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查塔努加戰役剛剛結束的時候,關卓凡就下定決心,要把克里斯托夫.斯潘塞弄到中國來。▲∴▲∴,
關卓凡打的如意算盤中,同斯潘塞的“合作”模式,要比加特林更進一步。對加特林只是買下了專利,對斯潘塞,卻要“整體打包”——專利、機器、人,一個不能少。就是說,斯潘塞和他的兵工廠,硬件、軟件,里里外外,全部搬到中國來。
阿波馬托克斯小鎮,羅伯特.李向格蘭特和關卓凡正式投降之后,關卓凡即電山度士,如此這般,謀之于斯潘塞。
斯潘塞十分猶豫。他對關卓凡的知遇之恩還是非常感激的,表示雙方可以多種方式合作,包括入股。但是,出賣所有專利,連人帶廠整個搬遷到中國去,呃,實在是下不了這個決心。
沒關系,你還看不清楚戰后的局面。我呢,也只是投石問路,本來也沒打算回國的時候就把你帶走的。
所謂“戰后的局面”,是指內戰結束,美國專注恢復生產、發展經濟,遂行大規模裁軍,軍人復員,軍費裁減,斯潘塞的兵工廠,很快便會失去大部分訂單,最終無以為繼。
那個時候,你賣也得賣,不賣也得賣,而且,和現在比,還賣不上什么價錢。
事實上,原時空,斯潘塞就被迫在上述情形下,將專利、工廠和剩余的產品,統統賣給了奧利弗溫切斯特。
買斯潘塞這種好事,怎么能讓這個溫切斯特來做?得我關三來做啊。
一切都按照關卓凡預計的發展:軍方訂貨銳減,兵工廠日見虧損。斯潘塞見勢不妙。主動找回了山度士。表示經過“深思熟慮”,愿意接受關親王的“合作條件”。
關卓凡并沒有趁機壓斯潘塞的價,還為他保留了一小部分股份,并承諾,到了中國,兵工廠不但要“擴大再生產”,還要投入更多的資金,研發更新式的武器裝備。
這不是在忽悠斯潘塞。關卓凡在小斯身上打的主意。不僅僅是要他為自己生產斯潘塞連珠槍,還確實希望能夠著落在他身上,開出一個大大的金手指來。
斯潘塞兵工廠易地之后,更名為“申江兵工廠”,定址于高昌廟的“工業園”內。
克里斯托夫.斯潘塞出任“申江兵工廠”的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雖然,“申江兵工廠”的總經理、總工程師和高級技工,全部都是美國人,但卻是關卓凡擁有的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自己的兵工廠”。
“自己的兵工廠”,并非說一定要由“自己”來運營、管理。
關卓凡一向認為,中國人初學乍練。一開始就想一口吃個熱湯圓兒,一定欲速不達。不但效費比低,做出來的東西還很可能不合用。一開始的時候,整個廠子就應該從頭到尾由外國人建設和管理,甚至熟練工人也用外國人,中國人就是跟著做學徒。
這樣,不但一開始就有好東西用,且十年八年下來,當學徒的中國人也能出師了,到時候,再來接外國人的手,真正由頭至尾,運營、管理工廠。
一間兵工廠,只要“自己”擁有絕對的控股權;同時,廠址在中國,一切盡在“自己”之掌控,就是“自己的兵工廠”。
在美國的時候,關卓凡還持這樣的觀點:軍火工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上、中、下游共同組成產業鏈,國內暫時還沒有配套的產業、設施、人才,斯潘塞如果當時就去中國,功力反而會打折扣,預為之備就好。
不過,一年半過去了,高昌廟一帶,相關的配套產業、設施,已經初露端倪;另外,這個時代的槍支,結構、工藝相對簡單,對“配套”的要求,還沒有后世那么高不可攀。一支斯潘塞連珠槍,絕大部分的組件,都可以在同一個廠子里生產出來。
當然,一部分的金屬原材料,還是要進口的。
斯潘塞經過詳細考察,得出結論:兵工廠整體搬遷之后,工程師和高級技工繼續由美國人擔任,中國方面,只要能夠提供符合水準的初級技工,兵工廠的出品,就不會比美國“原版”差。
“提供符合水準的初級技工”——似乎不大容易?
