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八二六章 時代的湍流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三國第一強兵

  和三國最頂尖的梟雄們爭鋒,是王羽一直以來都非常期待的。

  在此之前,雖然雙方也斗智斗力過,但當時兩邊都各有顧忌,只能算是試探性的交手,而非真正的生死相搏。

  現在,巔峰對決即將上演。

  而出乎王羽預料的是,他首先要面對的對手竟然不是實力最強,距離也最近的曹操,而是在三國群雄當中,實力最有爭議性的西涼馬家軍。

  王羽從賈詡派來的信使口中得知,就在他忙著二公孫出塞的準備工作時,其他人也沒閑著,曹操的關中之行收獲甚豐,先是全盤接收了段煨的三萬雍涼勁卒,然后在長安圍攻戰中,又通過城內的內應成功策反了郭汜。

  像是連鎖反應一樣,郭汜緊接著又勸得樊稠意動,只有李傕堅定的拒絕了郭汜的提議,揚言誓死不負董卓知遇之恩,并苦口婆心的勸老搭檔回頭。

  董卓困守長安,看似是個死局,

  李傕的決絕,換來的是老搭檔的背后一刀——或是出于羞愧而來的惱怒,又或是擔心李傕,泄露了消息,郭汜在表面上唯唯諾諾,暗地里下了殺手。

  李傕也算是三國時代的一位名將,歷史上曾先后打敗過呂布、馬騰,便是孫堅這樣的猛人,聽聞李傕大名,也曾遲疑著按兵不動,謹慎以對,其善戰足可見一斑。

  這一世雖然由于被王羽蓋住了風頭,但李傕死的還是太冤枉了些。他怎么都沒想到,明明還有長安城這樣的堅城可以據守。城中糧草也足夠食用兩三年,老搭檔郭汜怎么就認為丞相死定了。沒的救了呢?

  連王羽看到這里,都不由嘆息有加。歷史上李傕的死法好像也挺憋屈的,簡直就像是宿命一樣。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此人也是個純粹的武人,若是使用得當,未嘗不是國之干城,但卷入了這個人心叵測的亂世,他卻連隨波逐流也做不到。

  李傕帶來的感慨只是一個小插曲,真正令王羽關注的,還是這場關中之戰的過程和結果。

  李傕既死。郭汜也是一不做二不休,當下一面召集部屬,言明董卓這條船馬上就要傾覆,想活命的就跟他一起棄暗投明。另一邊則是飛書傳信曹操,將城中變故告知對方,說要提前舉事。

  郭汜從前一直是李傕的副手,李傕的本部兵馬對他并不陌生,而董卓軍的構成注定了軍中不會有太多忠義之人,看到了李傕的人頭和周圍殺氣騰騰的郭汜心腹衛士。李傕軍當場就降了大半。

  不肯屈服的只有李傕的子侄、心腹,他們知道自己就算降了也只有死路一條,所以早在郭汜封鎖軍營之前就逃了出去。

  郭汜不是不知道,但他的為人雖然不咋地。但在軍略上的造詣卻不比李傕差多少,對形勢把握得也是極為清楚。

  他知道曹操想要什么。

  董卓極盛時,手下有六大軍系。分別由六個中郎將率領,分別是牛輔、董越、段煨、胡軫。呂布和徐榮。

  呂布的部隊是跟他一起從并州南下的邊軍,徐榮的部隊是洛陽的北軍。胡軫統率的則是一支雜牌,其中有雍涼的羌族派出的胡兵,還有董卓分裂北軍的一部分,加上招降納叛的山賊、土匪之流。段煨的部屬則是純粹的大漢雍涼邊軍。

  名義上的六大中郎將,其實董卓真正能信得過,能依靠的也只有兩個半。牛輔是他女婿,董越是他侄子,胡軫是他從行伍間一手提拔起來的,只是部隊太雜,沒什么戰斗力。

  嫡系班底,當然要好好打點。這些年,董卓在其他軍系上的投入,連在嫡系部隊上的零頭都不到,呂布正是因此而怨氣滿腹,一得機會,就反了出去。

  但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如果有人要接受董卓的遺產,最精華的部分,當然就是這兩支嫡系部隊了。

  牛輔在洛陽被王羽欺負成了渣,董卓一怒之下,將其一擼到底,直接打發去了武關和同樣被王羽搞得慘兮兮的胡軫作伴。要不是李儒不放心,跑去武關督戰,這對難兄難弟只怕早就被夏侯淵給蹂躪至死了。

  接任牛輔的就是李傕、郭汜。原屬牛輔的這支嫡系部隊論人數,并不比另外幾支部隊強多少,一共只有兩萬五千人,其中有一萬是騎兵,剩下的是步卒,總人數還比不上非嫡系的段煨。

  單看數字,的確沒什么了不起的,西涼軍的騎兵比例本來就很高,那些羌胡馬匪牽著匹禿馬來了,就會被統計為騎兵。對外號稱十萬鐵騎倒是很威風,但真的打起來,這些騎兵也只能嚇唬嚇唬人罷了。

  騎兵,遠非馬上騎個人那么簡單。否則王羽在幽州,同時面對了分別來自鮮卑、烏桓、雜胡的二十幾萬騎兵,哪有可能獲勝?

