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零二章 流言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青云路

  流言一開始是從石明倫這樁婚事傳起的。

  石明倫被賜婚,對象是姜家旁枝孤女,這件事讓不少人覺得驚訝。雖然石明倫表現得很是歡喜,對外說起,只說對這門婚事心滿意足,也有人聽說了姜融君長年隨龔樂林在錦東任上,極有可能事先是與石明倫相識的,兩人兩情相悅,石明倫又立有大功,求了太后恩典才得償所愿,然而,石太太之前對石明倫與清河縣主的婚事很有把握,雖不敢直說是哪一位貴女,言談間卻多少透了些口風出來,明明說過是一位宗室里的金枝玉葉,忽然換成了姜氏女,石太太見外人時,表情也有不見得有多歡喜,事情就有些古怪了。

  甚至有些人事先就聽說過準信,知道太后有意賜婚給石明倫的,明明是清河縣主,如今臨陣換將,自然有無數流言蜚語。

  不過開始的時候,人們倒沒說清河縣主什么不好龖的話,畢竟這位縣主平日很是低調,不怎么出門交際,除了她是溫郡王遺腹女,很受太后寵愛這兩點以外,外人對她的了解就不多了。若太后有意賜婚宗室貴女給石明倫,頭一個自然會想到她身上,旁人并不覺得出奇。因此大部分人議論的,不外乎三點:一是石明倫恃功求賜婚,婉拒了太后與皇帝看好龖的婚配對象,是不是有些不識抬舉了?二是石明倫甘冒違旨之險,也要求娶姜融君,莫非與她早有私情?連帶的龔樂林治家之能也受到了質疑。因為姜融君是寄住在他家里的,若與石明倫有了私情,不是龔樂林明知不妥而縱容,就是他無能到沒有發現;至于第三點,則是姜家先出了一位太后,一位太妃,一位郡王妃,如今又有了一個女兒要嫁給手握實權的武將,聽聞姜家幾位老爺還馬上就要升遷,進入中樞了。姜家勢龖力未免太大了吧?再這樣下去。只怕又是一個羅家。

  議論這三點的人,各有各的來歷、立場,石明倫本人不在乎第一點,反正只要太后與皇帝不會誤會他就夠了;而龔樂林雖然對第二點有些惱火。但他心知那是自己在朝中的政敵有意為之。只要想到好辦法反擊回去就好。至于那些附和的三姑六婆,他壓根兒就沒放在心上;不過姜家卻對第三點很是驚慌失措,由于青云親自上門去。借著替太后傳話的名義,敲打了姜大太太幾句,如今姜大太太就如同驚弓之鳥,恨不得把那些說閑話的人的嘴都堵上,又急忙忙地進宮向太后表忠心。

  太后安撫了她幾句,指點了她幾個避嫌的法子,但無一例外地會對姜家長房的利益有所影響,比如給剩下幾個未定親的孩子選擇門當戶對卻不顯山不露水的聯姻對象等等,姜大太太有些不甘心,又不敢將太后的話當成耳旁風,更憂慮著丈夫進京入中樞的計劃不能實現,還不知會如何責怪她無能,等等,最龖后只答應會回去跟姜大老爺商量,卻什么都沒有應允。

  太后見狀,心中暗嘆一聲,卻也只能由得她去了。長房不同于二房,并不是她的血親,不過是隔了房頭的堂兄,他們不愿意,難道她還能命令他們順從不成?她能提醒到這個份上,已經是仁至義盡了,若他們還要往火坑里跳,將來出事時,也就怪不得她沒有伸出援手。

  姜大太太答應會和姜五太太合力操辦姜融君的婚事,就匆匆辭出宮去了。青云從內殿出來,見太后一臉黯然,便安慰道:“母后別擔心了,七舅馬上就要進京,還有另外幾位堂舅,也未必不是明理之人,姜家就算沒了大舅舅,也不會就此敗落下去的。”