不,關卓凡兩年前手播的種子已經開花,即將結果,他馬上就有能力“提供符合水準的初級技工”了。
關卓凡赴美之前,容閎曾向他建議,在江蘇開辦“幾十上百所學校,讓窮苦人家的孩子,也能認字”。
主意是好主意,可是在彼時的情形下,太過超前了。彼時,關卓凡不過一個剛剛卸任江蘇巡撫的二等侯,干這種大張旗鼓搶科舉的生意的活計,非被言路噴死不可。
再說,彼時江蘇的洋務,不過剛剛有點眉目,短時間內,也沒有這么多的位置,來消化“幾十上百所”綜合性學校的畢業生。
不過,關卓凡并沒有完全否定容閎的提議,他在“廣方言館”下面,不顯山、不露水地建立了兩所“專業學校”:一所是“財務速成學校”——這已經派上了大用場;另一所是“技工學校”。
和田永敏主持的陸軍軍事學校的“工科”不同——那是培養工程師的;“技工學校”則是培養技術工人的。今年,“技工學校”第一批生員就會畢業,算一算時間,剛好就是“申江兵工廠”開工的時候。
除了“申江兵工廠”,“自貿區”和“工業園”其他的中外工廠,也都求賢若渴,“技工學校”的第一批畢業生,早已被預定一空。
“斯潘塞對‘申江兵工廠’在‘工業園’內的選址非常滿意,”利賓說,“他說,不論是土地平整,還是道路碼頭,又或者其他的配套,‘工業園’都做得非常到位,就是在美利堅,也不過如此——甚至比美利堅還強!”
頓了一頓,繼續說道:“斯潘塞說,他能夠看得出來,在‘工業園’上,中國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氣,做了很大的投入。他還從來沒有見過,一個政府,在前期的‘基礎建設’上,為工礦企業,做如此之大的投入。”
關卓凡微微得意:老子從原時空抄來的這套東東,還是很管用的嘛。
“還有,斯潘塞說,他想了好幾天,認為你提出的那個想法——嗯,‘利用火藥氣體的動力,使槍支完成開鎖、退殼、送彈和重新閉鎖等一系列程序,從而實現自動連續射擊’——是有可能實現的!”
當然有可能——小斯同學,你能認識到這一點,我很高興。
這就是上文說的,關卓凡希望著落在斯潘塞身上,開出的那個大大的金手指:真正的自動步槍。
在這個時代,斯潘塞連珠槍已經是“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步槍了,但依然算不得真正的“自動步槍”,因為開鎖、退殼、送彈、閉鎖等所有程序,斯潘塞連珠槍都需手動完成。只有做到“利用火藥氣體的動力,使槍支完成開鎖、退殼、送彈和重新閉鎖等一系列程序”,才算真正意義上的“自動步槍”。
這不是天方夜譚,事實上,后世由h.s.馬克沁發明的第一支真正的自動步槍,和斯潘塞連珠槍就有著非常密切的血緣關系。
美國內戰結束,軍方不再訂貨,斯潘塞兵工廠慘淡經營,無以為繼。奧利弗溫切斯特買下了斯潘塞的專利、工廠和剩余的產品,在斯潘塞連珠槍的基礎上發明了溫切斯特步槍。之后,馬克沁又對溫切斯特步槍進行改裝和試驗,制造出第一支真正的自動步槍。
關卓凡認為,如果基本技術儲備成熟,資金充足,而思路又正確的話,提前開這個金手指,不是辦不到的。
這個時候,現代步槍的基本技術都已出現并接近成熟,如撞針、栓動、金屬定裝彈、無煙火藥,等等。資金嘛,不必說;而正確的思路——自己可以提供,并且可能是此時全世界唯一能夠提供這種思路的人。
這樣便宜的金手指,不開白不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