才不過二十多歲,按照自然發展,還需要十多年才會死亡。十多年的時間,可不是他們能夠等待的。即便他們能等,曹太后也未必能熬得住!

  很顯然,狄青是希望這個時間進一步再提前一些,至于提前到什么時候……而立之年?抑或是……

  “狄公是打算行刺嗎?”林昭想到這一點也不奇怪的,以明月宗現在的實力,從皇宮到皇城司都有自己人,行刺未必辦不到。只是這般行為太過冒風險,手段卑劣些倒也不打緊,只是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輕易這般極端的比較好。

  狄青搖頭道:“有過這個念頭,不過暫時并不打算付諸實施,只是想著如果時間把握的比較好。可以利用趙頊之死,皇位空缺,名正言順地登上帝位……”

  林昭與趙頊的關系是叔侄,歷史上以皇叔之尊趕走侄子,當上皇帝的似乎也只有明朝的永樂大帝朱棣了。狄青的意思很明顯,如果可以用比較溫和的方式,比如宮廷政變什么的,來即位那自然是最好不過。難不成還得發起一場大宋朝版的靖難之役嗎?

  “如果趙頊在太后之前去世,那么太后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支持公子登基,趙宗實父子兩代倒行逆施,在百官和百姓心目中都多有反感,公子乃是仁宗皇帝親子,素有賢名,可名正言順登基!”

  狄青道:“否則萬一太后有個三長兩短,早于趙頊駕崩,會比較麻煩的。除了趙頊之外,高滔滔也是個極難對付的人,唯有太后在,才可以壓制住她!”

  “確實如此,只是這個時間著實不好把握!若是太早,我們來不及準備,倉促之間難成大事。”林昭無奈道:“只能把握一個恰當的時機,還得顧及母后的健康狀況,很難把握啊!”

  “人未死,卻生病了,身體江河日下呢?”狄青道:“這樣是否可以動搖百官對他的信心呢?還會讓某些人蠢蠢欲動!”

  “這個可以有!”

  “高滔滔溺愛次子,如漢時竇太后疼愛梁王如出一轍,趙頊不是漢景帝,趙顥也未必有劉武之風姿,高滔滔卻未必沒有做竇太后之心啊!”狄青沉默了片刻,又想到了一個方面。

  林昭聽到之后,頓時沉默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趙頊死后,即位的是他兒子宋哲宗,高滔滔是太皇太后的身份輔政的。不過那是趙頊已經三十歲,為兒子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可如果趙頊的身體提前垮掉,高滔滔會怎么想呢?尤其是眼下,趙頊還沒有存活的兒子,情況自然就完全不同了。

  皇太后高滔滔,林昭雖然與這位嫂子素未謀面,卻知道她是個極其厲害的角色,絲毫不敢掉與輕心!

  狄青輕聲道:“我只是偶然有了這樣一個想法而已,想著如果局勢是這般情況,公子奪位可就容易多了。只是想要達成卻不容易,不過事在人為,還是可以想象辦法的!”

  “嗯,不著急,慢慢想辦法就是了!”林昭也清楚,有些事情可不是很容易就達成的。何況還缺少許多信息和參考,待回到汴京之后再從長計議。

  “也是,從長計議!”狄青不由輕嘆一聲,復位之路果然比想象的要復雜,要艱難。

  林昭道:“接下來的兩個月,我們專注治河就是了,免得再成為眾矢之的。只要治河圓滿完成,功勛卓著,許多不利影響就可以煙消云散了。反正趙頊最近剛干掉了韓相公,正得意著呢,先讓他在汴京鬧騰著吧!”

  秋冬季節,黃河進入枯水期,正是良好的治河機會。

  有道是上天垂憐,熙寧四年的冬天并不像往常一樣寒冷,相對十分溫暖。甚至連黃河都不曾冰封,修筑河堤的水泥也不會因為寒冷而出現凝結問題。治河的各項工程都沒有延誤,全都可以照常進行。

  如此狀況,可以說是天賜良機。

  同時,文相公的態度改觀也是一個重要方面。歷史上,文彥博對鐵爪龍和浚川杷等工具的使用極不贊同,甚至還多有反對與不屑。以至于許多行之有效的工具,因為這樣那樣的一些緣故未能發揮作用,著實可惜。

  這次由于林昭的出現,以及一系列巧合的事情出現,使得文彥博對林侍郎的作為十分配合,一切都得意順利進行。最難得是天氣也如此配合,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一切都是那樣的和諧,少有的順利。

  很多人都忍不住贊嘆,林侍郎當真是好運氣,怎么他來治河,連老天爺都來幫忙呢?莫非真是神助?

  林昭卻輕輕一笑,看來暖冬現象古來有之啊,應該是東太平洋發生了厄爾尼諾現象吧!只是湊巧讓自己趕上了,也當真算是運氣吧!

  對了,厄爾尼諾現象發生之后,西太平洋地區的氣溫會比往常偏高,降水也會偏少。今冬如此溫暖,那么來年降雨豈非更加稀少,在這個靠天吃飯的年代,結果會是什么不言而喻。

  干旱!

  旱災!

  應該是比熙寧四年春夏更為嚴重的旱災,大朝當真是命途多舛啊!外有強敵,邊疆始終不得安寧,國內也平靜不了,很少有風調雨順的年景啊!來到古代這幾年,不是水災就是旱災,時不時再加上點地震。

  大宋朝廷疲于應付,能夠支撐住也算不錯了,不過礙于時代因素,救災與預防終究差一些,受苦的始終是老百姓。

  林昭暗自沉默下來,如果來年發生旱災,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出現?古代旱災可是大事,民以食為天,以農為本的年代,這都是關系到國家安定和朝堂風云的事情。這件事對自己會有什么樣?抑或者自己可以做點什么有意義的事情?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