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六月下旬,不單郭庭擔任總經理、以客車研發、生產為核心業務的新原野改制方案得到省政府批準通過;在多方努力推動之下,省里也同意沈淮“新設重并”的方案,省國資東江地產集團以最快的速度掛牌成立,周偉民擔任黨組書記、董事長,以接收重整省國資地產開發業務及相關資產,以達到清理債務、壯大的目的。
省鋼、淮煤、省國投等排名前列、有著較強盈利能力的省屬集團旗下地產開發公司都予以保留;除了華賓置業、華運建設兩家以住宅開發為主的省屬國企之外,還有其他省屬企業所屬的十九個集資房、商品房、商業及辦公樓宇在建項目都置入東江地產旗下。
東江地產組建后,除了資產、資源整合后,在建項目需要繼續建設之外,省紡織集團即關停北塘區的印染廠,由東江地產接手舊廠,負責與北塘區共同籌備花溪街道舊城改造及花溪市場二期工程建設。
華賓置業、華運建設是地產開發及建設為核心業務的省屬國資企業,在省內地產開發及建設業務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只是這兩家企業多年來管理混亂,還掛了一堆合資、合作企業吸食利益,將隱性債務都算在內,沒有將內褲都虧空掉,已經是近年來國企工委加強審計,這兩家企業一把手這兩年內相繼落入法網的結果。
這兩家企業沒有什么優勢資源注入新成立的東江地產;而其他省屬企業將在建的十九個房產項目剝離出來,更是出于借機甩包袱的念頭。
最終除了逾五十萬平方米面積的在建項目、二十億的債務之外,東江地產集團得到最為核心、也最為叫人頭痛的資源,就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近兩千人員工隊伍。
收權從來都非易事,改制重組自然要先擦屁股。
就算將置入的在建項目花力氣建成、成功售出,也填不了二十億的債務所形成虧空,東江地產從組建之際帳面凈資產就是負數。
不過好在以建設銀行為主,四大國商行與業信銀行、徐城城市商業銀行,都對擁有近七成省屬企業舊廠土地置換開發權的東江地產未來成長有著很強的信心,愿意為東江地產主導的省企外遷、土地置換、項目續建、地產開發等業務總共提供二十億的授信,也是表現出省金融體系近年來對省國資企業以往所沒有的力度。
沈淮、周偉民也將東江地產成長的第一炮押在花溪市場二期工程建設上。
省紡織集團的印染廠關停后,土地無償劃撥給東江地產使用,但印染廠占地面積僅一百三十畝。
花溪二期,除了四座總面積達三十萬平米的專業批發市場之外,還將建設包括一座物流運輸基地、旅游購物廣場、餐飲休閑街以及三棟商業寫字樓在內的商業配套,總占地面積達到六百畝。
加上北塘區花溪街道對周邊地區的舊城改造、環境改善,整個項目除了印染廠關停近千職工需要安置外,還有近七百家住戶需要拆遷。
為盡快拆遷、騰出建設用地,沈淮、周偉民決定從北塘區的在建項目拿出來七百套住宅來,用于安置因舊城改造及花溪市場及商業配套建設需要拆遷的住戶——這也有利快速消化東江地產從其他省企業接手的在建住宅項目。
除了花溪市場二期,消化從其他省屬企業接手的近二十個在建項目,也是東江地產組建之初就要做的重中之重,也是快速消化從其他省屬企業承擔的近二十億債務、減輕自身財務壓力的重中之重。
這些個項目絕大多數都是省屬企業利用自身位于城區的優質土地資源,想要創收增利或解決改善干部職住房而開發建設的住宅小區跟商業寫字樓。
這些項目規模小而零散,缺乏合理的規劃、設計,施工隊伍也良莠不齊,沒有出現豆腐渣工程,就已經是天幸。
