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四十九章 張遼來投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三國之云動乾坤

  第一百四十九章張遼來投所屬目錄:

風掃落葉  網站首頁:

149_全文免費閱讀_第一百四十九章張遼來投來自  荀攸神色自若,看了一眼張遼背后的士卒,不答反問道:“文遠這是哪來?去哪?”

  張遼會意,揮退身后士卒,道:“遼最初奉丁大人之名,趕往京都聽候大將軍何進之命,遼受大將軍之命,往河北募兵,如今剛得一千精兵,正準備趕回洛陽,不料遇上公達。”

  荀攸聞言,目光深邃,幽幽道:“文遠可知京都之變”

  張遼:“丁大人、大將軍皆已被殺,董卓入京,掌控京師,這個遼自然知曉。”

  荀攸:“那文遠還趕往京都?董賊倒行逆施,禍亂洛陽,生靈涂炭,如今天下諸侯盡起,皆已開始集齊兵馬,共聚討董,文遠如今回京,豈不是愿與那董賊同流合污否?”

  張遼也有些無奈:“如今丁大人、大將軍皆已被殺,遼自有回京與陛下復命。”

  荀攸搖搖頭道:“董賊大逆不道,掌控京師,公然廢帝,如今更是自封相國,董賊手握兵權,皇子協年幼,根本無法鎮住董賊,洛陽也已完全落入董賊之手,如今文遠回去與天子復命,豈不是甘愿為董卓之鷹犬,為那不忠之人?”

  “這?”張遼陷入沉思,接著問道:“遼自然不愿,進京也是無奈之舉,公達足智多謀,以公達之見,遼該當如何?”

  荀攸見張遼松動,松了口氣,答道:“董卓無道,禍亂后宮,漢室威嚴掃地,天下各路諸侯已皆起討董,以悠之見,諸侯人心各異,天下亂矣。反倒是文遠武藝非凡,且深諳軍事,何不于天下選一諸侯,率兵投之,如此,定能有所作為。”

  張遼文遠,大點其頭,表示贊同,略微思索后道:“各路諸侯之中,袁紹袁本初四世三公,想必其實力應該最強的,遼前去相投,亦難以得到重用;除此外,冀州韓馥、北平公孫瓚等路途太遠;倒是附近的陳留太守張邈或刺董的曹操實力稍弱,然張邈乃無能之輩,遼不屑投之,此外,便只有刺董的曹操,敢獨身刺董,在失敗后亦能安全逃出洛陽,想必曹操此人不僅膽氣過人,而且機智也很不凡,故此,遼欲前去相投,公達認為如何?”

  荀攸聞言,暗嘆張遼眼色,將各路諸侯分析的頭頭是道,不過,這卻不是荀攸想要的結果,聞言后,荀攸搖頭道:“相比曹操,天下諸侯中更有一人值得文遠相投。”

  張遼大奇:“哦?何人?”

  荀攸一字一句:“宜城侯,振威將軍兼長沙太守,向云,向少龍。”

  “振威將軍向云?”張遼聞言,陷入沉思,關于向云的名頭,張遼也聽過,而且,在向云麾下,高順更是張遼兒時好友,不過,因距離稍遠,張遼將其自動忽略了,也未料到,荀攸會讓他去投向云。

  “少龍此人,悠很熟悉,其人有才有德,求賢若渴,乃著名隱士,水鏡先生高徒,悠對其成長經歷有過了解,向云從出師后遇上黃巾之亂,自此展開仕途生涯,通過一系列戰斗,他已向世人展示了他軍事方面的才能,而在上,在潁川書院,向云的大地之輪,影響了每個學士,其魚水之喻,更是將其內政才能展現而出,在洛陽,向云大戰江東猛虎孫堅,雖敗猶榮,又與世人展現其武勇,讓人知曉,他向云并非手無縛雞之力的人。”為了說服張遼,荀攸可是花了些口舌:“如此優秀之人,悠敢斷定,其將來必有一番作為,文遠何不去投?”

