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三十五章 神的黃昏(四)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一品富貴

  耶律休哥漸漸走下神的壇,相信遼國許多人心中一片哀鴻,但對于宋朝來說,那是一件歡天喜地的事。

  并且這一戰動用的兵力很少,時間很快,這意味著與去年相比,費用也省去不少,僅是少許撫恤與獎勵費用,國家財政也不吃緊。

  自從岐溝關失敗后,這個高待遇的撫恤與獎勵制度,曾經一度遭到許多大臣的攻擊。道理簡單啊,賞就賞吧,全國百姓一起勒緊腰帶度rì吧,但你們得打勝仗。

  可結果呢?只有兩個文臣表現亮眼,那么養這么多武將干嘛?

  甚至還保住了宋九的位子。

  若是敗了,無論趙普如何用手段,宋九絕不會落得侯莫陳利用那種慘烈下場。但西府位子未必能保住了,而且破壞的更多。也許趙普有功吧,自從他入主中府后,事務漸漸變得有條理起來,趙匡義也不再象以前那樣忙碌了,這就是本領。但宋朝變得越來越羸弱的局面,同樣是趙普與趙匡義一手鑄就的。趙普為主,趙匡義為輔。

  不過這一戰遺留的問題同樣很多。

  遼軍傷亡慘重,宋軍同樣傷亡不輕,主要前期兵力分散,被遼國各個擊破,傷亡了許多兵力。以及許多百姓遭到涂炭。還有關北淪落。若不想收回幽云,關北丟就丟吧,反正防御困難。若想收,沒有關北等地為跳板,北伐更困難。

  雖然唐河大捷,給宋朝這個chūn節帶來喜悅的氣氛,趙匡義仍下詔讓文武群臣各陳備邊御戎之策。

  首先溫仲舒先讓疏章,沒有亮點,趙匡義為了鼓勵大家勇躍發言,賜溫仲舒紫金魚。

  那就上書吧。

  這一戰實際能看出許多問題,如為什么遼國想南下就南下,如為什么李繼隆不聽趙匡義的詔書,主動出戰卻能大勝?李繼隆不是干過第一次了,在滿城違詔,在朔州違詔。而且這個詔書是宋九默認的,難道宋九不懂軍事嗎?再說戰斗力,數次失敗后,都認為遼國很強大,耶律休哥是戰神,然而為什么耶律休哥率八萬最強遼騎,李繼隆只有一萬來宋兵,其中大半還是步兵,為什么能打敗他?并且是在契丹最拿長的野戰擊敗耶律休哥的。

  因此張洎上書說了兩條。

  原來中國所持者,就是朔塞以南,地形重阻,深山大谷,連亙萬里。所以冒頓稱雄代北,與漢爭鋒僅白登而止。突厥雖強,始終無法威脅河洛。但現在飛狐關以東,一起被契丹占有,平壤千里,無名山大川之阻,所以遼國想怎么下就怎么下。

  第二個原因就是將從中御。

  朝中大臣懂軍事的不多,后面張洎就不大好說了,包括陛下你也同樣不懂,然后在京城布陣圖的啥,吩咐前線將士按照它去打。這能成嗎?懂的人看到這些不好的策略,沒有信心打,不懂的人按照這個策略去打,然后就是大敗。

  再者就是河北的地形。

  沒有辦法,只好筑堡砦防御。也許它是起了作用,但敵人來臨的時候呢。因為兵力少,諸砦堡官兵只好據砦不出。出也不管用,正好是送遼軍點心的。甚至因為堡小兵少,被遼軍一一攻破。

  這個說得有些過了,若無這些堡砦,遼軍早在前年就將鐵騎從容率到東京城下,至少河洲會傾刻化為灰燼。

  不過張洎說的缺點也是事實,而且筑堡越多,分兵越重,然而遼軍呢,始終保持著絕對的兵力優勢,難道指望著前線將領時時發生著唐河之戰的奇跡嗎?

