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724章 領地收入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戰國之鷹

  天文十八年十月末,羅氏家領地內迎來了一場大豐收,借著這個契機,政良直接宣布羅氏學府的開府,大量已經完成了在家內的秋收工作的學府學員紛紛在家人陪同下來到了學府城的城下町中準備入學的事情,這讓此時人口已經接近六千人的城下町頓時熱鬧了起來。

  這一次秋收,羅氏家一百六十萬石的領地中,一共獲得一百萬石的糧食以及近五十萬石的其余收入。損失的近十萬石收入,主要是由于豐后國與筑前國剛剛經歷完戰亂,導致田地被毀、人口流失,影響到了今年的春耕,繼而最終導致了歉收的發生,

  按照目前領地內平均五公五農稅賦(只針對一百萬石的糧食收入),以及部分分封領地還需要分出一成領地收入(這個則是針對一百萬石的糧食以及近五十萬石的其余收入)作為分封家臣的收入,最終羅氏家的內政閣獲得了四十一萬的秋糧以及四十九萬石的其余收入。

  后者這其余四十九萬石的收入,指的是領地礦山、工坊、鹽場、商業賦稅等產業的收入。這一份收入還要內政閣通過各種對外貿易手段實際轉化為糧食才行。幸運的是,秋收時節各地的糧價都普遍會更低,所以預料將會購買得到高于四十九萬石的糧食。當然,糧價都是根據各種因素而變動的,這實際上也很難說得準。

  此外,為何諸如領地礦山、工坊、鹽場、商業賦稅等產業的這一部分足足有五十萬石的收入,最終羅氏家卻在減去家臣提成部分以后。羅氏家卻還保有四十九萬石的收入呢?原因是因為諸如礦山、山林木場、工坊、鹽場這些領地的礦產林業以及工坊財產等都是直屬羅氏家的。而家臣只有權對自己的領地農業、一般商業的收入有提成權。于是就導致羅氏家最終還會有四十九石的各種產業的收入。卻反而只有四十一萬石的糧食收入。

  也正是農業的收入是各個家臣封地的主要收入,所以一般他們都很注重于當地的農事建設的,繼而重視起整個領地內政建設起來。這也正是目前羅氏需要側重建設的地方。政良也正是通過賦稅收入這個杠桿,間接地引導領地的家臣豪族以及領民提高生產技術以及調整經營產業。

  現在再加上此前內政閣通過拍賣鹽場以及博多屋舍等措施籌措起來的十多萬石糧食,此外還有原本就留在倉庫中數萬儲備糧食(原本從筑前國寺廟神社勢力中繳獲的糧食因為戰爭、日常消耗等原因,已經消耗了大半),目前羅氏家的倉庫一共有六十三萬糧食。這是實實在在地儲存在倉庫中的糧食。

  至于剩余的四十九萬石收入,則是要盡快轉化為糧食后。才能算入實際的糧食儲備中來了。總的來說,從今年秋收到明年秋收這一段時間,預計羅氏家將會有一百一十二萬的收入可以利用了。

  政良與眾家臣商議后,決定在未來的一年以內,這一百一十二萬的收入,將留下二十萬石糧食作為應急儲備。而另外九十二萬石的收入,三十萬石將作為領地中各機構、各軍勢常備以及奴隸番隊日常工作的消耗儲備。

  最后的二萬石則是為了鼓勵經受了去年戰亂的豐后國、筑前國當地加快恢復農業耕作,作為“貸款”發放給一些當地困難領民作為明年的春耕糧種之用。實際上羅氏家的撫恤機構中。已經有了以“借貸”方式將食糧、春種糧食以及耕作農具提前借給當地領民的措施(這一部分的消耗則直接計算在了各機構的日常消耗當中了),但是考慮到這些地區剛成為羅氏家的領地。當地領民們對羅氏家的制度將信將疑,未必會及時申請撫恤,從而影響了領地的恢復進度,所以政良干脆直接拿出二萬石糧食作為催化劑,讓當地領民意識到這些撫恤措施的真實性,從而在加快田地恢復進度的同時,親身體會到羅氏家的好處。

  當然,如是僅僅依靠今年秋收的這返還給領民的五十萬石糧食,實際上是無法養活羅氏家領地內九十多萬的人口的。

  那現在這些人口又是如何生存下去的呢?

  這主要是依靠羅氏家一直所推行的內政建設體系而生存下來的。從羅氏家起家至今,已經十年時間了。在這十年時間里,肥前地區已經推行羅氏家法度將近九年,筑后地區也有七年,而肥后地區則是有四年。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發展,在羅氏家法度的推動下,這些地區的領民的生活已經得到了極大的保障,以往吃了這頓不知道一下頓的著落的生活已經過去了,現在他們不但能夠解決每一日的糧食問題,甚至還有余糧。也正是這一年又一年的余糧的積累,才能讓他們生存下來的。

  當然,這里也不能說以往在羅氏家到來之前,他們就活不下去了。人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里糧食不多了,就少吃一點,喝稀粥度日。若是家里真的沒有吃的了,那就上山挖野菜下水撈魚去吧。這樣的確能夠保證他們不至于死去,但也導致了他們身體素質下降,甚至出現養不起孩子,養不大孩子(幼年就夭折,這在這個時代的倭國很常見的,就連一些豪族也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壽命縮減等問題。

  總之,以往他們幾乎每一年都是入不敷出,現在在羅氏家數年的統治之下,家里已經變成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余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