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并加關注,給《》更多支持!
和御姐同桌而食,倒不是第一次,在“冠軍號”上就來過一次。⊙四⊙五⊙中⊙文↖頂↖點↖小↖說,不過,那是因為艙室空間狹窄,擺兩張桌子太過逼仄,還有,那畢竟是軍艦,不是行宮,出門在外,不能事事過于講究,“禮,有經、有變、有權”嘛。
現在呢?
先是夜宿行宮、大榻同眠,接著又同桌而食,呃,新鮮事物來得未免太多、太快了吧?
關卓凡請過了安,還在猶豫,慈禧指了指那張空椅子,微笑說道:“坐吧,別磨蹭了,你看看,這都什么時辰了?你不餓,我可餓了。”
關卓凡心一橫,管他呢,床都“同”了,“同”個桌又算什么?謝了恩,坦然就坐。不過,坐下來后,卻是雙手撫膝,腰背挺直,擺出一副正襟危坐、戒慎恐懼的架勢。
御姐輕輕一笑,也不來糾正他的坐姿,說道:“這兒有兩份東西。”說完,將自己面前的物事推給了關卓凡。
關卓凡看時,卻是一封黃綾封的奏折,和一件軒軍特制的裝電文的封套,只是封套上的火堿已經破裂,里面的電文,御姐應該已經看過了。
“這是?”
“奏折是左宗棠發來的,沒什么太大的事體,可以等一會兒再說。這個電報,是‘東邊兒的’發過來的,是某個人的奏折——你倒猜猜。此人是誰啊?”
母后皇太后學會發電報了?孺子……呃。孺女可教。
“回太后。臣想……大約是寶鋆。”
慈禧“格格”一笑,說道:“你竟是神仙!這個奏折,和你昨兒說的……嗯,今兒早上說的,竟是分毫不差!你瞅瞅吧。”
關卓凡抽出電文,看了一遍,果然,是“以自劾求自清”。文字鋪陳。搖曳生姿,聲情并茂,一副掏心窩子的架勢——嗯,簡直差不多算是“聲淚俱下”了。
關卓凡抬起頭來,御姐一雙妙目,正看著他,淺淺一笑:“你怎么看啊?”
關卓凡曉得,慈禧問的,不是他“怎么看”寶鋆,而是“怎么看”母后皇太后“怎么看”寶鋆?
呃。有點兒拗口。
他微微猶豫了一下,說道:“臣請問太后。這個電報,小站那兒,是什么時候收到的?”
“大約是剛交午初的時候吧。”
“這么說,母后皇太后一下早朝,就叫人發了這封電報過來,一點兒都沒有耽擱——臣以為,這……已經大致可以看出母后皇太后對此事的取態了。”
慈禧點點頭,說道:“我覺得也是。看來,你說的沒錯,這個事兒,還真要先聽一聽你的母后皇太后的意思。”
關卓凡微窘,正想說兩句叫御姐安心的話,御姐接著說道:“你可別忘了,你是說過‘盡力而為’的嘍?”
盡力而為——趕寶鋆出軍機。
“是,臣……斷乎不能叫太后……失望的。”
慈禧一笑:“好,我等著——行了,先吃點東西吧。”
慈禧在宮中傳膳,邊進膳,邊看奏折,是常有的事兒,因此,關卓凡一邊吃飯,一邊打開了左宗棠的折子。
是關于董志原地區如何善后恢復的。
回匪入據董志原,時間雖然不算太長,但殺戮殘破,極人間之慘。
折子上說,“遠近城邑寨堡慘遭殺掠,民靡孑遺。平、慶、涇、固之間,千里荒蕪,彌望白骨黃茅,炊煙斷絕,被禍之慘,實為天下所無。”
又說,“師行所至,井邑具荒,水涸草枯,賊因此多所死亡,官軍亦因此而艱于追逐。”
關卓凡的心情變得沉重起來,心里邊好像壓進了一塊沉甸甸的石頭。
繼續看,官軍進入慶陽城,“郡城一帶杳無人跡,城內荒草成林,骨骸堆積,奇禽猛獸相聚為藪。”
“先令勇丁斬荊披棘,掇拾骨胔掩埋,城中方可駐扎。”
“兵士仔細搜尋,城內原三千余戶,現百十人不存矣!”
