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可能還有一部分“安南狙擊手”,但是,博羅內曉得,真打起仗來,如果對手是他們的越南同胞,這班“安南狙擊手”還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可是,如果對手是中國人,這班雇傭軍的戰力,就基本上可以忽略了。
這個“戰力”,除了技戰術,也包括戰斗意志——法國人已經發現,面對宗主國的軍隊,越南人會生出一種本能的畏懼,槍聲未響,先矮一頭,不自禁的就要往后縮。
中國方面呢?
先說海軍。
雖然,旗艦“伏波號”和另一條主力艦“福星號”去了升龍打法國人的埋伏,但在沱灢,還是留下了三條軍艦,對“沃邦號”,還是形成了三對一的絕對優勢。
再看陸軍.
優勢就更大了——二千比一百二十,完全是“碾壓式”的了。
“升龍事件”之前,對中國人,法國人還有相當的“以一敵十”的幻想的空間,“升龍事件”之后,雖然依舊以為,升龍之敗,“非戰之罪”,可是,就連最狂妄的家伙,也不敢說區區一百二十法國兵可以抗得過兩千中國兵了。
因此,若中國人以沱灢的駐軍為報復目標,則戰端未開,勝敗已定,只是看怎么個輸法兒了——“沃邦號”還有可能破圍而出,可是,陸上的那個連隊,如不及早措置,幾乎必然是無幸的。
所謂“措置”,無非兩條:或者立即放棄沱灢;或者立即增援沱灢。
放棄沱灢,在政治上幾乎是不可行的:戰端未開,便弓杯蛇影,自己嚇自己,“棄土”而去,國內、國際,如何交代的過去?
漲敵人的威風,沮自家的士氣,這個“份兒”若跌的太厲害了,今后的事情,可就不好辦了。
那就趕緊增援!
博羅內緊張的盤算著:
法國在越南的軍力,雖然有三分之一折于升龍一役,但是,“升龍事件”之后,駐亞洲各地——包括中國——的軍艦,陸續調往西貢,目下,有的軍艦還在路上——譬如“基隆事件”中的“凱旋”、“梭尼”,有的軍艦卻已經到達了西貢。
單以海軍而論,新援的、舊有的攏在一起,目下猬集在西貢的艦只,應該已經超過了中國的“越南分艦隊”,西貢方面在保證自身安全無虞的前提下,應該已經有了足夠的增援沱灢的能力了。
無需大舉出動,只要有兩、三條兵艦過去,中國人就沒有必勝的把握,也就不敢輕舉妄動了。
海上如是,陸上亦如是。
雖然,陸軍不比海軍,短時間內,難以為沱灢提供太多的增援——不過,增加一、兩個連隊,總是做得到的——當然,即便如此,較之中國的“欽使護衛”,沱灢的陸軍依舊單薄,可是,沒有關系——海軍可以為陸軍提供炮火支援。
駐茶山半島的中國“欽使護衛”,并沒有裝備大口徑的岸炮,則火力上,我海軍較之中國陸軍,便擁有相當大的優勢了,很難想象,中國的“欽使護衛”,可以一面承受我海軍大口徑艦炮的猛烈打擊,一面不顧傷亡,進攻我陸軍。
關鍵是動作要快!
博羅內算了一下,如果西貢一接到自己的電報,便向沱灢派出援軍,并全速航行;而中國人亦一俟告萬國書發布,便向沱灢的軍隊下達攻擊命令,則己方的援軍和中國人的攻擊命令,二者將幾乎同時達到沱灢——
因此,只要動作夠快,是趕得及的!
將電稿送往電報局之前,博羅內又猶豫了:
如果,萬一——萬一哈——萬一中國人未以沱灢為“修怨”的目標,自己如此建議,煞有介事,豈非授人以笑柄?
又或者,西貢交趾支那總督府那幫笨蛋,拖拖拉拉,在援軍趕到沱灢之前,沱灢駐軍便已覆沒了,到時候,會不會有人抱怨,都怪那個博羅內!當初若沒聽他增援的主張,而是第一時間將沱灢的駐軍撤了出來,不就啥事兒都沒有了?
那個時候,大約不會有人去翻撤軍是否“棄土”、是否“不戰而逃”的篇兒了。
哼,我還不曉得那班鳥人的德性?
我到底是駐華公使,不是駐越公使,也不必太過多事了!不然,越南的事情,有功,自然是拉格朗迪埃爾和穆勒去領,有過,卻可能把屎盆子扣在自己的頭上!
