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樘話說到這里,已是氣喘吁吁,他虛抬起手,慢慢道:“朕為政多年,這些年來,國庫豐盈,軍備也漸漸充實,百姓們安居樂業,這是善政。大文學”
“可是呢,朕也有許多失政之處,弘治七年,廣西民變,雖說這是因為當地土官官逼民反,可是說到底,可是朝廷識人不明,是朝廷的過失,也是朕的過失。弘治九年的時候,淮河大患,沿岸十幾縣受害,也是因為朝廷賑濟不及時,以至生靈涂炭,這……”
朱佑樘語氣顯得很是平淡,繼續道:“這也是朕的過失,這些過失,哪一次不是傷亡數百數千,朕有大過啊。朝廷清明,天下太平是諸公的功勞,為政有失是朕的過錯,朕有大過,就必須罪己,來人,把那份旨意先念出來。”
一個太監小心翼翼的站出來,拿出一份中旨展開,隨即道:“朕以幼沖,奉承洪業,不能宣流風化,而感逆陰陽,弘治七年,廣西民變,官府進剿,兵民死傷千人,此朕罪其一。弘治九年,淮水破堤,百姓饑荒,更相啖食,此朕之罪二也。弘治十五年,寧王反,江西動蕩,禍及者不計其數,寧王心懷不軌,朕竟不能察,以至生靈涂炭,此朕之罪三。此三罪禍及者不計其數,朕德不類,不能上全三光之明,下遂群生永懷悼嘆,若附淵水。咎在朕助不逮,朕甚愧之……”
眾人聽了,哪里還坐得住。紛紛從座椅上起來,道:“君辱臣死,陛下罪己,臣等萬死莫贖。”
朱佑樘神色越來越疲憊,慢吞吞的道:“和你們無干,這是朕的過失,朕有失德之處。因此才有上天jǐng示,才至下罰無辜百姓,是朕誤了他們。這是朕的過失。”
“朕有功也有過,功過不能相抵,因此朕的喪事一切從簡。大文學不可奢靡無度,朕此去心中總是放心不下,皇后乃婦人,太子又尚屬幼沖,還需諸公竭力輔佐,以事朕之心事太子,諸公可愿受朕之所托嗎?”
劉健老淚縱橫,率先道:“老臣敢不竭力用命。”
李東陽和謝遷道:“微臣接旨。”
其余人也紛紛點頭。
朱佑樘才戀戀不舍的看著朱厚照,一字一句的道:“那么,太子朱厚照。你跪下來,接旨意吧。”
朱厚照嗚咽抽搐著拜倒在地,哽咽的道:“兒臣接旨。”
方才那宣旨的太監又拿出一份圣旨來,朗聲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先皇驟崩。歸于五行,朕承皇天之眷命,列圣之洪休,奉大行皇帝之遺命,屬以倫序,入奉宗祧。朕享國十五年。政有得失,而今亦見崩兆,行將就木,于弘治十五年十二月十六頒詔,曰:太子朱厚照雖以幼沖,且恭且順,為人純孝,深肖朕躬,必能克繼大統,揚祖宗宏,敕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制度,持服二十七rì,釋服布告中外,咸使聞之,欽此。”
太監將圣旨的頒布時間念完,隨即拜倒在地,雙手將圣旨高高拱起,等候朱厚照接旨。
可惜這時候朱厚照已經泣不成聲,趴在地上哭的死去活來,哪里還顧得上這個,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頓時覺得有些不妙,這是傳位的詔書,按理太子必要速接的,圣旨到手,太子殿下便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了,可是太子這個樣子,似乎大為不妥,于是劉健不禁咳嗽一聲,道:“殿下節哀。”
朱厚照此時再也忍不住,只顧的大哭,眼淚流了一地,哪里聽得見什么。大文學 柳乘風見不是辦法,連忙站起來,去將朱厚照扶起,道:“殿下請接旨意。”
柳乘風說話的功夫,輕輕的掐了朱厚照一把,朱厚照才不得不回過神來,滿面淚痕的去將太監手中的圣旨接過,口里卻不知該說什么。
原本這個時候,太子應當說兒臣接旨意,兒臣必如何如何之類,可是太子不吭聲,柳乘風于是忙道:“太子接旨意了,殿下純孝,必能承大統,歸心四海,吾皇萬歲,殿下千歲。”
他這一喊,眾人只能跟著喊,大家都知道這么做有點壞了規矩,可是現在柳乘風找了個臺階,這個節骨眼上也不是計較的時候,所以索性借坡下驢。
躺在榻上的朱佑樘凝視著朱厚照,勉強笑了笑,道:“太子好好用命吧,不要愧對祖宗,不要愧對朕。”
