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德軍撤下來換美軍上 對于各國陸軍而言,穿甲彈一直是用于對抗敵方坦克的主力彈藥。放眼全世界各國的主戰坦克,基本上都在使用線膛式的坦克火炮,因為滑膛炮發射出去的炮彈穩定性差,原本機動作戰當中的坦克其射擊精度就不高,如果再采用滑膛炮的話,命中率就更低了。
對于坦克而言,在選用滑膛炮和線膛炮的坦克炮之間處于兩難狀態。滑膛炮沒有膛線、結構簡單,因此膛壓高、炮彈炮口初速高,最適合發射穿甲彈了。但其沒有螺旋膛線使得準確度大大降低,雖然中華帝國在滑膛炮坦克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各方也想模仿中華帝國陸軍的滑膛炮坦克,只可惜他們沒有掌握這方面的技術,同時他們也沒有中華帝國那么有錢去為坦克安裝精準的光學瞄準系統,因此只能依靠線膛炮來提升精準度。
如今中華帝國開發出了穩定尾翼脫殼穿甲彈,這種新式炮彈能夠大幅度提高炮彈的飛行穩定性,這樣一來滑膛炮在精準度方面也不弱于線膛炮了。而顯而易見的是,滑膛炮的高膛壓能夠發射更強大殺傷力的穿甲彈,加之其生產工藝簡單,其優勢已經非常明顯了。
王辰浩、張自忠一行人跟著楊兵一起來到另外一個靶場,幾個頭發花白的炮彈專家在十幾個助手的協助下,正在對最新型號的穩定尾翼脫殼穿甲彈進行實彈測試。
王辰浩的到來令他們非常高興,紛紛爭先恐后的為王辰浩等人進行解說。
炮彈專家菲爾普斯李是東西方的混血兒,他的外貌除了黑頭發外其他方面都跟西方人無異,但卻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他在穿甲彈方面的研究已經超過二十年了。能夠研制出穩定尾翼脫殼穿甲彈是得益于一次偶然,菲爾普斯在對最早的滑膛炮進行研究時,助手的一次失誤將兩發圓形的實心炮彈裝進了炮膛內。結果開火后。一發炮彈正中靶紙中心。
這個現象被菲爾普斯敏銳的觀察到了,很快他又將兩發放了進去,并進行了多次試驗。他發現炮彈的精度較之前提高了一些。于是他試著用膠帶將一發炮彈和一塊木塊綁在了一起,結果發現炮彈飛出瞬間跟木塊分離,令炮彈的彈道變得穩定了很多。
很快。菲爾普斯向彈道學專家和物理學專家們請教,從理論上發現了其中的關鍵所在。
菲爾普斯于是加以系統化研究,而他的最終研究成果“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由最初的普通穿甲彈一步一步改進而來。
原來,穿甲彈的威力取決于炮彈擊中目標時的動能(速度、質量)和炮彈材料自身的物理特性。穿甲彈在炮膛中被發射藥加速出膛之后只受阻力和重力的作用,為了使穿甲彈在擊中目標時仍然存有較大的速度,穿甲彈在設計時就必須采用有利于減小阻力的形狀。
菲爾普斯根據基本的物理學知識,彈體越細,阻力越小。但是考慮到火炮口徑是一定的,他想出了用一個輕質彈托把穿甲彈彈體夾在中間。彈托的口徑與大炮口徑一致,穿甲彈被做成細長的桿狀,出膛之后彈托由于阻力的作用自動脫落。彈體沿著炮管指向繼續飛行。這就是“脫殼”一詞的由來。
為了保證細長的彈體在飛行過程中的平穩和精度,在制造穿甲彈時。在尾部安裝有四片尾翼,成十字形排列,故稱“尾翼穩定”。
