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598章 電子偵破戰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紅色警戒之民國

  盟軍計劃主動反攻歐洲大陸的第一步行動,太平洋就成了一個其大無比的戰場。就好像是這些年來發生在大西洋上的翻版。

  這是一場軍艦的交戰,飛機的交戰,雷達、無線電、戰術、航海術的交戰,也是密碼破譯術的交戰。

  中華能辨認日本船隊的密碼,結果把船隊一掃而光。日本人則通過“超級機密”機閱讀中華潛艇的密碼,結果把中華潛艇同樣一網打盡。

  那一年的最初幾個月,雙方差不多勢均力敵。因此,這場戰斗起初就像一場奇特的死氣沉沉的華爾茲舞,盟軍在這邊把船隊調開,避開中華潛艇群,中華在那邊指揮“潛艇群”把船隊趕到魚雷的射程之內。

  至少在戰斗的最初九十天里,雙方似乎都不知道彼此在閱讀對方的密碼通訊。但是勝利終將屬于能夠繼續破譯敵人通訊密碼的一方——一屬于有經受住這場惡斗的意志和戰斗力的一方。

  雖然到44年,“超級電課”機的規模已很大,每天用六千人破譯二千個訊號,但這時新的巨大的重擔,又壓在鳩山美津的肩上。土肥原賢二曾花過一番心血,把鳩山美津培養為自己的接班人。鳩山美津智力過人,但此刻神經已趨于崩潰。

  當他在橫須賀擺弄著他的發動機組,探測“啞謎”編碼的潛艇通訊訊號,確定出可怕的敵人活動的位置時,他的弦已快繃斷了。就在太平洋潛艇戰役日益白熱化的時刻。他開始表現出精神極度疲勞的征兆。

  鳩山美津所在的外交部以少見的慷慨,發給他九百六十美元,并撥給他一部汽車和汽油,讓他去休假。他照辦,攀登了東京最高的山——富士山。然后又從海路送他到了美國,以便用更多的關于超級電課機的情報,交換“魔術”情報。

  然而他回來時,并沒有真正復元。他的腦子仍在想著怎樣破譯不斷改變的潛艇密碼,但是,他顯然也在和他自身的某些毛病作斗爭。他漸漸地變得越來越古怪——這是顯而易見的。甚至在橫須賀那個神秘的環境里也是如此。

  他總是覺得有人在用他的茶杯。就花了很多時間,動了很多腦筋,想辦法用鐵鏈把花茶杯系在三號房間的墻上,還用一把打不開的數字鎖鎖上。他的女房東告訴橫須賀的醫務部門說。他在自己的房間里。心不在焉的喃喃自語。一叨咕就是幾小時。他頭發長了也不理,搞得又臟又亂,衣服也經常沾泥帶土。盡是窟窿。但他仍舊在三號房間繼續從事他那復雜的工作。

  此時,這場尚未決定勝負的戰役已經持續了四、五個月,形勢對日本不利。單單去年一個月,日本在海戰中損失的船舶噸數達四百萬噸,主要是被中華潛艇擊沉的。

  44年一月,簡單說來,正是“超級電課”機的成功似乎使潛艇有可能失敗的時候,中華又擊毀了四萬噸船舶。接著是2月,用商船噸位來表示,這是戰爭中打得最慘的一個月。損失數字急劇地上升到將近八百萬噸,大多數是在美國東海岸附近被擊沉的。

  在那之前,中華在各個水域平均每天擊沉兩艘半商船,而到這時日本每天或許要損失五艘船,而且也可能輸掉戰爭。

  中華潛艇部隊狼群編隊指揮官狄狼中將宣稱:“中華英雄主義甚至征服了最遼闊的海洋!”

