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58章 金百合計劃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紅色警戒之民國

  同一天,陳紹也收到了“屠狗行動”圓滿完成的消息。參與行動的屠狗小隊也已經順利登上返回國內的油輪,并沒有意外情況發生。

  隨后日本大本營方面的詳細情況,也總匯到到陳紹手中。而在情報中,也初次提到了“金百合”計劃。

  “根據最新的情報顯示,原來朝香宮鳩彥到東南亞地區慰問東南亞派遣軍只是個幌子,真正的目地,是要執行‘金百合’計劃。如今朝香宮鳩彥死亡,日本方面將會派出第二個親王,明面上以調查朝香宮鳩彥死因,暗地中還是要繼續執行因朝香宮鳩彥死亡暫停的‘金百合’計劃。目前就派遣第二位親王的事宜還在準備中,人選也還未確定,不過派遣秩父宮雍仁的幾率很大。”

  在后世信息大爆炸時代,陳紹對這個“金百合”計劃也略有耳聞,沒有想到,在這個時空,日本繼續搞出了這個金百合計劃。這讓陳紹感到很憤怒,因為這個計劃,在后世侵華戰爭中,給中華大地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后世二戰期間,日本對被侵略國家的財富進行了有計劃的掠奪,這種掠奪不僅僅是個人的行為,而是有組織、有計劃、多種策略、嚴格實施的全社會集體性行動。

  中國的損失相對于其它遭受日本侵略的國家來說尤為巨大,伴隨著野蠻鐵蹄的是明火執仗的瘋狂掠奪。日本洗劫了中國數以千記的城市和鄉村,奪走了中國官方和民間難以記數的黃金、白銀和珠寶。還有文物、古籍和藝術品。當時最保守地估計也有數十億美元。除中國內地外,從香港到新加坡。從馬尼拉到雅加達,東南亞各國所有華人華僑都遭受到了同樣的殘酷掠奪。

  日本的洗劫不是盲目性的,也不以士兵個體分散的掠奪為主,而是具有高度組織性的。日本的系統性洗劫計劃以裕仁天皇的一句俳句命名,稱為“金百合”計劃。理論上一切日本“戰利品”都應該“貢獻”給天皇。事實上,絕大多數上等“戰利品”都進入了日本皇室的腰包,這些都是高度機密。

  后世金百合計劃于南京大屠殺期間正式啟動,主要原因是日本高層擔心士兵的零星搶劫會破壞一些價值無法估量的文物。同時避免金銀財寶落入日本官兵私人之手。天皇統治集團希望獨占這些財富。

  金百合計劃的負責人是日本皇族,負責日本在各個占領區的分支機構。計劃的主要執行者是日本軍隊,日本的經濟組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黑幫則是幫兇。金百合計劃網羅了很多專家,包括文物鑒定,運輸,地質建筑專家等等。

  可以說。日本對亞洲財富的掠奪動員了全社會的力量,其掠奪的對象也包括被占領國國庫、銀行,也肆無忌憚的搶掠被占國平民的首飾乃至一切可以制造武器的金屬物品,日本軍隊甚至大肆挖掘被占領國古墓,從中掠奪財富。

  在間諜傳來的情報中,還夾雜了一份“金百合”計劃內容的稿件。不過并不是很全面。情報的第一頁,陳紹就看到了朝鮮的字樣。

  后世中,朝鮮出產的青瓷聞名于世,日本侵占朝鮮后,搶劫了朝鮮宮廷和民間的青瓷后仍不滿足。大肆挖掘朝鮮古墓多達2000多處。其中包括位于開城的朝鮮王陵,掠走廊墓中所有的珍寶。包括青瓷、佛像、王冠、項鏈、耳環、銅鏡和其它裝飾品。

  日本還以科學研究為名,把數以萬計的朝鮮文物古籍運到日本國內,這些都是朝鮮的國寶。朝鮮寺廟也未能幸免,精美的佛像和銅鐘被運到日本,一切金屬宗教法器都被搶走,用于鑄造武器。

  “金百合”計劃內容的第二份是東南亞地區,份額很大,涵蓋了整個東南亞地區。就連此刻美國手上的菲律賓都在日本人的眼中。

  按照計劃,占領馬來半島后,在新加坡建立了“金百合”計劃的地區總部,吉隆坡和檳榔嶼作為搶劫贓物的中轉戰。

  黃金佛像是“金百合”計劃在東南亞重要的掠奪對象。東南亞很多富裕的信徒用黃金鑄造成佛像,為防盜竊,他們在佛像外面敷上石膏。后世,日軍把大量佛像推倒砸開,被他們奪走的黃金佛像,單單在緬甸就有8噸之多,還搶到了一尊4.5米高的金佛。

  而日本盯上菲律賓的主要原因是當時菲律賓國庫中有51噸黃金、32噸銀塊、140噸銀幣和2700萬美國財政公債,還有大量寶石和有價證券。通過日本情報部門的探查,這些錢財都進入了裕仁的眼中,只不過關于菲律賓方面,日本方面并沒有開始規劃,只是在計劃中提到了一點點。

