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五百五十五章 真相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超級能源強國

  “蘇董預計,油井的含水量會降到多少?”杜卡特的表情異常認真,指攥著明棍,捏的發白。別的不,就大華實業目前展現出來的技術,已經足夠他重視了。

  其他人也是一般的神情,豎著耳朵聽蘇城的回答。

  蘇城毫不謙虛的一笑,用英語道:“就這口油井來,我想再下降幾個點也沒問題。”

  在表示數量的時候,他用的是“afew”,表示少量的。但是,蘋果用少量的來形容,大家是無所謂的,這個含水量用少量來形容,諸人就要抓狂了。

  下降三個點也可以是“少量”,下降10個點同樣如此。但就目前含水量下降一個點,產油量提升163噸來看,再下降3個點,產油量就提升50了!

  這是什么概念?意味著已經步入開采末期的油田,能立刻回到壯年。

  意味著原年產50萬桶的油田,能增產到75萬桶!

  而就利潤來,那可不是簡單的提升50。

  以93年的油田維護成,50萬桶的油田,成就要七八百萬,管理水平一般的情況下,利潤還達不到30,也就是老油田已經還清了前面的開發成,才能以這樣的利潤率繼續開采。

  但是,這樣的油田假若增產,卻不會增加油田的維護成,無論是管道、人工、設備維修都不會有明顯的增漲,增加的無非是三次采油的成,以及石油特許權的成。在那些80年代以前獲得的油田上,石油特許權甚至都是固定的。

  如此一來,增加的50的毛利潤,興許能帶來50乃至100的實際利潤的增漲。

  放在年產100萬桶。乃至500萬桶的大油田里,利潤增加的總值就相當可觀了。

  更重要的是,在杜卡特等人看來,計算機屏幕上顯示的綠色曲線尚有極大的潛力。

  含水量恐怕不止降低3個點。

  這樣的技術,對于綿延持續了半個世紀的大型石油公司,有著非凡的意義。

  簡直相當于舊油田返老還童了。

  若是覆蓋面夠廣的話,這三次采油技術就等于是相對舊油田的靈丹妙藥了。

  杜卡特激動之余還有點可惜,他旗下的技術部門,每年投入幾百萬英鎊在三次采油技術上。怎么就沒有如此明顯的成果?

  他卻是不知道,蘇城一意孤行,在三次采油技術上投入了多少,又有多少中國的石油研究人員,在此奮斗。

  在場眾人中。只有林永貴是淡定的。

  早在88年的時候,他就接觸過大華實業的三次采油技術。那個時候,大華實業用的還是3087聚丙烯酰胺,通過模仿國外的技術,將廢油田從i產05噸,拉升到了i產4噸的水平,體現出了一定的價值。事實上。當時的大華實業,還向國內賣出了總計60多臺的聚合物驅設備,合同總金額超過6000萬元人民幣。

  除此以外,哈利伯頓還曾經出了幾百萬美元。購買了大華該技術的使用權,為期十年。

  當時,林永貴確實覺得很厲害。

  然而,中國的技術開發。一向是階段xing的。通常來,所謂的得到了“階段xing成果”的意思。就是在:后面不好做了,我們重新抄一種外國技術吧。

  3086聚丙烯酰胺身,就是重復國外的技術成果。大華的聚合物驅設備,盡管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要是沒有成低廉的因素在,也賣不出那份大合同。

  而就“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再往下做,可就不是一般的難了。

  前人走過的路,哪怕是崎嶇小路,最多是小心一點,費力一點也就罷了。前人沒有走過的路,那就是探險了,是會花更多的錢,得到更少的成果,甚至可能摔死人的。

  林永貴以自己的經驗來想,大華實業從88年到93年的五年時間里,做的最多的恐怕也就是跟蹤研究吧。否則,何必等五年時間,才把三次采油的技術拿出來?

