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558章 噴氣時代降臨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唯我獨裁

  有青海湖級這種強悍的補給艦,中華帝國即使沒有海外軍事基地進行補給,也能夠保持全球投送的作戰能力。而在非戰爭狀態下,青海湖級補給艦便成為中華帝國海軍公開運輸武器的海上工具。

  隨著中華帝國的“大灰狼艦隊”抵達雅典,希臘首相梅塔克薩斯組織了龐大的歡迎儀式,并且同李鼎新、王國明等人舉行會晤。期間,希臘為了應對意大利的軍事入侵,急需從中華帝國獲得先進的武器裝備,因為意大利人已經開始行動了。

  1936年4月,希臘原副首相梅塔克薩斯將軍擔任首相。8個月后,這個民主主義重要發源地便被置于空前的軍事獨裁之下。

  比起歷史上的某些同行,梅塔克薩斯可謂是聰明人。他沒有進行例行的大清洗,一切整肅都不動聲色得進行著。在秘密警察頭頭馬里亞達基斯的精心策劃下,左翼政治家和工會領袖被關押或流放,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目睹了幾出殺雞敬猴的把戲,梅首相的政敵們都識時務得轉為中立,一切自由言論都被壓制下去。獨裁者成立了一個納粹式的青年組織()。

  梅塔克薩斯認為,民主憲政不可能實行有效的行政管理——這一萊因哈特式的論斷至少在軍事上被歷史證明了。

  1936年,戰爭的硝煙已經能嗆著人了,希臘獨裁者的嗅覺顯然比捂著香水手絹的張伯倫和達拉第強——雖然梅塔克薩斯也是納粹粉絲。被國際輿論稱之為“德國人養的”。但梅塔克薩斯不認為希特勒會幫助希臘對抗對希臘領土虎視眈眈的意大利。

  在梅塔克薩斯的主導下,希臘軍隊迅即武裝起來,軍隊現代化與軍事動員計劃的訂立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軍隊由陸軍總參謀長,梅塔克薩斯的主要助手帕帕戈斯將軍統轄指揮。大量的公共工程,尤其是戰略上需要的工程在集中加緊建設。邊境地區修建了新的公路,舊鐵路換上了新鐵軌,同時搶修了一批堡壘。

  希臘對外貿易一向以德國為主。梅塔克薩斯嘗試著將貿易伙伴改換為中華帝國和英國,但對中華帝國的外貿總是高度的逆差,于是梅塔克薩斯決定重點對英國大量出口煙草等貨物。他歡迎英國的代表團留駐希臘,并設法排除一切德國機構。

  巴爾干的民主國家們面對納粹的獠牙。驚恐萬狀,見風使舵,末了一敗涂地,而真正在一定程度保衛了民族與光榮的。居然是名列歐陸四大獨裁國家的希臘,不能不說是個發人深省的諷刺。以1936年7月的榮特魯公約肇始,希臘開始了一連串的外交活動,簽訂一系列外交友好條約,尤其是1938年與土耳其的友好中立條約的訂立,使希臘能放開手腳應對即將來臨的來自西方的威脅。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忙于西線戰事,意大利在法國戰場上進展不順,于是將矛頭對準巴爾干國家。

  1938年9月,意大利撤除了布置在希臘邊境的駐阿爾巴尼亞的軍隊。并重申1928年的意希友好條約,否認對希臘的侵略企圖。墨索里尼耍著毫無新意的舊把戲意圖麻痹希臘政府,一如他的好兄弟希特勒麻痹英法一般。可惜,希臘人拒絕成為墨索里尼如意算盤上的珠子。梅塔克薩斯對墨索里尼拋來的媚眼照單全收,同時靜靜的進行備戰工作。外交活動繼續卓有成效得展開:與英國談定了一項財政援助,由此希臘可以從德國的經濟控制下抽身。

  1938年底,希臘正式加入了英、法簽訂的反對同盟國侵略相互支援的協定,希臘正式加入協約國陣營。雖然土耳其也是同盟國陣營,但是土耳其始終沒有參戰,對英法是宣而不戰。而英法也非常默契的沒有出兵土耳其。維持跟土耳其的不戰不和關系,全力對付德意西三國。

