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四十八章 民性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紅色警戒之民國

1928年8月6日  今天一大早世界各國的主流媒體都對昨天發生在香港游行活動做了詳細報導。(就到)褒貶不一。

  中華日報作為陳紹發家時就開始出版的報紙,十幾年的發展,現已經成為中華最有名氣的報刊媒體。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閱讀人群,特別是詹姆斯在美國的運作,中華日報也常常出現在美國街頭。

  作為此時中華的主流媒體之一,申報也有詳細的報導。兩個報紙的內容和昨天廣播里說的差不多,陳紹的發言也被排到第一版上。

  中華日報:“8月5日清晨,香港的幾萬個同胞匯集在香港總督府門前,要求總督給予他們應有的權利。當游行請愿的隊伍到達總督府門口時,總督府一名警察向游行人群開了兩搶,一顆子彈擊中了一個華人。經過搶救,所幸沒有生命危險。現場當時有了輕微的騷亂,還好沒有發生踩踏事件。

  根據我們得到的消息,當時游行人群并沒有什么過激的舉動,每個人都很克制。試問發生這樣的事,怎么能不讓我們震驚,要知道香港也是我們國土,香港的同胞們也只想獲得應有的尊重。可竟然是槍口相向,難道這就是所謂的西方文明社會,這就是西方宣傳的人人平等,這就是西方所謂的自由。

  不,這才是赤果果的殘暴統治,這才是血淋淋的野蠻。我們華人要獲得自由與權利,不能指望所謂西方文明。應該靠我們的雙手去創造。……對于此次香港事件,中華臨時政府最高領袖陳紹,希望能于英方展開對話,商議香港的問題。”

  申報:“……。我們華人只有團結起來,才能不受欺負。”

  泰晤士報:“……,對于這起誤傷事故,英方表示很抱歉。[就到]也希望中方能夠克制,共同協商決解的方法。

  英國已經就香港問題做了聲明,香港是當年英政府和清政府所簽訂南京條約中的一項,英方擁有對香港的主權,是無可否認的。根本不存在什么領土爭端。英方也希望中方保持理智,不要蓄意挑起戰爭。英方同意就這次的誤會與中方展開會談。”

  法國費加羅報:“……,望雙方都能安心的坐下來談談,也希望中方能遵守以往的條約。不要做出讓人失望的舉態。”

  德國和美國報紙就中肯多了,并沒有向英法一樣話語間都是威脅之意。不過相比德國有些幸災樂禍,美國則是最平淡的,只是不事情的始末做了報導,除了希望雙方克制。避免沖突外,并沒有其他的言語。

  也就在今天一早,英國在國際會議上,要求幾個成員國對中華實行經濟制裁。不過顯然效果不是很好。除了法國響應外,其他國家根本沒有去理會英國的提議。美國更是一副什么事都別來找我的樣子。

  其實早在昨天。身為商業部部長的吳錦堂就抵達了美國,他以中華商業部部長的名義到訪美國。受到了美國高層的認真對待。相比在英國的利益,美國更希望和新的中華建立起商業關系。

  根據美國這段時間的調查,結果讓所有人都嚇了一跳,中華西南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二等強國意大利甚多,直逼英法。而且是無聲無息的,要不是對日之戰暴露出來,恐怕沒有人相信。現在的美國一直希望與中華展開貿易,把中華當成新的環太平洋經濟伙伴。超快的發展速度,龐大的人口,豐富的資源,以及現在已經有了初具規模的工業基礎,很多美國經濟學家都認為,中華將會繼蘇德之后,成為新崛起的強大經濟體。雖然還不能和美國相比,但卻能加快推動美國的經濟。古老的東方需要進行現代化建設,對于美國過剩的產能和巨大的投資能力也能找到一個充滿誘惑的龐大新市場。

  這次吳錦堂訪美受到了高規格的對待,主要是吳錦堂的身份,商業部部長,同時帶了多達十項的大項目,希望與美國展開合作。相比巨大的經濟誘惑,美國自然知道自己該選擇什么。而且還有一點,美國在華并沒有多少利益,除了租界外,沒有殖民地之類的東西。當德國答應歸還租界時,美國也料到中華方面一定會回收這些所謂的殖民地和租界,這點美國也有了心里準備。相比怎么樣去守住那些租界,美國更感興趣的是,這件事美國能換回多少利益。

