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知道南燁突然出現就是為了給自己的談判增加籌碼,對著南燁微微一笑表示感激。既然魯肅此時急著結盟,諸葛亮反而不急了。慢悠悠的說道:“皇叔與孫將軍并無舊交反而與國師更為交好。前往江東虛費說辭不如與國師結盟。”
魯肅聞言急道:“我家將軍雖與皇叔無舊,可先主卻曾與皇叔結盟共抗黃巾、董卓。我愿引薦孔明先生同見孫將軍共議大事。”
魯肅對孔明說完又對南燁道:“曹操野心甚大,國師雖不愿起兵與之爭鋒,曹操卻未必不會揮軍南下。有道是唇亡齒寒,國師與我江東一向交厚,懇請國師與我等一道,共抗曹軍。”
南燁對魯肅的印象一直是個老好人,沒想到他的言辭竟如此犀利。看來魯肅能繼任周瑜之位也不是沒有道理,對于大局的把握,魯肅絕不在諸葛亮之下,瞬間就想到了拉攏南燁抗曹。
諸葛亮聽完魯肅之言看向南燁道:“不知國師以為子敬所言如何”
南燁原本是來打醬油的,沒想到諸葛亮卻把自己頂在前面當槍使,偏偏他又不能破壞孫劉聯盟,只能道:“子敬所言極是!大敵當前,我等理應團結協作。只是我與諸侯有約互不攻伐,這才換得各地鏢局、錢莊平安。因此曹操不來伐我,我也無法出兵,此次只能暗中相助,還請玄德公和子敬諒解。”
劉備和魯肅都知道震遠鏢局和錢莊遍布大漢,曹操占有八州之地,治下的鏢局、錢莊不計其數。鏢局里的鏢師相當于南燁的人力資源,而錢莊里的金銀則是南燁的經濟資源,一旦南燁首先與曹操為敵,曹操就可能封閉鏢局、洗劫錢莊讓南燁人財兩空,南燁對曹操有所顧忌也就理所當然了。
魯肅的為人還是有仗義豪爽的一面,他明白南燁苦衷自然不會逼迫南燁出兵,而是說道:“國師大道通神,可勝曹操百萬雄兵。國師能暗中相助我已不勝感激,不敢再有所求。”
南燁、劉備、孫權聯合抗曹的意向基本達成之后,細節就要到江東去商議了。劉備遣諸葛亮隨魯肅過江,南燁則帶著龐統、典韋、周倉三人隨行,諸葛瑾、馬超、張白騎、馬云騤、花蓓和眾親衛則留下助劉備守城。這次去江東是為了合作并非打仗,南燁也就不用帶太多人馬在身邊。
諸葛亮、南燁辭別劉備之后,便與魯肅登舟往柴桑郡來。眾人坐于倉中,魯肅看了看諸葛亮和龐統又看了看南燁出言道:“不瞞國師與二位先生,曹操已然下書與我家將軍勸降,欲要會獵荊州攻打皇叔。我雖知此乃曹操離間之計,卻也有江東諸公因曹操勢大贊同聯曹攻劉。諸位見了孫將軍,切不可言曹操兵多將廣。”
南燁知道魯肅是怕江東諸將得知曹操勢大怯戰,還知道諸葛亮會舌戰群儒說服他們聯合抗曹。因此笑道:“子敬不必憂心,孔明先生自有對答之語,我閉口不言便是。”
諸葛亮聞聽此言驚訝的看了一眼南燁,魯肅則向著諸葛亮點了點頭道:“那便有勞孔明先生了。”
眾人到了柴桑下船,魯肅先將南燁、諸葛亮安頓在館驛中暫歇,自己去見孫權。此時孫權正在與眾將議事,魯肅還沒進門,便聽堂上亂亂哄哄,好像在吵架一樣。魯肅不用聽也知道他們又在為是戰是和爭吵不休,不由搖了搖頭。
孫權連日來被一群文武吵得頭暈腦脹,忽聽士卒來報魯肅回還當時大喜道:“子敬已從江夏返回,你等且先商議,我去聽聽子敬之語。”說罷起身便行。
一群文武見孫權走了都是一愣,他們吵來吵去無非是要得到孫權的認可,此時主公都走了還有什么可吵的只見眾人不約而同的住了口,該休息休息,該喝水喝水,為下一輪爭吵做準備。
孫權一見魯肅便問道:“子敬往江夏,可探明虛實如何”
魯肅道:“我已知其大略,正要稟報主公。怎么我走了多日,眾將還在爭論是戰是和”
孫權聞言苦笑道:“曹操檄文一到,眾人便爭論不休。武將力主誓死一戰,文臣則是主和居多,其中以張子布為首。子敬也該知道,那些武將辯才本就不如眾謀臣,公瑾又未回還,倒是讓主和之人占了上風。”
魯肅聞言急道:“不知主公尊意如何”
孫權道:“原本我是想與曹操決戰,可眾謀臣所言未必沒有道理,此時卻有些猶豫。”
魯肅這下更急道:“張昭等人所言深誤將軍。眾人皆可降曹操,惟將軍不可降曹操。”
孫權奇道:“這是為何”
魯肅道:“若我等降操,做官可為州郡太守,不愿為官也可回鄉隱居。將軍降操,又當如何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整日在曹操監管之下,便是歸隱都不可得,豈得南面稱孤眾人之意,各自為己,不可聽也!”