而菲爾普斯的尾翼穩定技術則是從中華帝國的暴風雪火箭炮使用的火箭彈得到的啟發。菲爾普斯很清楚動能決定于速度和質量,在速度一定的情況下,增加彈體的質量就是增加動能的另一種方式,故而穿甲彈應該由密度較大,較為堅硬,同時耐受高溫的金屬制成。這樣還可以保證彈體在與被打擊裝甲碰撞時不易彎折,碰撞產生的熱能不會降低彈體的強度。
菲爾普斯經過不斷的試驗,在穿甲彈的材料選擇上最終采用了帝國鋼鐵公司最新開發成功的碳化鎢合金彈頭。
由于穿甲彈是純粹的動能彈,完全依靠自身的動能撞擊坦克裝甲,高速穿甲彈對坦克的沖擊大大超過了裝甲的承受極限而能強行穿透。穿甲彈在穿過裝甲的過程中高速的彈芯會和裝甲發生劇烈的摩擦,使得部分裝甲熔化、并隨穿甲彈一起飛入坦克內部對人員和裝備造成損壞。
經過菲爾普斯和他的團隊多年的研究,從早期的次口徑脫殼穿甲彈已經演變成了如今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彈芯的外形近似長箭,彈身細長,直徑達到40毫米,長徑比超過20:1,彈芯尾部有尾翼,可保持飛行中的穩定性和射擊精度。這種近似長箭的外形不僅可減小飛行阻力、保持速度,而且在和裝甲撞擊時作用面小、沖擊力大,可有效的增加穿甲深度。
由于穩定尾翼脫殼穿甲彈的直徑遠遠小于火炮口徑,因此必須在彈芯上套一個彈帶才能由火炮發射,彈帶的作用是密閉炮膛,并增大彈丸的受力面積,使彈丸獲得高炮口初速。
目前菲爾普斯測試使用的穩定尾翼脫殼穿甲彈的炮口初速已經達到了1000米每秒左右,這相當于近三倍的音速,彈帶的外邊包裹著一層薄薄的銅箍,在彈丸飛出炮管的過程中銅箍會和炮管發生摩擦,在彈丸飛出炮管后,彈帶受空氣阻力的作用而分裂、脫落,剩下的箭形彈芯則保持高速繼續飛行。
在靶場上,菲爾普斯親自使用一門80毫米口徑的滑膛炮來進行對比測試,分別使用普通的穿甲彈和穩定尾翼脫殼穿甲彈。結果測試結果表明,穩定尾翼脫殼穿甲彈的射程和精度都高于普通穿甲彈,但最讓王辰浩和張自忠等人驚訝的是,80毫米口徑的穩定尾翼脫殼穿甲彈在1500米距離上擊穿了300毫米厚的中華特種鋼。
王辰浩頓時驚嘆道:“太好了!有了這種新型穿甲彈,想必德國虎碰上中國虎只有逃跑的份了!”
張自忠說道:“正好測試的也是80毫米,可以直接用于M36主戰坦克發射。德軍的六號坦克不過110多毫米而已。兩千米內都足以擊穿它!”
這時楊兵說道:“微臣剛才的意思就是建議帝國將這種新式穿甲彈出口給蘇聯,縮小口徑用于M28A3坦克使用,這樣帝國就不用直接動用M36坦克了。M28坦克就足以抵消掉德軍的虎式坦克的優勢了。”
王辰浩看向張自忠,后者想了想,于是點點頭。道:“這的確是最快支援蘇聯的好辦法!”
王辰浩于是說道:“蘇聯戰場刻不容緩,支援他們可以,但要嚴格控制技術,不能讓蘇聯人學了去,尤其要防止德國人獲取相關情報信息。”
菲爾普斯笑道:“陛下放心,這種穩定尾翼脫殼穿甲彈的彈芯需要高強度的特殊合金材料才行,目前只有帝國有碳化鎢的生產技術,就算讓蘇聯人或者德國人仿制,他們的材料工藝也做不到我們的水準。使用其他材料制成的穿甲彈芯是無法跟我們的碳化鎢相比的,差距是巨大的。”
王辰浩點點頭,道:“那就好!”
