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章:黃帝時圖 石室里的比劃內容非常豐富,農耕牧畜、獵獸制衣等等都有,完全能夠反映出一個時代的社會環境。不過秦學兵搞不清楚到底是哪個年代,感覺像是遠古先民。
“小秦,你再跟我說說地下墓穴的情況,很可能是個大發現。”鐘院長無比激動,這次發現極有再現高古文明,無論對考古界還是學術界都是一次極為重要的發現。
“一個螺旋形墓道,中間只有一個石室,也就是我拍下來的這個。再有就是很多盜墓賊的尸骨。”秦學兵倒想有新發現,可是底下住著那么恐怖的家伙,他可不想再深入,否則就不叫膽大,而是尋死。
“等于沒問。不過不要緊,我馬上就組織一支考古隊趕過去,一定要將這段文明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鐘院長仍舊激動,相比起這個發現,他突然覺得馬賊的寶藏分量有點輕。
“怎么,白禮堂沒告訴您?”秦學兵愣了一下,就現在這種情況,考古人員來多少死多少。而且那地方根本不可能再開放。
“怎么了,難道出現什么意外?”鐘院長的音量猛然提高,這可關系著一項意義極為重大的考古。
“意外,還是個大意外。”
秦學兵苦笑著,將事情大致說了一遍:“反正那地方是不可能再開放,要是出事,誰也負不起責任。”
“竟然有這種事,難道老天爺非要讓我們看到希望又陷入絕望。”鐘院長無比沮喪。關系著洛城幾百萬人口,上級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打開墓道,這段歷史極有可能被永遠埋在地下。
“您老也別喪氣。我現在是沒辦法,但不代表日后沒有辦法,放心吧。在您有生之年,我一定會打開這處墓穴。”秦學兵現在是不敢進去,但隨著修為提升,未必沒有機會。
高古墓穴,強大的怪獸,這對秦學兵有著致命吸引力,他無論如何不會放棄探險機會。他需要的是時間,等修提升上去。終有一天能深入墓穴。
“鐘院長,您老還是先給我說說壁畫的情況,到底是哪個時期的。”秦學兵現在最迫切的就是想要知道這些事。
“公元前兩千六百多年,黃帝時期。”鐘院長正是因此而激動,黃帝,華夏先祖,這對任何一個華夏人來說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不會吧。黃帝時期社會有這么發達?”秦學兵簡直不敢相信,壁畫內容已經是一個很發達的社會體系,秦學兵怎么想也就是殷商時期,誰能想到是公元前兩千六百多年。
“你小子到底是不是學歷史學考古的,怎么連這些都不知道?真想一巴掌拍死你小子。”黃教授氣憤不已。想著應該好好批評京大的老師,竟然教出這種學生。可偏偏這種學生還能經常撿漏,叫人無奈。
“你現在打開手機,看視頻,壁畫里的人是不是有的穿獸皮,有的穿衣服,還有一小部分人頭戴冠冕?”鐘院長催促了一聲,等秦學兵點頭說是,便姥姥而談。
黃帝時代農業生產突飛猛進,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衣食住行等等方面,都在發生一系列重要變化。
衣服的起源,其根本原因是出于實用。在寒帶和溫帶地區,人類曾以獸皮裹身以防御寒冷,保護身體。在熱帶,人類為了防御烈日的照射、風雨的襲擊,也采取一些措施盡力保護自己的身體。通常是披蓋樹葉、樹皮,在身上繪些花紋等。在18000年前的山頂洞人遺址里,已經出土骨針。在四川資陽黃鱔溪出土有骨錐。這些工具說明當時中國境內的原始人群已經掌握了縫紉技術。可以推斷,大約在舊石器中期,我們的祖先已經擺脫了赤身露體的狀態,過著食肉衣皮的生活了。
到了新石器時代,骨針、骨錐大量使用,紡輪也很流行,在河姆渡遺址還發現了原始織機的零件。當時的衣料基本上分兩大類:一種是植物類,有草葉、樹葉、樹皮以及植物加工品,一種是動物類,有獸皮、毛、鳥羽等。衣服的式樣,也有一些花樣,簡陋的一般是一件完整的獸皮,復雜一些的是把獸皮中央穿一個洞,或者在獸皮一端切成一個凹口,稱為頭衣或斗篷。
在傳說中,衣服的制作與農業的發明屬于同一時代。《商君書畫策》說:“神農之世,男耕而食,婦織而衣”,《呂氏春秋愛類》也說:
神農之教曰:“士有當年不耕者,則天下或受其饑矣;女有當年不績者,則天下或受其寒矣。”故夫親耕,妻親績,所以見致民利也。
這就是華夏男耕女織生活方式的起源。
