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五十一章 血胤相連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亂清

  京都大肆搜捕“亂黨”的同時,福岡藩接到幕府命令,逮捕在大宰府幽居的五公卿:三條實美、三條西季知、四條隆歌、東久世通禧、壬生基修,押送京都。

  逮捕和押送行動由新選組副長土方歲三監視執行。

  幕府的敕令中指責五人嚴重違反《公家諸大夫法度》,有參與謀弒孝明帝的嫌疑,“怙惡不悛,其罪難赦。”

  福岡藩對五公卿一直都很客氣,但幕府的這道命令卻不敢不執行。

  四條隆歌當著福岡藩藩吏和新選組的面自殺身亡,被押送京都的只有三條實美、三條西季知、東久世通禧、壬生基修四人。

  孝明天皇暴崩,三條實美已經是內疚神明;當他從前來逮捕他的土方歲三口中,確定繼位的明治天皇亦崩于若狹灣,不由放聲大哭,整個人軟倒在地,渾身抽搐,直至昏死過去。

  押赴京都的路上,三條實美一直忽忽如狂;未到京都,便完全精神錯亂了。而土方歲三和醫生都認為:他不是假裝的。

  “第二特混分艦隊”既“第二東進支隊”終于達到了大阪。

  在此之前,德川慶喜已經從京都到了大阪。關貝子到埠,慶喜大人率在大阪的全部幕臣,舉城相迎。

  關貝子走下舷梯之時,數十幕臣伏地叩首,居首的德川慶喜則深深鞠躬。

  史載,關貝子和慶喜大人,“攜手入城”。

  大阪城代府中。大會群臣。

  幕臣在下首跪坐。情形一如往日;但上首左右并排而居的慶喜大人和關貝子。卻是坐在椅子上,這個可是前所從未有。當然,這是為了照顧關貝子的習慣。

  老中小栗忠順首先發言,說道:“國不可一日無君,民不可一日無主,請一橋慶喜大人速速承繼征夷大將軍之位,以副天下之望。”

  老中首座板倉勝靜“附議”。

  說明一下,德川慶喜出身于“御三家”之一的水戶藩。但過繼給“御三卿”之一的一橋家,所以,他此時的正式的名字,還是“一橋慶喜”。

  “御三卿”田安氏、一橋氏、清水氏也是德川親族,另立門戶之后,奉命用離其家宅最近的江戶城城門名作為家族的新姓氏。“御三卿”和德川宗家的關系,就是“小宗”和“大宗”的關系。

  “御三卿”和“御三家”一樣,其“當主”也有繼承將軍之位的資格,只是“家格”比“御三家”低了一級。

  德川慶喜謙道:“我德薄福小,才疏學淺。不敢妄居大位,請諸公另舉賢能。”

  就在這時。關卓凡輕咳了一聲。

  幕府群臣知道關貝子有話要說,大廳之內,立時鴉雀無聲。

  關卓凡微笑道:“平定長梟造亂,發舉悖弒惡逆,上報君父之仇,下措萬民于山岳之安,一橋慶喜大人有大功于社稷,入承德川宗家,繼征夷大將軍之位,我想,再沒有人不心悅誠服的。”

  關卓凡緩緩掃視群臣,目光所及,所有人的身子都往下伏了一伏。

  關卓凡繼續說道:“大奧之中,天璋院、實成院、本壽院,嗯,還有和宮內親王,都是深明大義的,必實心實意,舉戴一橋慶喜大人。”

  天璋院即篤姬,十三代將軍德川家定的“御臺所”,剛剛掛掉的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的“嫡母”,目前大奧里面的第一號人物。而眾所周知,天璋院和慶喜大人不睦。

  實成院,德川家茂的生母,因為兒子死掉,這位已經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影響力了。

  本壽院,十三代將軍德川家定生母,在天璋院之前,是大奧最有權勢的女人。現在雖然退居“二線”,但在擁戴德川家茂的“紀伊派”、擁戴德川慶喜的“一橋派”爭奪十四代將軍之位時,本壽院可是堅定地站在“紀伊派”一邊,說過“如果慶喜殿下當上將軍,我寧肯選擇去死”這種話。

