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輔政王一行離開上海,首途浙江鎮海。
劉郇膏這位浙江巡撫、署理閩督不必說了,趙景賢、錢蘊秋、金雨林等兩江要員,亦隨侍前往。
江南防務的重點,在杭州灣,不過,不要誤會于這個名字,事實上,杭州灣和杭州的關系,并不是太大,不過就是因為地處杭州以東而得名,守杭州灣,也不是為了守杭州。
杭州出杭州灣,還要經過很長的一段錢塘江,這一段,江面雖然寬闊,可是淤淺嚴重,水文復雜,只能通行兩、三百噸的船只,航運的價值,非常有限,到了冬天,還可能斷航,所以,杭州是河港城市,不是海港城市,進攻杭州,沒有從杭州灣方向的。
杭州灣的重要性在于——
第一,這里居中國沿海海路之中央,為南下北上之要沖;灣口尤為上海至寧波、定海航運之必經水域。
第二,杭州灣是中國最大的三角灣,西接錢塘江,東有舟山群島遮障其外,面積十分廣闊,達六千余平方公里,咱們來看一看,杭州灣的北、南兩岸,都有些什么?
北岸的東段,是江蘇的上海和松江府;北岸的西段,是浙江的嘉興府、杭州府。
南岸,是浙江的寧波府、紹興府。
北、南兩岸,都是中國經濟最繁庶的地區,外敵如果在杭州灣登陸,不論登陸南岸還是登陸北岸,都將對中國的經濟命脈,造成嚴重的威脅。
第三,因為上海特殊的政治和經濟地位,法軍破吳淞口、沿長江內犯的可能性極低,因此,相對來說,杭州灣的重要性,對于中法雙方,都進一步的提升了。
杭州灣防務的重點:北岸,在乍浦至金山衛一帶;南岸,在鎮海——也即輔政王一行的目的地。
一鴉之時,英軍曾先后陷鎮海、乍浦;原時空的抗日戰爭,日軍也曾在金山衛強行登陸。
不過,目下的局面,較一鴉和抗日戰爭,都不盡相同。
英軍陷鎮海、乍浦,不為登陸之后,自鎮海、乍浦深入內地,英軍一鴉的戰略目標,是破吳淞口,沿長江內犯,一路打到江寧,即南京,逼中國簽署城下之盟;陷鎮海、乍浦,只是為了消除中國沿海的抵抗潛力,以免后路不靖。
日軍于金山衛至全公亭長十五公里沿岸強行登陸,則是為了迂回中國守軍,從陸路夾擊上海。
現在,法軍既不能以上海和長江為戰略目標,則杭州灣北岸的戰略價值,就不如南岸了;再者說了,法軍的進攻線路,一定是自南而北,沒搞定南岸,就去打北岸,等于把后背賣給了中國軍隊,因此,關卓凡本人以及田永敏等關卓凡在軍事上的主要智囊,一致認為,只要鎮海無虞,法軍在杭州灣就不能有實質性的作為。
因此,杭州灣的防務,南岸重于北岸,鎮海,又是重中之重。
所以,輔政王一離開上海,就直奔鎮海而去啦。
不過,并不會過杭州門而不入,鎮海的下一站就是杭州——視察過鎮海的防務,輔政王一行,會換乘小噸位的汽船,西入杭州。
“滾單”上都寫著呢。
可是,杭州既不是防務的重點,輔政王去哪兒干嘛呢?
呃,沒聽說輔政王在杭州還安了一個家呀?
哼哼,不許造謠!
那,杭州到底有些什么呢?
