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有人對中國文化感興趣,崔正源也很高興。¢£頂¢£點¢£小¢£說,目光梭巡著問道:“大家想聽哪一方面呢?”
還是那個學生,“您就說說中國為什么會發展的這么好吧?”
崔正源聳聳眉毛,故意裝作唉聲嘆氣的樣子。“哎喲,這可怎么說啊?就算說上一年,都說不全啊。和你們校長說說,給我發薪水,讓我來當老師吧。”
大家都被逗笑了,想想有一個崔正源這樣的老師,似乎也不錯的樣子。
于是有不少的學生還真的喊出了“好”,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大部分還是女生。
“我的薪水可是很貴的喲。”崔正源示威性地對著沈太峰教授挑了挑眼角。
沈太峰教授則十分窘迫,將雙臂交叉在胸前,做起了拒絕的手勢。看他的表情,明顯是在表示太貴了,請不起。
這一老一少的互動,都展示了以往見識不到的樣子,活躍了聽眾們的心緒。
氣氛緩解了一下,崔正源才鄭重地回答起了學生的問題。
“其實隨著中國的崛起,已經有很多人在研究他們成功的要素了。這其中有各種各樣的說法,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會接受一些。那么今天在這里,我說一些我自己理解而大家還沒有涉獵到的部分。至于對于不對,就要依靠大家辨別了。”
聽他要講解獨家的見解,所有人都認真了起來。甚至還有不少人,都準備好了筆記。那副樣子,簡直比上課的時候還要認真。
每一個成功的人,肯定都會有獨特的地方。而正是這些獨到之處,才是促成他們與眾不同的關鍵。
諸如其他的勤奮啊、天賦啊、背景啊、才華啊等等,其實都是比較大眾而普遍的論調。
這些東西大家也都聽膩了,很難再引起他們的共鳴。
與之相反,屬于崔正源的獨一無二的東西。或許才能夠給這些渴望未來取得成功的學子們一些不一樣的認知角度。
崔正源認真地道:“我要說的是,教育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成長的作用。”
此言一出,臺下原本寂靜如嶺的氣氛瞬間開鍋,嘩然的聲音喧囂入耳。
誰也沒有想到,崔正源會說的是教育的話題,而且還是中國的教育。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對于中國的教育其實并不是很認同。尤其是在座的這些大學生,持這種觀點的更多。
特別是中國的應試教育體制,更是被人詬病不已。
即使是在世界知名大學的排名中,中國也很難競爭過那些世界級的名校。
他們實在想不通。崔正源為什么會推崇中國的教育呢?
面對著鋪天蓋地的質疑,崔正源并沒有急著去闡述自己的觀點,而是反問道:“你們說中國的教育不好,而西方的教育更加的優秀。那么為什么現在西方的經濟形勢那么差,而中國卻在越來越好呢?大家都知道,教育水平的高低,會決定國民的素質。而國民素質的高低,也是一個國家重要的競爭力。如果將國家的形勢和教育聯系起來看的話,誰又能武斷地去評論說中國的教育不好呢?”
此時他坐在這里。可以大言不慚地去跟別人辯論中國教育的優劣。而在前世,崔正源一直到了很多年后,才通過辯證的關系和外界輿論的轉變,明白其中的關系。
事實上在中國剛剛開始融入到世界當中去。接受外來思想沖擊的時候,批判應試教育的論調始終甚囂塵上。
專家、媒體、輿論以及走出去又回來的那些人,都拿出了種種的論證論據,來表示中國的教育不如西方國家。
那個時候。這種論調非常的主流,以至于要求改革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跨步的呼聲始終不絕于耳。
可是在經過了長足的發展之后,中國和世界的交流日漸頻繁之后。這種論調的激烈程度卻遠遠不如以往了。
在更多的中外交流過程中,很多人都猛然發現,雖然教育的制度不同,但在很多時候,同一階段的學生之間的對比過程中,中國的學生表現的并不是低劣不堪,相反很多時候還將那些接受西方教育的學生壓制的顏面盡失。
因為有了活生生的例子擺在眼前,讓更多人的意識到,中國的應試教育未必就是那么的不好。
在崔正源看來,中國的教育制度,與其說是應試教育,倒不如叫填鴨式教育更為貼切。
因為應試教育是后來才有的名詞,而不是先有了這個定義,才有教育制度的誕生。
相反正是在教育制度實行多年之后,很多人感慨于其中的弊端,才會給出這么一個看起來很偏狹的定義。
與中國一樣,西方的教育模式與其說是素質教育,更不如說是自由教育更為恰當一點。
