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喜歡拉攏人的胡適在中間牽線搭橋,他們甚至都不會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
可說到底,還是兩人的身份相同,但是待遇卻截然不同,周教授喜歡和年輕人交流,支持年輕人的想法,是青年學生的領袖。他身上有著一種特殊的氣質,剛毅,敏感的民族自尊心,都是非常容易吸引青年人的。而這樣的人性格中多半會有些沖動,他當年就是因為認為學醫無法挽救一個病入膏肓的國家,才選擇投身教育。可是這樣一來,他就無法獲得醫科大學的畢業證,只有肄業證。可年輕人都認定他身上有一種精神,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支撐著年輕人的夢想。青年學生們都喜歡和周教授親近,而陳源教授呢?
26歲就獲得了英國倫敦大學的博士學位,在二十年代,倫敦大學絕對要比美國的哈佛、耶魯還要吃香。還沒有回國,各地的大學就紛紛伸出橄欖枝,想要將這位青年才俊攬入懷中。
心高氣傲的陳教授選擇了燕京,并且喜歡用西瀅這個筆名來寫評論文章。雖然文采不錯,可是他內心中反感年輕人參加游行等請愿活動,并認為這些都是無畏的活動,除了給當局添堵之外,毫無益處。這種性格在民國會讓學生喜歡才奇怪了。
燕京又是全國學生運動最為頻繁和活躍的地區,這里擁有八所國立大學,是民國大學最為集中的城市。加上私立大學,教會大學,擁有的大學生的數量也是全國之冠。而民國在外交上的弱勢,一直是引起年輕人非常不滿的地方。
游行。
請愿。
自從民國建立之后就一直沒有停歇過。
從這一點來看,他們根本就不是一類人。說起來周教授和陳教授之間的關系一直是井水不犯河水,其實周教授是看不慣陳教授的,這一點也可以從工資收入上就能體現出來。
陳源,留英倫敦大學博士,薪水380。
周教授,留學rb仙臺醫科大學,差兩鐘頭畢業……薪水120。
憑什么?
對啊,就是憑什么?
憑什么倫敦大學的就高人一等?
兩個人的工作還都是差不多的,這種事情太常見了。俗話說,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可兩人都是文化人,周先生呢?本人也覺得沒什么,畢竟陳源花那么多糟錢去英國留學,投資大,收益高,也算是合情合理。而且他的稿費收入也不少,每月算下來,經濟上的差距不是那么的大。
可讓人糟心的是,陳西瀅還時不時的秀優越,這種裝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很是拉仇恨值。
可實際上,這次他們的罵戰,并非是因為兩人在日常中的不滿,也不是因為雙方的關系本來就不和睦而引起的。而是兩人中一個是逼不得已,一個是太過隨意造成的。
歷史上,陳西瀅和周樹人教授之間的罵戰源于‘女師大風潮’,之后徹底引燃兩個人怒火的是‘三一八慘案’,周樹人教授還為此特意寫了一片文章《記念劉和珍君》,從此掀起了民國第二次反帝反封建運動的,而這些都是后話。
按理說,民國十三年的燕京,雖然周樹人和陳西瀅兩個人都互相看不順眼,可并沒有太多的沖突。
引燃兩個人導火索的誘因還沒有徹底出現。
可是,他們這對天生的‘冤家’還是碰頭了,并開始針對對方的人品、道德開始攻擊。其實引導他們意見不同的原因很簡單,周樹人教授是青年人的領袖,在學生中威望無人能及。從南北證據的對比,zj近些年的發展成就,工業化,教育普及化等引起的對比,讓年輕的學生們看到了希望。
民國的學生生在一個躁動的社會里,渴望變革,渴望通過變革讓民族強盛。可殘酷的現實讓他們僅僅崩潰和絕望。從立場上看,周先生之站在學生這一邊的,性格激進,對現實當局非常不滿。而陳西瀅卻站在對立面,這和他多次調侃學生運動不無關系。
而zj的施政方略,讓民國的年輕人們看到了希望,國家強盛的希望。
一個地方政權可以通過財政的扶持,銀行的支持,逐漸建立起來一套雖然脆弱,但茁壯成長的大工業時代。沒有理由中央政府卻一心一意在內戰中自甘墮落。所以,燕京的學生在學校里坐不住了,每當內心焦躁不安的時候,他們會有一個發泄的渠道——游行請愿。
本來是被胡適拉進來,給王學謙當托就不太滿意的陳西瀅不樂意了,加上章士釗也不同意學生運動。
兩人就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文章,內容不長,但是語氣頗為強烈,大概就是呵斥學生請愿是亂政之舉,政府不管是打是罵都是應該的。反正好陳西瀅的性格根本就看不起學生請愿這種事,他甚至非常反感支持學生運動的學校老師和教授。
而周樹人教授是民國青年的旗幟,學生要請愿,他斷然不會說出一句不好的話,反而會在輿論上給予支持。
本來也不過是一次小沖突,大家站在各自的立場上互相指責對方而已。
可這里不得不說另外一個人,章士釗。這位在官場是八面玲瓏,善于專營。本身也有才華,可對于當官有著一種近乎瘋狂的執著。他好不容易進入了教育部擔任高層,怎么可能容忍學生鬧事,壞他的前程?