上邊說的是城內,下邊說到了城外,“時有一二遺民,居住巖穴,采食草籽,形類鬼魅。忽見有人蹤,以為賊至,望即狂奔,追及詢問,不但不知賊耗,亦不辨年月。”
關卓凡想,這說的還是慶陽府周圍的情形,那里地勢較為復雜,有山峰,有溝壑,百姓還可以藏匿,董志原平坦空曠,百姓又該逃去哪里?大約是回匪占據一村,這一村便是“絕戶村”了!
山珍海味,吃在嘴里,已全然不辨滋味。
想起一句詩來:千村薜荔人遺失,萬戶蕭疏鬼唱歌。
偷覷慈禧,坦然進食,優雅如常,心里面不由長長嘆息了一聲。
接下來,就是如何善后、恢復了。
左宗棠認為,“兵事方始,必先陜西接壤之平、慶、涇、固一帶,布置大興屯政,然后進可戰,退可守。”
為此,左宗棠“一面派撥官軍扼守董志原各要隘,一面辦理兵屯、民屯,慶陽、合水、寧州,次第經理。”
具體的善后恢復辦法,左宗棠提出了五款十條,大致是:
第一,遴選官吏。
左宗棠請求朝廷,“破除文法,遴訪甘肅人員,署理慶陽府州縣各篆,召輯流亡,計口散糧,以延喘息,以規久遠。”
第二,招徠難民。
慶陽府已成空城,必須充實人口。人口從哪里來呢?左宗棠決定,將流亡在外的平、慶籍難民招回原籍。
這些難民,大多流入陜北,不少已經淪為土匪。招回原籍。既充實了慶陽府的人口。又解決了陜北的治安問題。
還有。“陜北延安、綏德地方,民人可免逼處之嫌,不起主客之釁。”
第三,大興屯墾。
左宗棠規劃的屯墾,分“兵屯”、“民屯”。
“擇險隘為兵屯,統領、營官主之;就堡寨為民屯,府、州、縣主之,均因其地之所宜。”
現在是冬季。規劃妥當,來年一開春,即可“播種粟、糜、蕎、麥諸種,督課軍民,日事鋤墾。”
第四,增設縣丞。
左宗棠批評朝廷,過往對甘肅的行政建置,太過忽略,并指出,這是造成回亂暴起之初。應對無力的重要原因。
這是事實。朝廷收服了天山南北路、拓土新疆之后,對于西北地區的注意力。主要是放在新疆和陜西的,二者之間的甘肅,確實被嚴重忽略了。當然,經略新拓之地,需要占用大量資源,此多難免彼少,平衡不易保持,也是原因之一。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左宗棠指出,董志原“地居秦隴要膂,形勢之重,自古已然”,可是,行政上,董志原卻長期由安化、寧州、鎮原三州縣分轄,不但事權不一,而且因為同時處于三州縣的邊緣地帶,自然而然,同為三州縣所忽視。事實上,變成了一個“三不管”地帶。
左宗棠說,董志原“向未設官吏,錢糧詞訟,一切經理乏人,民多不便,政教不行,奸宄藏匿,關系非小。”
因此,他奏請朝廷,在安化縣的建制內,增設縣丞一名,名“董志縣丞”,并定位“繁要之缺”,專門負責管理董志原。
同時,請在董志原增設鄉學訓導一名,并將安化縣原設學額十五名增至十八名,新增的三名,明文規定,歸董志原所有,“俾資教化”。
第五,禁罌粟,倡棉桑。
關隴一帶土地貧瘠,為補生計,民眾素有種植罌粟的陋習。而既種罌粟,就不會不吸食鴉片。種植罌粟、吸食鴉片,既是關隴貧困之因,又是致衰、致亂之源。
左宗棠到了西北后不久,寫信給關卓凡,痛陳鴉片之害,“長毛、捻、回之劫,皆此毒釀成”,說一俟回亂靖定,他便要厲禁鴉片。
關卓凡回信說:“關隴治法,必以禁斷鴉片為第一要義。季翁謀國老成,洞悉根竅,弟感嘆贊服!唯有芻蕘之見,陳于君子之前:鴉片源于罌粟,欲禁斷鴉片,必禁種罌粟。欲禁種罌粟,必先思一種可奪其利,然后民知非種罌粟始能得利者。”
這個“可奪其利”的,就是棉、桑。
關卓凡說,“勸種草棉、蠶桑,以其一年之計,勝于罌粟,民則因其而明取舍矣!若用峻法求速效,季翁軍務倥傯,難免左右失機,以致滯礙不行。弟愚區區,季翁高明,當能鑒及!”
