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大師卻仿佛沒有聽見許宣話語,捏著棋子,淡淡道:“這一局棋,掌門師兄與真人下整整了三年,卻始終未能收盤。貧僧棋力低淺,與掌門師兄相去甚遠,豈敢不自量力?只是事關天下蒼生,只有斗膽一試了。”
白衣人道:“世事無常,何止于棋?萬物皆空,何況輸贏?明心大師領袖佛門,智慧慈悲,當知勝敗不在棋盤之內,而在心底。”
明心道:“黑白世界,豈能混沌不辨是非?正所謂‘佛魔不并存,正邪不兩立’,除魔即是證道,斬惡便是為善。”微一思忖,緩緩將棋子落于棋盤。
白衣人捋須沉吟,手中棋子幾番待要落下,又屈指收起,眉頭緊皺,臉色越來越是凝重。
許正亭酷愛圍棋,重金聘請了許多高手在府中對弈。許宣聰明好勝,從小耳濡目染,目睹了不少名局,棋力已勝過尋常棋手,此時見有對局,忍不住凝神觀望,一時間竟將先前發生的種種險事忘在了腦后。
棋盤左上方空空蕩蕩,僅有白子落占星位,右上角與左下角則盡被黑子盤踞,雙方的拼殺主要集中于右下角到中腹的大塊區域。白子黑棋包圍交錯,爭屠大龍,無論哪方被提子,則全盤告負。
他看了片刻,覺得棋局極為眼熟,似曾在哪里見過,再一算雙方棋子,竟是白子先行,心中一動,差點驚呼出聲。
“遇仙圖”!兩人所對弈的,赫然竟是大宋第一國手劉仲甫在驪山遇見仙姥所下的千古奇局。
劉仲甫是大宋開國以來公認的第一國手,哲宗、徽宗兩朝獨霸棋壇,無人可敵。傳說他上驪山游玩時,邂逅一個無名老嫗,按舊例持白子先行,與她對弈了一百一十二手,殫智竭慮,卻仍被殺得大敗,只得推盤認輸。
劉仲甫生性驕傲,受此打擊,嘔血數升,幾乎一蹶不振,下山后連京城也不回,就此隱居山林,對于其中細節更是閉口不談。故而此事雖被傳得神乎其神,天下皆知,卻幾乎無人見過這場弈局,除了許宣。
許宣能有此機緣,則全賴其父許正亭。
許正亭好棋之名聞達天下,許多未成名或窮困潦倒的棋手常常造訪許府,一住便是三年五載。許正亭不管他們棋力好壞,全都好酒好菜地接待,并請人將他們對弈的棋局一一錄畫成圖,賞玩。
許宣自小多病,困在家里百無聊賴,除了看戲聽曲、走狗斗雞,以及偷偷讓鐵九背著自己游逛勾欄瓦舍,就是觀看這些棋手對弈,時日一長,也萌發了濃厚的興致,常常拉著別人下棋。
眾棋手中,惟有一個青衣白發的老頭兒不與任何人對弈,終日自閉屋中,反反復復地下同一局棋,也不管許宣如何滋擾,始終苦苦沉吟,自言自語。
許宣被他勾起好奇心,時常跑去旁觀,看他自己同自己對弈。看得越久,越是驚心動魄,不可自拔。
他觀棋千盤,從未見過如此詭譎兇險之局。那老頭兒每落一子,看似高明絕頂,卻偏偏又都有更精妙的對招可以化解,宛如驚濤駭浪,一浪高過一浪。但自從黑棋行至一百一十二手后,老頭兒便再也無從落子。
如此觀看了整整半年,許宣從這半局棋中受益匪淺,棋力突飛猛進,府中的過半棋手竟然下不過他這黃毛小兒,均覺顏面大失,紛紛告退。許宣大為得意,對圍棋的興趣倍增倍漲。
老頭兒卻一日比一日苦惱煩躁,常常在屋里反復徘徊,念念有詞,就似快要發瘋了。
一天夜里,許宣照常去老頭兒屋中觀棋,見他握著棋子呆呆地望著棋盤,面如死灰,突然手指顫抖,將白子落于盤上,抱頭嚎啕大哭起來,說什么自己苦思三十載,居然還是破不了此局,就算死了也難以瞑目。哭到傷心處,又從懷里掏出一個碧玉棋缽,重重地摔碎于地,說自己連一個山中老嫗也下不過,還有什么臉面留存圣上御賜之物?
