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18.黃金的終焉(四十七)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魔法與科學的最終兵器

什么是救贖救贖的形式應該是怎么樣  這個問題不止一次擺在羅蘭面前,從知道全部真相的那一刻開始,更是不斷思索、探尋答案。

  每個人對救贖的定義都不一樣,關愛、尊重、平等、理解、溝通、死亡——這些都可以是救贖的形式,也可以是救贖的終點。總體來說救贖并沒有固定的形式和方法,也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只能根據具體的對象和情況做相應的定義。

救贖一個人尚且困難無比,救贖一個世界,一個已死的亡靈與其容器,人們又該如何是好  羅蘭的答案是相互救贖的同時也救贖自我。

  除了扣動扳機,我們還能有其它選擇——這個命題是否成立,不應該由一兩個人的一兩次辯論來決定。那應該是所有人一同面對,一同思考,一同做出選擇。

  羅蘭緩緩吐出一口氣。

  這是一場豪賭。

  “所有的真實”——將不為人知的密辛不做任何修改遮掩,直接對所有知性生命播放。就連羅蘭也不知道人們看了那些事情后會作何反應。他并非全知全能,無法推測出每一個人的反應,也沒法代表自己之外的人的心情。

  他只能懷抱期待和不安,等待世界的回答、生命的回答。

  一群群光粒從世界各地傳回來。

  那是從人們的意識中抽取出來的反應。

  ——如果這里頭只有惡意。

  那一切就真的無可挽回了。

  已死之神的怨念無法平息,世界也會被改寫成永遠靜止的地獄。

  一切取決于人們的心靈,是救贖還是萬劫不復,全部都源自心的選擇。

  能夠終結悲劇,阻止世界向滅亡邁進的,恐怕既不是遠大的思想,也不是高尚的理想。唯有極其平凡又理所當然的心情,才能平息神的詛咒。

  所以——

  羅蘭長出了一口氣。

  一群群感情不斷地從世界各地傳送回來。

  見證了真實,知曉了真相之后,人們的情感與感想化為龐大的混沌洪流反饋了過來。

  傷感、憤怒、羞恥、麻木、苦澀、譏笑、憎惡、同情、憐憫、哀傷……數量龐大、成分各異的情感浪潮沖刷著意識空間,原本只有一種色彩的世界渲染上五彩繽紛。

  ——沒錯,就是這樣。

  混沌的情感讓羅蘭感到安心。

  人類的感性是絕對無法一元化的。

  有一百個人就會有一百種真實。在同樣的條件下面對同樣的事實,也不會只表示出區區一種反應,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亂七八糟的反應才是理所當然的現象。

  類似的現象在網絡特別明顯,就算看了同一則新聞,塞滿留言版的意見還是千差萬別。

  有人對溫暖人心的事跡獻上贊美。

  有人為感人肺腑的事件落淚。

  與此同時,有人對溫馨的畫面嗤之以鼻,也有人對令人心寒的慘劇拍手叫好。

  這些反應是無法統一的,如果統一的話反而可怕。

  人心向往的是混沌,而非條理分明。

  人類不僅弱小,還會犯錯誤,但是人類不會是機器,雖然人類和機器一樣都有正確的標準,但是人類不會永遠堅守著自己的正確,在必要的時候,在不同的正義相互碰撞之后也能學著通融、學習、借鑒,而機器永遠只會堅守著自己的正確。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擁有屬于自己的情感,這份情感能夠幫助人類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束縛,嘗試接觸和創造出不同的可能性。哪怕這是自私,哪怕這會傷到自己和別人,還是一路舔舐著傷口,一點點從虛無和荊棘中開拓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大道。

  那很丑陋。

  亦很美麗。

  ——這樣就夠了。

  不過——正因為如此……

  ——蓋亞也好,地球的人類也好,都無法將視線從過去移開。

  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為了汲取教訓不再重復相同的錯誤,人們理當記住過去。

  可過去無法改變,一味注目過去,也是無法前進的。

  從過去汲取教訓的同時,更要把眼光放到自己身邊的,還存在的,還健在的所愛之人和所愛事物方面上。

  蓋亞和地球人類正是未能面對這一點,用“人類(世界)就是如何如何”這種過于概括性的詞藻而放棄了一切。

  光是套用這個詞匯就以為自己理解了一切。

  “古老的神啊,遙遠的星星啊,你真的了解人類,了解生命嗎?”

