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新國民教育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最后一個北洋軍閥

  在于教育部高管們講話中,王茂如提出具體的教育規范,要求初小、高小、中學、大本、中專、大專這六類學校的課程要求和教育理論基礎,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只有教育好孩子們,國家才有未來,才有希望。FqXsW

  在王茂如的要求中,中國的國小是四年制,招收的孩童年齡范圍是從7歲到10歲,在校期間只需學習五門學科,分別是體育、國學、禮儀、律法、科學。過小考試,五門學科分數一樣滿分100,沒有孰輕孰重之分。國小畢業五科成績必須同時達到60分方可畢業頒發畢業證,擁有國小畢業證才允許從軍、從政、從商、學徒、出國,沒有國小畢業證只允許從事最低等工作,在任何公司內工資不得超過高小畢業學徒工資。

  由此可見,為了掃盲,王茂如是煞費苦心。

  國小體育教育,以團隊協作項目為主,體育項目中如長跑短跑等注重全部被拋棄,孩子們從小就必須要學會團隊協作,以團隊分數取分,養成團結協作的精神,不再要求個人的成績好壞。一個人表現的再好,也不如團體成績的好,一個人表現再差,但是在團隊之中總有他能夠做到的位置。這個要求也培養孩子們的友誼,讓任何小孩都必須意識到結交伙伴,信任伙伴,才能取得成功。

  國小國學以生動的歷史故事為引導,教授孩子們漢字,國小四年之中必須學會漢字五百才允許辦法國小畢業證。當然。孩子們都是喜歡故事的,這國學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歷史上有趣的故事,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盡忠報國,桃園三結義等等為主,老師講故事,學生們一節課認識三個漢字,倒也并不為難。自然,國學故事闡述的也是愛國、愛家、愛他人、講誠信等儒法主意的思想和道理。

  國小的禮儀課程也是重要的課程標準,包括長幼之禮、親族之禮、生熟之禮、祭祀之禮等等禮儀課程。并且包括男孩的禮儀和女孩的禮儀。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以禮儀之邦而著稱,但是卻在不斷地融合其他民族其他國家其他地區文化的同時,喪失了自己的文化。fqXSw尤其是禮儀文化,導致了在外國人看來,中國人反倒是全世界素質最差的人,而學習中國禮儀的日本。反倒是全世界最文明最受歡迎最有禮貌的民族。便是因為中國禮貌教育的喪失,禮儀之邦成了無禮之國。王茂如要求的禮儀課程盡管遭到很多留學外國的人的反對,卻也迎合了本國士紳、財閥和儒家人士的認可和支持。也正是因為這個禮貌教育,王茂如才被人認為是中國的保守派領袖,頑固不化之人。

  國小律法教育則是從小教育孩子們,國家有哪些法律,不必要求孩子們記住法律的全部內容,但是要求他們熟悉國家律法。以免將來畢業之后成為法盲。孩子們甚至可以利用律法里的知識來寫信給當地官員,指出其所犯錯誤。這一條則是應了王茂如的儒法主義之中的法學思想。依法治國,依法治民,依法自律,依法自衛。另一個時空的華夏,有多少成年人都是法盲,就是因為從小沒有接受教育,長大之后為了生活奔波,更加沒有時間學習教育,恐怕學習法律知識的除了法官律師,就是在監獄中的犯人。一切按照潛規則,不按照法律來,其源頭就是不知道律法。(生活之中的法盲無處不在,受到傷害只會用暴力報復,不懂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幾乎成為慣例,美其名曰沒用怕麻煩,其實就是因為不懂法)

  國小的科學包括數學和自然博物,初小畢業考察千以內加減法,阿拉伯數字表達方法,認識地圖,自然現象解釋等等,給孩子們一個科學的世界,當然,對于國小的孩子們,給他們講述太高深的科學道理他們反倒不是很理解,因此科學學科倒是很輕松的一門學科,至少和律法禮儀相比較,這門學科更加受到歡迎。孩子們也因學習科學,懂得更多外面的只是,看得懂世界地圖,看得懂中國地圖,知道原來除了自己的鎮和自己的城之外,中國還有那么多好地方那么多人那么大的天地世界。