一些美分、帶路黨們弄了一個美化西方教育的名字叫做素質教育,讓人一聽就覺得西方的東西高人一等,遠遠不是中國的應試教育可以相提并論的。
好像在那樣的教育制度之下,誕生出來的人就都是高素質、高學歷、高文化、高才華的一樣。
殊不知,西方也沒有那么的美好。那種教育模式下的失敗品,比起中國來,其實更多。
西方的教育,更加注重天才的培養。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表現出某個方面卓然的天賦的時候,那么就會在這種教育制度下如魚得水,最終成長為了不起的人。
這也是為什么西方總是會誕生那么多了不起的科學教、文學家、音樂家和it行業的精英、工業技術方面的領先成果和科學技術方面的高端技術的原因。
但是這種教育,卻等于放棄了對于普通人的培養。導致很多人都成就了了,甚至毫無作為。
中國的教育呢,或許在培養天才方面不夠給力,卻能夠制作出許許多多或許默默無聞,但在社會生產中必不可少的藍領人才。
這些人單個拿出來或許不是那么的耀眼,但是放在一起,所產生的巨大能量,將是非常的驚人。
而放到國家層面來看,顯然極個別的天才肯定不如大量而且實用的普通人才的效果好。
個別出類拔萃的天才,是無法對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的提高起到作用的。
比如波蘭的歷史上,哥白尼、居里夫人、肖邦每一個都是星光閃耀的天才型人物。但是因為整體教育水平的缺失,導致波蘭與韓國一樣,成為歷史上遭遇最為悲慘的幾個國家之一。
與波蘭相比,旁邊的德國因為更加注重基礎人才的培養,結果擁有了數之不盡的能夠創造生產力的產業人員。
再有一些天才的補充,使得德國一直都是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并且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站在國家領導者的角度去看,這種更注重基礎人才培養的教育制度,顯然有著更大的益處。
崔正源洋洋灑灑地說了如許之多,也讓下面的聽眾醍醐灌頂,刷刷刷的記錄聲不絕于耳。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盡管崔正源介紹了這么說,但還不是他提到教育問題的根本原因。
等到這里的講解告一段落之后,他才話鋒一轉,開始進入正題。
“剛才我說的這些,都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教育方面的方式。而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那種潛藏在骨子里的教育的因子,其實才是決定其能夠生存、壯大、發展,甚至是在遭遇挫折之后能夠重新崛起的關鍵。”
這一下,就連許多知識淵博的教授們都開始慎重起來。
在進入正題之前,崔正源又舉了一個鮮明的例子。“歷史大家都有學習,相信即使不喜歡,對于自己國家的歷史還是稍微知道些的。在這里,我們看一下中國和我們韓國,在高中的歷史教學方面的區別,或許就能感受到中國的教育的特殊之處。”
很多人都順著他的話,開始回思起當初學習的高中歷史又什么內容了。但很顯然,盡管大家想破了腦袋,卻也抓不住要領。
還是崔正源主動說了起來。“在我們的歷史書中,從一開始就用了很大的篇幅,恢宏壯麗地介紹了我們這個民族悠久的歷史。從一開始的檀君朝鮮、箕子朝鮮、衛氏朝鮮、三韓部落、新羅、百濟、高麗、朝鮮一直道現在。在漫長的歷史當中,我們的民族曾經出現了許許多多了不起的人物,做了許許多多讓我們仰慕的事跡。大家在看到這些故事的時候,是不是很自豪呢?”
臺下的許多人都情不自禁地點頭,認同了他的問題。
每一個人都會對自己的民族有著濃厚而無法割舍的認同感,對于本民族曾經的和現在的令人驕傲的事跡,自然也與有榮焉的感覺。
崔正源繼續道:“我留意了一下今年的高考歷史題,其中很多的內容都是關于我們的先輩的輝煌事跡的內容。”
在座的人很多都剛剛告別高考沒有多久,許多人甚至還能夠回想起自己考試時候的內容。聽到崔正源提及,很多人都露出了回憶的神情。
確實如同他所說的那樣,為了體現大韓民國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歷來韓國政府對于歷史上的先進事跡從來都是不遺余力的宣傳和教育。
但顯然,崔正源講述韓國的歷史教育方法,只是為了給接下來的中國部分做鋪墊。而到了這個時候,他的語氣也深重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