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館建成后,蕭南為了造勢,還特意弄了個試營業,先讓大讀書人知道有這么個地方,然后才正式投入使用蕭南和崔幼伯都沒有想到,博文館開門還沒有兩天,立刻便在洛陽引起了轟動彼時沒有印刷術,也沒有什么專業出版,書籍流傳全都靠手抄,而且流傳的范圍和速度也受地域的限制即使是手抄本,也都被各大世家以及權貴們著,普通百姓要看真正的好書比較困難 在書籍如此珍貴的當下,崔家卻敞開大門,免費將自家的藏書給大家看,而且還準許抄錄帶走,連抄書所用的筆墨紙硯都會免費提供······
這對于熱愛讀書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天大的喜訊呀,聽到消息的紛紛招呼親友,一起趕往化清坊博文館的面積不鞋但架不住一下子涌入這么多人呀而且因為是試營業,很多細節準備不充足,也出現了不少問題,許多士子見了書,當場興奮不已,抱著就跑到一邊閱讀,看完一本就去找第二本,徹底忘了博文館的規定最后連院子里都坐滿了醉心閱讀的人,他們大多數看完了遲遲不肯離去,外頭的人也就進不來,從而導致后來的人只能在門前排起了長隊由于跑來的人太多了,隊列也由一條變成了兩條,若不是武侯的人多了堵塞交通強制疏散人群,這些人極有可能排上好幾列隊伍很長,一直從位于巷子最里側的博文館排到了崔里另一側的十字路口,也就是蘇茂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聽白衣士子說完,蘇茂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跟那士子道了謝,便走了回來 “蘇郎,前面到底發生了何事?可是與咱們此行的任務有關?”
說話的是個白凈小郎,年紀約莫十六七歲·他叫韋潭,也是弘文館的館生,自家與蘇家是世交,平日兩人的關系也比較好 蘇茂簡單將打聽來的消息告訴了其它三位同伴·旋即又有些擔憂的說道:“看情況,博文館里的訪客必定許多,崔郎又在山中守孝,不知咱們能不能正常開展工作呢”
太子派他們來做什么,蘇茂自是知道,不過看崔曲擠滿人,不用看也能猜得出博文館里的情況 不管是整理書籍還是最后的編撰·必須有個安靜的環境,如今崔家變成了這樣,他們的任務還能完成嗎?
聽了蘇茂的的,韋潭等三人也都有些憂慮,而跟讓他們郁悶的是,就這么一會兒的當,整條巷子已經被人擠滿了,他們的馬隊根本就擠不過去就在此時·從另一邊巷子里趕來幾個年輕人,為首的那個身著月白細麻廣袖長袍,五官俊朗精神奕奕·一看便是個極能干的人 這幾人走到蘇茂等人近前,手問道:“敢問幾位郎君可是弘文館的館生?”
蘇茂一怔,隨即回過神兒來,回禮道:“某蘇茂,與這三位郎君同是弘文館的館生,不知郎君貴姓,如何知道我們的身份?”
來人微微一笑,自我介紹道:“某眾,乃崔幼伯崔肅純的表兄,受肅純所托·全權負責博文館的事宜前日肅純便命人給我送了信,說這兩日有弘文館的館生前來幫忙,因博文館出了點小事,某未能親到城門口相迎,實在抱歉,還望幾位郎君不要見怪”
蘇茂一聽對方姓鄭·且還是崔幼伯的表親,便知道這位眾來自滎陽窒,忙回以笑容,道:“鄭郎君太客氣了,郎君受崔郎所托負責博文館,而我們則領了太子的鈞令前來相助,大家便是自家人了···…呵呵,說起來,我蘇氏與窒是姻親,咱們極有可能是表親呢”
眾見蘇茂斯文有禮,且一副有心交好的樣子,他也沒有抻著,而是笑盈盈的自報家門,好讓對方知道他的家族門第蘇茂也善譜學,幾大世家的譜系更是爛熟于心,一聽眾背族譜,他也忙把自家的情況說了說經過攀談,眾與蘇茂還真是表兄弟,據兩人共同研究發現·眾有位姑祖母嫁給了蘇茂的堂叔,雖遠了些,但好歹也是親戚一下子,兩人立刻親切起來,說話也多了幾分隨意眾一邊繼續與蘇茂閑聊,一邊引幾位館生和十幾個甲衛往另一側的巷子走 蘇茂發現他們正走向與博文館相悖的方向,便故作隨意的問道:“方才齊光(眾的字)說博文館出了點兒小事,要不要緊,我等雖無大才,但還有把子力氣,沒準兒還能幫上齊光的忙呢”
眾聞言笑了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現在博文館是試營業,所以備不足,忽然涌入這么多訪客,館內的下人一時亂了分寸,出了點兒小問題……我已經命人去解決了,又補充了幾條新規定,如今館內已經恢復了正常”
蘇茂卻有些不信,他回頭看了看那蜿蜒的長隊,什么話都沒說,但意思已經很明白了——問題若是解決了,這些人為何還在排隊?