  民國高小與國小相同采用四年制,學生年齡基本范圍在11歲到14歲,在校期間學習體育、國學、數學、歷史、地理、藝術六門學科。高小不再屬于免費義務教育,但是收費低廉,對于一般家庭的孩子,如果想要上學還是可以就讀的,而對于那些早早地為養家糊口勞動的窮人家的孩子,也不要求他們一定必須繼續學習。同時高小錄取的時候,對于成績突出的孩子在校期間費用全免,全面名額必須占高小學生總數的百分之十。

  高小的體育與國小體育相同,以團隊體育作為主要學習目標,不注重個人成績,培養孩子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對隊友信任。

  高小的國學開始接觸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能夠學會利用白話文解讀認識古代文學的涵義,在解讀古人作品的時候,任何國學教師不得給與學生們自己的答案,不得限制高小學生們的思想和認知。同時要求學生們漢字認識數目超過2000字,能夠用白話文寫出文章小品來,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高小的數學是國小科學的分支,在此期間學生們開始學習乘法和除法,并增加應用題、珠算、心算。

  高小的歷史、地理也是國小科學的分支,歷史以中國歷史為主世界歷史為輔,地理以中國地理為主世界地理為輔,總體說來還是讓學生們增長知識和見識。

  而高小的藝術則要求學生們必須在琴棋書畫等等千百種技藝中拿出一門表演,鋼琴、二胡、馬提琴、小提琴、笛子、笙簫等等甚至唱歌、雜技、口技等也算是一種藝術形式。這個學科自然是遭到很多老學究們的反對,對于老學究而言,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什么藝術相當于學習去學那下三濫的手藝。學生們讀的是圣賢書,可為什么要學戲子呢?難道是怕學生們求學不成,將來去街頭賣藝不成?對此王茂如倒是好不解釋,老學究反對就自己在家反對,除了學習一無所長的學生,定然是畢不了業老學究們也只能抗議兩聲而已。

  民國的中學采用四年制,入學年齡大致在15歲到18歲,教授學科為體育、國學、數學、幾何、格致(物理化學)、古文、藝術七門學科,再一次詳細劃分,七門學科總分700分,畢業證將以350分為基準線。其余學科不論,體育學科以個人能力為主,不再考察團體體育項目,注重個人能力的發揮。

  民國本科大學四年制,入學年齡大致從19歲開始,學科不再由教育部劃分,以各自大學自行設定,教育部規定各大學必修科目為律法、禮教、軍事技能、體育、藝術。而民國的本科大學除國立本科大學之外,王茂如建議各省分別建立省級國立本科大學,以培養各省人才為主。而如同徐世昌在河南建立的河南大學,就是一個特殊的省級大學,因為它是私立大學,歸教育部管理教育監督卻不管理。王茂如建議的省級大學,是歸教育部管理同時監督的大學,每省各設立兩個,一所為師范大學,一所為理科大學,培養國家理科人才理科出身的王茂如,自始至終認為一個國家的文科生如果多了,就該出事兒了。

  民國專科分為中專和大專,以培養專業人才為主,教育部不安排學科標準要求,但同時要求了必修科目,如中專的國學、數學、格致,大專的律法、禮教和藝術,其余科目和時間由各專科學校自行安排。而因為大量的破產德國人和白俄紛紛移民中國,這些人走進了中專學校,開始教授中國學生專業技術,使得中國的中專水平后起直追世界水平,每年將給各大工廠培養數萬專業人才。

  王茂如極其重視專科學校和專科人才,中國不缺乏理論家,不缺乏革命家,不缺乏指手畫腳的人,但是缺乏的是專業人士,各專業領域的人才。因此王茂如在教育部要求,未來教育經費投入之中,國小投入占整個教育經費投入的百分之四十,高小投入占教育經費的百分之二十五,中學占教育經費的百分之十,大學占教育經費的百分之五,中專占教育經費的百分之十五,大專占教育經費的百分之五。

  中國教育基礎要求,將以掃盲為主,即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使得中國摘掉文盲國家的帽子,掃盲后的教育以專科人才和精英人才作為教育的兩條支柱,精英人才作為整個社會的棟梁自然是必不可少,但是能夠做事的專科人才更加不可缺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