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問題就在于,這是誰的天下。
是一群歷來被視為賤民的商賈,還是千年來享受特權的士紳。
這個問題不搞清楚,大明朝就要混亂。
這當然不是危言聳聽,歷朝歷代,天下大亂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群體的分裂。
這個分裂,既有統治階級與庶民的對立,所謂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再庶民沒有了飯吃,當他們沒有了衣穿,于是揭竿而起,以血肉為刀劍,以筋骨為長戟,所過之處,殺死官吏、士紳,絕不妥協。
另一種,則是內部權利的分裂,如外戚與宦官的對立,文官集團與門閥的對立。
而現在,一種新的對立出現,即真正的階級對立,這絕不是士紳和庶民的所謂階級對立,因為天下精英,盡皆收入士紳之手,他們控制輿論,控制生產,控制一切,尋常百姓稍有不馴,即可立即用輿論抹黑,然后調集大軍,立即彈壓。
他們面對的,不再是一群順民,而是日益茁壯,實力越來越雄厚的一群商賈,這些商賈已經腰纏萬貫、富可敵國,也已經在朝中有了自己的代理人,他們甚至已經到了左右政局、左右輿論的地步。
逼到了墻角,那么就必須反擊。
楊廷和現在的堅決態度,也來自于此,他的身后,站著上千年以來站統治地位的一群人,他們掌握天下絕大多數的土地,他們早已滲透進天下各處,一切都在他們的掌握之中。
所以楊廷和直接一句恐天下不服,是很有道理的。
嘉靖當然能明白他的意思,他淡淡一笑,看了徐謙一眼,而后道:“天下有士,有工,有農,有商,有人不服,自然也有人服氣。”
楊廷和道:“陛下莫忘了祖訓。”
嘉靖道:“楊卿,繼續擬旨意吧。”
嘉靖已經沒有了選擇,他必須讓中山王登基,因為楊廷和所言的那一群天下人并不支持這個做法,既然不支持,那么唯有堅持自己的立場,讓徐謙一伙上來。
楊廷和倒也干脆,點了點頭,重新執筆。
嘉靖道:“自今以后,實愿內外親賢股肱大臣,念朕朝乾夕惕之苦衷,仰答皇考弘治孝皇帝利益社稷之誠念,各秉忠良,屏除恩怨,一心一德,仍如朕在位之時,共相輔佐,俾皇太子朱載基成一代之令主,則朕托付得人,追隨列祖皇考在天之靈,亦可不愧不怍也。朱載基仰承列祖積累之厚,與宗親同氣至親,實為一體,尤當誠心友愛,休戚相關。親正人,行正事,聞正言,勿為小人所誘,勿為邪說所惑。祖宗所遺之宗室宜親,國家所用之賢臣宜保,自然和氣致祥,綿祖宗社稷萬年之慶也。內閣大臣、吏部尚書楊廷和,心地醇良,和平謹慎,遇事不驚,可以擔當大任。戶部尚書徐謙,才識俱優,實國家有用之才,亦可輔政,大學士張孚敬器量純全,抒誠供職,可以進用……自即位至今,建言得罪諸臣,存者召用,歿者恤錄,見監者即先釋放復職。方士人等,查照情罪,各正刑章,齋蘸工作采買等項不經勞民之事悉皆停止。于戲!子以繼志述事并善為孝,臣以將順匡救兩盡為忠。尚體至懷,用欽未命,詔告天下,咸使聞之。”
最后一段話,顯然病榻上的嘉靖已經考慮良久,所以一口氣道了出來,里頭的內容,無非就是三個方面,一方面是讓大家一起輔佐朱載基。另一方面則是點出幾個重要的輔政大臣,而最后,則是改正自己的錯誤,從前有一些因為上書而得罪嘉靖的大臣,若是已經死了的,全部赦免,官復原職,而已經死了的嗎,則是要從中撫恤。
楊廷和這一次沒有將嘉靖的話有任何改動,而是直接將嘉靖的原話記錄進去。
嘉靖似乎已經用盡了平生的氣力,道:“還有朕曾寵幸道人,張顯雖誅,卻依然有道人數百養于京師,這些人妖言惑眾,待吾兒登基之后,應予誅殺;又有邊鎮要員,貪墨軍需,養兵自重,肆無忌憚,朕也早有聞報,可是一直壓著,等新皇登基之后,也要一并懲治,宮中的人等,朕一向涼薄,極少賞賜,現在,也不賞了,等到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之后,該誅的誅,該厚賜的要厚賜吧。”
