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九十三章 決戰上黨(八)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唐新秩序

  天佑二年七月,高平戰場的作戰雙方正在努力調整著兵力配屬、拼命囤積著作戰物資,幾十萬大軍的決戰并沒有立刻爆發,反而是北面非主力戰場的襄垣地區拉開了大決戰的序幕。

  占據著上黨盆地最北端武鄉的三王聯軍,在觀望了近兩個月后,終于忍耐不住,舉兵南下,他們的目標是燕軍遮蔽潞州北面屏藩的襄垣。

  實際上武鄉已經不在上黨盆地之內,它地跨太行、太岳兩山之間,境內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河流交錯。從武鄉向北,穿過太行、太岳兩山交錯的谷地,即可直通晉陽,是扼守上黨至晉陽的咽喉要道。

  自四月開始,鄭王李嗣昭、晉王周德威和韓王李嗣源會兵攻打晉陽,直到將李存勖殘部逐至上黨,用時不過一個月,幾乎已經算是取得了河東的統治權,整個河東只剩澤州的一半、潞州大部分地區還在燕軍控制之下。

  李嗣昭已經在晉州立國,周德威也在晉陽稱王,只剩下李嗣源空掛著韓王的銜頭,卻沒有自己的地盤。拿到了地盤的李嗣昭和周德威是不太情愿繼續攻打潞州的,他們希望在武鄉坐觀燕軍和諸侯聯軍的戰事進展,只要諸侯聯軍在高平戰場取得勝利,不用河東軍卒出力,自然可以趁勢南下,收復澤潞二州。

  李嗣昭和周德威不急。但李嗣源卻很著急,他也知道兩位好友提出的坐視之策很有道理,但自己卻無論如何都坐視不下去。李嗣源最大的擔憂不在燕軍,反而是諸侯聯軍。雖說東都會盟時就已經談妥。澤潞二州是李嗣源的地盤,他將在這里建立韓國,但什么事情都怕萬一,萬一諸侯聯軍作戰順利,拿下了澤潞二州之后賴著不走怎么辦?李嗣源明白,沒有吃到嘴里的東西,就永遠不是自己的,因此,他一直心急火燎的惦記著。

  另外,李嗣源還擔心。坐視高平大戰雖然可以保全實力。但一點功勞也沒有的話。到時候梁王看不過眼,以此為借口削減自己的封地,自己到哪里說理去?別看此刻李嗣昭和周德威信誓旦旦。說是要“三王共進退”,但真到了那個時候,已經拿到地盤的兩人真的愿意為自己拼命么?

  因此,李嗣源在武鄉越待越心焦,等到七月份的時候,再也忍受不住了,又是套交情,又是以各種借口相威脅,軟磨硬泡,終于說服了李嗣昭和周德威。讓他們支持自己出兵的計劃。

  李嗣源向李嗣昭和周德威所說的計劃,只是出兵襄垣的方案,也就是說,目標是襄垣。李嗣源說,他打算出兵試一試,如果燕軍在襄垣的守衛力量并不雄厚的話,可以試著攻打襄垣,爭取拿下這座潞州北面的屏藩。他認為諸侯聯軍主力壓在高平一線,燕軍不可能在北面的潞州戰場保有重兵,至于潞州以北的襄垣,兵力應當更少才對。

  如果能夠拿下襄垣,就可以直接威脅到潞州,將來諸侯聯軍一旦在高平戰場獲勝,三王聯軍就可以迅速攻下潞州,將潞州置于己方控制之下,既能拿到戰功,又有資格和諸侯聯軍談條件。

  經過思考,李嗣昭和周德威認為計劃可行,愿意出兵試一試。畢竟三王都是河東軍出身,自成一體,當此梁王獨大之際,三王必須抱團才能具備自保的實力。

  當下,李嗣昭和周德威各自撥出三千軍士,歸入李嗣源帳下節制,以李嗣源的“韓軍”為主力,從武鄉出發,南攻襄垣。

  但一出武鄉,李嗣源就迫不及待的露出了他的本意。作為沒有地盤的“韓王”,李嗣源想要出兵南下,是必須得到李嗣昭和周德威支持的,因為現在三王聯軍的糧秣全部都是李嗣昭和周德威供應。李嗣源知道兩個“好友”不同意現在就與燕軍爆發大規模戰斗,所以只是說要試著攻一攻襄垣,只要獲得二人的首肯,得到大軍出動的糧秣,李嗣源就心滿意足了,其實他的目的很明確,不僅要拿下襄垣,還要攻打潞州。

  至于得到李嗣昭和周德威共計六千兵力的支持,完全屬于額外的甜頭,這讓李嗣源能夠控制的兵馬達到了兩萬人,他對拿下襄垣和潞州更添信心。

  李嗣源本來是河東藩漢馬步軍總管,鎮守潞州,潞州就是他的地盤,對于這片土地的山川走向非常清楚。從武鄉向南,穿越武山進入上黨盆地,這是抵達襄垣的主要通道,但并非唯一通道。