  中華海軍大臣陳紹寬也發表:“我們的潛艇在離美國海岸很近的地方行動,游泳的人,有時是整個海濱城市,都親眼看到了這場戰爭話劇,這場話劇有形的高潮,就是燃燒著的輪船那一道道紅色的光輪。”

  二十世紀44年二月,狼群艦隊中的中華潛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共有四百來艘,其中一百一十艘經常在印度洋出沒——而在戰爭開始時,他只有五十七艘。1月份的強烈風暴阻止了潛艇的活動,它們擊沉了三十七艘船只,噸位達二十萬三千噸。但到2月,損失數字就上升到六十三艘、三十六萬噸。

  造成這些損失的部分原因是,美國和日本都在小心翼翼地各用各的密碼分析系統,即“魔術”和“超級電課”。日本和美國都怕中華發覺它的密碼已被破譯。顯然,盟軍寧可使自己的商船遭到損失,也不讓船隊繞過潛艇群——怕會泄露了秘密。

  后來有人提出,美國人在為了保守破譯密碼的秘密而犧牲船只方面,做得太過分了。事實上,即使這種說法成立,也要怪日本人。美國人主張,對“超級電課”的保密不要那么謹小慎微,以便判明那些切斷歐美兩個大陸的聯系的潛艇在什么位置,好擊沉并消滅它們。日本人卻一次又一次地阻止美國單獨利用“超級電課”這一項情報去攻擊潛艇,日本人認為,這會使狼群斷定“啞謎”不再是不能突破的了。

  指揮過不少參加太平洋潛艇戰役的空軍部隊的空軍中將約翰.斯萊塞爵士后來報告說:“美國人使用‘超級機密’那么急躁,搞得我們幾乎心力衰竭。我們用以對付中華和中華的東西真是少得可憐。假如我們再沒有‘超級機密’和‘魔術’,我們真不知還要糟到何等地步!”這話講得很中肯,因為盟軍在3月份的損失數字就達到了戰爭以來的最高峰——一百零八艘船,六十二萬七千噸。

  日本海軍部同加拿大人一起負責北太平洋的貿易航道及其它許多潛艇戰區的安全。這場戰爭仍然勝負難卜,戰爭的天平會由于“超級電課”的保密情況倒向任何一端。

  二十世紀43年初,“超級電課”顯示出狼群開始擔心他的密碼和通訊聯絡是否可靠。他發給各潛艇指揮官的信號清楚地表明。他認為日本人對中華海軍部的潛艇戰爭計劃的內幕已有所了解。

  日本海軍部曾多次非常突然地指揮船隊改變航向,繞開有潛艇群的海路,這樣做除非掌握了出色的情報,不可能有其它原因。

  中華海軍部也在解讀日本海軍部的密碼,卻搞不明白日本海軍部如何了解到潛艇群的位置。但是,中華海軍部的調查又一次得出結論說,日本船隊之所以改變航道,不是由于中華海軍通訊部門的內奸透露了情報,就是由于日本潛艇追蹤室的人詭計多端,也可能兩種原因都有。

  這次調查卻認為“啞謎”萬無一失。

  然而。日本海軍部卻不相信自己船隊的密碼是萬無一失的。它通過“超級電課”確信。中華又一次識破了它的密碼,就像二十世紀40年他們曾識破過沒法過一樣,那次的后果是一場災難。日本海軍部便在二十世紀43年3月開始改變它的密碼系統。

  這次更改牽涉到各個海域的船只,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完成的。這些變更到5月份才全部完成。而這時中華在海上的勝利。又迫使擊敗潛艇的戰略不得不做其它修改。

  包括放松在戰術上使用“超級電課”的限制。以前只有一次。在截擊并消滅北非隆美爾的補給船時,人們才覺得那次賭注很大,值得冒暴露“超級電課”的風險。而在太平洋潛艇戰役中,賭注就更大了。

  由于3月份的慘重損失,特別是由于在那個月損失了兩支大船隊,改變戰略更顯得十分必要。中華破譯了“亞伯拉罕.林肯”號輪船密碼發出的電報。擁有四十艘船、由重兵護航的“HX229”船隊隊長在這份電報中,向東京日本海軍部商船局報告說,該船隊已于二十世紀43年3月8日離開美國前往日本。其它電報又向狼群暴露了船隊開赴的地點:佐世保、橫須賀、東京灣、海參崴。