住宅項目倒也好消化,那么多的省屬企業干部職工都有迫切需要改善住房的需要;這次作為包袱被甩手、置入東江地產的,多為那些省屬企業盲目上馬、開發到一半又缺乏財力繼續建設、短期內無法消化、有爛尾趨向的寫字樓、商業建筑,很考驗新成立的東江地產的消化能力。
沈淮也不會將所有事都推給周偉民承擔。
近二十年來,香港實業不振,貿易、服務業及房地產業欣欣向榮,相當多的香港投資商相比較東南亞其他地區的華商而言,對實業興趣實在不大,卻對房地產業獨有情衷。
鵬悅現代城雖然很多項目會尋找合作者共同開發建設,但鵬悅現代城的建設周期較長,中心商務區可能需要三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有可能成熟,而與鴻基、長青集團關系交好的一些香港投資商,他們對社區成郭的城區中小商業樓盤興趣更大,這也更符合他們投機性的傾向。
沈淮稍有精力,就拉著宋鴻軍一起替東江地產義務擔當銷售員、招商代表。到九月底,沈淮就相繼替東江地產以出讓股份、項目合資的形式,在四棟寫字樓里引進六個億的續建及改造資金;又整體出讓兩棟樓為徐城引進兩家三星級酒店項目的同時,東江地產也因此回籠三億資金。
東獅集團接手整并原野的乘用車部門,部門人員及生產線整合、內部技術改造升級的工作一直持續到七月底才告一個段落 重組中原野有近四千輛轎車庫存由東獅集團消化,雖然這四千輛轎車的“回爐”再造工作相對簡單,但東獅集團還是拖到七月底才向市場推出第一款轎車車型。
東獅集團此前的準備相當充分,利用之前的皮卡銷售渠道以及整合原野之前的轎車銷售渠道,在八月之前就與各地的經銷商建成二十余家4S店,合作銷售門店更是多達六十家。
而充分的醞釀,比同類車型合資車低上一截的售價,以及與業信等銀行合作的金融策略,東獅集團在推出第一款轎車,就受到市場的熱捧。
到九月底,東獅第一款轎車就累計銷售八千輛,遠遠超過原野此前一年的轎車銷售成績,也超過外人對東獅集團的期待;也叫人越發確信劉繼周就是淮海省能做好汽車項目的人。
而東獅集團傳統就占優勢的皮卡,到九月底也是累計銷售超過一萬五千輛,在去年的基礎之上翻了一番。
這除了今年的汽車市場持續大幅增漲之外,也由于十二億資金以及業信銀行等合作資源的注入,使得劉繼周及東獅的團隊有了更好發揮的空間跟天地。
然而這對東獅集團僅僅只是初步的成功,整合后的東獅集團生產線僅五萬輛轎車、兩萬輛皮卡、兩萬微客的年產能,并不能滿足明年的市場需求。通常說來,汽車產業的產能與實際產銷售量比例要控制在2:1左右,這也就意味著東獅集團的現在生產線產能都需要進一步的擴大,同時還要引進新的車型、發動機技術及生產線……
引進技術、擴大生產,第一缺的就是資金。
無論是省里還是潘園鄉政府,還是劉繼周家族,都沒有能力再向東獅集團注入資金,除了銀行貸款、引進新的合作方之外,最佳渠道就是通過東江精化再次發行可轉債。
第一次公開發行可轉債,東江精化處于低迷期,除徐城市的企業,也沒有什么投資者看好對東獅集團的股權投資,故而第一批可轉債約定轉股價格每股不到2元。
而到東獅集團第一款車款熱銷,作為持有東獅集團40股權的東江精化,自然也被證券投資商及股民看好,股價激增到4元,這時候再發行可轉債,轉股價格就足足比前次高出一倍。
此外,東江精化此次發行可轉債獲得的資金,也不會再以凈資產折算的低價擴大對東獅集團的持股,而是僅僅作為普通的公司債借給東獅集團用于產能擴張。
這對東江精化的股價沒有進一步的刺激及更大的增值作用,自然就最大限度的削弱投資者對可轉債的認購興趣。
兩次可轉債發行的間隔時間這么短,第一次參加可轉債發行的企業,就算心有余也力未足,包括浦成集團,都只愿意象征性的認購了一些。
