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828章 寶山里抱走幾個破壇子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暴君劉璋

  在溫飽制約人口的古代,劉璋對于農事很上心,接過了塊莖仔細察看,瞪大了眼睛:“紅苕?這不可能吧?”

  “紅苕?”黃月英一看劉璋臉色,就知道劉璋好像又認識,真是丟臉啊,自己也號稱對農事嫻熟,還幫著出了新的農法,雜種,間隔,提高了農業產量,可是現在卻輸給了皇族出身,好像根沒下過田的劉璋。<-》

  劉璋仔細觀察著塊莖,要說是紅苕,劉璋絕不會相信,紅苕又名番薯,甘薯,是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從美洲帶回來的。

  紅苕抗病能力,耐旱能力,適應土壤能力極強,明朝之所以能從幾千萬人口膨脹到兩億人口,與紅苕,馬鈴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引進有莫大關系。

  紅苕來自美洲是公認的,這紅苕哪來的?不對,這好像不是紅苕。

  劉璋用手摳開了外層,里面露出暗灰色的果實,劉璋皺眉,紅苕果實是白色的,可是自己拿的塊莖玩意,雖然不是白色的,但是鬼知道是不是放太久的原因。

  劉璋突然想起一個典故,以前自己看過一植物圖冊,上面列舉古代獻中的植物,其中有一種物種引起了劉璋興趣,不因為其他,因為那種植物就叫甘薯,與歐洲傳進來的番薯同名。

  而實際上,甘薯之名,根就是來自于那個獻。

  那獻名叫,上面記載了一種農作物。

  甘,蓋薯蕷之類,或曰芋之類,根葉亦如芋,實如拳。有大如甌者。皮紫而肉白,蒸鬻食之,味如薯蕷,性不甚冷。

  舊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業耕稼,惟掘地種甘,秋熟收之,蒸曬切如米粒。倉貯之,以充糧糗,是名糧。

  這里就說了一種叫“甘薯”的作物,里面記載的味甘,性平。無毒,都與紅苕吻合,里面記載種植之法破為隨便,也附和紅苕的簡陋種植。

  能夠作為主糧,不用怎么管理,都是紅苕的特征。

  唯獨對莖葉的描述,與紅苕有出入。但是大致相差不多,只是說這種甘薯更接近芋的形狀,但是絕不是芋。

  大多數特征都與紅苕吻合,只有少部分與紅苕出入。所以當初紅苕傳入中國,叫番薯,但是一些地方改成了甘薯,不止是紅苕味道甘甜。

  成書于晉朝。遠遠早于明朝。

  劉璋推測描述的“甘薯”,或許是類似于紅苕的作物。上面也說是“舊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種植的。

  “舊”說明是以前,很可能在成書前,甚至很久前就已經消失了,只是作者了解到有這么一種作物而已。

  而海中之人,海頭古城的年代,海頭不也是海城嗎?珠崖之人能種植這種“甘薯”,海頭的人為什么不能種植?

  很可能這種“甘薯”就是消失了幾千年的一種古老作物,最后只剩下一些殘言碎片,不能考證。

  如果這個壇子里的塊莖真的是記載的“甘薯”,那它至少具備了幾個特征,第一是容易種植,具體是耐旱抗澇,還是兩者皆抗,不確定。

  第二是產量大,可以做主糧。

  就這兩個特征,不管是不是紅苕,不管是不是描述的甘薯,劉璋都覺得值得一試,如果試成功了,那絕對是對中華民族的卓越貢獻。

  雜交水稻平均畝產千斤,南瓜畝產三千斤,紅苕畝產四千到六千斤,一般的地方都能達到五千斤。

  這樣龐大的畝產量,就是自從紅苕引進后,養豬開始盛行的原因,也是為什么農村都拿紅苕給豬養膘的原因,即使是八十年代食物很不豐盛的時期也是如此。

  如果種植成功,這一壇子塊莖,比一壇金子還要值錢萬倍,劉璋不知道自己猜得對不對,也不知道能不能種活,立刻讓士兵封了,并且直接取名紅苕。

  接著又在殿中發現了一些種子,不過沒有什么驚喜,胡豆,冬瓜都已經開始種植,只有花生,現在大漢的花生都是灰皮的,顆粒也小,這里的花生米卻是暗紅色,說明在很久以前應該是紅色的,顆粒也大。

  劉璋命人將南瓜子壇子和紅苕壇子,還有花生壇子全部小心帶走。

  逛到后殿,除了一些住房,只有一個殿中擺放著許多靈位,黃月英認識上面的字,竟然是三苗字,這可是貨真價實的三苗字,不是劉璋胡謅的“三苗數字”“三苗科學”。

  從這些靈位和一旁的卦語,湛海藍等樓蘭人才知道他們竟然也是三苗后裔,是以前從中原遷徙過來的。

  王宮雖然很輝煌,但是畢竟只是一個小國,和中原宮殿沒法比,很快就逛完了,劉璋帶著人走到前殿。

  好厲害看著辛苦這么大一趟,竟然只抱走了幾個壇子,大是不忿,對劉璋道:“主公,我看我們把這些金銀珠寶都搬走吧,大不了給樓蘭人留一點,可以買好多糧食呢。”