  這些電報還露了護衛舵的艦名:“切爾西”號,美艦“肯德維克”號,“弗雷德里克頓”號和“奧克維爾”號,“志愿者”號,“阿貝里亞”號,“彭尼沃斯”號,“舍布魯克”號,“阿內莫恩”號,“貝弗利”號和“高原人”號。

  這些電報并詳細告訴了狼群這些船只所載的貨物:炸彈及對德空戰所需的軍火、石油、坦克及裝甲戰車、飛機,糧食、步槍、機關槍、大炮、皮靴、輪胎及繃帶、坦克履帶、還有豬肉罐頭等。

  狼群了解到船隊將于何時進入日本以西的海面。他知道船隊的航速、航線和氣象條件。所有這些情報都經過推敲和討論,然后制訂出戰略戰術方針,通過位于北太平洋上的巨大的潛艇發射臺“長波”,下達給各潛艇。

  滴滴達達的電報聲穿過電離層,在遙遠的海上,在北太平洋浮冰群的外緣附近,號稱“膽大妄為者”的“前鋒”潛艇群的潛艇,移動到“HX229”船隊的航路上。

  同時,“超級電課”也在解讀中華海軍部的電報,截獲的電報立即被送到海軍部潛艇追蹤室,它在原東京護城河的另一頭、海軍部拱門下那座蓋滿了廢墟的地堡內。

  日本最高對華情報科——特高科科長土肥原賢二在三十九室和他的助手們在一起,在一間類似彈子房的大房間里辦公。燈光不分晝夜地照在一張八英尺見方的桌上,上面放著一幅北太平洋的海圖。小旗、大頭針和各種符號分別表示盟軍船隊和中華潛艇群的位置。

  位于庫頁島、美國阿拉斯加、千島群島的海岸指揮部和美國空軍基地標出的紅色弧線,標明了可以出港的飛機的航程。

  所有的海軍情報都在這個房間匯總,各船隊隊長據以改變航道的指令,也是從這里發出的。

  北太平洋上,身位船隊隊長的溫恩在斟酌決定是否使用報告潛艇動向及企圖的“超級電課”情報方面,有相當大的自由,但在起初,他只在不致影響整個系統的情況下,才使用這些情報,指揮船隊避開潛艇群,除非潛艇在準備攔擊像“伊麗莎白女王”號和“瑪麗女王”號這樣的快船。乘這些船的,不是大批的美國部隊,就是丘吉爾這樣的重要人物。

  溫恩下令給“HX229”船隊,命其改變航線。但差不多與此同時,狼群又得到了關于第二支船隊—“SCl22”船隊——的情報。這支船隊有六十六艘船,也有重兵護航,狼群接到電報后,馬上下令“暴風”潛艇群切斷“SC122”船隊的航道。

  “超級電課”又截獲了狼群的電報,溫恩向“Scl22”船隊發出警報,船隊改變了航道。這樣。就在這兩支船隊時而在濃霧之中,時而在明月光下,時而冒著風雪,時而穿過冰山。時而在浮冰中。

  在駛過大海的時候。又展開了這場智力的角逐。船隊以每小時十海里的速度駛向日本。船員們觸探著船底,查看冰塊有沒有把船劃破。“HX229”船隊和“Scl22”船隊漸漸靠攏到一起,在有限的海域內形成一支寵大的船隊。

  “膽大妄為者”和“暴風”潛艇群悄悄靠近了它們的目標。在漢京海軍潛艇總部。在東京的地堡里,狄狼和溫恩都在注視著他們的海圖上這場死氣沉沉的角逐。

  溫恩和他的助手們似乎對各潛艇的艇長了如指掌,即使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面。他們知道“膽大妄為者”和“暴風”潛艇群的第一艘潛艇將如何行動。

  根據他們每晚接到的報告,他們對這些潛艇的技術狀態、船員的土氣及身體情況、還有多少燃料和魚雷、它們的位置、航線及航速擬定何時以及如何進攻等等,幾乎和狼群了解得一樣詳盡。