  和宮親子內親王,德川家茂的遺孀,前文介紹過,也是不喜歡德川慶喜的。

  所以,大奧里面,幾乎是一面倒反對德川慶喜出任十五代將軍的。“實心實意”四字,用中國的廣東話來說,完全是“硬屈”了。

  不是所有的幕臣漢語都好,因此關貝子的話,都有通譯高聲譯成日語。

  當然有腹誹的,但這種場合下,誰敢有一點異議?

  板倉勝靜、小栗忠順打頭,群臣向德川慶喜行平伏之禮,口稱“將軍大人”。這不是正式的儀式,正式的儀式要回到江戶城才能舉行,但德川慶喜接任第十五代幕府將軍,就此定局了。

  小栗忠順又一次越次奏道:“大行皇帝崩于若狹灣,帝位不宜久懸,請將軍大人于皇族中擇清華毓德者,繼統大寶。”

  此言一出,絕大部分的幕臣不由愕然。

  雖然自德川家康以來,天皇的立嗣和繼統,沒有不經過幕府將軍同意的,但這都是在私下底“溝通”;臺面上,幕府并不直接干預皇位的繼承,更不會在這種“大會”的場合公開討論。

  但德川慶喜沒有任何錯愕的意思,而是沉吟道:“京都那邊,已經有了幾位人選。不過,唉,年紀太小,還都是出自‘小宗’。”

  這幾句話,聽得大伙兒更是云里霧里。

  “京都那邊”,當然是指“復辟”成功、重新上位的佐幕派皇族和公卿,如中川宮朝彥親王、二條齊敬這一班人。他們做事,特別是在選擇新帝這種天字第一號大事上面,一定是秉承幕府意旨的,怎么好像不怎么如將軍大人之意似的?

  孝明天皇的二子四女,養大成人的,只有次子睦仁,即沉在若狹灣海底的明治天皇,長子和四個女兒全部早夭。明治天皇一“大行”,孝明天皇便已絕嗣,不從“小宗”找繼承人,去哪找啊?

  孝明帝生前也曾收了兩個養子,都是伏見宮家的,是哥倆,一個是博經親王,今年十四歲;一個是貞愛親王,今年七歲。天皇收養子,主要目的就是如果自己絕嗣,繼承人還有“備胎”。

  不過,這哥倆后來按規矩先后出家,和天皇的養父子關系自然終止。現在,博經親王還當著和尚,貞愛親王則還俗承襲伏見宮尊號,做了伏見宮家的家督。

  中川宮親王和二條關白提出的“幾位人選”,應該是包括了這兩位的。只是,這兩位自然也是“小宗”。

  至于“年紀太小”——包括博經親王和貞愛親王,一位十四歲,一位七歲——難道不是年紀越小,越容易控制嗎?眾所周知,這是權臣選擇新皇帝的不二法門,將軍大人如此惺惺作態,所為何來呢?

  這時,關貝子又輕輕地咳了一聲,大廳之內,再次靜得一根針掉到地上也聽得見。

  關卓凡說道:“將軍大人所慮極是。天下動蕩,國賴長君,年紀太小,確實挑不起江山社稷的萬斤重擔啊。”

  他頓了一頓,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道:“再說,孝明皇帝和大行皇帝,皆崩于賊手,百世之后,尤令人扼腕!如果新帝不出于孝明帝的血,如何能夠告慰二圣在天之靈?唉,連我這個外人都覺得不忍啊。”

  這一番表態,讓群臣愈加糊涂。孝明帝已經絕嗣,哪位皇族是“出于孝明帝的血”的?有機靈的,不免腦洞大開:難道孝明帝生前還生了其他的皇子皇女,養在別的什么地方不成?

  小栗忠順大聲說道:“貝子爺所言極是!以臣下之見,成年皇族之中,同孝明皇帝血相連的,只有和宮親子內親王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