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是第三道諭旨,頒旨人由文祥換成了瑞常,這是因為,這道諭旨終于講到了兩宮皇太后的事兒,頒旨人的身份因之提高一級瑞常的實際地位,自然不及文祥,但他是殿大學士,名義上的地位,就比文祥的協辦大學士要高了。(有)☆(意)☆(思)☆(書)(院)
諭旨是皇帝的口氣,先將兩宮皇太后大捧了一輪,說她們“朝乾夕惕,夙興夜寐,握發吐脯,備極勤勞”,“勵精圖治以綜萬幾,虛懷若谷以納輿論”,“圣德流芳,澤被四表”,“智珠在握,旋轉乾坤,戡平大亂,海宇欣悅,威揚萬國”,“七載之下,乃臻八荒升平之治世”。
這些說辭,似曾相識,基本上就是之前發布“撤簾”文誥時的那一套嗑。
接著,皇帝說,兩位皇太后的功績太大了,我甚苦于不曉得該如何“崇功報德”,方能“體天心,慰慈懷,愜民意”?然而,兩宮皇太后自個兒,卻謙虛的很,多次訓諭,說,這些功勞,不能說都是她們姐兒倆的,這么些年,許多臣工都出了力,這個,上下同心,一塊兒使勁兒,才能有今天的局面呀!
兩位皇太后說,這些有功的臣工,既是為國家出了力,也是幫了她們姐兒倆的忙,如今,她們姐兒倆功成身退了,于公于私,對這班人,都應該有所表示,皇帝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呀?
是,是,是!
于是,皇帝說,我秉承兩宮皇太后的意旨,吩咐有司,開列名單,對“咸豐十一年冬以來”的“有功臣工”進行表彰。
這是一份好大的名單,一共分成了十張單子。
最重要的幾位“有功臣工”,是一人一張單子,這樣的單子,一共三張。
幾乎所有的人都以為,第一張單子,必然是輔政軒親王,然而卻不是 瑞常念出的第一個名字,竟是恭親王奕!
就是說,恭親王不但一人一張單子,而且還排在了輔政軒親王的前頭!
這是雙重的意外第一,沒有人想到恭親王會單獨占一張單子;第二,更加沒有人會想到,他會排在輔政王的前頭。
最感意外的那個人,是恭親王自己,他站在班中,按規矩垂首肅立,沒有人看得清他的表情,不過,后頭不止一個人留意到,聽到了自己的名字,恭親王渾身一顫,之后,兩個肩頭,微微的抖動了好一陣子。
第二張名單,是輔政軒親王關卓凡這就沒啥好說的了。
第三張名單,也很出乎大伙兒的意料僧格林沁。
僧王對陣英法,雖然一度打得有聲有色,可是,最終還是輸了,而且,輸的全軍覆沒,連三山五園也輸了進去;之后的剿捻,一直剿不明白,一不小心,反被人家掉過頭來包了餃子,兵敗身死。
僧格林沁的功績,無論如何,不但不能同前頭恭、軒兩位相提并論,實話實說,也比不上后頭的某些未能單獨列單的人譬如曾國藩、胡林翼、彭玉麟、左宗棠、李鴻章,那么,他憑什么一個人占一張單子呢?
后來,大伙兒想明白了,憑他的蒙古親王的身份啊“上頭”這么做,是為了籠絡蒙古人啊。
以上是一個人一張單子,接下來,就是一類人一張單子了。
第四張名單,“有功親貴”。
這張單子里頭有一個名字,跌碎了所有人的眼鏡,出乎意料之處,過于前頭的恭王和僧王奕譞!
“奕譞”二字念出來的時候,許多人都以為自己聽錯了。
奕譞的功勞,主要是在辛酉政變,肅順可以算是他和輔政軒親王合力拿下來的。
呃,如果奕譞還是“親貴”,自然有資格進這張單子,問題是 咳咳,你說,“上頭”的肚量,得大到什么程度,才能夠把他放進這張單子里呀?
這個,感佩莫名,感佩莫名啊!
第五張名單,現任及前任軍機大臣,包括寶鋆。
寶佩蘅,嗯,略出意外。
第六張名單,現任及前任軍機章京。
這一張名單,也出乎許多人的意外。
軍機章京位處中樞,作用是很重要的,但品級都不算高,被單獨拿來開列一張名單予以表彰,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還有,里頭有一個名字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毛英章。
許多友大約已經忘記了這個人,他是在安徽軍費報銷一案中出場的,角色是行賄方和受賄方的“中人”。那個時候,毛英章的本職為鴻臚寺少卿,兼職軍機章京,案發后,他被“解任聽候傳質”;結案后的處分,是“革去一切銜職,永不敘用”。
這樣的一個人,居然也進了表彰的名單了?
這個不會是“有司”的疏忽吧?
當然不是。
第七張名單,殉難將帥及一二品大員。
第七張名單,現任各省督撫,打頭的一位,曾國藩。
第八張名單,下世的大學士、督撫、將帥。
最后兩張名單比較有意思。
一張是“客卿”,主要是海軍和船政那一大幫子英國顧問中的緊要人物,譬如,海軍總教習喬百倫、福州海軍學堂總辦海曼奇、海軍基地總監柯烈福、海軍助理總教習狄克多、“冠軍號”管帶大愛德華、“射聲號”管帶小愛德華、福州船政局總辦畢夏普。
除此之外,還有總稅務司赫德、鐵路股會辦麥德林,等等。
另外一張也都是洋人各國駐京使臣。
咦,表彰這幫子洋人,是怎么個意思啊?
別的國家的倒也罷了,法國的那個什么署理公使博羅內,囂張跋扈,做過什么“敦睦邦誼”的事情嗎?為什么也在表彰之列呢?
這十張單子加在一起,攏共一百幾十號人,連上頭銜,一個一個念了出來,足足花了小半個時辰。
不過,瑞常的聲音清晰、洪亮,不說殿內,就是殿外露臺上的人,也都能聽得清楚。
這份“大表彰”,可堪品味之處太多了,瑞常念出“欽此”之后,許多人還在努力的轉著念頭。
第三道諭旨頒過,頒旨人換成了朱鳳標,開頒第四道、也是“撤簾大典”的最后一道諭旨。
朱鳳標和瑞常都是殿大學士,但朱鳳標是武英殿大學士,瑞常是文淵大學士,朱鳳標的排名,既在瑞常之前,入的資歷,也比瑞常早的多,因此,再次更換頒旨人,意味著接下來的這道諭旨,又一次“升級”了。
果然,這一道諭旨,用的是兩宮皇太后自己的口氣,是她們倆的“自況”。
看無防盜章節的,請用搜索引擎搜索關鍵詞(),各種任你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