  太后苦笑:“我不是擔心這個,只是覺得天意弄人。若當初我們二房沒有行差踏錯,帶壞了姜家風氣,姜家今日也不會是這個樣子。先帝在時,雖然二房行事不妥,卻也沒敢囂張到哪里去,不過是楚王太妃有意提攜,他們也就順水推舟地幫她做事以謀取權勢罷了,否則先帝早就不容姜家了。如今皇上登位,二房敗落下去,長房反而抖了起來。他們畢竟與我隔了一層,雖然名義上是我娘家人,可實際上,別說皇上,就連我也不敢十分信任他們呢!可誰叫他們姓姜呢?外人見了他們,只會想到他們是我的娘家人。”

  青云想了想:“那您可以多親近一下別的房頭,又或者……二房也不是死絕了,您若實在惦記,招一兩個明理的晚輩來說說話,其實也沒什么……”

  冤有頭債有主,青云只想有仇報仇,對無辜之人興趣不大。姜家二房人口眾多,因著楚王事敗,投置閑散,先帝可以輕饒了親兄弟一家,卻不會放過其他助紂為虐之人,姜家二房從家主到嫡系子孫,首惡被悄悄處死,其他的大多尋了個罪名流放三千里,兩個曾參與殺害姜鈞一家的,都被姜大老爺帶領族人公審過后,以族規處死了,成年的男丁幾乎死盡,連他們的妻子也有好幾個被休棄或是送了家廟。如今剩下的,就是幾個小輩和三兩個寡婦,還有一些不曾作過惡的旁支末系子孫罷了。因著二房犯下大錯的緣故,長房借辭收回了許多產業,這些殘存的二房族人,只能靠著祖上最早傳下來的幾十畝薄田過活,還要指望族中支援,半點不敢生事。

  那幾個小輩里頭,有一個男孩子,原是姜家二房家主親弟的庶次子,也就是太后的親侄兒,今年已經十六歲了,剛剛考中了秀才。本來姜大老爺是打算禁止二房子弟參與科舉,直接絕了他們東山再起的希望的,只不過族人都覺得這么做不妥,太后又發了話,方才作罷。二房畢竟是太后娘家,姜大老爺雖有意打壓。也不敢做得太過,可私底下的為難卻從來都沒停止。

  太后還記得這個侄兒,印象中品行還不錯,和他生母在家里過著不太順心的日子,與楚王太妃那一邊也是很少親近的,想必不會因為前世而對皇家心存怨懟。她真的很希望娘家可以重新振作起來,哪怕不再象過去那樣風光,至少也不能象眼下這么落魄。青云清楚母親的想法,才會說出先前那句話來。

  青云本身就是楚王太妃與姜家二房行事的受害者,她能說出寬容的話。太后心里很是感動:“好孩子。你放心,母后心里有數。若他們得了你的寬容,事后還要心存不滿,又或是有誰做了什么不好龖的事。不等你和皇上發話。母后就先不能容他!”

  隨著石明倫的婚期定下。婚禮籌備工作也有條不紊地依序展開,那些流言蜚語也漸漸少人提起了。但在這時候,卻又忽然出現了另一種說法。指石明倫其實是不滿清河縣主這個賜婚人選,方才在御前改求姜融君的,至于他對清河縣主有何不滿?那自然是因為她身世不明,極有可能不是宗室貴女啦!

  此言一出,京中人人震驚。

  但持這個說法的人信誓旦旦,還舉出了昔日溫郡王在時,常常出入王府診脈的太醫供詞為證,認為溫郡王死后,王妃并沒有懷孕,而且隨太妃去了守墓之所后,沒幾個月就過世了,哪里有時間生產?而且溫郡王府若真有這么一位縣主存在,為何之前十幾年的功夫,也沒見她出現在人前?更不曾聽太妃提起。哪怕有太妃長年隱居,不見外人的借口,也無法解釋為何宗室之中無人聽聞過這位縣主的存在,直到三年前先帝下旨,才有太妃帶著“孫女”回京定居之事。

  若是溫郡王太妃不知從哪里抱回來收養的孩子,根本沒必要讓先帝親自下旨,可見這位縣主,其實是先帝留在民間的金枝玉葉,換句話說,是個野種呢!石明倫無論如何也是先帝元后的親外甥,怎么可能會娶個野種做正妻呢?

