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岐對漢室尚存忠誠,他在天下諸侯起兵共討董卓時便曾勸諫劉焉起兵響應,奈何劉焉本有稱帝之意,自然不可能答應。
任岐看出劉焉的狼子野心,對其早有不滿,若非這世有向云入川,恐怕已如同歷史上一般起兵攻打劉焉了,好在向云的出現,讓任岐放棄了原本起兵的想法。
所以在向云入川時,任岐便利用出使的機會,暗中與向云商定,若是劉焉今后有稱帝的行為,必定幫助向云擊敗劉焉。
此次劉焉決定投降董卓,雖不是稱帝,但在任岐眼中兩者沒有任何區別,于是便將劉焉意欲投降的消息泄露了出去,并暗中與征西軍接觸,有意破壞董卓入川的計劃。
還記得向云的底牌么,沒錯,其實任岐便是向云的底牌,一顆安插在劉焉身邊的釘子。
可別小看了這顆釘子,任岐早在劉焉入川之前便是鍵為太守,屬于典型的本土豪強家族,加上曾與賈龍擊敗過馬相,在劉焉麾下亦是重要臣子,在益州本土非常有影響力,若能策反,不僅能起到帶頭作用,關鍵時刻,亦可起到大用。
試想一下,若是向云在出兵攻打綿竹時,若有任岐從內接應,那情況,會是若何。
陳文與任岐的交流一直持續到深夜,任岐既然早對劉焉的野心不滿,兩方的接觸自然沒有太過麻煩,雙方一拍即合,任岐當場答應,一定會全力配合征西軍戰略。
期間任岐還告訴陳文,在劉焉麾下有很大部分官員不滿劉焉舉動,已存二心,倘若征西軍能將其拉弄過來,必定能增大此次計劃勝算,為此,任岐還列出一份名單,交給了陳文。
對此,陳文自是大喜,當即向任岐表達了謝意。
唯一遺憾的是,劉焉這老頭如今已是驚弓之鳥,誰也不相信,即便任岐明為兵曹從事,其實也沒有多大實權,根本無法調動兵力,不然,奪下綿竹就更容易了。
與任岐達成協議,陳文亦是任務完成,告辭任岐后,便趁著夜色暗中回到了驛館,在沒有驚動任何人的情況下又換回了那個假陳文。
接下來兩日,陳文每天都會去拜見劉焉,毫無意外,每次接待陳文的官員都會以各種理由推脫不見,陳文面露急色,心中卻是樂開了花,而后每晚都會利用假‘陳文’混淆探子們的視線,本尊則趁夜色,暗中拜會了任岐給出的那些對劉焉不滿的官員。
值得一說的是,為了成功內通,任岐后來還收集了一些官員做了見不得人的罪證,并交給了陳文。
如此便簡單多了,利誘、恐嚇、蒙騙,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為此導致陳文與綿竹不少官員暗中達成內通,他們紛紛表示,若征西軍攻來時,愿意配合征西軍,躲下城池。
別看他們現在都沒有兵權,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好歹他們也是本土豪強,雖然沒了兵權,但從家族私兵中擠出一些還是沒有問題的,到時征西軍攻來,便可來個里應外合,一舉攻下綿竹。
就這樣,又過了三天,也不知是劉焉覺得時機已到,還是怕陳文耐心磨光,總之無論劉焉是如何想的,反正是在陳文到達綿竹第三日,陳文終于見到劉焉。
劉焉是在州牧府接見陳文的,當時,劉焉麾下所有官員盡 在場。
一接見陳文,劉焉便當著眾文武及陳文的面,狠狠將向云痛罵了一頓,什么狼子野心、忘恩負義、狼心狗肺等等 總之怎么難聽怎么罵,完后竟還違心的夸贊了一番當朝太師董卓,言其文成武德、兵精將勇,乃大漢忠誠什么的,劉焉說得那叫一個大氣凌然,并當眾表示,決意歸順董卓,并助董卓匡扶漢室,一掃,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云云。
如此一來,劉焉算是徹底將向云得罪死了,別覺得劉焉這么做是吃飽撐的,其實劉焉此般作態也是經過深思熟慮。
首先,劉焉明白,他已經老了,雄心盡失,如今董卓與向云相爭,無異于虎狼之爭,無論勝負,他的地盤、兵力不過是二人的獵物、戰利品罷了。
無論雙方勝負如何,他都只有被分割的命運,與其等二人分出勝負被分,還不如早日選一個投誠,二者之間,董卓手握劉焉命根,劉焉沒得選擇,自然選擇董卓了。
當然,別說董卓掌握了劉焉三個兒子的性命,就算是沒有,董卓擁兵十萬余眾,武有呂布、華雄之勇,文有李儒之謀,二者間,董卓實力無疑比向云強大太多,所以,劉焉最終選擇董卓。