  溫恩給設在威爾士的彭布羅克港和蘇格蘭的奧班的海岸指揮部掛了電話;交通船載著空勤人員離開了碼頭,向棲息在小山背后的白色“森德蘭”型水上飛機疾駛而去。

  在庫頁島、美國阿拉斯加、千島群島的美國空軍基地,“解放者”號飛機隆隆地離開地面,承擔“HX229”船隊和“SC122”船隊的空中掩護。這兩個船隊正以十一路縱隊,浩浩蕩蕩向東航行。

  靈活的護衛艦行進在縱隊附近,發出很大響聲,值班人員穿著油布雨衣,雪白的浪花涌上空蕩蕩的艦橋,鼓風機和空壓機盡情地發出刺耳的尖叫。

  北極光掠過北邊的天空,月光給船鍍上一層銀色。這時,正是3月17日二時零一分,在能見度良好的第十八海區、潛艇開始進攻了。

  “金斯伯里”號、“格魯菲中華王”號、“奧爾德麥恩”號和“塞達湖城堡”號等四艘船只,當即中了魚雷,爆炸的汽油和火藥劃破了夜空。人們起初以為這是主攻的開始。其實不然,可能是一艘潛艇看到了“羅薩達”號船舷的綠光,不知為什么這艘船起火了,被甩了下來,潛艇被船上的火光所吸引,又憑著月光和極光發現了船隊的影子。護衛艦趕緊采取行動,施行“雪花”、“半草莓”等各種形式的搜索和進攻,但是潛艇已下潛到深海,悄然無聲了。

  破曉時分,無線電高頻測向儀測出離“SCI22”船隊二十英里內的六艘潛艇的位置。“解放者”型飛機趕來,開始了代號為“眼鏡蛇”的巡邏。但是突然間,“格蘭特維爾”號又被擊中,一聲爆炸,沉入海底,裝在它甲板上的卡車、坦克都飛上了天。潛艇一次又一次躲開了對它們的偵查,擊沉更多的船只。

  那一天,“SC122”船隊損失了七條船,“HX229”損失了十條。等到這支船隊駛入外赫布里底海域,能看到蘇格蘭的海岸時,它們又損失了五艘船。從紐約開來的這些船中,五分之一被擊沉。

  中華一直占上風。他們能夠讀船隊密碼。可通過雷達偵探出正在逼近的飛機,使潛艇能夠下潛,避開攻擊。

  而于此完全相反的是,中華方面的商船,一直都是盟軍潛艇的噩夢。

  因為中華的船隊有更多的護衛艦和飛機保護船隊。其次,中華經常更換了已失密的船隊密碼。第三,有了H2S,這是第一臺采用一種叫做磁控管的新型電子管的十厘米雷達。它的有效范圍極大,精度極高。而且它使用公制雷達這一點。就意味著盟軍的雷達發現不了它。

  最后,還有中華間諜的電訊偵查部門,小日本有“超級電課”,山姆有“魔術”。中華也自然有自己的電訊偵查部門。而且中華比他們成立的時間更早,并在成立的第一時間,這就只一支獨立的作戰部隊——電子戰部隊。

  在電腦的配合下,中華電子戰部隊偵聽機器在對付盟軍海軍的通訊方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效。

  此外,在陳紹的命令下。只要能夠盡可能的殺傷盟軍在太平洋上的潛艇部隊,就算是電子戰部隊的通訊頻率被盟軍掌控。也在所不惜。

  一切的指示。很清楚,也很明白,清楚太平洋上的盟軍潛艇,就是現在電子戰部隊和海軍部門的主要任務。盡可能的切斷美國和日本之間的聯系。

  至于二戰中的美國海軍潛艇部隊。多數人認為其作用是有限和輔助性的。其實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島嶼國家——日本。從戰爭一開始其關鍵的海上運輸線就處于威脅之下。

  后世二戰中。可以說,日本伴隨著源源不斷的掠奪和進口戰略物資而推動戰爭,而又隨著一艘艘滿載戰略物資的船只被送進海底而輸掉了戰爭。

  真正摧垮日本人戰斗意志的并不是麥克阿瑟和尼米茲的跳島作戰以及對日本城市的戰略轟炸甚至原子彈的使用。而是日本戰爭資源的徹底枯竭。二戰期間,日本總共損失了超過1000萬噸的各類商船和貨輪,美國潛艇的戰績占到了其中的54,而美國海軍潛艇部隊官兵人數僅占美國海軍力量的1.6。若不是受到持續不斷的技術和戰術問題困擾,其戰績將會更高。如果說在這場海上交通線之戰中日本人遭到完敗的話,勝者無疑是美國潛艇。