  “你以為有金銀就有糧食嗎?”劉璋問道。

  “難道不是嗎?別的不說,這里那些塑像待的金面具,按照現在我們大漢的最高價,一個金面具可以換幾千擔糧食,這還是碎了賣,我看那金面具藝術成分很高,指不定可以值幾十萬石糧食。”

  劉璋詫異地看了好厲害一眼,這丫的還懂藝術成分。笑了一下道:“糧食的市價是根據供求關系決定的,人家農民就產了那么多糧食,之所以現在價格是那樣,那是因為黃金白銀沒有泛濫,而且沒有全部涌入糧食市場。

  如果我們把這些金面具全部拿去熔了買糧食,那金銀就泛濫了,而且全部涌入了糧食市場,不說那些糧食價格會急劇推高,人家自己都不夠吃,會賣給你多少?”

  “這……”好厲害愣了,一旁的黃月英卻驚訝地看著劉璋,自己以為自己是無所不能,自己這個主公才真的是無所不能啊,皇族出身,怎么會懂這么多三教九流的東西?

  劉璋搖搖頭道:“我們川軍來就是錢多糧少,現在我們大量購買曹孫的糧食,就已經推高了價格,而且兩方已經控制糧食出售。

  要是我們再拿出更多金銀買糧,那對我們沒有半點好處,只能是錢打水漂,白白送給了曹操孫權。”

  “哦。”好厲害摸摸頭,慚愧不已。

  “算了吧,這些塑像,面具,金鶴,玉階,浮雕,玉石,全部是古人留下的東西,保存下來吧,也給我們子孫留個念想。”

  “哦。”不能換糧食,好厲害也不知道這些金銀珠寶拿來干嘛了。

  劉璋走向湛海藍,對湛海藍道:“女王陛下,這里的東西都珍稀異常,都是你樓蘭祖先留給你們,也是留給整個中華民族的財富,除了左殿的庫存金銀,其余東西由你們樓蘭人保管。”

  狹義的華夏,是炎黃子孫,但是只要有點常識都該知道蚩尤也應該歸入華夏,所以三苗人自然是華夏人,那樓蘭祖先留下的財富,也算是華夏人共同的財富。

  湛海藍聽了劉璋的話,松了一口氣,從看到這些金銀玉器,湛海藍就擔心劉璋會據為己有,沒想到劉璋竟然愿意將這些交給他們樓蘭人,湛海藍很感激劉璋。

  至于那些庫存金銀,湛海藍當然也想要,可是漢軍先是為樓蘭復國,又在這次地陷中救下那么多樓蘭人,這里也是拉提亞開出來的,就算是因為大漢現在是樓蘭完全宗主國,也不可能不分好處給大漢。

  總不能真的只給人家幾個破壇子吧。

  樓蘭人更在乎的是祖先遺物,那些庫存的金銀只能相當于貨幣,也沒那么在意。劉璋的條件,湛海藍可以接受。

  可是湛海藍旋即又犯起難來,這么多價值連城的遺物,樓蘭人怎么保護?別看現在西域被劉璋安定了,可是要是樓蘭人據有這么多財富的消息傳出去,十年不亡國,一百年都必會亡國。

  而且現在樓蘭水土流失日趨嚴重,可以肯定國力會越來越衰弱,就算沒人打樓蘭主意,樓蘭也會自己消滅,到時候這些財富又怎么辦?

  看到湛海藍皺眉不語,劉璋對湛海藍道:“女王陛下是不是擔心樓蘭人看不好這些財富?或者是樓蘭即將消亡?”

  對于樓蘭的消亡,這里沒人比劉璋更能清楚意識到,就算現在那些掙扎在缺水邊緣的樓蘭人,也想不到他們現在生活的城市,幾百年后會變成萬里黃沙。

  樓蘭是必然消亡的,劉璋記得在晉朝的時候,樓蘭就需要大漢和北方的高昌給他們援助水源了,而且人口急劇減少。

  湛海藍點了點頭。

  劉璋道:“西域很多國家因為沙化,搬遷了國家,這次莎車也因為戰亂搬遷到了輪臺,我聽說樓蘭人一直生活在這里,是因為你們要尋找古城,現在古城找到了,你們還有什么使命嗎?”

  “啊?”湛海藍看著劉璋,搖了搖頭,突然想到,是啊,現在古城找到了,可是除了多一大堆珍貴藝術品,樓蘭人多了什么?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