既然有了這個決定,早投晚投都得投,劉焉可不想等到董卓擊敗向云再投誠,那樣只會顯得他是被逼投降,給董卓留下不好的印象,覺得他沒誠意,甚至會成為董卓拿他開刀的借口。
于是劉焉早早便宣布了投誠的決定,此次公開辱罵向云之舉,無疑是劉焉演的一出戲,作用不僅是在對向云宣戰,亦是投名狀,向董卓表明了他的態度。
劉焉相信,經過這么一出,他和向云已經徹底沒有了緩和的余地,雖然無可奈何,但也可讓董卓徹底對他放下戒心,全力對付向云,雪中送炭總要比錦上添花來的實在。
以后,倘若董卓真的一統益州甚至天下,他劉焉便是大功臣,說不定還能從軟腳蝦的名聲變成慧眼識英雄,更關鍵的是,這樣董卓就找不到對付他的理由了。
不得不說,劉焉的算盤打得很妙,可惜,劉焉沒想到的是,他自以為排除眼線掌控了陳文的一舉一動,其實不然,陳文早已利用替身,暗中串通了他麾下大部分官員,而劉焉卻不自知,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扯遠了,言歸正傳。
卻說主公被劉焉當眾辱罵,陳文并未如同劉焉預料一般暴跳如雷,相反,陳文顯得非常平靜,待劉焉罵完后,陳文沒有多說一個 ,直接起身告辭離去。
不過,從陳文轉身時微微顫抖的身子來看,陳文內心顯然沒有那么淡定。
只有陳文自己知道,聽到劉焉辱罵向云他有多憤怒,在陳文眼里,向云不僅是他的主公,還是他除了老師以外最為敬重的師兄,所謂主辱臣死,更別提向云還是他師兄,這兩種感覺合二為一,可是外人無法理解的。
若非陳文臨走時向云曾百般交代,無論劉焉如何辱罵,他都不能反口。
向云這么做不是說明向云軟弱,恰恰相反,在向云眼里,劉焉已經是死人了,又何必與其計較。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但難保劉焉匹夫狗急跳墻,向云沒必要圖一時之快讓陳文白丟性命。
所以,陳文的任務,除了負責內通外就只有一個,那便是將劉焉的態度公布于眾,讓世人知道劉焉與國賊董卓同流合污,這樣,向云便占據了大義,發兵亦是為了討賊 初平二年,五月中旬。
當朝太師董卓先鋒:溫侯呂布,率精騎一萬先于大部隊抵達漢中,稍作休整,呂布不等大部隊到達,便領兵直奔那以往屢屢阻他于門外的白水關而去。
別問騎兵如何攻關,劉焉舉白旗,這次他是來接關的,不是攻關。
于此時,益州牧、陽城侯劉焉,當眾辱罵征西將軍,夸贊國賊董卓,并對征西軍宣戰的消息從州牧府傳出。
此消息一出,頓時引起了整個益州乃至天下一片嘩然,特別是向云治下百姓,更是義憤填膺,為劉焉為人所不齒,還漢室宗親呢,呸。
而劉焉治下的百姓,及豪強們則紛紛沉默,為劉焉的選擇感到迷茫與恐懼,甚至不少百姓、豪強們拖家帶口,意欲遠遁他鄉,可惜,劉焉早料到這種情況,早已封鎖各路關卡,無論百姓還是商賈,紛紛許進不許出。
這一情況,令百姓、商賈、豪強們對劉焉更為憎恨,反之,眾人對向云認同感更甚。
益州的走向,不僅牽動著益州百姓的心,還引起了整個中原乃至天下的關注,各路眾諸侯無論是交戰,或是正埋頭發展,皆是給予益州戰況一定關注。
劉焉的選擇,讓各路諸侯即感興奮又感擔憂。
興奮的是,劉焉變成軟腳蝦,那么向云面對劉焉及董卓聯手必然覆滅,這樣他們爭霸之路就又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可喜可賀。
擔憂的是,董卓實力本來就強,如果再擊敗向云,占據了富庶的益州,那么董卓實力無疑將更上一層樓,成為天下最強諸侯。
到時,董卓會不會再卷土重來,攻入中原,那么,下一個覆滅的,會不會是自己。
在得知這一消息后,無論是西涼馬騰,還是荊州劉表、中原袁紹等諸侯,無不是憂心匆匆。
若說有沒有人高興,肯定也有,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素來與向云不對頭、且遠在揚州的袁術,這廝得知這消息時,居然高興得大擺筵席,擺酒慶祝,絲毫不為董卓滅掉向云后的強大感到擔憂,也不知該為他慶幸還是悲哀。
ps:弱弱的問一下,還有人看么,怎么感覺寫了和沒寫一樣,書評區一個人都沒不說連可憐的花花都沒有一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