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軒軍?
恩承覷著醇王的顏色,小心翼翼的說道:“天津的軒軍,可是比咱們神機營……呃,人數上……這個,要多些啊。(最穩定)”
醇王“哼”了一聲,沒說話,他的神態,似乎以恩承之慮,純為杞憂,不屑一顧,其實心里已經打了個突。
“何足為慮?”劉寶第用一種非常輕松的口氣說道,“須知蛇無頭不行!彼時,關逆已經就擒,大樹既倒,猢猻再多,除了一哄而散,還能有什么作為?”
恩承心里嘀咕:萬一,人家就是不肯“一哄而散”呢?
“劉先生說的是,”他陪著笑,“不過,萬一——我是說萬一,軒軍之中,有那冥頑不靈的死硬之士……”
沒容恩承說完,劉寶第就截住了他的話頭:“那么,軒軍自個兒就得和自個兒先打起來!”
自個兒就得和自個兒先打起來——怎么說呀?
“關逆在我掌握,”劉寶第說道,“還不是讓他說什么、就說什么?關逆既給軒軍下了令,向朝廷繳械投誠,軒軍何能不奉命?他們不是講究令行禁止么?就有幾個不肯奉命的,嘿嘿,叫那肯奉命的去清剿就好了!——那么,軒軍不是自個兒就得和自個兒先打起來?咱們坐山觀虎斗,看好戲就是了!”
醇王顏色舒展,“正是!”
榮祿在一旁聽著,心里不由暗道:這位劉先生,只怕是想當然了?
關卓凡就擒之后,天津的軒軍,四分五裂是有可能的,甚至,你說什么“一哄而散”——也不是沒有萬一的可能;可是,彼時,北京以關卓凡的名義,給天津發布的任何命令,天津肯定都是不會認真對待的——傻子也知道,那并不真是他們王爺的意思啊。
只有一種情況下,軒軍才可能自己打自己——事先或者事后,以高官厚祿,買通了軒軍的某個、或某幾個將領,他們愿意背棄朝內北小街,倒向太平湖。
可是,看樣子,王爺和劉先生,并沒有在這上面下功夫啊。
只是這番腹誹,自然不敢宣之于口。
“還有,”劉寶第繼續侃侃而談,“你們以為,關逆何以如此囂張?真的是他自個兒如何如何了得嗎?錯了!那是因為他有大義名分!就擒之后,他的大義名分,立即煙消云散,攀附他的,追隨他的,自然作鳥獸散!君不見當年之肅順乎?”
說到這兒,“嘿嘿”一笑,朝著醇王拱了拱手,“肅順——可是咱們王爺親手拿下來的!”
醇王微微點了點頭,輕輕的“嗯”了一聲,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劉寶第提起捕拿肅順的事情,給了醇王強烈的心里暗示:當年我可以一舉拿下肅順,今天,自然也可以一舉拿下關卓凡;當年,肅順就擒之之后,其黨羽猶如俎上魚肉,毫無反抗,今天,關卓凡就擒之后,其黨羽自然也不敢再行附逆!
醇王不由信心大增!
“大義名分……”恩承賠笑說道,“劉先生所言甚是!不過……”
“不過什么?”
“天津那邊兒,”恩承說道,“也有一位太后……”
微微一頓,“兩宮并尊,這個……”
恩承的意思是,如果出現以下局面:這邊兒的太后,發詔定關卓凡為反逆,那邊兒的太后,卻發詔為關卓凡叫屈,“兩宮并尊”,這不就是相互抵消了么?如此,關卓凡即便就擒,也不足以消除他的“大義名分”。
衡插話說道:“雖說‘兩宮并尊’,可是,母后皇太后到底是嫡母!圣母皇太后不能僭越的!再者說了,‘東邊兒’的詔書,是在北京發的;‘西邊兒’的詔書,是在天津發的,北京的詔書,怎么說,都比天津的詔書,分量重啊!”
“圻中,”恩承微微苦笑,“你說的都對!‘東邊兒’的詔書,是比‘西邊兒’的詔書,分量要重些,可是,也不能就此說,東風就徹底壓倒西風了!咱們是在求萬全之計,可不敢自己個兒騙自己個兒!”
衡不說話了。
劉寶第心里說道:這個恩某人,是真他娘的煩人!
嘴里冷笑說道:“‘西邊兒’——哼!自身都難保了,還要為姘夫出頭?”
