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十八章 東線突破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天下梟雄

  凝望著隋軍三千重甲騎兵殺進唐軍大陣,李靖慢慢瞇起了眼睛,眼睫毛上掛著的水珠子連成一片,使目光有些模糊。

  但李靖并沒有擦去水珠,他的思緒卻飛向南方,能不能攜此戰之威,大軍一路南下,殺入荊襄?

  他知道唐軍在荊襄的人數不多,基本上和他相仿,估計也是臨時從巴蜀調來,這是一次機會。

  李靖骨子里非常自負,但這次中原大戰,他卻將楊元慶佩服得五體投地。

  整場戰役的戰略部署都是楊元慶一手策劃,他就像一個謀定而后動的弈棋高手,思慮全局,步步連環,用一種明謀將唐軍漸漸逼入絕境。

  尤其利用竇建德和宋金剛的矛盾,巧施反間之計,挑動竇宋之間的戰爭,解除了河北的后顧之憂,使秦瓊之軍投入中原戰役,從而隋軍兵力超過唐軍,奠定了最終勝局。

  在這場兩線同時進行的戰役中,楊元慶制定了東攻西守的策略,東線作戰,西線對峙,將精兵集中在東線,而西線則是稍弱之兵。

  正是這樣的戰略安排,使李靖率領的四萬精兵都是跟隨楊元慶多年的老兵,戰斗經驗豐富,是整個隋軍的精銳。

  在春天攻打竇建德的戰役中,他們也參戰了,正是他們從側翼殺入竇建德軍大營,一舉擊潰了竇建德軍。

  相對于楊元慶的大氣揮灑的戰略布局,李靖更精于戰術布兵,盡管他們已經兩次大勝唐軍,但他對唐軍依然沒有一絲輕視。

  唐軍的裝備同樣精良,或許他們作戰經驗略遜一籌,僅僅強于劉武周的軍隊,和隋軍相比還是相差甚遠。

  但他們訓練很好。陣容整齊,使他們在陣型上有著高人一籌的作戰能力,所以李靖才使用重甲騎兵沖亂唐軍陣型。

  李靖注視著重甲騎兵的沖擊,當重甲騎兵將兵車撞得粉碎之時,他立刻喝令,“騎兵準備!”

  戰旗揮舞,兩萬騎兵刷地提起了長矛,動作整齊劃一。表現出了高超的軍人素質。

  “列隊沖擊!”

  兩萬騎兵分為一百列。每列二百人,間距一丈,隊列整齊,仿佛經過周密丈量過一樣,除了長矛外,他們每人還配有五支短矛。每支短矛重約七斤,用精鐵打制,靠臂力投擲遠。二十步外距離刺穿敵人。

  這是隋軍在雨中無法使用弓箭時,用來遠程殺敵的另一種利器。

  騎兵開始發動了,雙手執矛。戰馬奔騰,喊殺聲震天,手中的銳利的矛尖在初升的霞光下熠熠閃爍著紅光。

  這支擔任沖擊中軍任務的騎兵是隋軍最精銳之軍,最早是豐州軍,長年與突厥人作戰。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

  他們配備著精良的騎弓,有效殺傷射程有百步之遠,唯一的缺點就是雨中無法使用,為了彌補這個弱點,每名隋軍又配有精鋼打造的短矛五支,適合短距離投射,其次便是刀、長矛和盾,裝備齊全。

  三千重甲騎兵殺進了唐軍大陣,在唐軍陣營中橫沖直撞,不斷撕裂唐軍的防御陣型,殺得唐軍尸橫遍野,哀嚎滿地。

  盡管李孝恭是第一次和隋軍作戰,也是第一次和重甲騎兵交鋒,但豐富的作戰經驗使他一眼便看出了重甲騎兵的優勢和弱點,也看出了李靖的作戰企圖。

  重甲騎兵主要是用來沖擊陣腳,抵御弓箭,但今天沒有弓箭,使他們沒有發揮出最大優勢,但他們弱點就是不能持久,他們不可能反復在軍隊中沖擊,必然是直接沖過敵陣遠去。

  很顯然,這支重甲騎兵只是一個誘餌,吸引唐軍的注意,真正的威脅是后面的騎兵。

  后面的兩兩萬騎兵已經如驚濤駭浪般殺來,李孝恭臉色有些變了,能在快疾的奔跑中依然保持著整齊的隊列,連唐軍的關隴騎兵也不到。

  顯然他們整體配合十分嫻熟,僅從這一點,這就是一支前所未見的勁敵。

  其次他們沒有使用弓箭,每人卻擁有多支短矛,在短矛之外又有一桿長矛,由此可推斷,短矛是他們的投擲武器,盡管短矛的射程上不如弩箭,可在近距離投擲,殺傷力驚人。

  而且他們的馬很健壯,高大強健,這比河隴的青海馬還要厲害,這是從突厥馬中精挑而出,明顯比唐軍的河隴馬還要快上一籌。

  從這支精騎兵身上,李孝恭忽然意識到了楊元慶的戰略,從一開始,楊元慶便戰略重點放在東線,他自己率軍在西線不過是個幌子。

  這就像反用田忌賽馬,以上馬對下馬,用他最精銳之軍來對陣力量稍弱的襄陽唐軍,以保證絕對取勝。

  而他自己卻領弱軍在西線虛張聲勢,利用秦王保存自己實力的心態,對峙而不打。

  此時李孝恭有一種被對方玩弄于股掌的痛感,只是他沒有時間去體會這種被玩弄的羞辱。

  他必須要尋找到對方的弱點,集中力量打擊,否則此戰他撐不過一個時辰。

  李孝恭看不出隋軍騎兵的弱點,但他卻想到了唐軍的優勢,他高聲喝喊:“恢復陣型!”