他沉默良久,又道:“朕封楚國,可是楚地非蠻荒之地,其民亦是我大明百姓,楚王更是宗室近親,楚王也聽旨吧。”
柳乘風呆了一下,此時也不知如何是好,皇上這個樣子,臨末了居然還有第三道旨意,他此時心里本來就陰郁,可是長久以來已經養成了、不被情緒影響自己的克制,連忙道:“兒臣接旨。”
那太監拿出第三份詔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楚王柳乘風亦宗室親近,侍奉朕雖短促六年,勞苦功高,克己守禮,乃朕只腹心也。楚地雖遠,然其國王親近于朕,朕思慮再三,敕其為楚親王,楚亦為大明血脈一體之國,楚之兵戈事,亦大明兵戈事,命柳乘風世鎮南藩,永葆大明南疆,南洋諸政,皆歸其國署理,不得有誤。”
這份詔書,實在是打了所有人措手不及,因為在此之前,所有人只是以為皇上只會有一道詔書,而這份詔書幾乎所有人都能猜度出內容,無非是傳位而已。
可是一開始先是頒了一道罪己詔,其后又是一道針對楚國的詔書,實在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詔書里的內容其實很簡單,無非是給了楚國一個身份,即血脈一體之國,這名字看上去似乎玄乎,其實里頭的玄機卻是不少,在大明的藩國里頭,大多都有兩個待遇,一種是朝鮮、安南這樣的,大明敕其為永不征伐之國,即只要他們不腦子發熱想要拔胡須,大明是絕不可能對它們動刀兵的,在法理上,大明朝給了他們這個待遇。
還有一種藩國,則只是敕其國王,贈其金印,這種藩國如倭國還有真臘之類,屬于最疏遠的歲貢國了,大明朝對他們沒有義務也沒有權利,他們自己管自己,只要年年歲貢,朝廷也沒興趣搭理他們。
可是現在這個血脈一體之國卻還是第一次出現,到底是什么待遇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不過其實也未必摸不著頭腦,因為在圣旨的后頭已經寫明了,即所謂楚之兵戈,亦大明兵戈,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永不征伐了,而是一種類似于攻守同盟的合同,楚國如果認為誰是敵人,那么大明朝廷的敵人也就多了一個,楚國在南疆若是與誰開戰,那么大明朝有應盡的協助義務,楚國的安全完全得到大明的保證。
更重要的是,大明朝還給了楚國一個任務,那便是世鎮南疆,這里頭的貓膩可就更大了,也就是說,楚國成為了大明在南洋的代表,南洋各國要和大明打交道,就必須經過楚王,楚王成了大明朝在南洋的代理人。
其實劉健這些人一猜就能猜中這其中的貓膩,皇上還是放心不下,楚國是封了,可是不要忘了,楚國是真正的小國寡民,其疆域不過三個府,所轄的縣也不過十幾個,人口至多也不過六七十萬戶,再加上柳乘風這家伙橫行慣了的,在大明朝廷里頭就一向天不怕地不怕,到處的得罪人,這么一個人去了楚國就藩,估計過不了多久就要把南洋諸國得罪個遍,到時候惹惱了那些番人,人家可不會和你講道理的,這一點朝廷深有體會,到時候這柳家只怕非完蛋不可了。
所以皇上才鼓搗出這么個東西來,給楚國一個血脈一體的名號,算是在名義上給了楚國一個保護,而讓楚國作為大明朝在南洋的代理人,其實就是給了楚國一個特權,至少各藩國們多多少少得巴結一下這柳家才是。這柳乘風張狂一些,有了這道圣旨,多半南洋諸國也不得不包涵。
柳乘風仔細把這圣旨琢磨了一遍,心里也能體會到皇上的愛護之心,連忙熱淚盈眶的道:“微臣接旨。”
朱佑樘此刻已經最后一絲氣力也剝離出了體外,最后一點元神也因為被方才消耗一空,現在所有的事總算都安排妥帖,于是呢喃道:“朕該說的也說了,該說的都說了,說了之后朕也就能放心去見先帝,去先太祖了,諸公……諸公……”
他說到這里,口里只是微微張合,再也發不出聲音,張皇后最先把持不住,已是撲了上去,道:“皇上……皇上……”
正心殿里,在沉默之后,陡然傳出哭聲,這哭聲綿長又哀怨,悲傷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