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兩百七十七章 中蘇備戰邊境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紅色警戒之民國

第兩百七十七章中蘇備戰邊境中興11年,11月20rì。大文學  在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的八天后,蘇聯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對蒙古地區的兵力調動。六十萬的主力已經枕戈待旦,兩個裝甲軍,加上其他的師旅級的坦克加起來有近千輛。各口徑型號的火炮,更是達到了一個恐怖的數量。不說那些中小型火炮,就是那些重型榴彈炮和加農炮,就達到了兩千門。(105MM算重型)

  斯大林為了能和中華好好扳下手腕,在陸地重火器方面,準備十分充分。斯大林很自信,要是這六十萬蘇聯紅軍拿著這些武器裝備去進攻朝鮮,絕對能把rì本趕出朝鮮,將朝鮮變成蘇聯的土地。

  只不過面對中華,斯大林少了很多自信。不然也不會等在聚集了這么多的力量后,才開始有了新動作。在他看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要能把中華的實力打出來就夠了。

  蘇聯是動作不斷,中華境內反而十分安靜,沒有大規模的軍力調動,仿佛對蘇聯的動作不屑一顧似的。

  對此,朱可夫疑惑不已。蘇聯的軍事調動沒有絲毫的隱蔽性,沒有理由中華方面還是如此安靜。在連續派出去了許多情報人員后,朱可夫都沒有得到絲毫有用的消息。連續多天以來,還是向他傳遞,中華軍隊沒有絲毫的調動。

  面對如此詭異的事情,朱可夫這些天來,就一直皺著眉頭。他實在是想不通,別人都把刀槍架好,擺在你的家門口,為何還如此沉得住氣,中華到底仗著什么底牌呢?可是情報人員每天傳來的消息都是千篇一律,他一時間也不知道怎么解釋現況。

  只是中華真的沒有動作嗎?這絕對是不可能的,早在開始抓捕蘇聯政工時,中華軍隊就已經在秘密調動中。大文學特別是空軍力量,蒙古庫倫周邊幾個大型機場一到夜間,就有不少飛機降落。

  而那些蘇聯情報人員,不管是那些以前就待在中華的情報人員,還是朱可夫剛剛派遣進來的,都已經被間諜監控起來。

  他們在中華所取得的情報,都是間諜細心為他們準備的。在各個軍營的配合下,那些情報人員取得的情報,自然都是中華還是按兵不動的消息。

  實際上,蒙古軍區已經把絕大部門的力量都集結到邊境地區。數量沒有蘇聯的六十萬那么多,只有一個半的集團軍規模,三十萬人。雖然人數是蘇聯的一半,但質量上絕不是蘇聯可以比擬的。

  一個集團軍加半個集團軍都是現役集團軍,最主要的是,當中那半個集團軍還是中華陸軍中堅力量,裝甲集團軍的一半力量。半個裝甲集團軍的力量,絕非蘇聯那一千輛坦克可以對抗的。

  早在斯大林皮癢時,陳紹就做出指示,用蒙古軍區一半的實力來對抗。并且還要打出中華的威風,讓斯大林看看中華軍隊的實力。而且還有讓斯大林知道,數量有時候并不意味著實力。當質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就能彌補數量上的差距。

  中華現在有兩支完整建制的裝甲集團軍部隊,一支在蒙古,一支在東北。一個裝甲集團軍擁有兩個裝甲師,外加一個裝步師。蒙古軍區司令李宗仁上將本來是決定派出最少連個集團軍,去對付即將到來的軍事沖突。不過被國防部否定了,一個機械化步兵集團軍,加上半個裝甲集團軍就夠了。

  而那所謂的半個裝甲集團軍,甚至只出動了一個裝甲師。加上軍區配備的dúlì炮兵集群,才算是半個集團軍。

六十萬人VS三十萬人。大文學  蘇聯指揮官朱可夫上將,中華一個半集團軍指揮官粟鈺生中將。

  朱可夫VS粟鈺生。

  雙方陳兵邊界,戰爭的陰云籠罩兩國邊境地區。

  恰克圖,此時已經變成蘇聯重兵集結點,60萬的部隊都集結恰克圖周邊地域,朱可夫的指揮部也設立在這個地方。

  朱可夫站在地下指揮部中,看著掛在墻上的大地圖,眉頭始終都擰在一起。指揮部中,爐火正在燃燒著,將外面的寒冷驅趕出去。

  手指輕輕的敲打在旁邊的桌子上,朱可夫心中有些犯難,他現在實在想不出一個好的插入點。此時外面的天氣可以用很糟糕來形容,并不適合大規模用兵。而且這樣的天氣,飛機也無法起飛。并且中華哪里情況太詭異了,朱可夫擔心是不是中華在搞什么陰謀。

  “命令前沿部隊,不要輕舉妄動。”朱可夫對身邊的副官命令道。

  “是。”

