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20章 鉆地導彈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紅色警戒之民國

  第23導彈團的指揮部。這里面科技儀器都十分先進,特別是那一臺臺的計算機,看起來并不比漢京的指揮中心差多少。

  這里面最主要的是,還有一個衛星信號接收中心,能夠接收到來至間諜衛星發出的信號。

  演講后,羅軍源正在這里向王云山詳細介紹現在的情況。

  “司令閣下,目前三個信號點已經確認,從昨天晚上到現在,位置都沒有發生改變。信號強度也保持在平穩狀態,這和我們收到的任務計劃一致。”

  王云山點頭說道:“除了這件事情外,其他方面的準備工作呢?”

  “昨天我團就已經對接收的六枚地對地鉆地導彈進行各方面檢查,各項指數都保持完好。”羅軍源答道。

  “這六枚導彈裝有我們僅有的六枚侵徹戰斗部,這樣的彈頭我們也只有六枚而已。所以,無論如何,這次的任務絕對不能失敗,你們要做到熟練掌控每一個細節,對各方面都要了然于胸。同時也要做好應對任何突發情況的準備預案,一旦出現什么意外,都能快速的解決。確保任務的順利完成。”

  這次的任務,王云山十分上心,這關乎以后二炮的走向,是一場有著十分重要意義的首秀。必須要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否則他將不知道如何去面見陳紹。

  對王云山而言,這是一份人生中最重要的試卷,為了這份試卷。他努力了二十年,為了就是在試卷上答出完美的答案。

  “是!我保證會做到仔細再仔細,防止任何紕漏的出現。”羅軍源很有信心的回答道,對王云山來說很重要,對他來說何嘗不是如此。

  作為二炮的開山之做,更是在他的部隊中展開的首戰,他比任何人都更加重視細節上的東西。無形中的壓力也更加的巨大,一點也不比王云山的壓力小。

  導彈的科技含量很高,和很多發明一樣,科技含量越高就越復雜。檢查起來就需要更加的注意。特別是對導彈這種戰爭利器來說,又是在國內發射,一旦出錯,很有可能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沒有人敢保證絕對不會有問題,有的只是小心再小心,將意外降低到最低限度。

  “推進器還好說,特別是侵徹戰斗部,一定要檢查到每一顆螺絲釘每一根線路。以前我們只試驗過一次鉆地導彈,結果很成功。這是我們第二次將侵徹戰斗部裝上導彈。也一定要確保成功。”王云山并沒有覺得自己的啰嗦,再次叮囑了一遍。

  “是!”羅軍源并沒有去在意王云山的啰嗦。他了解這位老長官肩上的壓力。

  鉆地彈是攜帶鉆地彈頭(又稱侵徹戰斗部),用于對機場跑道、地面加固目標及地下設施進行攻擊的對地攻擊彈藥。

  普通的炸彈一觸地就會爆炸,但鉆地彈卻有自己的絕招。當它打到地面時,不會立即爆炸,而是繼續向下鉆,當鉆到一定深度后,才發生爆炸,從而將地下深處的目標摧毀。

  中華現在的鉆地彈頭只是初級階段,并沒有像后世的鉆地導彈那么強大。

  在后世。一般的鉆地彈都能鉆透數百毫米厚的水泥地,有的鉆地彈甚至能鉆到一百多米的地下深處爆炸,其深度相當于幾十層高的摩天大樓!

  鉆地彈聽起來神秘,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九九年,炸毀駐南聯盟大使館的“杰達姆”(jdam)炸彈就是一種鉆地彈。當時,b-2轟炸機共向駐南大使館發射了5枚“杰達姆炸彈,其中。兩枚從大使館辦公樓的頂部進入,從上到下貫穿了5層樓房,一直鉆進樓底和地下室,然后才爆炸。

  鉆地彈之所以能鉆進地下深處。是依靠其強大的動能實現的。

  從動力學中我們知道,物體的動能受速度的影響特別大。具有一定質量的兩個物體,只要具有較大的相對速度,碰撞時就會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如果相撞的兩個物體沒有足夠強度的外殼支撐,它們就會因承受不住這一外力而變形、毀壞。如果其中一個物體具有堅固的外殼,能夠保護物體內部結構在碰撞過程中免遭破壞,那么,這個物體就不會被損壞,就可能對另一物體產生強大的擠壓力而鉆進被撞物體內部。

  鉆地彈就是利用這一原理鉆進地下深處的。鉆地彈的鉆地深度與其重量、頭部的形狀、撞擊目標的角度和速度等因素密切相關。鉆地彈的殼體一般用高強度的材料制成,在殼體的內外表面還要敷上防熱層。這樣,當高速運動的鉆地彈到達地面時,其殼體就不會被撞裂,鉆地彈就會依靠自身巨大的動能,順著尖銳的彈頭方向繼續向下鉆去。