  希臘加入協約國后,并不希望參戰,也希望跟土耳其那樣不戰不和。但希臘從沒對“愛好和平”的墨索里尼向他搖晃的橄欖枝抱有任何的奢望。梅塔克薩斯于1939年2月開始召集后備軍隊,3月。他在一次講話中,談到國家正處在危險之中。要求希臘軍民做好戰爭準備。

  此時意大利總理墨索里尼在意法邊境碰了一鼻子灰,被希特勒大罵沒有用的廢物,墨索里尼非常的不爽,在希特勒的刺激下,終于按耐不住了。

  4月15日,一艘意大利潛艇在蒂諾斯烏海港用魚雷擊沉了希臘巡邏艇埃里號。同時,一個叫霍賈的阿爾巴尼亞人在邊境的一次紛爭中被打死,墨索里尼就此對希臘大加指責。5月26日,墨索里尼再次導演出一場邊境事件。28日,最后通牒不負眾望的來了:意大利軍隊要求希臘割讓克里特島、克基拉島和部分伊皮里亞,并自由使用比雷埃夫斯港(雅典的外港)。

  如果說意大利軍隊之前在法國戰場上的一系列烏龍事件還可以稱之為失誤的話,那么這場墨索里尼給希臘的最后通牒則直接被全世界人民扣上了“蠢貨”的帽子,因為墨索里尼在給希臘發表最后通牒時,拿著的是一份舊地圖,上面標注的克里特島早已經轉讓給中華帝國作為軍事基地了。墨索里尼只想找借口對希臘發動戰爭,渾然沒有意識到他不經意間摸了一把中華帝國的虎須。

  結果可想而知,通牒剛剛發出半個小時,意大利總理府墨索里尼的辦公室就遭到了中華帝國駐意大利大使滕繼聰的踹門。

  “你在向中華帝國宣戰嗎?”

  滕繼聰一掌拍在墨索里尼的辦公桌上。殺氣騰騰。

  直到許多年后。墨索里尼回憶當時的情況都不禁打了一個哆嗦,道:“中華帝國的大使實在太不給我面子了!但我當時已經被嚇傻了!”

  面對滕繼聰大使的咆哮,墨索里尼一臉的無辜,隨后沖進來的意大利外長多蘭諾德急忙做出了解釋,稱這一切都是誤會。

  墨索里尼這才明白原來他犯了一個最低級的錯誤,連忙向滕繼聰道歉,并立即公開向中華帝國道歉,把總理府秘書送上軍事法庭承辦,算是給中華帝國一個交代。

  盡管墨索里尼一再封鎖消息,第二天全世界的媒體都頭版頭條報道了意大利政府的烏龍事件。讓墨索里尼非常沒面子。

  與此同時,笑得肚子疼的希臘首相梅塔克薩斯也只有用一個詞——“”(“不”)干凈利落得拒絕了意大利的最后通牒。

  墨索里尼為了盡快轉移全世界人民對他的注意力,當即下令意大利軍隊入侵希臘。

  戰爭開始了。6月2日晨,意大利軍侵入希臘。意氣風發的墨索里尼命令手下。不要把進攻一事通知希特勒,“讓他從報紙上讀到我已經占領了希臘吧!”

  意大利進攻軍共8個師——包括一個裝甲師,150多架飛機,意圖打希臘個措手不及,在大雪封山前速戰速決,占領希臘。

  意軍作戰計劃規定:從阿希邊境發起進攻,突破希軍防線,粉碎其基本兵力集團;爾后向薩洛尼卡(塞薩洛尼基)發展進攻,殲滅希軍殘部,占領希臘全境。意軍“阿爾巴尼亞”集團軍群(轄第9、第11集團軍。由V.普拉斯卡上將指揮)共15.7萬人,其中準備入侵希臘的主要兵力共8個師約8.7萬人,163輛坦克、686門火炮和380架飛機。

  希軍(總司令為A.帕帕戈斯上將)部署在北部地區的第1、第2、第5軍共12萬人,但阿希邊境一線僅部署有2個師另2個旅和13個步兵營,共2.7萬人,20輛坦克、220門火炮和36架飛機。