眾人一起拜倒,道:“微臣遵旨。”
嘉靖的心思,大家都明白,那些道士,顯然嘉靖一開始就已經有了殺心,近來一些邊鎮要員的弊案,嘉靖想必也是有數,可是他不做聲,不代表他不會處置,反正他已經無所謂了,聲名已經狼藉,名聲對他已經沒什么緊要,而他的兒子朱載基,登基之后卻要樹立威信,這些道人和邊鎮的武官,都可以在兒子登基之后,再行懲處,誅殺道人,可以得到士人的好感,誅殺貪墨的武官,可以震懾軍中,同時有人伏誅,就肯定有人要補缺,這補上來的武官,必定會念及到新皇帝的好處。
還有賞賜,嘉靖平時小氣,一直到了現在,也小氣非常,若說他此前小氣,只是天性使然,可是現在,這刻薄卻是蓄意為之,他越是刻薄,等到兒子登基之后,一改他的作風,對一些人大加升賞,那些人將自己和兒子做了對比,頓時就會感激涕零了。
這樣的安排,其實都是要穩固朱載基的手段,這些手段或許不值一提,卻也表明了嘉靖的一些苦心。
嘉靖沉吟片刻,道:“尤其是皇家校尉還有新軍,以及勇士營、三千營、神機營和五軍營,平時他們衛戍宮禁和京師,多有苦勞,屆時都要重賞,該封爵的要封爵,能晉升的就要晉升,內庫有銀七百萬兩,可撥付一批,從重犒勞軍士,務使他們心懷恩念。”
眾人又都口呼吾皇圣明。
而此時,嘉靖的臉色越來越晦暗起來,方才近一個時辰的折騰,已經將他最后一點的精神盡數消磨干凈,他一臉疲態,目光變得渙散和無神,整個人幾乎已經沒有了氣力,便是呼吸,也變得艱難。
徐謙心里不由一涼,心知嘉靖算是完了,他心里不由生出悲意,整個自穿越之后,貫穿了自己一生的人,從此,再也見不到他的音容笑貌,固然他的面容陰沉為多,他的笑多為冷笑,可是徐謙卻知道,嘉靖對自己,卻是真摯的,正因為這份真摯,才讓徐謙一路扶搖直上,才讓他漸漸培植自己的黨羽,才在新政之處,阻力重重之時,給了自己足夠的支持,使自己得以披荊斬棘,做出一番偉業。
徐謙突然意識到,自己失去的不是一個君王,而是一個朋友,一個復雜的朋友,這個朋友或許有太多的缺點,有太多讓人憎惡和惡心的地方,可是至少,徐謙看到了他光輝的一面。
他鄭重其事的磕了頭,精神疲憊,很想尋個無人的角落,不想聽到任何聲音,不想有任何人接近,他不想看到燈光,只希望在一個幽深的地方,好好的安靜。
可是他當然明白,這一切只是奢望,他還有許多事要做,這些事,不但關系到了嘉靖的遺愿,也關系到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徐謙無意去改變歷史,可是徐謙來到這個世界,某種意義來說就意味著這個世界必須改變,因為徐謙就是徐謙,徐謙不甘平凡,不甘平庸,不甘庸庸碌碌,于是他唯一做的,就是順著桿子往上攀爬,而攀爬的過程之中,就已使大明面目全非。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推動這個老朽的機器,繼續向前,雖死無憾。
嘉靖的目光,最后深深又貪婪的看了這個世界一眼,他的嘴唇蠕動,似乎連說話都沒有了氣力,可是靠近的人,卻能聽到這一聲低語:“朕自知朕天性涼薄,于臣工百姓并無益處,反使諸卿戰戰兢兢,唯有對徐卿,尚有幾分恩惠,徐卿,勿使朕抱憾……”
這句話很輕,猶如蚊語,徐謙卻仿佛清晰聽到了,他朗聲道:“微臣愿粉身碎骨,陛下安心大行吧。”
嘉靖嘴角微微勾起,似是笑了,而后,他閉上了眼睛,在這個狡詐和污濁的世界,終于走了一個陰狠毒辣之人,他帶著幻想來到這個宮殿,終于是失望透頂的離去,紫禁城里,頓時傳出慟哭。
一個個太監,在宮中各處角落宣喊:“陛下大行了,陛下大行了……”
各個宮殿,點起了白色的燈籠,早已預備好的素服孝帽也盡皆穿戴,無數的人朝暖閣涌來,王太后沒有來,已是昏厥過去。
腳步匆匆的太監,給徐謙等人送來了孝服,將他們引到了旁殿暫歇,那個在床榻上曾經最為尊貴的人,此時此刻,僵硬不動,溫熱變成了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