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068章:財政赤字的作用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民國第一軍閥

  (歡迎您,請:,TXT電子書網)

  “25億啊!怎么要這么多錢?”宋教仁被嚇了一跳,說道“當初打日本都沒花掉這么多錢啊!”

  “大總統,25億才5億英鎊而已,英國佬打了一場戰爭,可是花掉了一百三十多億英鎊呢!”

  唐漢民解釋道:“當初打日本的時候,我們的陸軍、空軍火力都沒現在這么猛,戰車也沒那么多。另外,當時的人工成本比較低,加上撫恤金也沒現在這么高,而且軍隊規模也沒現在這么大。現在用工成本高了,撫恤金和戰時軍餉也多了,再則,飛機、戰車、大炮這都多了,所消耗的彈藥自然也就多了。”

  打仗方面宋教仁是外行,問道:“那可不可以節省點彈藥呢?”

  “可是節省了彈藥,士兵傷亡就會增加。按照大帥的意思,是寧愿多打點彈藥出去,盡量減少我軍傷亡。”

  “那,這個錢……”宋教仁為難了,說道:“中央剛還掉了貸款,財政才剛剛周轉過來……”

  “大帥說了,沒錢不要緊,可以先向銀行借,銀行有的是錢。”唐漢民微笑著說道。

  “那財政赤字?”

  “慢慢還,還不起沒關系,銀行不會催得太緊的。”

  “可是……”宋教仁還是有些猶豫,說道:“能不能減少點軍費支出?”

  還減,這已經是往少了報了。反正等仗開打了,中央不追加軍費也得追加了,否則虎頭蛇尾的,面子無光。

  “不能再少了,軍工廠都全力開工了。這場戰爭是不得不打的,要是讓紅色毛熊在我們身邊崛起,那就是后患無窮了。以他們的資源和人口,完全也能成為一個超級大國。現在不出錢。日后出的錢可就更多了。”唐漢民闡明利害關系,對軍費問題寸步不讓。

  “哎……好吧!那就借款吧!”宋教仁郁悶的說道,作為一個中國人,理財觀念顯然是比較保守的。

  作為一個國家的總統,宋教仁對于財政赤字的問題可是殫精竭慮,這幾年總算是把戰爭造成的財政赤字給填上了。

  這邊剛還完錢,那邊又要打仗了。

  不過宋教仁明白,自己的主要任務就是政治作秀,既然是江渝的意思,那借款是肯定的了。

  財政赤字的意義。不是為了一定讓政府還錢。

  而是到了一定的時期,再讓政府加大稅收,從而還錢給財團。

  政府揮霍到的錢。最終都要算在老百姓頭上。也相當于是財團回收貨幣的一種手段。

  什么時候才能加大稅收呢?

  那就是在中高收入階級的消費市場已經飽和的時候,這個時候那些中高收入階級依舊是每個月都有錢入手。

  那么這些錢留在他們手上就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低收入階級的消費市場也飽和了,那么每個工人每個月的工資還是那么多,也會造成大量的鈔票積壓。

  這時候老百姓都不消費什么東西了,那么提高稅收是一個很好的鈔票回收方式。

  財團通過政府把鈔票回收回來。然后再拿去建設基礎設施,那么這個國家就會越來越先進。

  就像后世的美國,國民產值高達好幾萬億美元,但其國內的美元卻不足一萬億美元,反倒是海外的鈔票更多。

  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財團在高度壟斷的情況下。資金以一種極快的速度進行流通,越快速的流通,說明其越發達。也說明其壟斷程度越高。

  此時中閥寡頭財團也是往這種方向發展,因此政府欠財團的錢是必然要的。

  唐漢民走后,立即把吞并高加索的問題報告給了江渝,江渝仔細思考了之后,確實也覺得現在把手伸得太長。會引起歐美的恐慌,進而可能引起他們的聯合。就算是容克財團,他們顯然也不愿意看到中國把受伸到歐洲去。

  一旦中國把手伸到了中歐,那么德國首當其沖。到時候和容克財團的合作關系都可能會破裂掉。

  再則高加索的資源,主要也就是石油。

  不過石油這個東西在高加索地區的儲量并不是太豐富,后世蘇聯搞到了四十年代末的時候,高加索的巴庫油田就枯竭掉了。

  當然,這也和紅色毛熊開采方式比較粗暴有關,他們根本不計算巴庫油田能開采多少年,而是不斷的擴大產量。

  搞到六十年代,第二巴庫油田又被開采完了,就又跑去開采秋明州的第三巴庫油田。

  “把高加索給沙俄,確實也是可以的。只要我們輸出足夠多的商品和資本,就能不斷的剝削俄國人。”江渝思索道,然后在電話里對唐漢民說道:“那就修改計劃,戰爭結束后將高加索地區劃歸沙俄。”