  打個通俗的比喻,鉆地彈的鉆地原理就像我們向木板上釘釘子一樣。當我們用力砸釘子,釘子就會以極快的速度向下運動而進木板。但是,如果釘子頭部不尖,就很難釘進去;如果這個釘子不是鐵釘或鋼釘,而是用木頭做成的,也難于釘進木板里。

  當然要配合鉆地炸彈,也需要用到延遲引信。兩者的結合,才是真正的鉆地彈。

  所謂的引信,簡單地說,就是引爆彈頭的裝置。鉆地彈的引信可以保證鉆地彈平時處于保險狀態,不發生爆炸,當鉆進地下一定深度后,能按特定的指令工作,以便適時引爆彈頭,產生爆炸。

  鉆地彈的引信可以分為很多種,目前中華使用的是,延時引信,這種引信也是最常用的,科技含量也不是很高,效果也很好。

  普通炸彈撞擊目標后,彈頭內的引信觸點接通,在小于一毫秒的時間內使雷管發火,從而引爆炸藥發生爆炸。當鉆地彈撞擊目標后,由于延時引信起作用,所以,雷管這時并不發火,而是經過300毫秒以上的延期作用,才發火并進而引爆炸藥。

  在后世二戰中,英國就曾用過初級的鉆地彈,攻擊德國的地下兵工廠和潛艇基地。只不過稱之為砸地更貼切一點,和高腳杯差不多,并沒有真正實現鉆地的能力。美國因為日本在太平洋島嶼上的暗堡,在二戰中也有研發鉆地彈,但貌似并未投入實戰,小日本就跪了。

  鉆地彈,中華已經研究了多年,就像是矛和盾的發展。防御工事與熱兵器發展淵源很深,但最初只是散兵坑、暗堡、地道、戰壕等。特別是伴隨著武器越來越先進,威力越來越強大,來至空中的打擊越來越嚴重,促使地下防御設施與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伴隨著二戰的開始,不難發現,戰爭中巧妙地利用地下防御設施保護人員、保存物資、與敵周旋,進而創造出以劣勝優戰績并不少見。

  特別是在歐洲戰場和澳大利亞,不管是軸心國還是同盟國,都修建了大量的地下防御工事。不但能夠用來防御作戰,還能夠安全性的儲存彈藥。

  就是東南亞盟軍,也修建了博力和沙耶瓦這兩座城市。里面的地下工事十分堅固,本來是要應對日本人的登陸戰,沒有想到這兩座城市面臨的敵人是中華軍隊。

  為此,陳紹也決定動用最新式的侵徹戰斗部和導彈的配合打擊方式,去摧毀盟軍在東南亞地區的兩個防御堡壘,降低中華士兵的傷亡。

  鉆地彈之所以引起陳紹的重視,是因為它能夠滿足一些國家在軍事上的需求,完成普通炸彈無法完成的任務。矛和盾之說,是中華自古就有的。既然敵人筑起了堅固的盾,那中華就需要更加鋒利的矛。

  想摧毀敵人的地下堡壘或倉庫,但卻不想對地面目標造成過大的破壞。由于用普通炸彈難以實現這樣的需求,所以,陳紹便把目光瞄向了能夠鉆地的彈頭。

  經過多次的試驗,鉆地彈與同等威力的普通炸彈相比,不僅體積小,而且重量輕,造成的附帶損傷很小,不僅可以破壞敵方加固的地下軍事目標,如堅固的防御工事、地下指揮所等,也可用于攻擊藏在極深冰層下的敵方潛艇等目標。

  特別是當鉆地彈配合導彈時,殺傷力也會變得更加巨大。

  鉆地導彈一般由載體和侵徹戰斗部組成。載體一般為導彈彈體、航空炸彈彈體及火箭等,其運載功能是使侵徹戰斗部在末段達到足夠的速度。

  侵徹戰斗部由內侵徹彈頭、高爆裝藥和引信組成,侵徹頭一般為高強度鋼或重金屬合金材料,采用破片殺傷方式,引信通常為延時近炸引信。侵徹戰斗部一般采用大長徑比,因武器攜載能力限制,其直徑一般不超過50厘米。

  此外,為進行精確打擊,彈上還裝有控制、導引機構。

  當然,中華的鉆地彈種類也有很多,也有能夠通過陸地火炮或者艦炮發射的鉆地彈,不過效果并沒有空投和導彈好,所以也并未大量的使用。

  為了敲掉博力和沙耶瓦,擊垮東南亞盟軍的戰斗意志,陳紹拿出了最先進的裝備,還是那種只知道效果還未經過大量試驗的裝備。

  鉆地導彈配合二炮的首戰,陳紹要讓這支部隊在國防軍體系中,大放異彩。(。。。)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