第一次認購可轉債的債權人以及東江精化的股東,是有認購優先權的,但省國投以及浦成等債權人放棄認購優先權之后,梅鋼系初步估計這次可以認購八億東江精化的可轉債。
雖然轉股價格比第一次要高出一倍,但也確保沒有人以后能再跟梅鋼爭奪東江精化的控股權。
郭庭入主后的新原野,客車業務的銷售主要還跟各地的客運公司打交道,而且也沒有東獅汽車廠十年磨煉成的成熟團隊去推動各方面的工作立即進入良性的狀態,很多工作都需要重塑,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呈現爆發式的增漲,而點點滴滴的改善在短時間里也難叫外界覺察。
不過,東獅集團第一款轎車的熱銷,就讓原野的改制重組工作籠罩上光環,也就沒有人會不識趣的去質問新原野的緩慢成長——再說郭庭入主新原野,比劉繼周接手整合原野的轎車部門時間還要晚三個月,大家在這里也是變得更有耐心。
而在整個夏季以及初秋時節,沈淮重點推動的還是組建以電站、輸配電設備制造為核心業務的電氣集團。
由于淮海省內電力產業迅猛,未來的增漲又有預期,不管電力集團、儀電集團還是機電總公司,在相關設施制造業務上都是盈利的。
甩包袱式的重組容易,但想叫這些部門將能盈利的核心業務讓出來,比割肉還要痛、還要難、還要劇烈掙扎。
從組建電氣集團的設想拋出來的那一刻起,省里就鬧得沸沸揚揚。
最終形成的方案就是由省儀電集團、機電總公司、電力集團為主發起人,成立淮海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將與電力裝備制造相關的業務及資產計三十億注入其中,計60股份;東江電力、淮能集團總計注入20億資金,計持40的股份,此外也接受省第一機械總公司等省屬企業剝離下來的相關業務跟債務。
在沈淮的堅持之下,機電總公司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胡泓偉,得以擔任淮海電氣董事長兼總經理。
沈淮胡泓偉執掌淮海電氣,不僅因為他是小姑宋文慧的校友,更主要的是淮海灣電力產業這幾年大,胡泓偉是機電總公司內部抓住這個機遇,推動機電總公司大往電力裝備制造方向的核心人物。與梅鋼、淮能的關系都保持融洽的同時,機電總公司在胡泓偉領導之下起來、這次注入淮海電氣的業務及資產、人員最為龐大。
最終組建的淮海電氣,雖然擁有五十億的凈資產、擁有分支公司及大中型制造工廠十六家,也覆蓋電站及輸配電設備產業大半的產品,置入的省電力儀表研究所也有相當強的科研實力,單就規模跟競爭力還是遠不能跟國內外一流電力設備制造商的。
淮海電氣組建后,沈淮直接參與的工作,就是推動在秦江區國際產業園以西、以淮海電氣為主體,與秦江區合作建設電力設備產業園。而在淮海電氣正式組建之前,沈淮就著手尋找海外電力設備制造商進行技術引進、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廣泛合資合作。
無論是淮能、東江電力此前接觸、有業務往來的海外電力設備制造商,還是看好淮電東送背后、淮海省及周邊地區巨大電力設備市場需求、看好淮能及東江電力的海外電力設備制造商,都是有積極意向與新成立的核心業務更明確、技術、資金、人力資源更密集、更具優勢的淮海電氣展開密切合作的。
在十月上旬,在電力設備產業園奠基的同時,淮海電氣就有四家大型電力設備及線纜合資廠在產業園破土建設,為淮海省以及徐城市新增3億美元的新增引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