  “是。”

  另一邊,陳光甫也乘坐飛機飛到了北京,宋教仁則與陳光甫主持的華夏中央銀行簽訂了一份借款50億元的貸款合同。

  這筆錢,既是用于戰爭,也用于加大政府開支。

  此時的泡沫經濟時期,政府開支自然不用太過節省,有什么地方要花錢盡管花,只要不是亂花錢就行。

  但在要花錢的地方,可以使資金非常充足。

  如此一來,國家的那些非盈利基礎設施就被大量的建設了起來,同時國民福利也得到了保障。

  合同簽下后,華夏中央銀行很快就給政府提供了50億炎黃幣,這些一到賬,大部分都被軍部給劃走了。

  軍部又立即將這些錢,打到了財團的軍火公司的賬戶上,迅速實現了一次資金回流。

  全國各軍工廠開始加大生產力度,首先是取消了八小時工作制,并將休假縮短到了一天。

  大量的軍火被源源不斷的生產了出來,然后存入武庫當中。

  其中那些生產彈藥等常規軍火的軍工廠已經大量的轉移到了華夏地區,中亞行政區不僅建起了很多軍工廠,還正在建設大型鋼鐵廠等工業。

  中亞行政區的大開發是以財團為主力,除了農業移民外。財團正在全國往中亞行政區招募工人。

  大量的工人到達中亞行政區后,也增加了中亞行政區的人口數量。

  此時中華民國已經是在大力開發西部經濟了,而西部經濟又是以軍工業為主的,這是出于戰爭的需要。

  而西部地區的資源又非常豐富,擁有大量的礦產資源。

  在非戰爭時期,西部出產的鋼鐵等物資可以轉換為基礎設施建設所需,在戰爭期間,西部的工業可以迅速轉為生產軍需品的工廠。

  這次的西部大開發,速度是非常快的。

  整個中亞行政區到處都在修鐵路,因為地勢平坦。鐵路修建成本比較低,對于此時的中華民國來說,中亞行政區的鐵路根本花不了多少錢。特別是那些工程機械開始使用之后。修建成本更是大大的降低。

  在中亞行政區的鐵路鋪設過程中,甚至創造出了單線一天鋪設30公里鐵路的記錄,這種速度首先是分兩頭修建,另外就是工程機械的使用后,效率大大的提高了。

  從陜西西安到中亞行政區的戰略運輸鐵路也在修建。這條戰略運輸鐵路暫定為四軌,因此還要再修兩軌。

  四軌鐵路出現后,運輸效率比當前增加一倍。

  西安將作為一個中轉樞紐,華東、華北、華南這些地區的軍事物資都將從各條鐵路匯聚到這座城市,然后再通過多軌鐵路運往西部。

  因為版圖的擴大,此時的陜西。已經變成華中地區。

  從華東、華北、華南這些地區,起碼有三條雙軌鐵路通往西安,相當于西安起碼要有六軌鐵路才能運輸得過來。再加上陜西、甘肅、青海、新疆這些地區產出的軍工產品需要運輸,等于說全面戰爭開始后,這里要有一條八軌鐵路那就能把軍用物資運完。

  當然,軍部還計劃修一條高速公路,另外沿途還得大修機場。到時候運輸機也將參與到運輸之中。

  高速公路也進入第一期的修建,這條高速公路將分成十個工期。每年修建一個工期,十年后修完。

  如果泡沫經濟破滅,那么就可以直接投入大量勞動力去修這個工程,可能只需要七八年就能修完。

  高速公路的出現,將意味著交通運輸效率將更進一步,機場的修建則增加了空運,空運將變成為未來發展潛力最大的運輸方式,因為中華民國不缺石油,空運成本實際上可以降低很多,而且空運最大的優勢就是速度最快。

  由于政策的扶持,國內的航空公司成立了不少,很多民資都進入了航空業,紛紛成立公司。

  華東飛機制造廠生產的客機自上海博覽會開辦后,迅速的成為了世界航空業發展的首選飛機。

  只不過這種飛機價格貴一些,但沒有什么競爭者。

  歐洲戰場上退下來的那些飛機,都是木構飛機。

  而最讓人震撼的則是華東飛機制造廠這次推出的客機是全金屬飛機,而且是專業客機,可以搭乘更多旅客,而且有較為舒適的內部設施。

  客機制造的制高點已經被中國給掌控了,美國此時還無法制造全金屬飛機,根本就拿不出能與之抗衡的產品。

  歐洲國家可不管美國有沒有,就算美國有,他們也是貨比三家,誰的實惠就買誰的,因此中國的客機成為歐洲各國航空公司的首選。

  美國航空公司也購入了不少中國客機,美國政府緊急頒布了扶持法案,即購買美國本土飛機的航空公司,享有稅率上的優惠等等。

  美國財團顯然不愿意看到中國飛機在美國肆虐,但是這個法案頒布后卻有點尷尬,因為美國飛機制造業本身就連歐洲國家都比不上。

當然,美國財團如今手上也有大量的剩余資本,歐洲國家不可能對美國施行技術封鎖,因  此在美國的砸錢下,以及大力研發下,全金屬飛機用不了多久就能制造出來了,不過要想大量的生產。形成生產線,卻又得等上幾年了。