關卓凡的建議,左宗棠幾乎全部接受下來。只是桑蠶一項,雖然隴東自古就有養蠶的記錄,但幾千年水土變遷,已經不大找得到適合喂蠶的樹種,新植的話,又緩不濟急,就先放了下來,主力推廣種棉。
折子上面,另有辦賑、鑿井、植樹,等等。
洋洋灑灑數千言,關卓凡看完了,心中不由贊嘆:左季高能打仗、通經濟、知權變,體民瘼,果真是胸中大有丘壑的人物!
左宗棠的這些條陳,招撫流亡、屯墾、禁種罌粟、倡棉、辦賑等事體,他自己就可以做主,但是,遴選官吏和增設縣丞兩項,卻是要先請朝廷允準的。
左宗棠作為統兵大帥,收復失地之后,有權利自行委派州縣官,事后向朝廷補個手續就是了,朝廷沒有不準的。不過,這一次,左宗棠有特殊的要求——“破除文法,遴訪甘肅人員,署理慶陽府州縣各篆”。
本地人不做本地官,這是基本的規矩。左宗棠這個要求,算是破例,所以,他必須事先申請。
左宗棠的理由是,當地空缺的州縣官太多,他夾袋中沒那么多候選人——手下各級將領都得留著打仗。
如果由戶部一一從外地選調,一來緩不濟急,二來,西北貧瘠,許多人未必愿意過來,愿意過來的,大都是刁惡無行之人——這種人,肯冒險,能吃苦,但做官的唯一目的,就是刮地皮,把他們放到大亂過后的甘肅,絕對是重新激起民變的不二人選。
所以,左宗棠要求“破除文法”,特事特辦。再說,本地人做本地官,也有熟悉情況、上手快的好處。
至于增設縣丞,原先體例所無,是一定要先請旨的。
這也是慈安為什么會把這個折子發過來——左一個破例,右一個破例,事兒太大了,她自己決定不了。
慈禧見關卓凡看完了折子,問道:“左宗棠的這個折子,你怎么看?”
關卓凡說道:“回太后,左宗棠老成謀國,所奏皆為正辦。事有經,亦有權,左某所請之以本地人署理州縣,不為逾格;增設‘董志縣丞’,更是深謀遠慮,請太后嘉納。”
慈禧點點頭,說道:“行,就照你說的辦。”
“左宗棠這個折子,雖然不直接涉及軍事,但西北路途遙遠,準奏的廷寄,臣請以‘六百里加緊’驛遞,一為節省時光,二來,也可示朝廷鼎力支持之意。”
“好,都依你。”
關卓凡說道:“謝太后。”
頓了一頓,又說道:“臣有一個想頭,自覺于西北之長治久安,頗為緊要,要奏知太后。”
(嘿嘿,三千六百字,不曉得算不算“大章”?)
(小說《》將在官方微信平臺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qdread”并關注,速度抓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