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058章:歐洲移民時期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民國第一軍閥

  戰爭結束后,歐洲人的自信心被嚴重打擊了,歐洲人開始懷疑工業體系是否正確,否則怎么會引發如此大規模的戰爭呢?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后天社會確實有諸多問題,確實不可長久,但卻像是一場賭博,也許能夠化蛹成蝶,也許人類毀滅。

  但是人類確實已經進入了后天社會階段,這個潮流已經不可遏制了,任何國家、民族想要生存,都必須毅然的沿著這條道路下去,古代那種先天模式盡管長久,但卻已經是不可能繼續存在下去了。

  歐洲人同時也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歐洲太危險了。

  待在歐洲隨時可能被戰爭所波及,對于普通民眾來說,隨時可能要走上戰場,或者家園被毀。

  對于資本家們來說,他們也發現歐洲的資本環境存在隱患,一旦戰爭開打,就可能被波及,從而損失慘重。

  因此戰后的歐洲人,很多都想要移民。

  他們要脫離危險的歐洲,尋找一處安全的國家。

  在這樣的潮流下,美國、澳大利亞、中國,都成為了歐洲人的選擇范圍。

  移民浪潮也在歐洲悄然拉開。

  中華民國的民族資本集團這一時期抓住了這一機會,在歐洲各國大力招攬各種工商業人才。

  很多歐洲人是不具備移民條件的,移民首先要有錢,否則門檻不容易進去。

  但是對于那些有一技之長的歐洲人來說,去中華民國卻很容易,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到中華民國首先有工作保障,不太容易失業。而且待遇還比較高。

  在中華民國,技工的待遇并不比歐洲差,甚至還要高出一些,特別是那些非常缺乏的工業人才。

  另外,中國在這次世界大戰當中雖然也有不少戰爭,但是中華民國卻未被拖進戰爭旋窩當中,社會安定,投資環境良好。

  只不過中華民國對于那些歐洲資本家們并不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中華民國的民族資本集團愈加龐大,其影響力已經很大了,歐洲資本家想要擠進中國市場賺錢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首先在稅收政策上。外資所要繳納的稅收比中國民資還要高出一些,更加無法與那些民族資本集團的商人所享受的政策優惠相比了。

  所以進入中華民國的歐洲資本商人不是太多。

  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文化問題,歐洲資本商人更愿意去美國。美國此時的投資環境能夠也非常良好。

  戰后的美國,也弄到了不少剩余資本。

  這些剩余資本在戰后立即開始了工業設備的更新換代,在工廠生產模式上,開始大幅度的使用遠華集團‘子彈制’,或者叫美國‘福特制’。因為江渝的出現,福特制并不被人們所廣為接受,因為江渝在德國采取流水線分工生產的時間比美國福特汽車工廠要早上幾年。

  因此世界普遍認為是遠華集團率先使用這種生產、管理制度。

  美國此時也在大量生產各種工業產品,以應付歐洲戰后的消費熱潮,只不過這一次消費熱潮的大部分市場份額被中國及中國附屬國的商品所占領了,美國所獲得的世界市場份額比中華民國來說少了很多。

  而且美國內部市場也遭到了不少中國商品的入侵。

  但是美國有其巨大的內部市場需求。依舊是強力的拉動了市場消費,特別是參加歐洲戰爭的美國大兵們返回美國之后,這些美國大兵首先是青壯年勞動力。是社會收入的主力軍,手上又有大把的軍餉,這些美國士兵回到美國之后,立即成為了消費主力。

  美國的工業設備在戰前依舊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此次設備更新換代。主要是換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

  這次工業設備更新換代,能極大的提高美國工業生產力。一定程度上扭轉市場競爭上商品競爭力不如中華民國的這一現狀。

  只要美國能成功的把工業體系升級了,那么日后國際市場鹿死誰手還不得而知。

  但這些都是其次的,對于國際市場這個大蛋糕來說,中華民國并不奢求完全吃掉,中華民國也不是主要靠國際市場來拉動經濟的,中華民國靠的是龐大的內部市場,而內部市場因為工人收入的不斷增長,已經初步培育出來了。

  最重要的是,美國工業在完成升級換代之前,是沒有辦法進行大量放貸從而刺激泡沫經濟的產生的。

  也就是說美國在這一進程完成之前,其建設速度是遠不如中華民國的。而中華民國的經濟泡沫已經持續了兩年了。

  中華民國已經比美國更早的進行了兩年的泡沫經濟。

  中華民國的工業之前雖然很薄弱,但是建設起來的工業體系卻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所以現在只需要擴大規模,生產設備卻不需要更新換代。

  另外美國的施工機械技術還處于低級狀態,中華民國的工程機械卻是越造越大,越造越精密。使得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已經完爆美國了,只要中華民國有更多的工程機械,建設速度也就越快。

