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七三章 兵戈之禍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宋王

  大順城始建于慶歷二年三月,是當時的慶州知州,一代名臣范仲淹修建而成,仁宗皇帝親自下詔賜名“大順”。

  其本身的戰略意義非常重大,加之又有這些政治和人文因素,使得大順城成為西北諸多堡寨中最特殊的存在。

  它的存在,無疑受到了很多的關注!

  在此次戰爭中,宋庭上下已經認定了大順城已經失守,或者遲早會失守,故而反應特別激烈。

  但沒想到的是,因為兩千多將士的堅持和浴血奮戰,大順城依舊堅挺,掌控在宋朝人手中,未曾失陷于西夏人。

  除了歷經三十年風沙,依舊堅固的堡寨城池堅挺,守將景思立絕對功不可沒。

  景思立,是普州安岳人,他因為祖上之蔭而獲主理渭州治平砦事務一職。為人忠義,能力不錯,陜西路宣撫使韓絳曾用他協助掌理保安軍。

  熙寧二年調任環慶路,出任大宋西北第一堡——大順城的守將。

  景思立表現的很出色,不枉韓絳對他的重視與贊許,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叫做軍人的堅持與信念。

  自從八月間宋夏軍隊在環慶路爆發沖突,大順城前后遭到西夏人進攻已經有一個月時間了。大順城中的傷亡已經超過了六七成,到現在余下兩千人左右。

  如此慘重的傷亡,如此艱難的局勢,景思立都堅持下來了。面對西夏人的重重誘惑,他沒有開城投降,不為所動。當西夏人潮水般發動進攻的時候,他在前線指揮的同時,更是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毫無畏懼,并且成功御敵。

  以兩千人守住大順城,這么一座重要的堡寨。難度可想而知,景思立克夫了多大的困難不言而喻。過去的一個月,他們到底經歷了什么,是怎么熬過來的,其他人根本無法體會。

  種師道熟悉軍事,當他見證這一切的時候,眼中滿是敬佩與贊許。

  徐禧雖說為人做作。但有些事情絕對不能否認,見到滿身血污,疲憊不堪卻又神情堅定的景思立,沉聲道:“景將軍,你的功績,本官已經會如是上報樞密院。如實上報朝廷。”

  “保家衛國乃是將士們的天職,都是應該的!”景思立沉聲道:“原以為沒有希望了,沒想到你們來了……”說話間,景思立有些動容了,布滿血絲的眼神之中已經有些濕潤。

  “將士們,看到了吧,朝廷沒有放棄我們。援軍到了!”景思立站在城頭大聲呼喊,已經嘶啞的嗓音卻格外具有穿透力。

  在此之前,大順城的將士質疑最多的便是被朝廷拋棄。以至于心中的信念已經開始動搖,若是景思立一力堅持,凝聚人心,說不定早就嘩變出事了。

  是以,當援軍到來的時候,景思立首先告知將士們。一來是激勵人心。同時何嘗不是一種滿足,絕望中的自我證明。堅持是有用的,用鮮血和生命效忠的國家記得他們,至少是對他自己的一個安慰。

  這樣一種情愫,只有他們這些浴血奮戰,在生死一線堅守多日的將士才明白,外人難以理解。

  林昭與種師道看到這一幕。都有些動容了。尤其是林昭,第一次見到上戰場,在古代第一次見到軍人豪情,以及精忠報國的信念。震撼的同時也受到不少感染。

  徐禧隨即又是裝模做樣地一番稱贊,同時毫不客氣地將林昭和種師道的提議據為己有,不斷美化和彰顯自己的形象。自我滿足感很是不錯,在大順城的整體格調中顯得非常特別。

  景思立感動的同時,問道:“敢問足下此番帶了多少援軍?可是李慶州派兵來援?”

  “前期來了一千人,后面……李知州會盡快派大軍前來救援的。”說起這話,徐禧心中似乎有點沒底氣,畢竟他們自作主張出發的比較早,根本不知道李復圭作何反應。

  現在相當于是將所有的賭注都壓在了李復圭身上,大順城的危亡,三千將士的生死,甚至是大宋朝的國運,全都被動地交付李復圭了!

  景思立似乎察覺到什么,不過一直不動聲色,至少現在的局面比之前要好得多,他懂得知足。

  “景將軍,而今大順城情況如何?需要我們做什么?”種師道趁機詢問。

  景思立見他與徐監軍同來,雖然只是一個小兵打扮,卻也不敢怠慢,當即道:“最大的問題便是飲水,水源被西夏人切斷了,我們這么多人,只怕是……”

  林昭沉聲道:“水源已經被切斷,眼下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挖井取水了。而且還要將我們現在的飲水集中起來,統一分配。”

  說實話,在不知道援軍何時到來的情況下,堅守大順城必須要防患于未然,長遠計劃,合理用水。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誰也不想真的走到這個地步!