  這種言論更加慫人聽聞,雖然許多人都覺得不妥,但也有不少人相信他的話,一時間,關于溫郡王府清河縣主身世之謎的議論就多了起來。傳到宮里,太后當場就摔了杯子,怒道:“這是從哪里傳出來的瞎話?真真可惡!”又疑心是石家有意為之,目的是擺脫先前因石明倫拒婚之舉而引來的非議。

  但青云卻不這么想。別人不知道就算了,她作為當事人,深知石明倫與姜融君如今對她有多么感激,直把她當成是大恩人,怎會做出壞她名聲的事?況且他們倆對那些流言非議根本就不在乎,全副心思都用在籌備婚禮上了,哪里有空做這些?這極有可能是深知內情卻又對她有敵意的人暗中傳出來的風聲,她立刻就懷疑到了楚王太妃身上,認定只有這個女人才會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

  太后對此半信半疑,她雖然覺得這個姐姐是壞人,卻不相信對方處在如今的處境下,還會糊涂到明知無望還往坑里跳。她更擔心女兒的聲譽:“現在怎么辦?不如就直接將你的身世公之于眾吧!你明明是正宮嫡出的大公主,卻要被人說成是野種。你雖不在乎,母后聽了心里卻難受得緊。”

  青云卻想,如果她還是縣主,那等曹玦明中了進士后,要成婚就容易許多了,若她成了公主,這門婚事反而不會那么順利,便對太后道:“那人胡說八道而已,何必理會他?等我回去跟溫郡王太妃商量一下,請她出面駁斥那人幾句,事情就過去了。等風聲沒那么緊了,要如何處置這造謠之人,還不是隨您和皇上的意思?要是現在就公開我的身份,不是對您的名聲有損害么?”

  太后又是感動,又是愧疚,忙道:“好孩子,苦了你了,難為你如此深明大義。放心,這件事交給母后,一定為你辦得妥妥當當的!今后你想要什么東西,也只管對母后說,母后都答應你!”

  青云笑著道了謝,還頗有深意地道:“女兒也不求您什么,只盼著您將來想要給女兒安排什么事,都能聽一聽女兒的意見,就足夠了。”

  太后自然一口應下,也沒有深想,就下旨請了溫郡王太妃進宮。老太妃如今雖然一心教導嗣孫,旁事一概不管,但對這些流言也多少有些了解。為了嗣孫日后的前程,她對太后的要求自然是一口答應下來,出了宮就直接找上宗令南陽王的王妃,向她抱怨外頭的流言,直接將當年常到王府診脈的太醫罵了個狗血淋頭:“若不是他無能,我兒子怎會死?又因他沒有摸出兒媳的喜脈,兒媳差一點就沒了胎,我沒找他算賬就罷了,他還要在外頭胡說八道?真是可惡之極!”

  南陽王妃其實是個知情的,聞言也會意地附和了幾句,然后就告訴了丈夫,南陽王親自出面,把那放謠言的人抓了起來,連太醫也被趕出了太醫院,這件事似乎就過去了。

  可偏在這時,又出了另一則謠言,指清河縣主絕對不是野種,因為她是先帝與當今太后親生的女兒,竟是正宮嫡出的大公主呢!只不過當年太后為了爭寵,將剛出生的女兒偷龍轉鳳,換了個男嬰,才會導致大公主流落在外多年,直到前些年才借著溫郡王之女的名義回歸宗室罷了。

  這個謠言一出,整個京城都震動起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