  同時中華民國的農業采取的是機械化農業,美國農業此時盡管也使用了很多機械,但是其效率卻遠不如中華民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城市人口才兩億人。

  而此時的中華民國,城市人口已經差不多達到兩億人了,其城鎮化速度之快,讓人瞠目結舌。

  其主要原因就是機械化農業的出現,使農業人口大幅度的減少了。

  農業人口的減少,使得人口不得不向城市遷移。

  這是一次非常劇烈的社會變革,大量的農村人口的農業經濟在經機械農業的沖擊下或主動、或不得已的進入了城市。

  在這場社會變革當中,中華民國政府應對得當。各種政策向遷入城市的農村人口傾斜,保障了溫飽、住房、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問題,才使得中華民國這場社會變革當中沒有出現劇烈的社會矛盾。

  失去了農村就業的農村人口,在城市里所獲得的工作收入都比農村高得多,這也保障了財富分配的合理化。

  中華民國的城鎮化速度是世界最快的,正是因為生產力提高速度最快的原因,中華民國的生產力提升完全可以用猛烈來形容。

  美國農業連拖拉機都還不夠普及,這一年中華民國賣到美國的拖拉機就高達兩百萬臺。

  美國的農機市場上到處充斥著中國農機的身影。

  但是中華民國卻不出口大型農機到美國,像聯合收割機這些產品,都是不向歐美出口的。

  這是為了不讓美國的生產力有太大的提升。至于美國佬自己研發、生產農機和大型施工機械,那么隨便他們自己搞。研發、生產都是需要時間的,而中華民國卻早已領先了。中華民國的施工機械的效率會越來越高,性能也會越來越好,也許美國剛造出小型挖掘機的時候,中華民國的挖掘機斗容已經突破幾十立方米了。

  戰后的歐美,在關稅上是一個困擾的問題。因為根據戰前協議,很多商品關稅不高,導致中國商品長驅直入。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國財團對本土市場的掌控份額。

  特別是中國有大量的新興產品,也許某種新興產品的產值并不是太大,但是數量一上去了就恐怖了。

  財富正在不斷的外流。

就這一問題,歐美暫時還沒有解決的辦法。特別是對于英法德國這些歐洲國家來說。但他們也沒有太大的緊迫感,因為他們本身就要  進口很多產品,特別是英法來說。戰前他們本身就要從德國那里進口很多工業產品。

  戰后,進口誰的都差不多。

  唯一的問題就是擔憂中華民國發展太快,但是英國是最不可能違約的國家,他們的殖民地正被中國所威脅。

  美國是受威脅最小的,此時美國政府正在琢磨著以什么理由來提高針對中國工業產品的關稅。

  而美國在完成了工業設備的升級換代之后。對本土市場的競爭力就加強了,畢竟中國商品要向運到美國。還是需要跨越太平洋的,路途比較遙遠一些。

  不過因為集裝箱運貨體系的出現,使得貨運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又更加有利于中華民國的工業產品出口。

  中國在戰后,賣出了很多集裝箱設備,羅斯柴爾德財團和美國財團都在投資集裝箱貨運體系。

  他們也看到了其中的好處。

  隨著貨運成本的降低,寡頭壟斷財團的商品競爭力就更加強大了,而地方零散商人通過區域性的貨運優勢所形成的商品競爭力就被削弱了。

  中華民國不僅賣集裝箱設備,而且還賣產業標準。

  由于中華民國的集裝箱貨運體系最早形成,所以標準是由中華民國來制定的。

  總的來說,美國的投資環境確實也是不錯的,只要美國完成了工業生產設備的升級換代,馬上也可以進行泡沫經濟。

  但是泡沫經濟畢竟是比中華民國要更晚的。

  此時中華民國的本土商品市場卻是非常繁榮的,大量的貸款刺激下,導致中國和那些附屬國催生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

  每個人只要能干活,肯工作,都有很可觀的收入。

  中華民國與那些附屬國的經濟在這種大環境下,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繁榮狀態,這種繁榮是此時世界上其他國家所無法相比的。