  不定,就是等國外研究有進展了,再搶時間差,弄一個國際領先的技術。

  這種事兒,他也不是沒有見過。

  在國外一個項目幾百上千萬美元投入,國內一個項目幾十上百萬人民幣投入的狀態下,能做好跟蹤研究的研究員,那都稱得上大拿了。

  這就相當于用500塊人民幣,山寨出了500美元的機。不光功能是一模一樣的,推出時間還相差無幾。這種人物,也的確算得上是大拿了。

  但是,如今的林永貴,對于05噸變4噸的技術,已經不感興趣了。

  畢竟,88年的中國極度渴求外匯,對于能夠出口創匯的原油,能夠增加一桶是一桶,甚至不考慮成問題,尤其是人民幣成,完全都是無視的。

  但到了93年,情況就不一樣了。

  中國已經是原油凈進口國了,石油不再是創匯產品,而變成了一種商品。這種時候,就需要考慮成問題了。

  0.5噸變4噸,或者05噸變8噸,都不能掩蓋廢油井的低價值,勝利油田已經開始放棄3噸以下的油井了,因為光是磕頭機的電能消耗就讓油田吃不消。

  32噸變50噸當然好了,可林永貴“明知”計算機上的數據有可能是張玉明做出來,他就興趣缺缺了。

  林永貴現在考慮的,是怎么幫蘇城繼續圓謊了。

  這種事情也不算難,中國有的是研究機構,宣稱研發出了世界領先的技術。可若是深究的話,許多技術都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或者,是停留在大幅報導的i子里。

  結束了成果報告,評職稱評先進用過以后,許多世界領先的技術就再沒有人會提到了。

  如果按照媒體報導的技術指標來看。中國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能超過歐美幾十次,九十年代的研究所就更混亂了,要是算上氣功大師之流的強人,中國早該超越外星人了。

  先讓三次采油技術亮瞎人眼,再將它悄悄的埋起來,就林永貴來。再正常不過了。

  正因為如此,他更多的是佩服張玉明的“真”技術。

  這也是國人的常態,越是熟悉的人,就越容易懷疑其卓越……大華實業曾經拿下的6000萬元人民幣訂單的三次采油項目,林永貴覺得尚能理解。這一次的三次采油技術,就超過他的認知了。

  杜卡特等人卻不在乎誰做出了三次采油技術,大華做出來的也好,哈利伯頓做出來的也罷,只要有利可圖,稍微多掏一點錢用以購買都沒關系。全球最大的10家石油公司,每年用于支付技術轉讓費的資金。遠遠超過大華實業的市值。

  這些財大氣粗的巨象們,只在乎能讓自己財富和權力增加的東西。

  當含水量從59跌到57的時候,大家全都興奮起來。

  “下降了8了。”這是一個重要的數字。因為壓裂cāo作是物理的,針對不同的地形地貌會有變化。也未曾得到充分的證實。聚合物驅就不一樣了,這種化學驅油的方法,被各國研究了二三十年的時間,受限于成和效果的博弈。始終未能大規模的應用起來。但在實驗室里,含水量下降8被公認是一個好數字。是絕對能夠產生效益的數字。

  一群歐美人不顧別人身上的汗臭味,使勁的往屏幕跟前擠。

  西岡茂是個敦實矮小的傳統i式體型,雖然不會擠到,但攢動的人頭還是剝奪了他第一時間看曲線的ziyou。他干脆從爭搶中退了出來,找到蘇城,低聲道:“蘇董,有沒有時間,咱們談一談?”

  “再等一個小時,現在忙不過來。”蘇城沒有明顯的歧視,但也沒把西岡茂放在眼里。i國際石油開發株式會社的確是一個有資格競標油田的公司,但它并不是一只巨象的原因在于,它雖然有資格參與競標,卻無法隨心所yu的將別的公司從競標中踢出。

  無法控制其他公司的大型公司,只是大型公司罷了,哪怕賺一樣多的利潤,它們也不能被稱作巨無霸。

  西岡茂出門在外,卻是熟悉了別人的冷淡,不以為杵的道:“我只是有些關于三次采油的技術,想和您談一談。”

  他希望蘇城是一個技術型的領導。

  然而,蘇城并不是,理都沒理他。

  西岡茂咬咬牙,冒險又道:“我有辦法讓大華的三次采油技術賣上更好的價錢,您這樣公開展覽,是想要賣技術吧?”

  “嗯?”

  “這些大公司,吃肉不吐骨頭,i公司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被他們坑了不少。我有個主意,能讓您避開這些。”西岡茂聲情并茂,很有感染力。

  蘇城終于抬了抬眼皮,問他:“什么主意?”

  “您將三次采油的技術拆分成一個個單獨的專利,讓各個公司自選購買,這樣雖然不會象是打包專利那樣,一次xing出售所有的專利使用權,但是,如果定價合理的話,一定能賺到更多的錢。”西岡茂也是臨時起意,但還是提到了一個i公司常用的定價策略。用這種段,也的確有可能提高產品的價格。當然,是再產品固定的前提下。

  蘇城未話,身后的小胖看不過眼,刺道:“你分成一個個單獨的專利,你知道三次采油有多少個專利嗎?”

