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弟兵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斜風

第三百一十九章子弟兵第三百一十九章子弟兵  技校居然會出現學生不足的問題,這是馬千竹從來沒想到過的問題。

  在馬千竹原有的宏大規劃之中,第一期生要招滿十二個學生隊,每個學生隊都要招滿六十名。

  他辦校的經驗很有限,因此他直接比較的對象就是善葉軍校,善葉軍校第一期是六個學生連的規模,一個政工干部連,兩個步兵連,一個炮兵連外加兩個代訓的行政干部連,比以后的軍校二期生、三期生數量都要多。

  因此馬千竹也是準備參照善葉軍校這套體系,只是技術人員有特殊性,不可能象軍校生那樣一個連容納下一百三十四名學生,因此他大筆一揮,改成十二個學生隊,每個學生隊都要招滿六十名。

  原本馬千竹以為自己門前必然會被擠爆,對于普通民眾來說,這樣免費受教育的機會可不多,他在招生簡章已經說得很清楚,免費提供吃穿住宿,每年發一套春裝與一套秋裝。

  只是沒想到他的招生報簡貼出去以后,除了起初兩天之外,整個技校的門口可以用門口羅雀來形容,到現在還就是有一百一十名來報名,才夠兩個班而已。

  而馬千竹為了技校的教學質量,已經準備好了一百六七十名教師與教工,看到這幅場景,他心驚了大半。

  把技校辦好了可是柳暢交代下來的重點任務,如果在他馬千竹手上搞砸了,那豈不是這前途盡毀了!

  而且這技校學生太少,馬千竹原本或許可以推到學員對于虹軍不信任這一點上去,可是同樣是學校招生,明年樂清縣報考軍校的幾十個名額爭奪已經到了白日化的程度。

  每個鄉正手里的兩個名額,加上知縣、縣丞的推薦名額都不夠用,許多人都建議陸平去柳暢那邊爭取一下,不管怎么樣,樂清這地方是紅巾軍起家的地方,是首善之區,怎么也得多給幾個名額。

  可就是樂清縣,同樣是虹軍重工業發家的地方,到現在不限制的招生,也不過是招了五十多人而已,與民眾對軍校的追捧完全沒法比。

  還好馮思賢、陸平、金佩綸等一眾虹軍高級干部都過來幫馬千竹的忙了,他們開了一個小會,準備把一鵬技校的事情辦好--不管怎么樣,第一期至少也得四個班,每個班就算五十人,也得兩百名學生啊!

  陸平作為樂清知縣,比較熟悉地方,他說道:“現在軍校太熱了,技校太冷,這種情況是不正常的,我問過,關健是軍校生一畢業出來就是見習排長了!”

  軍校生一期生就是一個很好的典型,他們學習了兩三個月,畢業以后就是見習排長,排長不在的時候就可以直接代理排長,而有些單位排長因各種各樣的原因離任,見習排長就立即接任了。

  對于普通民眾來說,沒有比這個更快出眾頭地的方法了,雖然二期生以后進軍校變得艱難起來,而且訓練時間已經逐漸延長,而且行伍出身的干部往往更具一些優勢,但是大家還是渴盼進軍校。

  只要幾個月就能統帶四五十人甚至幾百人,這樣的機會在別的地方都不到,因此陸平建議:“我們培育出來的是技術人員,不可有見習排長這個待遇,但是特別優秀的,可以讓他們帶一帶小工!”

  “嗯!”馬千竹現在已經急得火燒眉毛,什么建議都可以采用:“他們畢業了,就是正式的老師傅了,前程無憂,我還可以再加碼!”

  “原本每人包吃包住,一年發兩套工裝,現在改了,包吃包住之外,還發給一部分生活費,一年發四套工裝,分配出去以后,優先晉升。”

  “這可要與鄧肯鄧洋人談好。”那邊金佩綸答道:“鄧洋人答應下來,我們才能開這樣的承諾。”

  金佩綸作為瞿振漢的軍師,又投奔到虹軍這邊來,地位比較怪異,無論是葉娘子還是柳暢都沒有給他正式的任職,只是讓他這段時間先協助馬千竹把技校辦好,事后另有任命。

  金佩綸也知道這技校看起來簡單,但柳暢把自己派過來絕不會是那么簡單,技校辦好了,那就是一件大功,柳暢也有機會安排自己到更好的位置上。

  因此他辦技校辦得格外用心:“還有,光提高待遇也沒用,看看這次來的都是世家子啊!”