  指揮部中,無線電的嘀嘀聲不絕于耳,朱可夫又開口道:“命令兩個裝甲軍(前面寫錯了,此時的蘇軍沒有裝甲師,只有裝甲旅和裝甲軍,在這里改正一下)從現在起,做好隨時投入戰斗的準備。”

  此時朱可夫就算不知道中華的打算,也能感覺到空氣中的火藥味。兩個裝甲軍是朱可夫手上的主要突擊力量,也是這次蘇聯和中華爆發沖突的信心來源。一個裝甲軍就有五百輛坦克,兩個就是一千輛。

  關于裝甲部隊,當年在了解并參與了中華的閱兵式后,朱可夫就堅定的裝甲部隊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朱可夫認為,裝甲兵應集中起來投入戰斗,并建議蘇聯最高領導層建立以裝甲兵為核心的大規模機械化軍。在朱可夫的積極倡導下,在時間剛剛步入三十年代時,蘇聯組建了繼中華之后的世界上第二批機械化軍,每個機械化軍中編制有2個機械化旅,1個步兵機槍旅和1個dúlì高炮營。到1936年初,蘇聯機械化軍的總數已達到8個,每個機械化軍大約集中了500輛坦克、200輛汽車,這樣一來裝甲兵的力量就得到了相當程度的集中,就好比是散開的手指攥成了一個拳頭。

  中華在組建裝甲機械化部隊方面曾一度走在世界的前列,斯大林當年向中華購買坦克,就是為了迎頭趕上。同時期的德國只有5個裝甲機械化軍,至于其他國家的裝甲兵部隊無論是在編制規模上,還是在裝備的數量和質量上較之蘇聯更是相差甚遠,更別說和中華對比了。

  蘇聯現在已經有了完完整整十個裝甲軍的坦克部隊,五千輛坦克,是斯大林敢于去試探中華的底氣。這個時空,斯大林并沒有再最后摒棄朱可夫的建議,把裝甲軍打散,以營或者連的單位,補充進步兵單位,當成步兵支援單位。而是在朱可夫的堅持下,當成陸軍的拳頭。這里有中華的刺激,也有朱可夫影響力力比后世來得更大的原因。

  朱可夫兩個命令下達下去,是不想現在就和中華起沖突。因為天氣的關系,還有前面事態不明朗,讓他不敢輕啟戰端。

  只不過,事情往往無法順從人的意愿,當你希望這樣的時候,事實卻是那樣。

  和朱可夫一樣,身為這支三十萬部隊的指揮官,粟鈺生正在指揮部里看著地圖,并且時不時的望著指揮部外面漫天飛雪的場景。和朱可夫不一樣,粟鈺生可沒有半點皺眉的意思。而且,現在中華軍隊在暗,而蘇軍在明,所以粟鈺生并不著急。

  粟鈺生很珍惜今天這個機會,因為這是他百般堅持才取得的。此時他一回想起幾天前在軍區司令部,他們幾個老戰友在爭搶這個指揮官名額時的場景,內心就充滿笑意。

  指揮三十萬的部隊,去和蘇聯六十萬部隊交手,想想就讓人熱血沸騰。粟鈺生得到了指揮權,自然是格外珍惜。這些天以來,一直都在研究如何打好這一仗。指揮三十萬人,對他來說并沒有多少挑戰性,因為他現在就是陸軍現役集團軍司令。一個半集團軍的部隊,那支完整的機械化步兵集團軍就是他的隊伍。

  只不過是要面對蘇聯六十萬人,特別是還有大量飛機坦克支援的蘇軍,并且粟鈺生也想打好這場戰爭,拿出一個完美的勝利。正如陳紹交代的,打出中華軍隊的威風。

  而在粟鈺生的內心中,還有更多的想法是去回報陳紹的知遇之恩。作為中華軍校的首屆畢業生,其實并沒有多少人能達到中將軍銜,并且還是主力集團軍的司令。整個首屆畢業生幾百人,也就那有限的幾個人,在今天走到這個位置。

  說到戰功,其實他并不比別人高多少。說到資歷,也不算很高。粟鈺生很清楚,有了今天的地位,都是陳紹給予的。師生之情,知遇之恩,對他而言,有了這兩點就足夠了。

  “命令全軍,從即刻起做好應對任何突發況的準備,槍彈不離身,做好隨時投入戰斗的準備。”粟鈺生呡了一口熱茶,對身邊的傳令官道。

  粟鈺生也能感覺到戰爭已經不遠了,因為蘇聯已經全部準備完畢,或許這場大雪一停,就是戰爭開始的時間。

  這點倒是和朱可夫不謀而合,大雪天,不適合大兵團作戰。

可兩人都沒有想到一點,或許他們并沒有去注意那些小地方。大雪天不適合大兵團作戰,但對于小規模沖突,就沒有多大影響。而大規模的沖突,往往是從小沖突演變而來。(。大文學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