到黃帝時代,開始有了麻布衣服,《淮南子論訓》說:“伯余之初作衣也,麻索縷,手經指掛,其成猶網羅。”西安半坡遺址發現了不少印有布紋的陶片或陶缽,經專家鑒定屬于麻布,每厘米經緯約10根左右,稀疏程度確如網羅。吳縣草鞋山遺址也有葛布出土。這些都說明當時除穿獸皮以外,已經大量穿戴葛麻衣服并有了冠冕。黃帝時代還出現了更高檔次的絲織衣服。《通鑒外紀》說:“西陵氏之女嫘祖,為黃帝元妃,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后世祭為先蠶。”這是說黃帝時代已經飼養家蠶,并繅絲織布做衣服。在中原地區發現的仰韶文化時期的家蠶繭和陶塑的家蠶蛹,在江南相當仰韶晚期的良渚文化中,發現了絲帶和絲織品的絹。
衣服成為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黃帝時代在衣飾上的重要改造是發明了“衣”和“裳”。《釋名釋衣服》云:“凡服上曰衣。……下曰裳。”《尚書大傳略說》:“黃帝始……垂衣裳。”《世本》說:“伯余作衣裳”、“胡曹作冕衣”,宋衷注:伯余、胡曹皆黃帝臣。《云笈七簽》卷一《軒轅本紀》說:“(黃帝時)。有臣胡曹造衣,臣伯余造裳。”《易系辭下》“黃帝垂衣裳”孔穎達疏說:黃帝制其初,堯舜成其末。垂衣裳者,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絲麻布帛,所制衣裳其制長大,故云垂衣裳也。
不管是黃帝還是他的大臣作衣裳,都告訴我們,黃帝時代已有上衣下裳的服裝。上衣下裳這種衣服制作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成為我們的先民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禮記王制》上說:“東方曰夷,被發文身;南方曰蠻,雕題交趾;西方曰戎。被發衣皮;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這是以衣服的有無作為區別夷夏即野蠻與文明的重要標準,所謂“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故稱華”。
黃帝時代衣裳還服務于一定的等級觀念。《易系辭下》說:“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孔穎達疏:“取諸乾坤者,衣裳辨貴賤,乾坤上下殊體,故云取諸乾坤也。”
《白虎通義衣裳》說:“圣人所以制衣服何?以為纟希纟谷蔽形,表德勸善。別尊卑也。”
《物原》稱:“伏羲作裘,軒轅臣胡曹作衣,伯余為裳,因染彩以表貴賤,舜始制袞及黻深衣,禹作襦褲。”
黃帝還是冠冕的發明者,《尚書大傳略說》說:“黃帝始制冠冕。”《風俗通義皇霸》:“黃帝始制冠冕。”《世本》說:“黃帝作旃冕。”
冠冕也是社會地位的象征。可見黃帝在用衣服區別尊卑時,不但局限在衣服本身,而且還包括了冠冕以及其他裝飾品。黃帝發明服飾還往往象征性地表達其他一些觀念,如《世本》說:“黃帝作冕。垂旒,目不邪視也;充纊,耳不聽讒言也。”
“由此可見,服飾在黃帝時期已經非常發達,且已經出現等級概念。在壁畫中,帶冠冕者、穿絲綢者、穿麻布者、披獸皮者分工全然不同,社會等級非常明顯,具有典型的黃帝時期風格。”
鐘院長一同長篇大論,臉不紅氣不喘,最后不忘告誡:“你小子,有空多看看歷史文獻,理論扎實,底子才會扎實,不然走出去就倆字,丟人。”
“是,您老說得是。”秦學兵訕訕一笑,畢竟只是個大三學生,所學有限,怎么可能跟這些老專家相比。
不過轉念一想,秦學兵又覺得不對,說道:“黃帝時期是這個樣子,堯舜時期恐怕區別也不會太大,你怎么就能確定是黃帝時期?甚至夏商時期,著裝也是根據社會體系而區別開,你怎么就能確定是黃帝時期,論點好像有些站不住腳吧?
ps:寫這章時有點感觸,說一些心里話,理論有時候真的很重要。
相師上一份工作是編輯,現在是做企劃。做編輯的時候,因為公司沒有企劃,所以很多企劃要做的事我也會處理一些小事,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辭職之后我就準備往企劃方向發展,開始面試。
面試的時候,人家問什么是營銷,什么是4p,什么是4c,理論上的問題,最基礎的,我全都不答不上來,怎么可能應聘上?
連續幾次面試失敗之后,回家啃書,總算有點理論基礎,面試的時候,有很誠實地說自己是個菜鳥,愿意來學習。正好總監人也很好,才應聘上。所以,有時候理論真的很重要。
這段話不計在收費之內,純屬瞎扯,看了不許笑話。不過做企劃真的挺痛苦的,閑的時候發慌,忙的時候能把人累死。
(看精品小說請上看書窩,地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