  而且要命的是,世界航空市場基本上被中華民國所壟斷,美國的航空制造業要想發展,基本上也就只能看本土市場,國際市場是沒他們什么事的。

  中國航空制造業不僅有比美國還要大上數倍的內部市場,還迅速搶占了國際市場,其規模根本不是美國能夠相比的。

  歐洲各國,此時因為戰爭的原因,資本基本上都衰弱了。羅斯柴爾德財團是一個沒有國界的財團,因此羅斯柴爾德財團不會真正用心的去發展那些技術,畢竟在哪一個歐洲國家大規模的投資這些產業。都可能造成歐洲國家力量失衡,從而威脅到他們的地位。

  那么這些產業分散在各個國家,同是飛機制造業,英國、法國、德國都在發展,產業一分散。又沒有太多錢的投入,又能有什么光明可言呢?

  所以世界航空制造業的發展,還是中華民國與美國之間的競爭。

  因為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給與了航空公司充分的政策優惠,即可享受燃油低價供應,又可享受優惠稅率。

  使得航空業也吸引了大量的民資進入,一時間航空公司在中國各地是百花齊放。同時財團開始大量的修建民用機場。也給民資提供了一個運營平臺。

  平臺既然是財團的,那么即可以給民資甜頭,也是民資的絞索。

  當財團需要民資拉動飛機制造業的時候。可以降低機場的收費水平,但財團需要收割那些民資的時候,則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機場使用費用,從而勒死民資航空企業,從而使財團壟斷航空業。

  這又是一個大坑。不過民資普遍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大坑的存在,一個接一個的跳了進去。

  民資的涌入以及國際市場的訂單。使中華民國的民用航空制造業蓬勃發展,已經將美國甩開。

  在電氣制造業方面,美國顯然也發展得不怎么樣。

  電氣制造業的制高點也被中華民國給搶占了,中華民國在戰后立即推出各種電氣,國際市場上,電氣設備基本上都是從中國進口。

  電氣設備的發展,又推動了電器市場的普及。

  歐洲和世界各國的富人,對于能夠提高生活水平的電器是沒有太多抵抗力的。

  冰箱、空調、洗衣機、吸塵器、電視機,這些電器的制高點也被中華民國搶占,美國的電器制造業也被甩開了。

  這主要是因為中華民國的工業體系一建立便進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水平,同時中華民國沒有參加歐洲戰爭,使得中華民國的電器制造業比歐美國家早發展了幾年,早了幾年推向市場。

  同樣也因為,中華民國有先進技術儲備,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

  有技術,加上有時間形成生產線。

  歐美國家現在的電器制造技術還比較落后,加上他們還未形成大規模的生產線,因此面對蜂擁而來的中國電器,基本上沒有什么抵擋的能力,除非他們動用關稅手段。

  但歐洲國家顯然不可能對中國商品提高關稅,倒是美國有可能。但只要保住了歐洲市場和其他國家的市場,美國市場也可以不考慮。

  本土市場的繁榮,則使中國各領域的制造業已經立于不敗之地。

  大量的先進商品的出口,使中華民國具備了通過商品輸出對世界進行盤剝的能力,同時大量的資本向附屬國輸出,也使附屬國無時無刻的都在受到中華民國的盤剝。

  中華民國也在這種盤剝手段下,越來越富裕。

  另外通訊是科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關乎到了信息的傳遞,中華民國的電話普及速度很快。

  高收入群體都有電話,中產階級也開始使用家庭電話。

  低收入群體盡管沒有電話,但是各個城市都開始安裝公用電話,同時中華民國的電話設備也在向國際市場出口。

  電話在這個時代是暴利行業,為財團所壟斷。

  電話是財團回收鈔票,增加消費項目的一個組成部分,當一個高產、中產階級家庭消費完了房子、汽車、電器之后,電話卻是每個月都可以收費的項目,而且開通時還能收一筆費用。

  電話對于普通民眾來說并非是必需品,財團要做的就是不斷的推出消費項目。以將飽和的市場擴大。

  如果市場都飽和了,那么高產階級、中產階級的錢沒地方花,那么就會出問題了。

  財團還會通過產品的升級來擴大市場,例如汽車,先賣低級汽車,而且是高價的賣。

  低級汽車已經賣不動了,那就降價賣,同時推出更高級的汽車。這時候高產階級就會去買更高級的汽車,中產階級同樣也是如此。而原先那種低級汽車,則賣給低產階級。二手汽車。則是最便宜,則賣給那些消費能力比較差的低產階級。

