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六十四章 烈火烹油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亂清

  關卓凡心情很好。

  “美利堅訪華代表團”乾清宮覲見次日,代表團便發出一份“照會”,感謝中國政府的盛情款待;同時,約翰遜副總統以個人名義,給關卓凡寫了封熱情洋溢的信,主題思想和“照會”是一樣的。

  這兩份文字隨即被公之于眾。

  同時“曝光”的,還有“訪華代表團”隨團記者給美國國內報紙寫的一份“通稿”。

  這三份文字,雖然長短、語氣、詳略不一,但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除了努力渲染中國政府和人民的“熱情、友好”之外,還極力揄揚中國的宮殿苑囿之美,通篇充滿了“極其壯觀”、“前所未見”、“真正的奇跡”一類字眼,反復贊嘆“帝國文明”之“偉大”,一再聲稱,對“中國人民的勤勞和智慧”,留下了“終身難忘的美好印象”。

  這固然是關卓凡和美國人勾連好的“輿論宣傳”,但美國人的嘉言懿語,也并非違心的諛辭。美利堅的土包子們,確實也沒見過多少世面,和杜立德入覲的情形仿佛,紫禁城宮殿群的恢弘壯麗,令“訪華代表團”中的每一個人,都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這幾分“軟文”,確實起到了烈火烹油的效果。

  上至兩宮皇太后,下至市井小民,∮,..都難免得意:多久沒聽到洋人這么捧咱們了?

  支持放美國人進紫禁城、在“天子正衙”的乾清宮覲見的人,面對不以為然者,也更加理直氣壯:客人來了。自然要把家里最好的東西擺出來。窮家小戶尚且如此。況乎天朝?不如此,何以“盛陳威儀”?隨便找個偏僻地方見客,沒的叫洋人看輕了咱們!

  北京城內,“美利堅訪華代表團”引起的熱烈氣氛,較之周馥在京之時,猶有過之,已接近“狂熱”的程度。

  代表團的成員,發現自己幾乎沒有法子在北京城內自由活動。不是中國政府不許可,而是只要被認出是“美利堅訪華代表團”的人,北京市民便會大量聚集,嬉笑圍觀,以致前后道路都水泄不通。

  美國代表團的人,若要出門,必得中國政府事先做好安排,派出足夠人手,關防開道,方能成行。

  宣武門瞻云坊“外事賓館”的關防。也不得不加強了。因為,胡同口外。從早到晚,一直聚集著一大群抻脖子看熱鬧的閑漢,入夜才會慢慢散去。

  茶館、酒樓、戲園、賭場、妓竇、浴室,市井阛阓之間,第一個話頭,一定是這個“美利堅訪華代表團”。內務府堂郎中貴寶說過的“那個口沫橫飛的勁兒”,“大婚”都已經比不了了。

  話說北京天子腳下,人們是見過大世面的,也并非沒有見過洋人,但這支“美利堅訪華代表團”,對北京人來說,卻似乎是一個全新的物種。

  這是怎么回事呢?

  和別的洋人不一樣,美利堅人是“盟友”,還是“血盟”和紅頭發、綠眼睛的洋鬼子,第一次把關系拉得這么近,這個感覺,頗為奇妙。

  還有,這批美國人,是進過紫禁城的,和咱們的皇上和皇太后,可都是見過面兒了的。

  紫禁城、皇上、皇太后……從宮里出來后,再看這幫子美國人,不但愈加親切,簡直還有點兒晃眼怎么金光閃閃的?

  除此之外呢?

  關卓凡發現,這個時代的中國,真的是一個“群氓”的社會,對于文化水平低下、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普通民眾,影響和控制他們的思想,把某件事情吹得天花亂墜,叫民眾為之歡欣雀躍,不算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情前提是“上頭”堅定如一,真正壓制住朝臣中的異見,尤其是言路上的異見。

  不能以“虛己以聽”的名義,左搖右擺。

  特別是某些事情,其實只是觀念問題,并不直接傷害反對者的切身利益這種時候,只要“上頭”足夠強硬,反對者遲早會偃旗息鼓。

  洋人進京、進宮,以萬國公議的禮儀,覲見皇上和太后就屬于這種性質。

  對外來事物,由“脫敏”而“接受”,由“接受”而“歡迎”,在這種心態下,技術、制度、文明的引進、更替,才成為可能,才會事半功倍。

  嗯,勢頭很好啊。

  關卓凡還有一個收獲,看似并不起眼,但其實意義重大:

  “訪華代表團”給中國政府的文書,漢譯的名字,正式采用了“照會”二字。

  “照會”在中文中,有以上凌下之意,朝廷對藩屬行文,就多用“照會”一詞。因此,道光二十年之前,朝廷行文洋夷,有時會用“照會”的字眼,但倒過來,卻是“違制”,是絕對不予接受的,一定要洋人用“申呈”、“稟貼”等說頭。

  道光二十年之后,洋人不肯再低聲下氣了,要求行文用詞,“彼此平行”。這個皮,一扯就扯了二十多年。對此,朝廷一直含混推諉,中國和西洋諸國文書往來,其實弄成了各說各話的局面。

  美國請軒軍“助剿”,駐華公使蒲安臣給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遞的那份《請準華爾等募義勇赴美平亂貼》,就是一份“稟帖”。那一次,是美國有求于中國,在文書的格式、詞句上,不能不屈己從人。

  這種字眼上的較勁,源于陳舊的“天朝”體制和觀念,對正常的外事往來,造成了相當負面的影響。如果不改,中國就無法和“文明國家”展開真正的正常交往,近現代化神馬的,也就不必提了。

  借“美利堅訪華代表團”的東風,朝廷終于以明發上諭的形式,正式宣告:從今以后,對泰西各國行文,“彼此平行”,一律都用“照會”。

  外交文書,“彼此平行”,各用“照會”之說,其實在辛酉之后,便已既成事實不然你的文書,人家根本不接。這道上諭,只是對于這個事實予以了官式的承認。不過,各國駐華公使館,依然對此一致表示歡迎。

  “照會”分“正式照會”和“普通照會”,“美利堅訪華代表團”發出的“照會”,是這道上諭發布后,中國政府收到的第一份“正式照會”。

  門房來報:“英吉利國公使阿禮國爵士求見。”

  關卓凡接過帖子,見上面端端正正寫著具名“教愚弟阿禮國頓首”是漢字,還是毛筆寫的。

  不由一笑:“他也學會這一套了。不曉得若講起‘禮儀’,合不合他駐華公使的身份?”

  掏出懷表來看了看,剛交申初,點了點頭,說道:“他倒是準時請阿禮國爵士書房見面。”

  外國公使和中國官員談公事,正常情況下,地點不是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就是在顧問委員會,拜訪私宅,是很少見的情形。

  這意味著,這一回,阿禮國要和關卓凡談的事情,第一,十分緊要;第二,不宜入第三者之耳。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