王辰浩將這件事交給了張自忠去處理。很快中華帝國大規模生產M36、M35和M28A3這三款主戰坦克所需的穩定尾翼脫殼穿甲彈。其中M28A3坦克所用穿甲彈優先生產優先供應給蘇聯紅軍。
德軍的虎式坦克一出現,就成為歐洲戰場上最強大的坦克。這種重型坦克火炮威力大,防御能力強。所以,德國的“虎”式重型坦克在蘇聯戰場上,像一群鋼鐵巨獸,炮管里噴著火焰,耀武揚威地前進,打得蘇軍滿地找牙,損失慘重。
至12月19日,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所屬的第57裝甲軍已突進到離南面包圍圈30英里以內的地方。此時,曼施泰因發現自己也有被數倍于己的蘇軍包圍的危險。于是,他決定不顧希特勒的將令,下令保盧斯立即向南突圍與第4裝甲集團軍會合。保盧斯隨即決定突圍,不過當夜他的補給遭到蘇聯空軍的猛烈襲擊,燃料損失很大,無法支撐明天的突圍,于是曼斯泰因決定延遲一天時間。
眼看著德軍就要突圍了,斯大林卻苦于無法對付德軍的虎式坦克。這時,中華帝國強悍的軍工生產能力很快將首批兩萬發穩定尾翼脫殼穿甲彈生產了出來,并立即運抵蘇聯前線,裝備給蘇軍當中的中械裝甲師部隊的M28A3主戰坦克使用,而蘇軍自己的T34坦克沒能得到這種強大的穿甲彈。
12月27日,將信將疑的斯大林決定試一試。于是他下令蘇軍裝甲部隊展開反攻。
曼斯泰因的裝甲集團軍這時犯了剛開始蘇軍輕視虎式坦克的錯誤,德軍認為他們的虎式坦克已經無敵了,所以根本不把迎面沖來的蘇軍坦克集群放在眼里。
結果,雙方再次爆發激烈的坦克大戰。蘇軍的中械裝甲部隊配備的M28A3主戰坦克憑借強大的穩定尾翼脫殼穿甲彈接連擊穿了德軍虎式坦克的裝甲,將一輛輛的德軍坦克擊毀在戰場上。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德軍感到了恐慌,無敵的虎式坦克竟然被比它低一級別的獵豹中型坦克擊毀了,這實在讓人難以相信。
但事實如此,曼斯泰因猜到一定是蘇軍又獲得了新式裝備,于是他下令德軍退回來。
而蘇軍一開始就心中沒底,不知道換上了新型穿甲彈是否管用。這些日子以來蘇軍已經被德軍的虎式坦克打得嚇破了膽,所以一開始的戰斗蘇軍都是很小心的,沒敢猛沖,這自然給了德軍后退的機會。同時,蘇軍只有少量的M28A3坦克攻擊集群有能力對抗德軍的虎式坦克群,蘇軍大多數的T34坦克攻擊集群依然處于弱勢,這樣一來,整體戰場上,優勢還是德軍的。
德軍的后退,使得蘇軍頓時膽量來了,斯大林立即下令蘇軍發動強大反擊將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一口氣擊退了150到200多公里。終于使其退回了原來的陣地。迫使德軍統帥部最后放棄解救被圍集團的企圖,施泰因的“冬季風暴”宣告失敗。
很快,斯大林格勒的氣溫再次降到零下45度。伏爾加河面的冰層逐漸變厚。因此蘇軍可以更加便利地補給己方部隊。而包圍圈中的德第6集團軍的空運補給越來越少,平均每天不到100噸。德第6集團軍瀕于彈盡糧絕的境地,口糧的分配已減到了能夠維持生活的標準之下;炮兵的彈藥開始感到缺乏;醫藥品和燃料都已經用盡;數千人患上傷寒和痢疾。而凍傷的人就更多,每天都有數千名士兵死于饑餓、嚴寒和營養失調。一些軍官試圖說服保盧斯不顧希特勒的命令而迅速突圍。但是保盧斯害怕背上違抗軍令的罪名,因此堅持按兵不動。
12月29日,保盧斯派第14軍軍長胡比中將飛出包圍圈去晉見希特勒,把第6集團軍的情況當面向元首匯報。但希特勒還是命令第6集團軍死守斯大林格勒,直到明年春天為止。
同日,由于蔡茨勒的一再要求,希特勒很清楚隆冬降臨后,德軍又要重演莫斯科戰役的悲劇了。于是同意把A集團軍群從高加索方向撤出。
轉眼到了1943年的1月,蘇聯紅軍趁著隆冬季節德軍的坦克失去戰斗力(蘇軍的坦克也一樣)的機會,利用人海戰術又發起了又一輪的攻勢。代號為“木星行動”。試圖突破頓河地區的意大利軍防線,并攻取羅斯托夫。
如果這次行動成功。德軍南部集團軍的余部將被完全圍困在高加索地區。蘇軍雖然始終未能接近羅斯托夫,但是這次行動迫使德軍與斯大林格勒包圍圈內的德軍相隔250公里以上的距離,導致德軍第6集團軍已經完全失去了增援。
1月8日,蘇頓河方面軍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中將向德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上將發出最后通牒,敦促其投降。保盧斯電告希特勒,要求準予他相機行事,被駁回。