許宣聽他顛三倒四地說了半晌,才知他竟自稱是消隱了幾十年的大國手劉仲甫,又是驚疑又是駭異。再看那砸碎的碧玉棋缽,底部刻有徽宗御印,貨真價實,除了劉仲甫,誰人能有?
劉仲甫自顧自哭罵了一陣,又跳起身想將棋盤砸碎,目光剛瞥及棋盤,全身卻突然僵硬,怔怔地呆望了片刻,縱聲狂笑,涕淚交加,連稱天機不可測。他說自己冥思苦想數十載,難解其妙,想不到居然在心如死灰之際,誤打誤撞,陰差陽錯地破了這珍瓏怪局。
許宣轉頭端看棋局,白子落在左面空白處,與其余各子毫無關聯,更救不得受困的中腹大龍,為何他竟如此狂喜?左思右想,茫然不知其解。
劉仲甫精神大振,一邊落子如飛,黑白對弈,一邊得意洋洋地向許宣講解此中奧妙。如此又走了十幾手,局面柳暗花明,許宣漸漸看出端倪。
原來方才這一著,看似無憑無靠,棄舍大龍不顧,實則借助中腹之勢,呼應滲透,不僅救活了左下方大片白子,更靠著“打劫”之機,圍追堵截,將左下角的黑棋困入死境。
這么一來,黑方雖然搶占了中腹,卻被白方奪走了兩角一邊,以及上方的部分領地。粗略算來,非但沒有落敗,反而小勝了一二目。
劉仲甫喜不自勝,在屋里連翻了幾個筋斗,大笑道:“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可嘆我一葉蔽目,為生死、勝負所困,卻不知大千世界,更在空無之中!”揮手將棋盤掃亂,昂然推門而去。
許宣一個人瞠目結舌地站了許久,恍然如夢,后來又在屋里找出了五卷手寫的棋經,名為《忘憂集》、《棋勢》、《棋訣》、《造微》、《精理》,交與許正亭,許正亭又驚又喜,如獲至寶,再派人四處追尋劉仲甫,早已不知所蹤。
此事距今已三年有余,許正亭為了免生枝節,一直秘而不宣。其間發生了許多事情,許宣對于棋術的興趣也逐漸被修仙學劍所替代,此刻看見這局棋,才突然記起當夜之事。
瞧棋局之勢,雙方已走到了一百零六手,白方中腹大龍被屠在即。許宣滿心好奇,不知這中年和尚與白衣人到底是何方神圣?為何在這深井似的壑谷湖亭中下劉仲甫與驪山仙姥所弈之棋?
他少年浮脫,又喜炫耀,要他觀棋不語,簡直比錦衣夜行還要難受。眼見白衣人眉頭緊鎖,握著棋子遲遲難以落下,他心中癢如貓爪抓撓,恨不得出聲指點一二,但想到自己性命是法海師徒所救,倘若反過來幫這白衣人,未免有些忘恩負義。轉念又想,如果不是這白衣人及時施以“既濟丹”,自己說不定也已經一命嗚呼。厚此薄彼,又豈是大丈夫所為?
正自胡思亂想,忽聽狂風呼嘯,檐鈴四撞,西面山谷外傳來一陣鏗鏘悅耳的琵琶曲聲,密如銀珠落盤,急如怒河險灘,讓人聽了沒來由地心生寒意。
法海臉色微變,忍不住轉頭望去。
不知何時,那被月光鍍得銀白的石峰頂上,已是霞云密布,隨著那琵琶曲樂急速翻滾推進,變幻出瑰麗詭譎的萬千形狀。
許宣心中嘭嘭大跳,感到一陣莫名的森寒恐懼。
狂風呼嘯,西邊的霞彩彌漫得飛快,不過片刻,便遮住了上方的大半夜空。明月穿梭,湖面波光粼粼,映得亭中眾人的臉容明暗不定。
明心大師淡淡道:“大局已定,勝負可期,真人何苦執著于區區一子?難道真要一意孤行,眼睜睜看著滿盤皆輸,天下涂炭么?”左手指尖一彈,凌空撞在銅鐘上。
銅鐘“哐”地一聲長鳴,許宣腦中直如驚雷并奏,天旋地轉,險些暈厥不醒。
湖光瀲滟,那坐于朵朵蓮花上的數十名僧人突然齊聲誦讀《金剛經》。誦經聲越來越響,與鐘鳴聲交相呼應,驚濤駭浪似的回蕩在山壑中,很快便將琵琶聲徹底蓋過。
許宣抬頭上望,只見一弧又一弧淡淡的金光自鐘亭朝上空離心飛甩,陀螺似的回旋蕩漾,仿佛一個巨大的無形光罩,將整個山谷籠于其中。那些霓霞云彩撞在光輪上,無不迸飛離散,激射出刺目絢光,壯麗無匹。
他從未見過如此奇景,驚異難表,隱隱猜出那霞云與琵琶曲多半與魔門有關,而這中年和尚與七十二名端坐蓮花的僧人,必定是以聲布陣,抵御強敵。白衣人所說的“梵音降魔陣”當指此無疑。
又聽白衣人搖頭說道:“這一子是取是舍,原不足慮,但偏偏千鈞一發,關系到全局生死,豈能不慎之又慎?”雙指夾著白子落于盤中,果然又是《遇仙圖》中的第一百零七手。
明心跟著落子,點破白方大龍的“活眼”,說道:“守之死,棄之活,真人棋力高玄,焉不知其中厲害?那妖孽亂國殃民,十惡不赦,不僅和我佛門不兩立,更是天下公敵,就連魔門邪類也必欲除之而后快。難道真人為如此一子,甘舍全局?”