慈禧和關卓凡的私情,親貴和官宦,私下底也是會談及的,不過,都是在最好的朋友之間、且用非常隱晦的方式,在目下這種場合,是絕無會談及的,更不會用劉寶第這種直白粗俗的方式,“姘夫”二字一出,莫說榮祿、恩承、衡三個都嚇了一跳,就連醇王,也覺得尷尬,不由輕輕咳嗽了一聲。
劉寶第卻正色說道:“各位大約以為,我的說法,過于直白粗俗——可是,‘西邊兒’不如露圃所言便罷,若果真如露圃所說,在天津‘另起爐灶’,同朝廷作對,分庭抗禮,這些個話頭,咱們可就得拋出去了!——哪怕‘西邊兒’是為人挾持,身不由己呢!”
微微一頓,“成大事不拘小節!何況,這也不能說是小節!”
這番話,還真是有些道理。
衡附和說道:“劉先生言之有理!到時候,兩邊兒都是恨不得一口就吃了對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咱們可不能作婦人之仁!嘿嘿,能將對方吃下去才是最緊要的,吃相好不好看,有什么緊要?”
醇王沒有說話,卻也微微的點了點頭。
“這一層,”劉寶第說道,“咱們先放一放——一會兒再說;我方才說的‘自身難保’,是指穆宗毅皇帝之崩!”
眾人心中都是一震。
“穆宗毅皇帝是怎么龍馭上賓的?”劉寶第朗聲說道,“身罹的‘邪毒’是從哪里來的?哼哼,其過自生母,已有公論!就是沒有關逆稱兵造亂的事情,這位圣母皇太后,也不能再垂簾聽政了!她何能再發什么詔書?如果她果然不知起倒,朝廷自然就會公布穆宗毅皇帝崩逝的真正病因!”
頓了頓,“到時候,別說撤簾了,她的圣母皇太后的銜頭,也得褫奪!”
這一招夠狠的,可也夠難看的——這個吃相,比宣揚慈禧和關卓凡的私情,還要難看。
“還有,”劉寶第說道,“這兩個事兒——我是說,某人和某人的私情,以及穆宗毅皇帝之崩,二者之間,也是有關系的!”
眾人嚇了一跳:你該不是想說——
不是。
“某人和某人私情牽連,”劉寶第說道,“說明某人天生水性楊花——不如此,何能染上‘邪毒’,以致過給龍胎?”
沉默了一會兒,恩承皮笑肉不笑的咧了咧嘴,說道:“這些事情,到底沒有十分扎實的證據,那邊兒也可以一口咬定,咱們這邊兒憑空誣陷,都是假的……”
他娘的,你這個家伙,有完沒完?
“宗章皇帝的遺詔,”劉寶第冷冷說道,“總不是假的了?”
遺詔?
眾人皺起眉頭,凝神回想。
宗章皇帝的遺詔——彌留之際發布的兩道上諭,一道是立穆宗毅皇帝、彼時的大阿哥為皇太子,這不必說了;另一道,大伙兒都能背的出來:“皇長子載淳現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瀚、焦佑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特諭。”
一個字都沒有提到如今的圣母皇太后、彼時的懿貴妃呀。
“我不是指立皇太子和指派顧命八大臣的遺詔——宗章皇帝另有一道遺詔,秘不示人,專門交彼時之皇后、今日之母后皇太后貼身!”
什么?!
榮祿、恩承、衡,面面相覷。
“宗章皇帝曾對母后皇太后說,”劉寶第說道,“‘希望我手書的這份東西,永不見天日’——可是,嘿嘿,這一次,說不定,要請宗章皇帝‘手書的這份東西’,見一見天日了!”
榮、恩、都想,密室之中,皇帝對皇后說的話,你劉某人是如何曉得的?不過,轉念一想,就明白了,那必是——
“醇郡王福晉入宮,”劉寶第說道,“母后皇太后除了以血詔托付之外,還給福晉看了這份秘藏多年的詔書。”
頓了頓,“詔書自然還是由母后皇太后自個兒的,不過,醇郡王福晉記得其中的內容。”
說到這兒,轉向醇王,“王爺,詔書上都說了些什么,給仲華他們三位說說?”
“好!”
(一更奉上,二更下午五點。另,獅子拜求票票一張,叩謝,叩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