  所以面對這個地形不利,以及將從中御的缺陷,于河東河北建兩大鎮,各統十來萬之眾,環重鎮舊城,廣創新寨,以此為中心,屯集優勢兵力,然后列舉烽火,再選精騎為斥候,那么隨時能集結優勢兵力,迅速決定戰與防。這樣地形劣勢就會扭轉,也沒有了將從中御的缺陷。

  并且張洎最難得的是清醒地認識到因連年征戰,所以要做兩手準備。燕云是門戶,不要丟。但暫時可以與遼國議和,先將國內恢復過來,罷天下不急之務,停土木之功,減官吏之冗員工,省錫賞之優澤,收聚財貨,訓練師徒。那么只要過幾年,國家強大起來,陛下再親御六戎,飲馬長城,勒兵于單于之臺,焚老上之龍庭,烏桓之罽幕。

  估計老張也害怕這封奏章呈上后,趙匡義會動怒,將從中御不好啊,還要建重鎮,分更多兵權于前線諸將,趙匡義能快活嗎?所以最后才說,還是你老人家親征。

  因為張洎的無恥,宋九一直看他不順眼。

  然而這份奏折讓宋九大為欣賞。

  趙匡義看到了,臉色平靜。

  實際宋九估計趙匡義不發作就是好的,宋九不由地偷樂。

  張洎說的很多實際宋九早就在考慮,如自己為什么一指揮,雖不能大勝,但不會大敗。難道自己有軍事才能嗎?或許有吧,與曹彬差不多,可能還不及郭守文呢。這就是威信,自己有地位號令,不怕死讓將士感動,于是上下號令如一,不會出現岐溝關一片散沙的現象。

  但整個國家有幾人有這個威信?

  趙普有,但趙普懂嗎,他下去會比趙匡義更壞事,因為他比趙匡義更獨斷獨行。然而其他人呢,就是張齊賢下去都不行。

  自己是明確了各州武將的一些自主權利,然而僅是各州,如果郭守文這一戰認為李繼隆不行,兩人發生沖突,李繼隆有沒有權利強行命令郭守文?

  張洎的建議某種意義上確實解決了許多問題。

  可真到了那地步,想一想安史之亂吧?若是一個強力將領總掌十幾萬戰斗力強大的邊軍,不要說趙匡義了,趙匡會不會放心?

  因此暫時是無解之題,宋九想到了,但在想其他的出路。

  堡砦戰術中的一些缺陷,宋九同樣在反思。

  其實說到底,還是國家連年大戰,損失慘重,兵力不足。

  然而宋九做了一件捉狹的事,說道:“張洎奏章有很多可取之處啊,而且寫得這么華美,讓臣帶到西府參考吧。”

  之所以張洎這么多年屹立不倒,正是他的文筆。

  這篇雖是言事奏章,但寫得花團簇簇。反正宋九肯定寫不出來。

  中國患匈奴之病,其來已久(匈奴指北方游牧民族,不是真匈奴)。但圣明如漢文景時,單于卻肆行侵掠,火照甘泉,漢哀平之時,外無良將,內無賢臣,可是使者來朝伏拜。現在國家強大,不下漢朝,陛下圣明,豈讓文帝?北戎之強未必有單于之時。可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呢?

  也說錯了,不是漢哀帝與漢平帝時自己衰弱,而是讓漢武打衰弱了,匈奴走向末落。不過自古以來,對漢武大帝窮兵黜武,許多文臣皆痛恨之。因此王大文人不提漢武了。

  所以外有五者,一是兵勢患在不合,將臣患在無權。二是偵邏邊臣,罷用小臣,用老成忠厚的大僚任之,這樣就能將邊境情況真正反饋到朝堂。三是行間諜離之,契丹婦人任政荒吟不法,所以用間諜以厚利誘蕃中酋長。一旦諸酋離心,因可取也。四是以夷伐夷,如遼東女真,就可以讓他們攻遼東,與朝廷張其犄角。五是下哀痛之詔感謝邊民,鼓勵邊民殺敵,得蕃人一首級賜之帛,得邊地一馬者還其價,得酋帥與之散官,則人百其勇而士一心也。

  略有新意,也是老生常談。

  兵勢合起來,與張洎所說的那樣,大家會放心嗎?