白衣人捋須沉吟,想了好一會兒,才落子將堵入活眼的黑子提走,搖頭道:“上天有好生之德,一視同仁。老夫并非要袒護這妖孽,只是希望他思其過,改前非。大師既然知道魔門來此的目的,就當知道眼下即便棄子,也于事無補。今日之禍,無關私仇,而關乎天下蒼生。明空大師既已圓寂,長老領袖七十二寺,自當以慈悲為懷,共渡此劫。”
兩人一來一往,聽得許宣稀里糊涂,不知白衣人是誰?他們口中的“妖孽”又是誰?聽其言下之意,這局棋的勝負竟似是以這“妖孽”為賭注……心中突然咯噔一跳,難道今日峨嵋山發生的種種奇怪之事,也都與兩人口中的“妖孽”有關么?
明心眼里閃過慍怒之色,一邊彈指撞鐘,一邊又落下一子,將右側大片白子包圍,形成“叫吃”之勢,淡淡道:“正因我佛慈悲,普渡眾生,所以才當降妖除魔,還天下以太平。真人既然執迷不悟,貧僧也只有言盡與此了。”
這一子落下,中腹白子大龍已無逃生之路,白衣人只有繼續落子,將那被破的“眼兒”黏上。
明心再落一子,徹底封堵白龍出路,握杖起身,緩緩道:“真人如果還有回天之力,峨嵋七十二寺愿既往不咎,唯你馬首是瞻。如若不能,就請交出妖孽,由貧僧與他做個了斷。”
棋局下到此處,正好是劉仲甫與驪山仙姥對弈的一百一十二著。當年以劉仲甫之力,尚且嘔血認輸,這白衣人縱有通天棋力,又怎能勝過大宋翰林院棋待詔三十年之功?
白衣人低頭凝望棋盤,苦笑不答。
眾僧紛紛喝道:“勝負已定,還有什么可推脫的?快快交出妖孽,否則今日休想走出這‘梵音降魔陣’!”
“若不是你養虎為患,明空方丈又怎會重傷圓寂?山上又怎會引來這許多妖魔邪物?天下大劫,全都因你而起!明心住持慈悲為懷,才以棋代劍,望你苦海無涯,回頭是岸。倘若再執迷不悟,必將萬劫不復!”
許宣自小喜歡鋤強扶弱,打抱不平,雖然尚不清楚此事的來龍去脈,但見明心句句綿里藏針,咄咄逼人,周圍僧侶又氣焰洶洶,以勢相欺,實在非出家人所為,心中不免對這溫雅有禮的白衣人暗生偏倚。一時間熱血上涌,脫口而出:“誰說這局棋白子輸定了?”
他聲音雖小,聽來卻是說不出的刺耳,四周頓時肅然無聲,千百雙目光齊齊聚集到了他身上。
明心淡淡道:“莫非這位小施主還有什么回春妙手么?”語氣雖然平靜如水,但說到“回春妙手”四字時,眉梢微挑,帶著說不出的譏誚之意。
許宣一言既出,正覺后悔,聞言又不禁被激起好勝之心,索性大聲道:“回春妙手可不敢當,但要想轉敗為勝卻也不難。如果由我代下白棋,不消二十手,誰勝誰負便知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