10日,羅科索夫斯基的頓河方面軍向被圍的德第6集團軍發起了代號為“指環”的進攻,深陷重圍的德軍開始從斯大林格勒郊區向城區收縮防守。
1月22日,蘇軍占領了古門拉克機場,第6集團軍的空運補給完全運輸和傷員撤退行動的徹底中斷了。雖然食物和彈藥都極度匱乏,德軍仍然頑強抵抗,因為他們相信蘇聯人會處死投降的軍人。在斯大林格勒城中再次爆發了激烈的巷戰。相反,蘇聯人也被包圍圈中的德軍龐大的數量感到驚訝,因此繼續鞏固包圍圈。
1943年2月2日,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的保盧斯宣布投降。至此,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德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元帥,步兵第4軍軍長普費費爾中將、第51軍軍長庫爾茨巴赫中將、第295師師長科爾費斯少將等23位將官,2000名校級以下軍官和91000名極度饑餓勞累的德軍士兵被俘,約14萬人死亡,只有3萬余傷患者事先陸續空運撤出。
讓蘇軍大為驚喜并同時讓德軍極為失望的是,戰俘中包括22名將軍。希特勒對這位新陸軍元帥極為失望,并公開說“保盧斯差一步就要跨入光榮的殿堂,但是他還是選擇了退卻。”目前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日德戰俘受到嚴重的虐待導致大面積死亡。但是,據統計降的91000名戰俘中,只有6000名得以生還,并回到了故土。由于大多數士兵本身已經營養不良,缺乏醫治,加上紅軍將他們發配到蘇聯各地的戰俘營中進行強制勞動,使得大多數人死于過度勞累和營養不良。十幾位高級軍官被帶往莫斯科,用作蘇聯的政治宣傳工具。包括保盧斯在內的軍官們發表了反希特勒宣言,并向德軍部隊大肆宣傳。瓦爾特馮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將軍甚至提出從德軍戰俘中組建一支反希特勒軍隊,但是蘇聯沒有接受這個建議。
無論從什么角度評論,斯大林格勒戰役都是二戰中甚至人類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整個戰役持續199天。由于戰役規模太大,傷亡者人數始終無法得到準確統計。在戰役最后階段,德軍仍然對蘇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同時,蘇軍也幾乎消滅了德軍第6集團軍群全部和第4裝甲集團軍部分(第4軍),有41個德國師的番號被從序列表中消去,另有大量直屬部隊被消滅。
中華帝國的學者估計同盟隊在這場戰役傷亡了185萬人,其中175萬人陣亡或受傷,9.1萬人被俘。而蘇聯方面的估計為消滅同盟國部隊月250萬人。無論是哪種估計,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損失了東線南翼兵力四分之一的說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同。
然而,蘇聯方面卻付出了更為沉重的代價,蘇軍具體陣亡人數超過147萬人,有六十多萬人受傷或被俘,合計傷亡兩百多萬人。可以說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可以說吃了大虧。
在德軍攻入城區的短短1星期內,超過4萬蘇聯市民被殺,而在整個戰役中犧牲的平民人數沒有準確的統計,但可以說遠遠超過這個數字。此役,蘇軍的損失仍然要超過德軍,不同的是:德軍是被整建制消滅,戰斗力不復存在,新的部隊不經一段時間的訓練形不成戰斗力。而蘇軍殘存的部隊補充新兵,以老帶新,可以迅速形成戰斗力。
不過,在蘇聯戰場上,同盟國的實力依然對蘇聯有著壓倒性的優勢。各同盟隊在蘇聯戰場上雖然暫停了進攻,但卻沒讓蘇聯軍隊前進一步,戰線陷入了僵持當中。
而希特勒悲哀中還帶有一絲高興,因為美國遠征軍已經抵達歐洲,超過100萬美軍將在未來三個月內投入蘇聯戰場,蘇聯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因為美軍完全不像德軍那么死板,他們對付蘇聯人很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