  再如電視,現在先是黑白電視。而且造的尺寸還比較小。

  先高價的賣,等賣不動了再降價,到時候推出尺寸更大的黑白電視。

  當大尺寸的黑白電視都賣不動的時候,在把大尺寸的黑白電視降價賣給低產階級,彩色電視則推出來高價賣給高產、中產階級。

  等彩色電視都賣到平白無奇的時候。再搞出液晶電視唄。

  財團通過這樣的手段,使錢不斷回流,又不斷的拿去投資,從而使那些肯干活的普通民眾都能夠有工作。

  當普通民眾的福利制度不斷的提高之后,就會向的方向發展,最終實現社會大同。

  在國際市場上。財團的策略是如此。

  特別是在一些落后國家,是等中華民國的汽車、電氣這些商品在低產階級那里都賣不動的時候,再賣給那些國家。從而延長產品壽命,以產生更高的利潤。

  此時的日本基本上就是這個現象,日本市場因為剛剛培育出來,有消費能力的不多,而中華民國直接把當前民眾消費的汽車版本賣到日本去又不劃算。因此就賣最低級的汽車,然后讓日本人慢慢的更新換代。從而攫取到最多的利潤。

  這就像是后世日韓向中國銷售過時的手機一樣。

  一場上海世界博覽會為中華民國全面打開了海外市場,也使財團和民資都在這個過程中拿到了大量的訂單。

  這進一步的刺激了經濟發展速度,大量的民資工廠在沿海省份遍地開花,沿海城市開始發揮出了其經濟發展的巨大優勢性。

  經濟最繁榮的地區開始向華東、華南地區進一步的傾斜,而江蘇因為發展最早,又是沿海省份,所以經濟總量一直是全國首位。

  廣東省發展速度很快,廣東連接湖南、廣西、江西、福建、海南,經濟又可向越南輻射,成為了輕工業發展最快速的地區之一。

  中南省則成為了最大的一匹黑馬,中南省不僅有豐富的農業資源,而且可輻射越南、暹羅、南洋,所以工業也有極大的發展。

  只不過中華民國的輕工業,都是那種高級的輕工業。

  低級的輕工業基本上都分包給了各附屬國,因此那些附屬國的輕工業總量將超過中華民國。

  華東、華南各省份,倒是出口型重工業等產業發展迅猛。

  西北地區,則以中亞行政區的經濟發展最為快速,那里不僅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大量的重工業開始向華西傾斜。

  重工業、軍工,還有出口型工業,在中亞行政區都能看到。

  特別是中亞行政區出口歐洲更加方便,因此這里才是全國地區最大的黑馬,因為西部經濟發展比較給力,大量的工業人口開始向西部遷移。

  北海行政區則是原材料開采發展很快,此時北海行政區的鐵路框架已經形成,大量的木材開始供應國內市場。

  鐵礦石、煤炭,也開始大量的被開采出來。

  北海行政區的林區被一個接一個的開辟出來,這些林區每年都是計劃性砍伐,這些木材資源在有計劃的砍伐下,可實現資源不斷再生。

  其中很多造紙木材砍伐之后,直接從海參崴運往日本,日本人則把這些木材拿去造紙,再出口到中華民國。

  日本人的勞動成本低,低級的普通紙張價格十分低廉,財團把這些紙張轉手一賣就變成正常價格,從而謀取暴利。

  造紙形成的污染,就日本人自己承受了。

  中華民國在進口日本低級紙張的同時,又向日本出口附加值高的特種紙。

  中華民國在可再生資源的出口上是很在意的,向北海行政區這樣擁有大量木材的地區,把資源開發出來,中華民國每年所需的木材都足夠產出了,而且這種開采還不是滅絕式的砍伐。把過熟林砍伐后,反倒是有利于森林資源的擴大。

  倒是那些不可再生的資源,中華民國基本上不出口,反倒是在不斷的進口這些資源。

  北海行政區的養鹿業、養獸業,以及漁業都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特別是漁業基本上都開發了出來。

  養鹿業和養獸業的規模則在不斷的擴大,成為北海行政區拉動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北海行政區、中亞行政區,以及南洋地區的開發中,人口流動非常頻繁,中華民國漢人傳統生活區域的人口,開始大量的向其他地區遷徙。

  此時中華民國已經完成了自漢唐以來,第二次大規模西進和北擴。

  昔日的游牧民族,基本上被消滅殆盡,不是被屠殺掉了,就是被安排去開礦,轉變成工業人口。

  北海、中亞都被中華民國占據,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這兩片區域基本上已經是中華民國的永久版圖了。

  六千字大章。。。(,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