  “遼從未見公達如此推崇過一人,那向云可是第一個,想必定然不凡。”張遼聞言,不由有些發愣,雖然他知道向云一些事跡,但卻沒有荀攸了解,也未料到向云會如此厲害。

  荀攸不可置否笑了笑,問道:“文遠意下如何?若是投少龍的話,車內兩位先生的安全,可就交予汝了。”荀攸閃身讓出車內何颙、鄭泰二人,笑道。

  張遼略微驚異道:“公達不同去?”言外之意,張遼已同意荀攸之言,去投向云。

  荀攸見狀,如釋重負,搖頭道:“悠還有一些事情未處理,準備回趟潁川,文遠可與二位先生同去。”

  張遼見狀,只得點點頭,答應下來。

  接著,人馬調轉方向,往荊州長沙趕去。

  到達潁川后,荀攸與眾人分別。

  “少龍,張遼張文遠此人大將矣,悠已將其勸說服,相投于汝,汝可要好好珍惜,也算是報汝活命之恩情吧。”望著眾人離去的背影,荀攸抬頭眺望長沙方向,口中喃喃道。

  良久,荀攸轉身離去。

  荊州,長沙。

  這段時間,向云一直忙著討董之事,整日操練兵丁,就等幾日后發兵陳留,參與這難得的討董盛會。

  就在快要出發頭一日,張遼眾人終于趕到長沙。

  這時的向云正在校場,聽聞又有人來投,自然是大喜,特別是在聽說來投之人竟是張遼后,向云更是驚喜交加。

  張遼不是在董卓麾下么?向云很是疑惑。

  毫不猶豫,在得知張遼來投之后,向云當即親身相迎,總算見到鼎鼎大名的張遼、張文遠。

  至于何颙、鄭泰、荀攸的事情,向云也已接到史阿的傳信,已經了解,因此見到二人也不覺奇怪,唯一有些失望的是,荀攸未一起前來。

  向云濃重接待了三人,在得知張遼竟是荀攸勸來后,也大致猜到荀攸想法,不由暗嘆了口氣。

  于后,向云向何颙、鄭泰二人拋出橄欖枝。

  如今亂世已至,以二人的眼光,自然不難看出,因此,能夠追隨一個明主,也乃眾人福分,面對向云的招攬,二人很自然答應下來,畢竟,以向云如今的聲望及能力,已值得二人投效。

  在收的何颙、鄭泰后,向云又與張遼聊了一會,發現張遼在軍事上,確實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見底與敏銳感。

  張遼的能力讓向云大為滿意,直接讓其繼續率原班人馬,明日隨向云討董。

  翌日,天蒙蒙亮。

  臨湘,向云麾下大軍一萬,開始集結。

  此次,隨向云出征將領有:典韋、許褚、高順、張遼、徐榮、趙翔、任振、常狄。留守將領:管亥、廖化、劉辟、許定、牛大、牛二等。

  至于王越,乃向云耳目,掌控向云方所有信息,自然也帶著身邊。

  此次討董,向云幾乎將能拿出手的將領全部拿了出來,只將管亥、廖化等留在長沙,守護大本營,至于文臣,向云麾下大多屬于內政方面,擅長軍事的幾乎沒有,故而也不用帶。

  如常,舉行一些基本儀式后,大軍出征。

  徐榮、趙翔率騎兵為先鋒,向云坐鎮中軍,大軍開拔。

  在向云走后不下幾日,吳郡太守孫堅,率江東兵一萬趕到長沙。

  話說孫堅與向云爭奪長沙討伐失敗后,正巧遇到吳郡異族猖獗,便以討伐為由,向何進要了一個吳郡太守,帶著一眾家將匆匆而去。

  在曹操、袁紹大軍討董義旗后,孫堅這個喜歡湊熱鬧之人自然不會錯過,便帶著本部趕來。

  途中,孫堅路過漢壽,對荊州牧王睿要兵糧,說是要去會盟討賊,王睿不肯,讓孫堅去武陵太守曹寅處討要,孫堅聞言便向武陵趕去。

  武陵太守曹寅與王睿素有恩怨,得知孫堅受王睿指示竟前來要糧,曹寅大驚,在手下出計下,派人假冒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的檄文,下達給孫堅,檄文中訴說王睿的罪過,命令孫堅將其處死。

  孫堅領受檄文,并未懷疑,當即起兵前往漢壽,王睿得知大驚,吞金而死。

  孫堅取得錢糧,往陳留而去。

  而后,董卓代朝廷封漢室宗親劉表,為荊州牧。

  因一路上盜賊四起,加上袁術屯兵魯陽,封鎖了道路,劉表不得不無奈匿名而行,單騎入荊州,進入宜城,靠著蔡氏蔡瑁、蒯家兩兄弟蒯越、蒯良二人輔助,上任荊州牧,屯兵襄陽。

  初平元年,陳留酸棗,十八路諸侯齊聚,共討董卓。

  第一鎮,后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吳郡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第十八鎮,宜城侯長沙太守向云。

  若加上發起矯詔的曹操,各路諸侯應該算是十九鎮。

  各路諸侯軍馬,人數不等,大者三四萬,小者一二萬,各領文武官員,投酸棗而來。

  ps:求支持,求訂閱,各位少俠。

  149_全文免費閱讀_第一百四十九章張遼來投更新完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