  希軍決心依托邊境筑壘地域組織防御,阻止意軍突入國土縱深。

  6月2日,意軍分三路向弗洛里納、沃武薩和約阿尼納發起進攻,由于意大利軍隊裝備了德國的最先進的2號主戰坦克,希臘陸軍裝備的還是早期從中華帝國進口的M16主戰坦克。雖然坦克性能上差距不大,但是希臘財力有限,坦克數量不足,一線的希臘陸軍根本擋不住意大利軍的裝甲部隊的猛攻,加上希臘空軍也不如意大利空軍強大。于是希臘軍隊連連失利,意大利軍乘機向南推進50~60公里。

  但希軍并未就此放棄戰爭。失去了沿海平原地帶后,希臘軍隊利用山區有利地形頑強抵抗。一方面想英法協約國求援,另一方面敦促中華帝國盡快將希臘購買的軍事物資交付給希臘軍方。

  英國為保持其在巴爾干的影響、開辟對德作戰新戰場,于10月29日開始援助希臘,派遣航空兵支援希軍作戰。

  隨著中華帝國“大灰狼艦隊”到訪希臘,希臘軍方再次提及軍火問題,于是李鼎新和王國明經過研究并且請示了帝國總參謀部之后,迅速作出回應,同意了梅塔克薩斯的請求,向希臘出口總額高達4.5億龍幣的軍火和軍事物資。這批物資比之前希臘軍方采購的軍火貴了很多,但是中華帝國表示可以立即交貨,于是希臘軍方咬牙同意了,因為這批軍事物資關乎希臘能夠頂住意大利軍的入侵。

  中華帝國緊急交付給希臘軍方的武器裝備包括中華帝國最先進的殲十出口版戰斗機200架,M28A1出口版主戰坦克300輛,以及殲十和M28系列坦克所需要的1000臺發動機,用于幫助希臘空軍和陸軍現役的地獄火戰斗機和M16A8主戰坦克的升級改裝。另外,希臘軍方還專門從中華帝國進口了用于針對意大利陸軍配備的PT3型主戰坦克的反坦克步槍,反坦克火箭彈等先進武器,還有適合于希臘陸軍山地作戰的武器裝備。

  中華帝國對外出口了現役的殲十戰斗機和M28系列主戰坦克。主要是因為世界武器裝備革新的速度太快了。歐洲英法德等國家在一戰后的條約時代期間,科技進步神速,中華帝國的飛機和坦克等武器裝備領先歐美十幾二十年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所以想要讓各交戰國購買中華帝國的武器裝備,就必須拿出最先進的出來。

  當然,在歐美武器裝備快速革新進步的時候,中華帝國自身也不忘記革新。

  就拿出口給希臘軍隊的殲十戰斗機和M28主戰坦克等先進武器,這已經是十多年前中華帝國的武器裝備了。中華帝國國內早已經研制出了替代殲十戰斗機和M28系列主戰坦克的更先進的武器裝備。

  按照中華帝國空軍戰斗機的研發標準,繼殲十黑鷹戰斗機之后,中華帝國下一批服役的戰斗機型號被定義為J11殲擊戰斗機、A5強擊戰斗機、F6艦載戰斗機、F8魚雷轟炸機。而轟炸機型號則被定義為H7戰略轟炸機、B2戰術轟炸機。

  之所以一下子出現多個空軍采購的戰斗機和轟炸機型號。主要是隨著戰斗機的不斷發展和改進,其作戰任務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早期中華帝國空軍的戰斗機只有一個型號進行大批量的生產和服役,戰斗機只此一種,作戰任務也只有一個。就是奪取制空權。但隨著戰爭的模式的不斷變化,中華帝方發現,空地協同作戰、空海協同作戰和空空作戰時,戰斗機的戰術執行任務不斷的變化著。

  例如空地協同作戰時,中華帝國空軍戰斗機的主要任務是對地實施攻擊,使用火箭彈、航空炸彈攻擊敵人的堅固防御設施、裝甲部隊和步兵,這需要戰斗機具備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而不再注重于空中格斗,注重俯沖速度和貼地飛行性能,這需要一款對地攻擊力強悍的戰斗機。而不是傳統空優殲擊戰斗機的特長,中華帝國將這種對地作戰飛機稱之為強擊機。