  李嗣源分出六千步卒,委任橫沖都牙將安重誨為主將,沿鄉水向東,走黃崖洞小道,然后轉入濁漳水河谷,沿濁漳水河谷南下,從黎城出奇兵,偷襲潞州。實際上這支奇兵才是李嗣源拿下潞州的真正希望之所在。安重誨的任務很重,除了確保軍隊安然通過這條險峻的小道之外,還要偷襲黎城、攻占潞州,攻下潞州后,還要北上襄垣,與李嗣源合兵,南北夾攻襄垣。

  為了安重誨能夠完成這次偷襲,他甚至把麾下最精銳的近千名橫沖都軍士全數交給了安重誨,自己則帶領剩下的一萬多步卒和兩千騎兵南下,大張旗鼓的攻打襄垣,為安重誨偷襲潞州創造條件。

  李嗣源帶兵抵達襄垣后,并不著急攻打城池,而是在城北十五里外的石峪扎營。他命令部下借助起伏不定的丘陵和樹林,多扎營寨,虛張聲勢。李嗣源麾下多是潞州老兵,對這片地形非常熟悉,什么地方可以偽裝,心里都有數。往往在一片丘陵后扎起兩頂軍帳,遠處看上去就如同一座軍營般,真假很難分辨。

  李嗣源的故布疑陣效果非常好,駐守在襄垣的李小喜就被迷惑住了,按照幽燕保安軍的估計,襄垣城北的三王聯軍至少在五萬以上。這個數字讓李小喜有點不敢置信,后來李小喜又把原東陽都李都頭給叫了過來,專門負責查探李嗣源的軍營。

  時逢盛夏,襄垣地區連降大雨,給燕軍的查探帶來極大不便,等這場大雨結束后,李都頭才真正走馬上任,開始仔細清查。

  李都頭是李嗣源義子兼老部下,對藩漢馬步軍這套虛實很清楚,他繞著李嗣源軍營轉了一天,隨手指點著其中虛假的營帳,終于將這個數字縮減到了三萬以內。

  李小喜在襄垣的幽燕保安軍有六千余人,加上李存勖的殘軍,總計不到八千。襄垣東邊的黎城還有趙在禮的遼東保安軍五千余人。再向南,則是燕王臨時行在潞州,但燕王已經率主力南下高平,鎮守潞州的,是高行周的媯州軍一萬兩千余人。

  此外,潞州城內還有源源不絕進入上黨地區作戰的河北新兵,這些新兵由留在潞州的作訓司管轄,正在接受戰時集訓。至七月十八日,進入潞州的河北新兵已經達到三十八個營,近兩萬人。

  除了作訓司總管周坎留在潞州外,后勤司總管趙宏德也在潞州城內,潞州已經成為燕軍的后勤和轉運基地,大量物資通過滏口陘進入上黨,囤積在潞州,然后按照作戰需要輸送到高平。

  李小喜立刻將三王聯軍南下,準備攻打襄垣的情報急送潞州,周坎和高行周不敢怠慢,又將軍報急送高平。

  李誠中召集張興重、姜苗等軍中重將商議后認為,以燕軍在潞州以北地區的實力,擋住三王聯軍的攻擊是沒有問題,幽燕保安軍、遼東保安軍和媯州軍加起來,步騎共有兩萬五千人,襄垣、黎城和潞州形成的三城犄角,也能提供大軍周旋的空間,再加上還有陸續進入潞州的新兵各營,潞州以北應該應該可以確保安穩。故此,不準備從高平戰場抽調軍隊北上支援,畢竟高平才是主戰場,燕軍在高平的兵力相當吃緊。

  虞侯司根據會商的意見,行文潞州予以答復,授命作訓司總管周坎為主、媯州軍統制高行周為輔,全權主持潞州以北的防御作戰。虞侯司建議,可以酌情抽調黎城遼東保安軍一部西進襄垣,協助幽燕保安軍進行防守。必要時,可以出動媯州軍北進,予敵迎頭痛擊,確保高平決戰的順利進行。

  周坎接到軍報后,和高行周碰了個頭,二人立即趕赴襄垣,在襄垣召開緊急軍議,傳達虞侯司的軍令。李小喜、李存勖、郭崇韜和從黎城趕來的趙在禮等人全都到齊,包括在李嗣源手下效力、曾對藩漢馬步軍非常熟悉的東陽都李都頭也被特許列席。

  有周坎坐鎮,李小喜便輕松多了,他將城北敵軍的情形稟報一番,然后指出,三王聯軍兵力占優,河東軍的戰力也比較強,襄垣城需要繼續加強兵力才行。

  周坎當即做了布置,他要求趙在禮將遼東保安軍的騎兵部隊派出來,進駐襄垣城西的石磴山,用以對抗李嗣源的河東騎兵,同時在城南五陽山修筑營壘,讓媯州軍統制高行周抽調五營戰兵,于此建立潞州城至襄垣城之間的輜重轉運點。修筑營壘的事宜對周坎來說并不復雜,潞州城內有的是推擠如山的物資,另外后勤司總管趙元德就在潞州,城內尚有十個后勤營,由專業人士干這種事情會相當簡單。

  最后,周坎的意圖并不局限于防守,他認為,以潞州的燕軍實力,應當是有機會吃掉眼前的這股三王聯軍的,關鍵就在于對戰機的把握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