  “金百合”計劃中,有一項很重要的計劃,派遣大量的日本銀行職員到東南亞各地,協助日軍清理當地銀行賬目,尋找出被隱藏的帳戶和財產。利用刑訊等手段迫使當地銀行工作人員交出秘密庫房和保險箱的鑰匙,收刮東南亞各個銀行的金錢。

  掠奪明面上的財富是一方面,“金百合”計劃的另一方面就是:發行軍票操縱貨幣,這個才是最惡毒的,完全可以毀壞一個國家的經濟。

  日軍還計劃通過大規模販毒、綁架勒索、強制勞工、建立賭場和妓院等罪惡的場所掠奪財富。除了赤裸裸的搶劫外,日軍計劃每占領一地,就發行沒有任何信用和資本儲備的軍票,強制流通。通過這種方式,他們獲得了大量物資以及大量占領地的貨幣。

  后世,日軍占領東三省后,設立滿洲國中央銀行,發行占領券作為新貨幣,強迫兌換中國居民持有的有價值中國貨幣,而兌換來的中國貨幣從中國套取戰爭物資。日本人在東南亞如法炮制。不斷加大軍票發行量造成通貨膨脹,軍票信用度不斷下降,當一種軍票喪失信用時,日本就用新的軍票代替舊軍票。日本人在占領地區建立了掠奪性的財政制度,通過發現軍票和形形色色的捐稅,把占領國的財富源源不斷的抽回日本國內。

  后世,關東軍占領東北以后,強迫東北人民種植罌粟,在東北建立了數十家鴉片加工工廠,提煉海洛因。三井公司也參與其中。隨后,日本在朝鮮、臺灣以及中國大陸設立了數百家制毒工廠。日本的憲兵、財閥、黑社會沆瀣一氣,爭逐毒品利潤。

  后世到二戰正式爆發時,世界上90%的非法鴉片和嗎啡都由日本生產,日本軍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販毒集團,毒品收益每年高達3億美元。

  “金百合”計劃中,還有一項讓陳紹恨不得直接派遣戰略轟炸機將整個日本島夷為平地的計劃。計劃中提出,日本軍隊結合X社會,建立了慰安婦制度,從朝鮮和東南亞強征婦女充當慰安婦。這些婦女用肉體換來的骯臟的錢也流入了日本軍國主義者手中以及皇室手中。

  后世陳紹就很郁悶,中華是歷史文明古國,但證明這歷史與文明的證據卻要到外國去找,這不是尷尬,不是悲哀,而是一種恥辱!財富可以再生,但文化遺產不可再生。正是由于后世從鴉片戰爭以來,各種慘無人道的掠奪,讓中華無數的瑰寶流落海外。這是每一個華人都將背負的恥辱。

  后世,日軍攻占南京后,憲兵立刻四處活動,他們緊緊盯住南京富商大賈以及幫會首領,動用各種手段——包括綁架——逼迫他們交出巨額財富。據說,在這一階段,日本憲兵搶劫到了6000噸黃金。另外還有大量鉆石、寶石和白金被劫掠,日本人甚至到農村挖掘墳墓,把尸體上的金牙也敲下來。

  日本歷來對中國古籍珍本極其重視。侵占南京以后,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和僧侶來搜集整理在南京等地劫掠的書籍,他們對南京的圖書館、博物館等建筑進行了嚴格監控。多達一千名日本僧侶和學者來到南京,對書書籍進行整理并編訂目錄。部分圖書資料被登記裝箱,日本征召了2300多名中國勞工進行打包,動用了300輛卡車將書籍運到上海,最后運回日本。

  郭歧先生《陷都血淚錄》中的記載可以作為印證。“他們(日軍)事先做過嚴密的調查,攻陷南京以后便立刻開展了有計劃的搜劫行動,各機關、學校、博物館、圖書館、達官富商的公館、各大公司、大商家所的古懂字畫,幾被他們一掃而光,盡數劫走。無一有‘漏網’的,日軍猶在持續不斷地搜劫,同時更以半買半搶的方式在地攤上作最后的劫掠。”

  除了古懂字畫,珠寶珍玩,日本人全面劫掠的第二個著眼點,放在制造槍炮子彈的原料——廢銅爛鐵上。日軍每到一處,廢銅爛鐵一定被洗劫一空,每一戶遭了殃的人家,從鐵門鐵柵到銅鎖銅栓絕對無一幸免。

  蝗蟲過境尤為不及,日本的“金百合”計劃,讓他們所謂的大日本皇軍變成了“蝗軍”,就連蝗蟲都要甘拜下風。

  看完整份“金百合”計劃的內容,陳紹只能用怒火中燒來形容。如果不是由于間諜得到這份情報,他都忘記了日本還有這份滿是罪惡的計劃。

  不過,現在知道還不晚。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