  原本在馬千竹的規劃中,這樣的技校對于吸收農村中農與貧農子弟是無往而不利的,他們貧窮而且缺乏受教育的機會,一聽到有免費就讀的技校就踴躍而來。

  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現在報名參加一鵬技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地主的子弟,尤其是大地主和中小地主的子弟最多,他們對于鍋駝機和一切改進效率的機械極感興趣,同時也希望把這些機械用在自己的產業之上。

  在這種情況,待遇問題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貧民子弟更渴望的是躍居于眾人之上,因此他們更渴望軍校,而地主子弟的想法就復雜得多了,他們更關注的是自己的家族。

  何況在對待鍋駝機這問題上,已經看出兩種子弟的不同之處,貧民子弟是心懷恐怖,敬畏而不敢接觸,而地主子弟則是渴盼而期望著能親自上手。

  因此金佩綸提出自己的看法:“有那些珍藏的新機器拿出來給大家見識一下,告訴他們,這都是他們要學的東西,學到這些東西,利國利民利家!”

  西方的工業革命之后,已經將中國拋棄了幾百年之后,有太多的東西能改變學生的命運:“告訴他們,在學校呆得越久,學得越多!”

  這個主意好,馬千竹拍手稱快,那邊馮思賢也說道:“黃巖、太平那邊,我的舊關系,我就他們送幾十個合適的學生來,不過千竹,你現在這個等學生的法子,有一個班的學生就開一個班的課,盡快培育出來技術人員才是關健。”

  他補充了一句:“現在一百六七十人都在等著學生,而你們不搞點成績出來的話,別人怎么會把學生送上來!”

  馬千竹表示同意:“就這么辦!”

  這個小會議開得很成功,在十幾天之內,馬千竹就湊足了六個班的學生,其中甚至還有個別女生前來報名,又給女生開設了一個女生語言班--這是馬千竹以后十分驕傲的事,一鵬技校比善葉軍校的女生班整整早了八個月。

  而其中來的最多的是蘭溪的學生,通過周益世的關系,一個小小的蘭溪縣來了四十七名學生,除了技校所在的樂清縣,沒有一個地方的學員人數能超過他們,而他們很抱成了一團,這就是后來工業技術界所謂“蘭溪派”的起源。

  馬千竹的報告出現在柳暢的桌子上是三天之后的事情,雖然臺州與寧波之間已經架設了電報線路,但是這樣非緊急性的報文是不會出現電報線路上。

  那時候柳暢剛從寧波城內回來,他剛剛為這次拖廷已久的改編定下了基調。

  全軍劃分為地方部隊與主力部隊兩個層次,主力部隊是三個負責機動的步兵旅--龍槍旅、楠溪旅與磐石旅,每旅兩團,而在三個旅之外的步兵團、步兵支隊則成了各個州府地方部隊中的機動部隊,而獨立步兵營、步兵連則是地方部隊的守備部隊,再往下則是鄉兵排與基干民兵連。

  這次改編將在浙江與福建兩地展開,這次改編完成之后,虹軍的某些部隊就可以從守備任務中分離出來,成為真正的拳頭部隊了。

  因此石汀蘭只是稍稍提及了這份報告:“馬千竹副校長在樂清有報告說,技校的開設已經排除了種種阻礙,走上正軌,甚至還設了一個女生班!”

  “嗯?”柳暢對于這件事卻投入了很大的關注:“李元度到哪里?有沒有僧王的動向?”

  “都還沒有進入浙江境內!”石汀蘭報告的是之前的情報匯總:“情報部門匯報,李元度尚在江西境內,而且能不能順利援浙還是末知數,我哥哥在湖北江西都干得不錯!”

  這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石達開經略江西,這次攻勢一直持續到一八五六年初,太平軍幾乎全取江西,打得曾國藩困守南昌,在這種情況下,曾國藩會不會放李元度的安越軍八營,著實是一個很大的變數。

  “那就是剩下僧王?我不懼他,雖然我更想勝保勝宮保過來。”柳暢說道:“準備去一趟樂清,現在電報通到哪里了?”

  “到臺州了!”石汀蘭答道:“過了臨海要用驛馬傳遞,但是路線不遠,指揮上沒問題,不過……阿暢,你為女生班過去?”

  她覺得柳暢這個理由實在太荒唐了些,柳暢卻回答說道:“善葉軍校我是校長,軍校出來的子弟兵我掌握得住,一鵬技校我也是校長,這也是我的子弟兵,縱便我假手馬千竹去辦,但是他們還是我的子弟兵!”

  “至于女人,到了我這個地位,都有三位娘娘了,還會關心幾個鄉下的小姑娘?”

  柳暢心中只有一個信念。

  那就是我的子弟兵,誰也奪不走。

手機閱讀請進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