  不過,李傕麾下的這支騎兵可不是那種連騎弓和鐵箭都配不齊的烏合之眾,而是董卓這兩年痛定思痛,仿造白馬義從訓練出來的一支精銳,武器、裝備都是最好的,騎術、箭術同樣都是軍中之冠。

  而步卒就更了不得了,其中有三千正是董卓賴以起家的飛熊軍,一水的全副鐵甲,由彪形大漢穿在身上,手執闊刀大斧,比之王羽當年的摧鋒營也不遑多讓。

  另外一萬多人當中,有四千弓弩兵,強弓勁弩,軍中都應有盡有,箭矢的配備也很充裕。最后那八千則是著半身鐵甲的矛戈兵。

  就是這兩萬五千人的小部隊,只出動了半數,就在灞上輕取馬騰、韓遂號稱十萬鐵騎的聯軍,要不是曹操及時改變策略,吸引了以十萬計的羌胡參戰,馬、韓連報仇的念頭都不敢有。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后勤中最重要的就是糧草和裝備,馬騰、韓遂的武藝、兵法也許不差,但他們缺的就是裝備,怎么可能打得過武裝到牙齒的董卓嫡系部隊呢?

  曹操圍城之后不急著進攻,而是忙著用高官厚祿拉攏董卓軍的部將,結合天下大勢,郭汜要是還猜不出,對方看中的不是長安城,而是董卓這點家底,那他也不配得董卓如此看中了。

  郭汜的思路很清晰,他不管長安城會怎么樣,只要將這支嫡系部隊完全握在手里,就不愁曹操不履行許諾。李傕那些子侄心腹跑了也就跑了,大不了就是混戰一場唄。

  要是他們不走反而麻煩,這些人在軍中根深蒂固,多少有些影響力,如果在營中鬧起來,搞不好就是一場大亂。要是這支精銳折損得七七八八了,那他投靠過去還有什么用?誰能保證他不被曹操殺了泄憤?

  至于說混戰,徐榮死了,呂布早就叛了,胡軫的那點殘兵敗將遠在武關,段煨也降了,李傕再一死,六大中郎將已去其五,現在城中忠于董卓的,也只有董越的三萬人馬了。

  董越的兵馬雖然也是嫡系,但嫡系和嫡系之間也是有差別的。按照西涼軍內部的說法,牛輔部是內系,董越部是外系,想想他們的身份就知道了,前者的主將是上門女婿牛輔,副將是弟弟董旻、侄子董璜,而董越只是個族侄,關系差了好幾層。

  資源有多余的情況下,董越那邊倒是還有得分潤,但打造精銳部隊這種事,資源再多也不嫌多,特別是董卓還不斷根據對手的情況作出調整——他參考的標準是青州軍,而關中地盤的產出,可能連青州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都不到,結果可想而知。

  董越部的裝備尋常,三萬純騎兵聽起來很嚇人,但實際上的戰斗力,也就比馬、韓聯軍稍強那么一點點。在長安城里打起來的話,騎兵施展的余地就更小了,郭汜完全就沒將董越看在眼里。

  郭汜巴不得和董越決一死戰呢。既然要投降,那分功的人自然越少越好,段煨那邊是無法可想了,不把董越逼到死角上,讓他根本來不及轉投降的念頭,還哪里顯得出自己這場功勞?

  至于在城內亂戰,對長安城和長安百姓造成的破壞,郭汜就完全沒放在心上了。當年董丞相還差點將洛陽的老百姓一股腦搬來關中呢,論破壞力的話,誰能比得上老董?

  于是,一場大亂不可避免的展開了。

  李傕的兒子李式帶著數百心腹逃到了相府報信,董卓聞訊大驚,直接帶人到了董越的兵營,親自指揮,想趁著郭汜立足未穩的當口,將嫡系軍隊奪回來。

  董卓當然知道,董越這支兵馬不可能打得過他那支嫡系部隊,他只是想著,有了這支兵馬壯聲勢,他一現身,對面也就望風披靡了。

  畢竟這支嫡系部隊是他嘔心瀝血打造出來的,軍中哪怕一名什長,都接受過他的親自接見和當面鼓勵,忠誠度怎么會差呢?

  他的想法倒是沒錯,但架不住郭汜算計在他前面。表面上,郭汜只是固守待援,等待城外的曹軍接應,實際上他在寨墻底下埋伏了近千強弩手,董卓才一現身,郭汜一聲令下,千箭齊發,上千架強弩卷起了暴風,董卓護身的盾陣就像是紙一樣單薄,瞬間被撕裂。

  董卓當然是死得不能再死了,想必他至死也無法閉眼,誰能想到,他竟然死在了自己省吃儉用積攢出來的大黃弩之下呢?

  董卓一死,董越的部屬頓時一哄而散,有人跪地請降,更多的人則是在城中四下亂躥,更有一部分人在李式等人的率領下,直接殺向了皇宮。他的目的當然是天子,這當口,沒有比天子更好的人質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