孫權聞言嘆道:“諸人議論失我所望。子敬之言,正與我意相同。此天以子敬賜我也!但曹操先得袁紹之眾,近又得荊州之兵,恐勢大難以抵敵。”
魯肅聽孫權愿戰便笑道:“將軍勿憂!此戰我等勝矣!”
孫權問道:“子敬何出此言”
魯肅道:“肅至江夏,除劉皇叔之外還見了一人,此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有此人在,曹操必敗。”
孫權奇道:“世間還有此等人物不知子敬所言何人”
魯肅道:“正是光華國師!”
孫權真沒想到南燁在劉備處,當時大喜道:“如此說來國師愿出兵抗曹若真如此,大事成矣!”
魯肅雖然不想打擊孫權的積極性,可是卻不得不說明南燁來意。于是便一五一十將南燁不能出兵之事說了一遍。最后勸孫權道:“國師不出兵馬未必沒有好處。若國師出兵,荊州之地必被其所得,主公取勝雖易,得利卻小。國師無法出兵,主公取勝雖難,得利卻大。”
孫權也知道魯肅說的道理,南燁已經得了荊南四郡,假如出兵占領荊北肯定比自己方便。不過孫權擔心的是南燁不出兵的話是否能勝曹操,于是皺眉道:“國師若不出兵馬此戰便與我等結盟又有何用”
魯肅道:“國師大道通神,有未卜先知的妙術。徐揚之戰時我軍弱而袁術強,國師卻助我等取勝。官渡之戰時袁紹強而曹操弱,國師又是助弱勝強。如今曹軍強而我軍弱,法師卻助我等,主公以為勝負如何”
孫權想了想道:“子敬是說國師料定我等此戰必勝”
魯肅點頭道:“此其一也,其二是國師向來助有道而伐無道。國師在我方,大義民心便在我方,此戰豈能不勝”
孫權點頭笑道:“子敬之言果然在理!國師現在何處我這便前去拜望。”
魯肅道:“國師與皇叔帳下孔明先生皆在館驛中安歇。今日天晚,主公可先下請柬,明日大殿相見。”
孫權道:“如此也好!讓國師與孔明也見見我江東英俊,然后正好升堂議事。”說罷便寫了請帖命魯肅送去。
次日天明魯肅引著南燁、諸葛亮、龐統來見孫權。因為有南燁在,孫權也不敢怠慢,引著一班文武峨冠博帶,整衣端坐。眾人見禮之后紛紛落座,再次探討起結盟抗曹之事。因為南燁的出現,江東諸將對于戰勝曹操多了一分信心,對諸葛亮也少了一分責難。舌戰群儒之事并未發生,議論焦點主要集中在如何戰勝曹操上。
孫權問諸葛亮道:“足下在新野,輔佐劉豫州與曹操決戰,必知彼軍虛實。不知曹兵共有多少”
諸葛亮深知請將不如激將,于是不說少而言多道:“馬步水軍,約有一百余萬。”
孫權與眾將聞言皆是一驚,魯肅更是頻頻目視諸葛亮讓他說話小心。孫權也聽說曹操有百萬之眾,卻不知真假,便問道:“曹操自稱雄兵百萬莫非是真”
諸葛亮掐指算道:“曹操原有青州軍二三十萬,平了袁紹又得三四十萬,西涼一戰得兵一二十萬,今又得荊州兵二三十萬,再加曹操新募之兵足有百萬之眾。”
孫權驚問道:“曹操部下戰將,又有多少”
諸葛亮道:“足智多謀之士,能征慣戰之將,不止一二千人。”
孫權道:“曹軍如此勢大,我等如何能敵”
諸葛亮道:“將軍敢戰,我便有計可敵,將軍若不敢戰,便是有千般妙計也是也是無用。我且問將軍是否敢戰”
孫權勃然變色道:“劉豫州兵微將寡尚且敢戰,我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豈不敢戰”
諸葛亮見激起孫權血性便道:“曹操雖有百萬之眾卻遠來疲憊,為追我主劉豫州輕騎日行三百里,此乃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也。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荊州歸附乃是迫于曹操勢大,并非本心,因此并不足懼。江東兵精糧足,劉豫州與公子劉琦亦有精兵數萬,再有國師相助,協力同心,必破曹軍。”
,!(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