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du,,返回首頁 txt
聽的貞武這話,張鵬翮四人神情都是一凝,歷來朝廷賑災,都是地方官員借機抹平虧空,侵吞、克扣賑濟錢糧的大好機會,賑濟錢糧從戶部撥出,督、撫、司、道、府、州、廳、縣基本是層層截留,下到坊廂、市鎮一級已經十去其五,而后還要遭受一眾小吏克扣侵吞,最終落到災民之口的,不過十之三、四。
此等弊端,積習已深,而且牽扯甚廣,各部院大員官吏皆有好處,四人雖是心知肚明,卻也無人敢進言,便是號稱‘官屠’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趙申喬也不敢去揭這個蓋子,那得罪的人可就海了,而不是一個二個。
貞武掃了四人一眼,沉聲道:“此次賑濟,錢糧皆豐,未免一眾齷齪官員上下其手,層層截留,侵吞克扣,令富寧安及戶部、刑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四人總攬賑濟事宜,從都察院十五道監察御史、六科給事中抽調三十人,另從國子監抽調二百名品學兼優之監生分赴各府州縣鎮進行監督。敢有從災民口中奪食者,不論官吏,滿門抄斬,此例著為永例,記入《大清會典》、《戶部則例》。”
四人聽的心里都是一緊,康熙是以寬為政,這主子看樣子可不象是寬仁的主,可千萬別行苛政,這主子可正是風華正茂,身體又好,隨便也能做個三、四十年的天下,若是實行苛政,康熙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寬松氛圍可就一掃而光了。
見四人呆怔著,貞武不由臉色一沉,道:“怎么,斷了你們的財路?”
四人皆是嚇了一跳,因為旨意中有富寧安的差事,他也不敢多想,急忙磕頭道:“奴才尊旨。”
施世綸則叩首道:“小忠,大忠之賊也,小利。大利之殘也,小慈,大慈之賊也。侵吞克扣嗷嗷待哺之災民錢糧,旦遇大災。必然導致無數災民餓斃,對此等喪心病狂之官吏,不能以常理度之。皇上此舉實乃大仁之舉。”
見施世綸如此說,張鵬翮忙躬身道:“皇上,對侵吞克扣賑災錢糧之官吏,微臣亦毫無憐憫之心,其罪確實當誅。然其家人何辜?微臣懇請皇上只誅首惡。”
王項齡亦是緊跟著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微臣竊以為,犯過之官吏,當按《大清律》依律懲處。”
聽的這話,貞武不由瞥了一眼這兩個心腹大臣,微微沉吟,才緩聲道:“朕非是殘暴之人。亦不愿推行苛政,但侵吞克扣賑災錢糧已是積重難返,不如此不足以震懾一眾貪官污吏。不如此不足以讓他們心生敬畏,官吏是人,災民也是人,一人侵吞可能導致數百人甚至上千人餓死,這對災民不公平!”
說著,他又看向富寧安道:“最重要的還是監督,既是對災民負責,也是對官吏負責,朕之所以要派譴國子監的監生分赴各地監督,便是因為他們未沾染官場的惡習。不會官官相護,不會欺上瞞下,心中還有絲天良未泯。經歷賑災對他們也是一種鍛煉,讀萬卷書,不如行百里路,讓他們多了解一下民生。對他們對朝廷都有益處,對這些監生,要嚴令地方加以保護。”
富寧安此時哪里還敢多言,忙躬身道:“微臣尊旨。”見氣氛沉悶,他抬起身,便有意的引開話題,道:“皇上,此次輸捐,有各商號和鹽商帶頭,必然應者如云,自然少不了士紳富戶,朝廷已經多年沒有捐納,又恰逢皇上改元,能否開納以鼓勵輸捐?”
一聽這話,施世綸不由暗罵他糊涂,一開納,豈不是把皇上的功勞抹殺的干干凈凈?
聽到捐納,貞武的心思立時是被吸引了過來,捐納制度是朝廷選拔官吏的重大途徑之一,與科舉、蔭襲、保舉并行。這一制度可謂是大清的一大敗筆,大清之亡與這一制度也不無關系。
貞武之前也未想到富寧安會突然冒出這個話題,對于捐納,他是深惡痛決,不過,他卻是沒有急于表態,捐納始于順治,康熙也曾幾次開納,此事他不能貿然表態,至少不能太急進,微微沉吟,他便掃了張鵬翮、王項齡、施世綸一眼,道:“你們是何看法?”
施世綸立即不假思索的開口道:“回皇上,微臣以為不妥,如今朝廷并不缺錢,再說,此次輸捐無須開納也足以籌集大筆善款,何須節外生枝。”
張鵬翮、王項齡兩人對這個問題也是始料不及,皆是沉吟不語,見這情形,貞武不由微覺奇怪,這捐納難不成還另有名堂?他瞥了兩人一眼,點名道:“王項齡,你是何意見?”
見貞武點到自個頭上,王項齡忙躬身道;“捐納制度始于世祖章皇帝,太上皇討伐‘三藩’之亂時,因度支一時不繼,曾經開納,允許士民納貲捐官,復因西安、大同饑饉和修浚永定河及增置通州倉厫,數開捐例,數次捐例,除了翎銜、封典、加級記錄外,不僅可以捐知縣,還可捐道、府實缺官。
為平‘三藩’和賑濟西安、大同饑饉兩件事開納,是因為朝廷財力緊張,周轉不繼,但修浚永定河及增置通州倉厫卻并非急務,而且當時國庫頗有盈余,微臣對此亦頗為費解,想來太上皇此舉頂有深意。”
聽的這話,貞武不由微微一楞,這捐納制度還真是別有用意?康熙再怎么說,那也是一代賢主明君,不可能如此短視,在國庫充盈的情況下還為區區數百萬兩銀子開捐納官,他不可能看不到捐納的危害,為何還要先后數次開納?這背后有何深意?難不成還有不得已的苦衷不成?
張鵬翮聽的這話,卻是暗罵了一聲“滑頭。”這王項齡非是不知情由,而是看出貞武對捐納不喜,有意回避,卻又挑起貞武的興趣,讓自己來出頭解說。
暗自腹誹了幾句,張鵬翮便抬頭看了貞武一眼,見他眉頭微皺,心知他不知道這段公案,為捐納一事,當初在朝堂之上曾經公開辯論過,持反對意見的,便是以王掞。(。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