  就是美國,此時的繁榮狀態也比中國民國有所不如。

  其龐大的市場利潤,同樣也吸引了很多歐洲資本家的進入。這些歐洲資本家的資本進入中華民國,自然是為了來賺錢。

  而他們確實能賺到錢,但能否笑到最后,卻得看中國民族資本集團的政策決定了。

  也就是看華夏中央銀行所制定的貨幣政策。

  華夏中央銀行是中國民族資本集團的核心,這家私人銀行擁有中華民國印鈔權,確定了中華民國政府是民族資本集團的附庸的地位。

  資本都是貪婪的。中國民族資本集團想什么時候刺破經濟泡沫,是有主動權的,也是有突然性的。

  也就是說,那些外資不知道中國經濟會什么時候蕭條。

  也許有一些外資有很高的敏感性會提前撤資,但中國民族資本集團絕對會被他們更早撤資。

  最終,這些外資大部分將會被套牢。

  而這些外資進入中華民國,對中華民國是有很大好處的。

  因為他們盡管賺錢了,但是他們卻把錢投入到了中華民國的工業、基礎設施建設上,因為他們進入的地方是股市。

  股市的上市企業,也就是建設工業、基礎設施的企業。而他們所能購買的還是增值股票。

  而那些樓市所不能形成戰爭潛力的房地產公司股票,在此時的中華民國一直沒有太大的投資價值。

  在中華民國的政策當中,本土上市公司。其股票只有本土民眾可以購買。而非本國公民只能購買這些企業發行的增值股票。

  也就是在一定預期內,你認為這家企業的利益、資產會增加,從而購買這些增值股票。

  這些增值股票是企業利益增加后才有收益,而他們不能掌控本土上市公司的股份。避免了本土上市公司被外資收購的可能。

  等于說這種增值股票完全就是一個坑。

  而債券投資,其回報率是有上限了。高出一定價格就是沒人要的。債券得長期持有才能產生效益,一旦經濟蕭條就全變廢紙了,更是容易被套牢。

  外資要想在中國使資產增加,除了投資增值股票、債券之外,就是自己投資工廠、基礎設施。

  操作起來就不是那么簡單。

  他們首先得具備中華民國的綠卡,獲得居住權后才能在中華民國進行這些資產投資。

  此時中華民國的商品市場確實有極高的利益。特別是輕工業產品開始上漲。

  很多歐洲資本家們紛紛購買了中國的綠卡,從而獲得中國的居住權,然后高家接手那些輕工業工廠。

  面對中華民國境內如此良好的投資效益。歐洲資本家們也大量涌入中華民國,也許他們并非是為了定居在中華民國,最后的打算是想把資本帶回歐洲,或者是美國。

  但是有不少歐洲資本進入中國后,就跳進坑里去了。

  他們高價接手的輕工業工廠就是一個大坑。因為歐洲資本的涌入,華夏中央銀行放緩了貸款發放。而歐洲資本則成了當前的主力軍之一。

  中國民族資本集團趁機拋售手上的輕工業工廠,歐洲資本看到了其中的龐大利益,而紛紛購入。

  此時中國的輕工業商品消費旺盛,價格又那么高,回報率自然是超高的。此時的世界,還沒有過將產業分包給其他國家的先例,因此這些歐洲資本根本就不知道這是一個坑。

  大量歐洲資本的流入,以及很多歐洲有錢人開始移民都中國來,使得中華民國移民局緊急將綠卡費用提高了,綠卡價格變成了1萬炎黃幣。

  此時中華民國的普通工人年收入差不多是500元,相當于要購買中華民國綠卡,需要付出一名中華民國普通工人20年的收入。

  中華民國政府可以用移民局的收入,補貼到中華民國的國民福利之中。一個人購買了綠卡,就相當于有了一個普通工人勞動20年的商品進賬。

  而隨著中華民國的工人收入的增加,綠卡的價格還會不斷的上漲。

  此時中華民國根本已經不用考慮綠卡的市場問題了,因為中華民國的市場在歐美資本的眼中就是一塊肥肉。

  要想進入中華民國投資,就必須有綠卡。

  特別是在經濟無比繁榮的時候,中華民國就更不需要擔憂綠卡賣不賣得出去的問題了。

  而且現在就業形勢大好,中華民國不要那些外資的投資也是可以的,因此價格提得高一些,也無所謂的。

  那些外資購買了綠卡,并不意味著永遠都能居住在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每年還有考核,例如購買了中華民國綠卡五年后,這些外資必須要在中國創造多少就業崗位才算合格。

  如果無法創造那么多的就業崗位,綠卡就會被收回,那么就得卷鋪蓋滾蛋,從哪里來回哪里去。

  此時就業形勢良好,標準自然也定得比較高了,其為中華民國國民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額標準比經濟蕭條時期高得多。

  相當于,歐美商人要想進來,得買門票。

  這張門票還不一定能永遠生效。

  這就是中國民族資本集團所挖的又一個坑,一個接一個的坑,藏得非常隱蔽,不怕死得歐美商人卻是多得很。

  戰后的歐美,一個接一個的往中華民國這個坑里跳。

  一開始他們自然很高興,增值股票賺錢了,投資的輕工業也賺錢了。來中國修鐵路、公路也賺錢了。

  至于后的坑,他們自然難以預料。

  那些來中國投資的歐美商人,也就相當于是中國的民資,在羅斯柴爾德財團和美國四大財團的眼中也句像是羊。

  現在羊跑到中國去了,歐美財團自然是吃不到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