  徐禧的表情頓時有些不自然了,不至于吧,情況會這么嚴重嗎?這廝心中隱約生出些許后悔來。

  情況太艱險,讓他心里有些打退堂鼓,退無可退的情況下,心中隱約有些后悔。

  拂曉,天還未亮,西夏的中軍大帳里已經燈火通明。

  準確的說,從昨天半夜開始便是如此,原因是遭到了宋軍的突然襲擊,西夏全體將領都聚集于此議事。

  梁乙埋臉色鐵青,沉聲道:“就在昨天晚上,宋軍竟然對我們發動了突襲,我們有一營兵馬傷亡慘重。更為重要的是,宋朝援軍進了大順城……”

  說話同時,梁乙埋狠狠盯著某些人,讓野離瀚臉上無光。梁乙埋雖說是主帥,那畢竟是名義上的,真正指揮作戰的前敵將軍是他野離瀚。

  此事著實是他的疏忽,一向處于弱勢的宋朝人突然主動出擊,完全不符合常理,一時不察也是可以理解的。

  梁乙埋雖然有點指桑罵槐的味道,野離瀚卻恍若未聞,依舊低頭不語,沒有半句反駁。

  一個很直接的結果,宋朝援軍進入了大順城。雖說根據觀察的情況來看,數量并不是很多,但是造成了影響無疑是非常嚴重的。

  本來圍困許多,大順城內的宋軍已經快要崩潰,不論是主動投降,還是破城都會很容易。

  這也是梁乙埋為什么圍而不攻,直接進攻荔原堡的緣故之一!他是來以軍功找回面子的,攻克一個圍困許久的大順城毫無意義。

  可是沒想到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宋軍竟然趁機反咬一口,這完全有些出乎意料了。面子沒找到,又繼續丟了面子。

  只不過梁國相不會想到,讓他丟面子的依舊是同一個人!

  大順城的戰略意義很重要,若是能夠打下來會大有好處的,現在的情況當真有些尷尬了。

  梁乙埋沉聲道:“接下來怎么辦?明日進攻大順城?還是怎么樣?”

  事情到這個地步,已經是關乎到西夏國家利益的時候,野離瀚雖說與梁乙埋之間有點面和心不合,卻也不敢怠慢了。

  “國相,按照眼下的情形,末將以為明日繼續進攻荔原堡。”野離瀚道出了自己的建議。

  “為什么?”梁乙埋沉聲詢問。

  野離瀚道:“大順城雖然又進去了宋軍,但依舊是孤城一座,現在進攻,他們能反擊,我們要付出許多的代價。如果圍而不攻,城內的物資有限,昨晚那種情況不可能攜帶更多的糧草補給,人越多消耗就越大,時間長了會不攻自破的。”

  梁乙埋想了想,是這個道理!

  野離瀚續道:“而且進攻荔原堡,會將宋軍主力牽制在那里,可以阻止他們救援大順城,遲早還會在我們的掌控之中。”

  “有道理!”梁乙埋稱贊一聲,說道:“不過要防著點大順城,還有全力以赴進攻荔原堡,要是能夠盡快拿下來最好不過!”

  “是,國相放心,末將會派人圍著大順城,宋軍在我們背后將毫無作為。”這個很容易,野離瀚答應的很爽快,可是盡快拿下荔原堡,談何容易?

  梁乙埋才不管那么多,對他而言,眼下確實很需要一場勝利,盡快找回面子!

  次日,當林昭開始在大順城里挖井的時候,西夏大軍發起了對荔原堡的進攻。

  而此時,慶州知州李復圭剛剛帶著大軍到來!

  這下子算是硬碰硬了,宋夏大軍在荔原堡交戰。雙方投入的兵力不少,戰況相當激烈。

  因為李復圭的參與,西夏想要盡快攻克荔原堡的計劃成為奢望。李復圭想要率軍前去救援大順城也阻隔重重……

  當宋夏兩國大軍在荔原堡糾纏的時候,大順城里的水越來越少,些許問題也變得越發的尖銳了!

  而遠在的中原的洛陽城里,洛水之畔,天津橋頭的安樂窩里,邵雍大師正在算卦。

  看著眼前的卦象,邵雍大師很詫異,許久之后喃喃自語道:“五行缺水,兵戈之禍,不會啊,他是去西北查案,怎么會有兵戈有牽連呢?莫非……”

  邵雍大師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決定前去找好友司馬光,打探一下西北的最新消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