  唐軍軍旗揮動,戰鼓隆隆,開始迅速調整陣型,這就是唐軍最大的優勢,訓練有素,他們迅速集結,重新恢復了被重甲騎兵沖亂的陣型。

  這種陣型并不是什么特殊的結構,而在于兵要找到將,將要找到兵,校尉要指揮旅帥,旅帥要統領隊正,保證軍隊作戰體系的完整。

  此時唐軍已經不在意重甲騎兵的威脅,將整個注意力都轉到即將殺到的隋軍騎兵上來。

  唐軍一萬五千關隴騎兵也緩緩向前推進,一手執長矛,一手舉巨盾,用兩腿控制著戰馬,保持著嚴密地陣型,兩軍越來越近,嘶聲吶喊聲交織成一片。鼓聲隆隆作響,鼓舞著各自士兵的士氣。

  兩百步.....一百五十步....一百步,隋軍已經沖入唐軍弩箭的殺傷范圍。

  但在密集的雨霧中,唐軍沒有弓弩射擊,李孝恭一聲令下,唐軍刷地舉起長矛,準備迎接隋軍的第一波沖擊。

  李靖并沒有急于下令投矛,他目光銳利的盯著唐軍的盾。仿佛看透了這些盾牌。這些盾牌是無法抵擋住隋軍的鋼矛。

  五十步了,李靖還是沒有下令,不少隋軍大將的手心都浸出了冷汗,這是他們多年作戰從來沒有遇到,攻擊方竟然用短矛發動遠距離投射,這是李靖的戰術發明。

  這時。隋軍陡然加速,而唐軍騎兵也迅速向后退,唐軍隊列的間距開始拉大了。這也是李孝恭的聰明之處,在最后關頭將間距拉開,這樣隋軍短矛的殺傷面積就小了。

  戰馬奔騰。隋軍騎兵呼喊著向唐軍鋪天蓋地殺去,三十步,李靖戰刀一指,大吼一聲:“投射!”

  鼓聲如雷,前面數排隋騎的千支短矛倏地投射而出。千支短矛投射出千百道拋物線,短矛如勁雨,呼嘯著向唐軍騎兵群刺去。

  盡管李孝恭已經想到短矛的厲害,但最終戰果還是讓他痛苦地閉上眼睛。

  強勁的鋼矛交織成了一片密雨,在空中飛舞,聲勢駭人,刺穿了唐軍騎兵的盾牌、射穿了鎧甲,直透身體,戰馬撲地摔倒,騎兵慘叫著從馬上摔倒,瞬間人仰馬翻,近四百人被射翻。

  兇猛的投刺令唐軍士氣為之一挫,緊接著又是千支短矛投射而出,密集地刺入唐軍騎兵中。

  短短兩輪短矛投射,唐軍便損失了近八百人,就在兩輪短矛投射完畢,兇猛的隋軍騎兵瞬間沖進了陣腳已亂的唐軍大陣之中。

  隋軍顯然沒有打算和唐軍集體混戰,他們以百人為一隊,各自靈活作戰,盡量用短矛的威力打亂唐軍陣腳。

  他們時而互相配合,溶為一體,時而分散開來,各自作戰,雖然看似散亂,但仿佛有一根繩將他們牽在一起,這根繩子便是隋軍的指揮旗,旗幟不斷變幻出各種組合,指揮著隋軍的進攻節奏。

  而唐軍精良的訓練使他們陣型不斷被隋軍打散,又不斷聚合,頑強地抵抗隋軍的進攻。

  隋軍靈活作戰方式和密集一致的矛雨,先大量殺傷敵人,然后瓦解突殺,這顯然是一種針對大集團作戰方式而設計的戰術。

  在劉武周或者竇建德這種訓練較弱的集團軍隊作戰中,隋軍這種靈活作戰十分犀利,能取得極為有效的戰果。

  但防御嚴密、訓練有素的唐軍,卻又能抵御住隋軍的這種作戰方式,兩者各自的優勢在這場騎兵大戰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時,右翼秦瓊的五千騎兵和左翼羅士信的一萬長矛兵也掩殺而上,他們也同樣攻擊唐軍的兩翼。

  兩支大軍在茫茫的雨霧中鏖戰,泥濘的地上和無數處水潭使這場戰役打得格外疲累。

  此刻唐軍五萬大軍已全部壓上,而隋軍還有兩萬人在等候命令。

  盡管隋軍并沒有全線壓上,但唐軍的敗象便已經漸漸呈現,首先出現問題之處是唐軍的一萬刀盾軍,他們對陣秦瓊率領的五千騎兵。

  兵種的劣勢和隋軍靈活的小規模多點進攻,使唐軍的陣腳開始亂了,他們也漸漸變得和隋軍一樣小規模作戰,他們這是真正的各自為陣,沒有統一指揮,沒有互相配合,顯得凌亂不堪,唐軍刀盾軍已明顯處于下風。

  這時,李靖見時機已到,他立刻下令:“射火箭!”

  一支火箭騰空而起,拖著長長的黑煙從空中劃過,唐軍身后的黑松林里忽然殺出了三千隋軍重甲騎兵,他們隊列整齊,排成一個完整的方陣,戰馬疾速,殺氣沖天,向左翼一萬刀盾軍身后席卷而來。

  隨著隋軍這支最犀利的生力軍殺出,隋軍前后夾擊,唐軍刀盾兵終于支撐不住,士氣崩塌,開始潰退了。

  三軍作戰最講究協調,絕不能被斬斷一條腿,只要其中一支重要軍隊潰敗,這種潰敗就像最兇猛的病毒,瞬間傳染給全軍。

  隨著唐軍左翼刀盾軍的率先潰敗,李孝恭的軍隊隨即全面潰敗,這場中原大戰的最終于來臨。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