于是,博羅內修改了字眼,只說以本人之見,中國人不報復則已,如果報復,沱灢兵力單薄,可能首當其沖,是否需要做什么特別的措置,諸公自有酌奪,云云。
博羅內的判斷非常準確:中國確實以沱灢的法軍為“修怨”的目標,可是,他不曉得的是,就在昨天,順化至防城的“海線”貫通了,北京、順化之間,可以拍發電報了;而順化至沱灢的距離,只有西貢至沱灢的距離的十分之一,所以,法國人的動作快也好、慢也好,都沒有任何區別——都無濟于事。
而且,攻擊命令并不是今天告萬國書公布之后才下達的,昨晚的軍機處會議上,既定下了以土倫——即沱灢的法軍為“修怨”的對象,則會議尚未結束,一份加密、加急的電稿便送到了電報局,拍發給順化的“越南觀風使”唐景崧。
這是順化、防城間的“海線”連通之后,通過其傳遞的第一封正式的電報。
就在博羅內盤算著要不要修改電稿的時候,唐景崧派出的信使,已懷揣這封只有八個字的電報,快馬加鞭,狂奔在順化至土倫的路上了。
哪八個字?
“大吉大利,晚上吃雞!”
多年以后,相關文件一一解禁,研究者們不由好奇,向土倫法軍發起攻擊的命令,為何以這奇怪的八個字指代呢?
有人說,“土倫事件”拉開了中、法兩國大規模戰爭的序幕,而法國人的花名,不是叫什么“高盧雞”嗎?所謂“吃雞”,就是“吃高盧!
“大吉大利”呢?
這個好理解——自然是對勝利的善頌善禱啦!
嗯,有道理,有道理!
駐沱灢的這支法軍——海軍為“沃邦號”,陸軍為第七十九步兵團第七連——打一進駐沱灢,就覺得日子難過了。
前任們和中國人齟齬于前,“榮盛商行事件”、“春紅樓事件”余溫猶在,因此,從一開始,擺在沃邦號和第七連眼前的,就是一個對峙的局面,本來,對峙并不可怕,可是,他娘的——兵艦一對三,兵力一百二十對二千,有這么“對峙”的嗎?
如果究其竟,會發現實際的差距,較之表面上的“一對三”、“一百二十對二千”,還要更大一些。
“沃邦號”的噸位,只和對方最小的一條船相若,則海軍力量的差距,不止于一比三了。
陸軍呢?
第七連只有兩門“拿破侖炮”——其余的火炮,都叫“降龍行動”帶走了;中國的“欽使護衛”呢?據說,他們抵埠沱灢之時,帶來了整整五十門型號不明的大炮!
就算一部分火炮已經轉去了順化,中國人留在沱灢的火炮,依舊數以十計——他娘的,這是一個什么比例?
想一想頭皮就發麻了!
還有,不同于舊駐軍,新駐軍既沒有和中國人發生直接的沖突,也就沒有像舊駐軍那樣,普遍的因為憤怒而激起了一股對中國人的莫名的虛驕之氣——巴斯蒂安上校麾下的海軍陸戰隊們,可是個個以為,自己對中國人,有“我要打十個”的本事呢!
有這股虛驕之氣撐著,三百對二千,數量雖然遠遠不及,可是,單就氣勢而論,卻沒有低中國人一頭。
“沃邦號”和第七連呢?嗯,拿第七連的一個排長的話說,就是“我覺得自己好像是一只斗牛犬,被擺在了一頭八百磅的灰熊面前,然后,主人喝令:不許后退!”
他娘的!
“升龍事件”之后,“沃邦號”和第七連,就更加的度日如年了。
之前僅僅是“對峙”,只要各自“嚴守分際”,就可相安無事,現在,升龍那邊兒,中法之間,臉子是已經撕破了,哪個曉得,沱灢這邊兒,不會一個不對付,就打了起來?
真要開打,實力對比如此懸殊,勝負之數,那是想都不必想的——只要不被人家團滅,就算上帝保佑了!
身為帝人,我們并不害怕走上戰場,可是,天底下哪有人愿意去打這種必輸無疑的仗呢?
最難受的是,這個局面,猶如頭上懸著一柄利劍,不曉得它什么時候斬了下來?每一天,都只好在擔驚受怕中渡過!
這就太折磨人了。
本已普遍存在的恐懼和焦慮,迅速的惡化了。
有人甚至生出了開小差的念頭,可是,這個小差,往哪兒開啊?這兒不是法國,是越南啊!
原本以為,到越南來服役,雖然辛苦,到底是美差一件——薪水倍于國內,現在看來——他娘的!
憋屈!郁悶!
就這樣憋啊、憋啊的,終于,在中國政府告萬國書發布次日的凌晨,駐沱灢的法軍,憋出大事兒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