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六十七章 戰兵 青壯 老弱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狼騎

  現在登州左近可供大勇裁撤的兵馬一共有五部。TXT網站一是他以南下800士卒擴充起來的錦州本軍,有兵員4600人;二是在平度溝擄獲的青壯俘虜,這部分人原也有4000多人,不過在往登州的路上被宰殺吃掉了700多,剩下不到3500人。三是朱橋之戰后俘虜的東江兵及招遠來投的叛軍主力,這部分兵員最多,有近五萬人。四是在萊州投降的李忠輔、耿仲明部,當中還有兩千毛承祿麾下的東江兵,大概人數在一萬二左右。最后一部分則是登州水師,總兵錢大剛以下共計6000人。五部兵馬加在一起近十萬之眾,這個數字肯定不是大勇能養得起的兵馬,也是朝廷絕不容許的。要想養十萬兵,除非整個遼鎮都在大勇手中,否則他就是絞盡腦汁也不可能做到。

  而且自松山起,大勇一直走得就是精兵道路,他深信兵不在多而在精,一支人數不多的精兵所起的作用遠超過數萬烏合之眾,南下以來的戰事已經充分證明這點。

  五部分人馬,錦州本軍大勇肯定是不會裁的,登州水師他也不打算裁,因為他還要借助水師的戰船。排除這兩部分,剩下的三股人馬便首當其沖了。

  再三斟酌后,大勇定下了裁撤的原則,首先他將耿仲明、耿仲義、李忠輔、向寵、高懷、林泰、杜國、沈義、梁道等一干降將招到自己臨時軍帳所在,開誠布公的告訴他們錦州軍養不起他們的手下的兵馬,朝廷也不會容許他們再繼續擁有自己的私兵,因此裁撤他們的兵馬勢在必行。TXT。

  “要人頭還是要榮華,就全在你們的一念之間了。”

  大勇根本不擔心在座的降將們會有人抗拒裁軍的命令,這些個在叛軍中人五人六的高級將領實際上多是些千總把總,和他這正兒八經的錦州參將相比,等級差得可不是一點兩點。況且這些暴發戶早被自己嚇破了膽,哪里還敢有和施大勇討價還價的勇氣。

  “我手下那些人都是從山東裹來的壯丁,充為輔兵都難,留著他們也是浪費咱錦州軍的糧食,將軍不提,末將也早就想把他們解散了。”第一個表態支持的是向寵,手下聚攏了四千多人。他是個知趣的明白人,知道自己身上有幾根骨頭,也知道自己今后的富貴系在何人身上,所以大勇話音剛落,他就做了這第一個響應號召者。

  有向寵帶頭,高懷、林泰等人也緊隨其后,紛紛表示支持,其中有幾個還有些眼紅風頭叫向寵那小子給搶了去,要知道投降施大勇后,在他面前表忠心的機會可是不多的。(TXT)

  李忠輔和耿仲明原先心里還有些擔心,怕手下兵馬被裁后,自己在錦州軍中就沒有什么地位可言,但見高懷他們一窩蜂的響應裁軍,二人也只能表態支持。不然怎么辦?高懷、向寵他們加一塊近五萬人都同意裁,他二人手下不過一萬出頭,真正的戰兵只三千多人,不用那些家伙為了邀功向他們動手,錦州軍的騎兵就能將他們蕩平了。

  小官屯外那三千遼東騎兵如何敗的,敗得怎么慘,李忠輔和耿仲明心下可是記得清清楚楚,現在想來都有些后怕呢,要是當日他二人橫下心來跟毛承祿一塊鬧,只怕已經到黃泉之下和李九成、孔有德會合了。

  耿仲明其實還是登州城破的罪魁禍首,排在朝廷必殺的逆首名單前幾位,現下也還頂著叛軍余孽的名頭呢,大勇一天不替他洗白,他就一天活得不安生。要繼續反吧,又沒有那個實力和膽子了,眼下除了老實聽命,他也做不了其他的了。

  眾降將的響應之快倒讓大勇有些意料,他原還以為會有人站出來跟他講一番價,現在倒好,自己完全是一呼百應,連準備好的恐嚇之辭都不必拿出來,當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這感覺就跟自己悶了個“三條a”所有的玩家都死命跟一樣。

  “那好,既然諸位這么深明大義,本將也沒什么好說的,各位的功勞本將心中都是有數的,朝廷那邊,本將肯定是要替諸位爭取的。”

  沒有想鬧事的,大勇便也不再廢話,要林俊義將裁撤的方案告訴一眾降將。

  首先,各將如實上報部下戰兵數量,披甲不披甲,是銃兵還是其他兵種,是否曾是東江兵都要詳細上報,爾后這些戰兵將全部由錦州軍接受并加以改造,相對應的,錦州軍也將拿出一批軍官的位置來安插這些降將和手下親信軍官,另外還會予以賞賜。在林俊義介紹的時候,大勇特意插話告訴降將們,這批軍官的任命他肯定是會上報兵部的。聞言,一眾降將們頓時兩眼發光,心眼一下活了起來。

  戰兵集中后,剩下的人則統計出有多少被強拉的青壯,又有多少依附的土匪綠林,另外還有多少老弱充數的。等人數統計好后,青壯一律轉為屯田軍戶,老弱則在登州城中安置,有想回鄉的也發給盤纏讓他們回去。至于那些打家劫舍的土匪響馬,也全部由錦州軍接受,選精壯,去老弱,依戰兵辦法安排。

  林俊義宣讀過后,大勇問諸將們還有沒有意見,諸將都說沒有意見,一切都聽將軍處置。當下,大勇便要他們回去統計,統計上來后由錦州軍協調登州官員予以處置。

  經過整整三天的統計,各部如實上報的戰兵有14000人(包括挑選出的土匪),青壯35000人,余下老弱病殘17000人。17000老弱病殘中有4000多人選擇歸鄉,在發給他們盤纏后,大勇又一人給他們發了十兩銀子,告訴他們這是之前對他們隨軍西征的賞賜,算是兌現了諾言。

  35000青壯有不少人也想回家,他們的來源十分復雜,有北直隸的,有山東的,還有登萊本地的,甚至還有一部分河北和京畿的。對于他們的回鄉要求,大勇考慮之后予以拒絕,明確告訴他們,若想回鄉,先得在登州種三年地,三年期滿由錦州軍發放路費和賞銀歸鄉。

  這個條件容不得討價還價,有誰不愿意的,直接充為隨軍民夫。如此嚴令,想回鄉的青壯只能無奈答應留在登州,好在最長不過三年,三年期滿自己就可以回家,另外還能得到一筆數目可觀的錢財,比起現在兩手空空的回鄉要強得多。再說安安生生的種三年田可比給官軍當民夫強得多,后者可是隨時都會有生命之危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