眾多精明的人呀,哪里會看不出蘇茂的質疑,他放緩了腳步,仿佛等著什么一般,道:“不過,蘇郎也看到了,外頭排隊的人實在太多,館內的問題雖然解決,可博文館的空間有限,一時也無法讓所有的人都進入……”
正說著,另一端排隊的人群中有人影晃動,幾個身著靛青色粗布衣褲的小廝手里抓著一大把的竹簽,一邊說著什么,一邊將竹簽遞給排隊的人 蘇茂挑眉,問道:“這又是作甚?”
眾笑得一臉自得,道:“小廝手里拿著的是博文館專門的竹簽,每一個竹簽上都刻著數字而博文館每日只能容兩百人讀書謄抄,為了避免大家一擁而入亂了館內的秩序,館內有了新規定,每日辰初,博文館的小廝便會在門前發放竹簽,前兩百人憑竹簽進館現在命小廝發放的是明日的竹簽,拿到竹簽的人,可明日直接入館”
蘇茂指了指排隊的那些人,據他目測,這一堆人絕對超過兩百人不解的看向眾,道:“他們不止兩百人吧”
眾點頭,道:“我剛才沒細說,這竹簽分作‘天地玄黃,四種,每一種二百支,明日要用的是‘天,字號數字竹簽,而沒領到天字號的,則發給他們地字號,地字號的后日入館·`····”
蘇茂明白了,順著眾的話,說道:“以此類推,既能保證每位士子看到書,又能維持館內和崔里的秩序……呵呵,齊光果然有急智”
能在這么短時間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實是個人才呀,難怪崔幼伯會把這么重要的事交給他負責呢蘇茂心里默默的想著,臉上卻一臉敬佩眾淡然一笑,擺手道:“不過是些小伎倆罷了,不值什么走,咱們先去博文館,具體的事情,咱們進去再詳談一行人跟著眾從側門進了博文館,來到眾的專屬書房,五個人席地而坐,開始就各自負責的事務交談起來兩邊都是聰明人,且又有各自主人的明確交代,各自的職權也都非沖晰,商談的時候,幾乎沒有什么太大的分歧——蘇茂等四館生按照經史子集的類別,各自帶領一隊崔家招募的士子翻譯謄抄古籍,而眾則負責檢閱校對,最后裝訂成書確定了各自的職責,眾又將崔幼伯從崔家族人中挑選來的士子介紹給四位館生,然后便開始分頭工作如此這般又過了幾個月,博文館的工作也進入了正軌,眾和四館生也抄錄了上百卷的古籍,送到崔幼伯手頭上的書籍越來越多這日,眾又命人送來了十幾套剛剛謄抄好的書籍,全都是用相同尺寸的硬黃紙抄錄裝訂,一本本整齊的新書,只看外表,便覺得很正規,頗有后世出版社樣板的感覺崔幼伯和蕭南看了都很滿意,覺得這段時間的心血沒有白花而且據下人回稟,博文館的名聲越來越大,如今連長安的讀書人也都紛紛趕往洛陽士子云集,麻衣如雪,洛陽城里隨便哪個角落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士子,簡直堪比京城春闈時的盛況因為博文館有人數限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進入館內看書,所以使得許多士子聚集各大酒肆茶館,談文論詩,寫字作畫,連帶著整個洛陽城的筆墨紙硯都緊缺起來這讓提前做足準備的王承平和周二郎,好好的賺了一大把,當然蕭南這個幕后老板,賺到的錢更多有這些事忙碌著,蕭南和崔幼伯都不覺得守孝的日子無聊清苦,反而很享受這種平靜中有點兒小忙碌的感覺 夫妻兩個正翻閱著新抄好的書,門外便又小丫鬟跑來回稟——
“郎君,娘子,城里來人報信,說說玉葉要生了!”
崔幼伯和蕭南都是一愣,不對呀,玉葉還不到產期,怎怎么就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