  西方社會有一句話: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美國的唐人街,最近這幾個月來,這里的華人都深切感受到一切都不一樣了。一些美國人都禮貌了很多,原本張口閉口的豬仔也少了很多。這點不單單是唐人街的華人,包括全美國的華人都有這種感受。當時雖然沒有后世的信息發達,但信息流通能力也很快。中日之戰是一戰后的第一場大型戰爭,美國各個報紙都有詳細的報導,加上中華日報的特意宣傳。現在的美國人也都知道這場發生在亞洲的戰爭,勝者是中華,還逼迫日本割讓島嶼。一夜間華人的地位有了極大的提升,相反日本人的地位有了持續下降。

  這就是現實,現在中華被冠上亞洲第一的稱號,擺脫了東亞病夫的名頭。根植在美國人心中的一些東西正在潛移默化,往相反的方向發展。

  就在今天,各地區的報紙都相繼出現了昨天的報導,唐人街又一次沸騰起來。第一次沸騰是因為打敗了日本人,那是高興喜悅的沸騰。這次是因為英國的行徑,是憤怒和不滿。而不知道從哪里傳來一條消息,國內打算收回租界和被英國強占的香港。姑且不論事情的真假,單單這條消息就夠提氣的,而且中華日報上,還提出中華最高領導人陳紹要與英國就香港問題展開對話,無形中也證明了這種論調有很高的可信度。

  如果說西方是集憤怒、傲慢、詫異、幸災樂禍為一體的話。那世界各地的華人,對于要回收香港的這種動作就是莫大的鼓舞。一種來自祖國的強勢宣言,讓背井離鄉多年,飽受種族歧視的華人,都看到了祖國興盛的曙光。

  不少地方都展開各種華人集會,特別是美國華人最大的聚集地,唐人街。他們一方面譴責英法等國近百年來,逼迫中華簽訂了大量的不平等條約。他們甚至再次發起了捐助活動,像援助之前祖國的革命活動一樣,紛紛慷慨解囊,積極捐款,只為了支援遠在東方的祖國,只為了那一抹復興的曙光。

  一則捐助宣言很快就被掛了起來:為了共同的民族,為了共同的祖國,為了華人的崛起。我們只需要少買一間衣服,少買一雙鞋,少買一輛汽車,多做一天工,多流一滴汗水。祖國就能多造一顆子彈,多造一發炮彈,多生產一輛卡車,多生產一架飛機。民強則國強,我們雖然身在海外,但都有一顆愛國熱心。我們心系祖國,中華我們時刻未忘懷,無論走多遠,我們身上留著同樣的血,都是中華兒女,都是龍的傳人。

  相比海外華人,國內的華人感受更深。

  香港在他們心中是什么意義,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到現在,從《南京條約》到現在,國家經歷了多少苦難,潘竹難書。

  一次次戰敗,即使戰勝了也與戰敗無異。中法之戰就是證明,大好兒郎血灑叢林,換來了艱難的勝利,誰知卻又一次深深的恥辱。

  八國聯軍之恥仿佛就在昨天,不說那些被掠奪的財務,單單聯軍犯下的滔天罪行就難以忘懷。大沽口成了空城,天津百萬人只余十萬,整個北京更是哀聲載道。

  君不見那些被四處販賣的華工,致死未能再見親人一面,再見祖國一面,尸骸無存。留給后世的只有無數的萬人坑,來述說今日的悲哀。

  君不見當年上海法租界門口立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是無忌憚的踐踏華人的人格尊嚴。

  簽訂一份接一份的不平等條約。

  割讓一塊接一塊的土地。

  餓殍滿地,賣兒賣女,饑寒交迫,溫飽無望。

  整個民族陷入了幾十年的黑暗時代,苦難無邊,光明不再。

  然而強大的西南崛起,搞民生,搞建設,對外發展軍事力量,對內為國為民。治下百姓不但過上了溫飽生活,統一南北。對外強勢戰勝日本,收回淪喪的土地,逼迫日本出租島嶼。

  他們或許無法理解政治,無法明白工業科技的含義,無法理解這樣的政策那樣的政策。但是他們知道,是誰讓他們吃飽飯,是誰讓他們重拾信心,是誰讓他們挺直搖桿,是誰讓他們有免費教育,是誰讓他們看到希望。他們不在意誰在當家做主,他們在意的是,誰在干事實,為他們的衣食住行做事實,為他們的安寧做事實。

  現在中華要回收香港了。

  還會向西方屈腿服軟嗎?還會割讓土地嗎?還會跪在地上任人蹂躪嗎?

  “向列強說不!”(歡迎您來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V

  最快更新,請。

  (看章節,請看書窩,或直接輸入。)

  (看精品小說請上看書窩,地址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