  殘留思念并沒有回答。

  他應該也看到了這片混沌才對。

  “或許您是全能的也說不定,但絕對不是全知的。”

  “只不過以觀察昆蟲生態的角度觀察人類,你就以為自己理解了人類的一切嗎?”

  “哪個地方的人都很蠢;哪個國家的人都很臟;哪間機構的人都很官僚——用貼標簽的方法來概括一切,然后自以為理解了一切——這種事情既輕松又不負責任。事實上有時候我也會冒出‘哪里的誰誰誰、某個種族如何如何’的想法。”

  “不過真的是那樣嗎?沒有例外嗎?世界真的簡單到用幾句話就能理解嗎?世界是這點程度的東西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

  神,世界,人類,未免也太無趣太悲哀了。

  世界能單純地完全理解的話——這和自己一個人活著其實是同樣的意思。

  “好好看看吧。”

  羅蘭說到:

  “看了真相后,人們對此產生的反應只有一種而已嗎?也許這些心情有多寡的差異,有正面也有反面,不過只看某一方,忽略其它的聲音,這樣真的好嗎?唾棄真實的人,肯定真實的人,嘲笑你的人以及為你流淚的人,你想珍惜哪邊?只因為冷言冷語的家伙比較多,就要連為你流淚、肯定你的那些人一起毀滅嗎?”

  傳回的反應真的是各式各樣。

  多樣性是如此豐富——多到甚至讓羅蘭感到驚訝的地步。

  對于生活在帝國及皇帝的陰影下,此刻又不得不承受詛咒之苦的人們來講,李林還有背后的蓋亞完全是怪物,是天災,是敢怒不敢言的對象。一旦知道所謂怪物也只是執行怨念的復仇裝置,自己所遭受的一切本來是可以避免甚至根本沒有必要的,飽受凌虐的人們便很容易將畏懼化為憤怒與憎惡。

  不過在這同時,也有人對這無法如愿的心意產生認同感。

  雖然絕不算多——但持有憐憫同情的人也是存在的。

  有人為知性生命不斷重復錯誤的愚行感到羞恥,也有人只是單純覺得那樣的結局很可憐,還有不少人想象著如果當時自己當時在,是否就能防止這場悲劇發生。

  肯定并非一切。

  否定也非一切。

  世間的一切,特別是人的心靈和情感無法簡單的用二分法來界定。

  要區分出哪份感情屬于誰的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它們的數量甚至多到無法計算。

  數千?數萬?還是上億?

  不過——

  密涅瓦、法芙娜、格洛莉婭、薇妮婭。

  羅蘭清楚地感受到了女孩們的氣息。

  她們的回答也在這片色彩斑斕的奔流之中,她們憐憫著那些逝去的生命,為遙遠世界的悲劇嘆息,誠摯的祈禱著死后也被強行滯留在人世的思念能得到安息,回歸根源,在下一次的輪回中能開啟全新的因果之旅。

  哪怕是與自己毫無關系,某種意義上還是加害者與被加害者的關系,她們還是希望能通過讓所有人擺脫不幸的形式來結束悲劇的連鎖。

  那是幾萬、幾億分之一。

  不過卻不是零。

  那里的確有一份心情存在。

  那里的確有活生生的人存在。

  那里的確有個肯定蓋亞和李林的真實存在。

  所以——

  “這個世界不是虛無與黑暗,在夜幕中也有群星閃爍,現在星星就在眼前,只有你才能為其存在賦予意義,用你那能夠感到‘美麗’的心。”

  奉上最后的祈愿作為結語,羅蘭默默看著李林及背后搖曳不定的黑暗,等待著他們的選擇和世界的命運。

  他們依舊沒有回應。

  只不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