杭州有岳王廟。
輔政王到了杭州,將為宋岳鄂武穆王舉行一次規模宏大的祭典。
岳飛謚“武穆”,追封“鄂王”,攏在一起,就是很拗口的“宋岳鄂武穆王”。
宋理宗時,岳飛改謚“忠武”,這是對岳飛的進一步的褒揚,因為“穆”字不算佳謚,在謚法上,遠不及“忠”字的地位高,不過,大伙兒已經習慣于“武穆”了,因此,不論民間還是官方,提及岳飛,依舊是“武穆”,有宋一代如此,后世更是如此,佳謚“忠武”,反倒不怎么為人所知,更不怎么為人所用了。
好了,說回是次祭典。
這將是有清以來對岳飛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祭祀。
這次祭祀,較祭江陰的閻祠,有本質的區別。
祭祀閻應元,不論輔政王、側福晉還是一眾文武大員,說到底,還是以“個人身份”行禮的——由始至終,沒有出現過任何官方機構的名目——哪怕是江陰縣呢。
雖然,江陰縣的縣令、縣丞、主簿什么的都在場。
另外,是次祭祀終于能夠成事,并不是臺面上事先做好了安排,而是以替側福晉祖父掃墓做幌子,兜來轉去的,終于走進了閻應元祠。
兩個字——“順便”。
祭祀岳武穆,可就是堂皇正大、理直氣壯了。
第一,是“奉旨”的。
第二,旨意上明明白白,“輔政軒親王主祭”。
第三,“所有一切應行典禮,著禮部會同浙江巡撫、杭州府,實心辦理”。
這一切都說明了,是次祭宋岳鄂武穆王,是一場“中央主辦、地方承辦”的國家級祭典。
“冠軍號”、“射聲號”駛出吳淞口之后,輔政王及一眾下屬,便開始工作了——開會。
散會之后,過了半刻鐘左右的樣子,趙景賢又過來求見。
關卓凡看了看懷表,“也快到午膳的時辰了——得,竹兄,咱們倆就邊吃邊說吧!”
“這未免太打攪王爺了,”趙景賢笑道,“其實,也就是兩、三句話的事兒。”
“兩、三句話的事兒?行,你說吧!”
“是這樣的,”趙景賢說道,“昨天在江陰縣碼頭,上船之前,吳醒卿將我拉到一旁,吭哧吭哧半天,臉都憋紅了,我都不耐煩了,他才說了出來——他想替揚州向王爺求一個恩典。”
吳醒卿,就是吳永,江陰縣正堂。
“吳醒卿?”關卓凡沉吟了一下,“哦,對了,他是揚州人。”
“是。”
“什么恩典啊?”
趙景賢笑了一笑,“他說,王爺祭奠閻麗亨,江陰縣全體官民,感激涕零,這個……恩同再造!他呢,異想天開,想請王爺——”
說在這時,門外響起一聲“報告”,打斷了趙景賢的話。
近侍進來請示:什么時候開飯?
關卓凡擺了擺手,“不著急——你先出去。”
近侍出去了,關卓凡轉向趙景賢,聲音十分平靜,“他不會是想我去祭奠史可法吧?”
趙景賢大大一怔。
第一,他沒有想到,輔政王如此敏銳,居然一下子就猜到了吳永之所求。
第二,輔政王對史可法的口氣很奇怪,不但沒有稱呼其謚號“忠正”,甚至連字號“憲之”、“道鄰”也不叫,而是直呼其名。
這個——
趙景賢暗自嘀咕:史可法的賜謚、建祠,同閻應元一樣,也是高宗手上的事兒啊!
而且,高宗對史可法的評價很高啊!
嗯,高宗在《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中是這么說的,“史可法節秉清剛,心存干濟,危顛難救,正直不回。”
又說,“至若史可法之支撐殘局、力矢孤忠,終蹈一死以殉;又如劉宗周、黃道周等之立朝謇諤、抵觸僉壬,及遭際時艱,臨危授命,均足稱一代完人,為褒揚所當及。”
嘿,“一代完人”吶!
怎么,聽輔政王的口氣,好像——
不大以為然似的?
勝朝,同關卓凡祭閻應元文中出現過的“勝國”,就是前朝,即明朝。
趙景賢接下來的話,就不由的加上了小心,“是!王爺明見!吳某就是這個意思!”
微微一頓,“我對吳醒卿說了,你確實是異想天開!我可不能答應你什么,頂多替你向王爺轉致而已——不過,你要曉得,第一,你這是逾格非分之求!第二,王爺日理萬機,這一回南下,是‘檢查戰備’,哪里得空兒,掉過頭來,去你的揚州?”
話是這么說,可是,如果趙景賢真心覺得吳永的請求是“異想天開”的話,根本就不會向關卓凡“轉致”,因此,“轉致”的本身,就已經間接的表明了趙景賢在這個問題上的取態。
至于時間的問題——
這一回沒有空兒,以后總是有空兒的嘛!
“有沒有空兒,倒不是什么大問題,”關卓凡淡淡的說道,“‘檢查戰備’,檢查來、檢查去,不也‘檢查’到閻麗亨的祠宇里去了嗎?”
趙景賢一滯,“呃……是!”
“關鍵是,”關卓凡的聲音,還是淡淡的,“我祭史可法些什么呢?——總不成,祭他一天不到,就把揚州城給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