  再說邊境斥候,實際已經很重視了。蕭燕燕作風不好,然而她政務能力好,能離間嗎?至于烏玄明那股力量,宋九不是不用,實際烏玄明現在勢力恢復了,更想躍躍yù試,然而宋九借著石普與楊六郎之手,隔空阻止。他們還沒有真正強大起來,現在驚動遼國,那是找死的。那么到用的時候這個棋子就用不上了。最少還得要發展數年,就象史上的西夏,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與宋朝的交戰,最后才崛起西夏國的。至于賞賜邊民,趙匡義早就做過了。

  不過這也是一個可喜的征兆,越來越多文人開始意識到宋朝軍事制度上的一些缺陷。

  還有內政五條,并省官吏,這是老生常談。其次是艱難選舉,抑儒臣而激武臣,一些文臣什么事也沒有做,升起來卻象火箭一般,而且賞賜豐厚無比,可是武將在前方替陛下賣命,卻什么也沒有,讓武將心中會不會服氣?三是信用大臣,參決機務,看看雍熙北伐你干了什么,兩府大臣說了那么多,可你不聽,一手策劃什么分兵北伐之策。四是不貴虛名,什么封禪建寺塔的,不要弄了,那個沒用。百姓安居樂業,燕云收回,不搞這些,你也會做為明主記載于史冊。五是禁止游惰,厚民力,下少度僧尼,少崇寺觀,勸風俗,務田農,則人力強,而邊用實也。

  這五條……

  然而確實是時弊,雖然趙匡義有些被打臉的感覺,表面只好深加嘆賞……

  大嘴巴田錫上書。

  今之御戎,無先于選將帥,既得將帥,請委任責成,不必降以陣圖,不須授之方略,自然因機設變,觀釁制宜,無不成功,無不破敵矣。那個陣圖你也別瞎搞了,成嗎?

  還有東西兩府似乎老死不相來往之勢,這個能行嗎?

  遼東那邊做得不錯,可是遼國疆域大,諸國多,不如派間諜看一看還有那些屬國能離間的。

  昔吳起為將,為士卒吮癰。霍去病為將,漢帝yù為治第,去病曰: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未喻陛下以今之將帥有如吳起、霍去病否?若以臣見,即將帥必無其人。何以知之,將帥肯與士卒吮癰乎?若賜第宅,其肯辭乎?將帥非才,即無威名,何以使匈奴望風而懼!

  宋九看后也不由樂了。

  趙匡義陣圖的啥委實害人不淺。

  不過東西兩府老死不相往來,你有沒有想過趙普的性格?

  至于學習吳起為士卒吸癰,誰敢啊。自己帶著幾萬將士好死好活地逃了出來,因為百姓說了幾句感謝話,馬上就嚇得忘功尋罪了。還記得曹彬罷相的下場?

  不過這些大嘴巴,宋九喜歡。

  可能趙匡義看到這些奏章后,心中陰云越來越厚,宋九卻刻意說道:“諸多奏章,特別是張洎、王禹偁與田錫奏章最為可喜,無怪乎陛下對他們賞識,從各、地低層官員中一一提撥上來,置于陛下左右。”

  趙匡義:“……”

  說吧,大炮隆隆,放得越多,宋九越高興。

  但宋九卻一直未發言。

  一場大捷說明不了什么問題,最好李繼隆再爭氣一點,再來一場大捷,那么宋九就可以挾借數次大捷,再次對軍制發起一系列深化的改革。

  大捷有了,趙普也息菜了,東西兩府繼續井水不犯河水。

  不過趙普不會容忍太久,隨著他在東府漸漸重新得勢,早晚還會將矛頭對準宋九。

  然而趙普很悲催,別人當宰相時都風調雨順,但他一當宰相,馬上問題來臨,這一年旱災又來了……

  實際有時候宋九認真地想了一想,覺得應當送一個大字給趙普,囧!

  看到大家越說越過頭,趙匡義不敢賞賜大家進言了。說可以,不報。說得再多,俺就是不執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