于是偷偷找到周樹人教授,許諾:“你要是能夠安撫住青年學生,讓他當女師大的校長。”
可周教授是誰啊!他也是有靠山的好不好,原先的教育總長,如今額教育界頂級名流蔡元培是他師兄,而且老師是章太炎。性格本來就過于剛硬的周教授壓根就沒有給章士釗一點緩和的余地,當場拒絕不說。接下來還寫文章控訴教育官方壓制學界思想。章士釗簡直就像是吃了一只蒼蠅那么難受。
陳西瀅作為章士釗的至交好友,當然要站出來反駁。一開始就說周家兄弟不和睦的原因,這屬于家長里短,周教授雖說不是一個寬厚的人,正如他說的那句話那樣:“恨我的人,讓他們恨去吧!我一個都不寬恕。”可是作為文人,他還不至于和陳西瀅死磕到底。陳西瀅揮拳出去,宛如打在空氣之中,落空了。這種失落讓他驕傲的性格怎么能夠忍的下去?正好有一個學生舉報周教授的著作《小說史略》有抄襲rb人鹽谷溫的《支那文學概論講話》的嫌疑,苦于找不到有力反駁證據的陳西瀅也不敢真假,當時在《現代評論》署名文章挖苦周教授。
文化人的世界里,罵戰是很平常的事,但要是真的到了質疑到了嘔心瀝血的著作,那就是生死仇人了。
周教授當即撰文,將章士釗用官位賄賂他的情況一說,然后挖苦對方是權貴的包衣奴才,一臉的奴相。
周教授的文字有多刻薄,就不用說了,兩人的罵戰開始直線升級。
而周教授的陣地是《語絲》,陳西瀅的陣地是《現代評論》,罵戰升級之后,兩個雜志社的其他作者都被卷入其中。其實勸和的人也不是沒有,可是兩人都已經在火頭上,根本就不搭理。
反正章士釗說:“周教授最近不上課,掉了兩顆牙齒。”(這話太歹毒了,中醫里說齒由腎養,等于是罵一個男人是腎虛……)
而周教授不緊不慢,下一期的《語絲》之中寫了一片關于人種的起源,從歷史分析章士釗等人的人種性格,在人中間找不到,在動物之間也找不到,周教授表示很疑惑。(罵人雜種)
反正這場罵戰在胡適抵達sh不久之后,從兩份雜志上都看到了。
雖說胡適是一個性格跳脫的人,可他的身上民族感還是非常強烈的。對于官場是有過熱衷,但如果要是讓他當官,卻要做一個品格低劣的人,是說什么也不會答應的。
之所以會站出來支持王學謙,并非是處于同學之誼,當然有這方面的原因,可最大的原因是他認為王學謙是當今民國政客之中,能夠做得最好的一個人。
為此,胡適不惜拉上整個北方的文化圈為王學謙搖旗吶喊。可沒想到自己這邊的人馬還沒有協調好,自己人先內訌起來了。尤其是看到章士釗在《現代評論》上氣急敗壞的寫到四個字——某人某籍。可見和周教授的罵戰陳西瀅等人確實勢單力孤。他們也不想一想,周教授仇敵遍天下,是久經考驗的‘老江湖’了,罵戰?他怕過誰?
在民國的思想界和學界,每當罵戰起來的時候,周教授就是一個人孤零零的站在一頭,冷眼看著對手,眼神中流露出不屑的鄙夷:“是單挑還是群毆?”
“單挑怎么說?群毆怎么說?”
“單挑就是你一個,我一個,死了算;群毆就是爺們一個對上你們一群人……”
有這份膽量和底氣的,肯定是大俠啊!
在挖苦人的行當里,周教授說第二,誰敢說第一!
陳西瀅不知死活的一頭撞上去,也不知道是吃什么蒙了心。尤其是思想界地位最高的兩本雜志《語絲》和《現代評論》之間的反目成仇,更是讓他暗暗叫苦。他非常清楚,讀書人記仇,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就是說的讀書人的做派。這要是鬧僵下去,以后的燕京學界將永無寧日。胡適痛心疾首地跺腳大喊:“一群烏合之眾,一群烏合之眾!”
可是他的人已經站在了sh的十六鋪碼頭上,燕京的罵戰鬧的再激烈,他也無法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