  而在和日本戰爭期間,已經逐漸長大起來的美國潛艇部隊,這才真正開始有了一定的實力。

  很湊巧,在陳紹下達了不惜一切代價的時候,東條英機和羅斯福也同時下達指示說,只要消滅狼群的潛艇艦隊,即使“超級機密”、“魔術”有失密的危險,也在所不惜。

  所有日美指揮機關都接到通知說,不論在什么情況下,只要偵探出中華潛艇的位置,就要把它擊沉。“超級電課”和“魔術”的枷鎖被解除后,潛艇追蹤室可用無線電通知飛機機長,潛艇在什么地方。然后,他們利用雷達,甚至在夜間也能探出潛艇的位置,發起攻擊。

  然而光有決心還不夠,在設備和科技方面,中華畢竟領先了一截,這不是一句決心可以擬補的。因為中華也有相同的決心,所有人都卯足勁,以消滅敵人為第一任務。

  盡管雙方的最高領導都發表了自己的態度,中華很快便收到了立竿見影、壓倒一切的效果。三月份開始的十天內,盟軍就損失了四十一艘潛艇,中華商船的損失數字則下降到二萬噸。

  短短的二十天,中華在北太平洋的勝利不限于單方面的一點,已很明朗了:這二十天中,在除地中海以外的所有海域,盟軍擊沉的中華船只不過二十八艘,共計十七萬三千噸,卻為此而損失了七十二艘潛艇。

  美國潛艇總司令查理斯.洛克伍德立即開始了一番查詢,發現其中五十八艘潛艇是由飛機擊沉的。怎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人們對“啞謎”的可靠性產生了懷疑。

  但是正像中華官方歷史學家所記載:“在檢查過所有的疑點之后,他們斷定沒有叛國的證據,密碼是可靠的。”

  中華電子戰部隊在對盟軍戰爭中又一次為戰略上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它對太平洋潛艇戰役的勝利,都起了作用。

  最終的勝利產生了廣泛的反響。依靠各個潛艇單獨作戰,而單個的潛艇是很少有進攻的機會的。結果,在盟軍集結部隊準備進攻歐洲大陸的過程中,大量的美國士兵死于敵人在北太平洋所采取的行動。

  此外,中華在海上和空中的絕對優勢,也直接使這次進攻在戰術上處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中華從北太平洋到南太平洋,擺了一個潛艇屏障,提防盟軍入侵艦隊的逼近,這些潛艇駐扎在琉球群島和濟州島的港口,全副武裝,加足燃料,隨時準備在接到通告六小時之內,把從海上來的入侵及給養艦隊打得落花流水。

  然而,盟軍潛艇人員卻發現,在白令海峽和千島群島周圍的狹窄淺海中,中華的情報真是防不勝防。敵人似乎對他們的位置了如指掌,他們剛把潛望鏡升出水面,就會受到進攻。

  對贏得太平洋潛艇戰役起了很大作用的中華海軍部,從來不直接言明勝利是如何取得的。中華官方歷史學家歸功于“某些有經驗的人物的直覺與最現代的技術相結合”,

  雖然也談到情報工作,但從來不提哪種情報。遲至二十世紀59年,狼群潛艇發表回憶錄時,盟軍還不相信他們的密碼被破譯了。他以為他的潛艇所遇到的災難,全是由于中華十分出色的雷達。事實上,雷達只起了部分作用。

  在后來的戰爭中,中華電子戰部隊的情報向中華的戰艦和飛機指明日美潛艇的方位,雷達探測出它們的確切位置,特別是在夜晚或霧天,當它們停在水面換空氣的時候。新近發展起來的進攻和殲滅戰術,以及威力強大的新式武器,完成了剩下來的工作。(……)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