  “多少個?”西岡茂馬上問。

  小胖嘿的一笑:“我也不清楚,反正多的很。”

  蘇城聽他的不靠譜,氣的瞥他一眼,道:“聚合物分散裝置就有600多個專利,總專利數超過3000了。”

  早在88年,大華實業就在這方面做出了400多個專利,如今只是將專利壁壘擴大罷了。

  當然,和國外某些公司動輒數萬的專利還不能相比,但也是令人難以繞過的技術城堡了。

  西岡茂則有些難以置信,喃喃道:“沒聽中國公司也掌握了這么多的專利。”

  他話沒完。一陣激烈的掌聲覆蓋了周圍的環境。

  “含水量降低到55了。降低了10,還在下降。”法國人吉樂斯用特有的法師顫音讀出了屏幕上的數字,極有熱情。

  西岡茂的眼睛也瞬間瞪圓了,耐不住xing子,再次向蘇城道:“蘇董,我們inpex可以為您做專利分拆和專利定價的工作,免費。3000個專利,我們一定能想辦法,讓它的轉讓費價格超過1000萬美元。”

  免費的東西總是很吸引人的。如果西岡茂不是一個i人的話。蘇城也許會用兩秒鐘思考一下再拒絕。至于現在,他只是搖頭,道:“等等再吧。”

  “含水量54了。”一會兒,掌聲再起,在業內人士的眼中。電腦上的綠色曲線,好似一出jing彩的劇集。

  事實上,這比劇集重要的多。

  西岡茂則一臉期待的望著蘇城,道:“蘇董,還是提前一點準備定價工作比較好吧。請您交給inpex吧。我有把握,讓貴公司的技術轉讓費超過1200萬美元!”

  “再等等。”

  “1300萬美元呢?會有很多公司想要貴公司的技術的。如果您將定價工作交給我們,我一定會談出1300萬美元的轉讓費的。”

  “再等等。”蘇城留給了西岡茂一點點希望。

  含水量一路下降。

  西岡茂終于忍不住。問道:“蘇城董事長,您期望的技術轉讓費是多少?”

  “恐怕,比你想象的要多一些。”蘇城不再理他,站到了另一邊。

  西岡茂疑神疑鬼的思考起來。

  林永貴聽的一顫。心想:您可別玩脫了。

  兩個小時后,沙鳴印宣布,實驗井的最終的平均含水量是51,下降了14個百分點。

  杜卡特、吉樂斯等人歡呼雀躍。

  林永貴捋須微笑。

  不過。整個測試結束以后,控制室內卻陷入了難言的尷尬。

  實驗井的產油量80噸有余。是先前的一倍還多,但正因為這個數字很驚人,各家代表卻不知道該提出什么價格了。

  如果價格太低,等于是自討沒趣,如果價格增加,僅憑一口實驗井的數據,理由是否不夠充分?

  沉默了幾分鐘,殼牌的代表站了出來,道:“蘇城董事長,是否能夠再多展示幾口油井,讓我們再多了解一些?”

  “當然可以。”蘇城答應的異常爽快,道:“我們正準備對這個區塊做三次采油的處理,有興趣的人,可以辦理臨時通行證,最近都可以在這里做觀察。”

  老外們毫不吝嗇的給予蘇城掌聲。鼓掌又不花錢,西方人最喜歡了。

  林永貴急了,顧不上蘇城,出門就找了電話,打給酒店,道:“找張玉明教授。”

  酒店給他轉到了分機上,等了好久,才聽到張玉明沉悶的鼻音:“喂?哪位?”

  “我是林永貴,我還得你幫我一個忙。”

  “林書記!”張玉明瞬間清醒了,聽著林永貴不計前嫌的話,忙不遲疑的道:“林書記,您隨便吩咐。這次的活沒做好,我也很不甘心,實在是沒有機會……”

  林永貴奇怪了:“哪個活沒做好?”

  “就是……昨天的。”張玉明很是心虛。

  電話那頭的林永貴皺著眉頭,沉聲道:“你是舊巴庫油田?”

  “是。當時來不及了,井口始終都有人,我們只能撤走。”

  “你是,巴庫油田那里,你沒動腳?”

  “沒有。”張玉明茫然搖頭。

  “你確定?”

  “確定!”

  “怎么可能。”林永貴保持了一天的淡定神色,土崩瓦解。他想到了一種可能,卻總覺得不夠真實。

  難不成,大華實業從88年開始,還真的連續5年,大規模的投資三次采油?

  那要多少錢!

  ps:4600字,有沒有一種全勤小青蛙能變成全勤小王子的感腳。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