  同樣,艦載戰斗機的作戰任務也發生的很大的變化。早期中華帝國的海軍航空兵只配備了一種型號的艦載戰斗機,但海戰除了奪取制空權之外,艦載戰斗機還得參加對敵艦隊轟炸的攻擊任務,以及支援海軍陸戰隊登陸作戰的對海岸攻擊等作戰任務。執行這些任務時,需要讓艦載戰斗機掛載航空炸彈、魚雷、火箭彈發射器等對海對地攻擊武器,這樣就需要艦載戰斗機放棄空優作戰,增加航程、載彈量,戰術要求是低空掠海高速飛行接近目標。或者高速俯沖接近目標,這就需要新式的艦載轟炸機。而考慮到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有限,不可能配備大批的重型轟炸機,因此需要艦載戰斗機具備轟炸能力,從而演變出艦載戰斗轟炸機等新用途作戰飛機。

  按照中華帝國空軍戰斗機服役標準。帝國空軍裝備十年更換一批,即作戰飛機設計一批、研制一批、服役一批、退役一批的標準流程。當中華帝國將殲十戰斗機用于出口的時候,就表明中華帝國已經有新的一批主力戰機開始服役了。

  對于殲擊戰斗機而言,中華帝國在二十年代研發的殲十系列戰斗機,其螺旋槳發動機所達到的速度已經接近了極限,中華帝國空軍委員會立時五年多試圖繼續在螺旋槳發動機上面提升速度的努力宣告失敗,因為航空專家們發現,螺旋槳的速度達到900公里每小時后,已經無法再提升了。

  而歐美各國的戰斗機的速度卻在高速發展,英法德等國的主戰飛機速度業已達到八百多公里每小時的速度了,中華帝國的殲十戰斗機已經漸漸失去速度優勢。而對于空戰來說,速度優勢一直被中華帝國空軍認為是絕對制空權最重要的條件。

  因此,中華帝國空軍委員會決定及時從螺旋槳發動機的道路上抽身出來,尋找其他發展方向。

  好在,在這個關鍵時刻,中華帝國英明神武的皇帝王辰浩再次給帝國空軍委員會指明了下一代戰斗機的發展方向,即噴氣式推進方式取代螺旋槳推進方式,從而突破速度障礙問題。

  事實上。在飛機發明幾年后。有人就提出噴氣推進的理論。最早關于空氣噴氣發動機的設想是法國人洛林在1908年提出的。他建議,將活塞發動機的排氣閥上接一支擴張型的噴管,用燃氣從噴管向后噴射的反作用力使飛機前行。1910年,旅居巴黎的羅馬尼亞人柯安達進行了最早的噴氣式飛機試驗飛行。他用一臺活塞發動機帶動一支管道內的風扇轉動,驅動空氣向后噴出產生了反作用推力。當年11月10日,從未駕駛過飛機的柯安達用自己設計的飛機進行了一次短暫的跳躍。

  這次試飛雖然不算成功,但不少報刊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隨后的20世紀30年代初,英國人惠特爾和德國人歐海因各自在同一時期完成了噴氣發動機的發明。

  1936年4月15日,歐海因與亨克爾飛機公司簽訂了研制噴氣發動機的合同。在隨后的三年時間里,歐海因最終完成了噴氣式發動機。定名為HeS3,推力為4000牛,推重比為1.12。于試飛的配套飛機于1937年底開始研制,1938年春制造完工第一架樣機。定名為He178。

  不過,這一時期英國人和德國人對于噴氣式發動機還不予理睬,因此他們的噴氣式發動機不被重視。1930年,英國空軍軍官惠特爾獲得英國噴氣發動機設計專利。此后,他試圖說服軍方和航空發動機企業研制這種新型發動機,但沒有成功。1935年,惠特爾的一些朋友開始為他籌集研制資金。同年底,惠特爾設計出第一臺試驗機,定名為年3月,專門研制惠特爾設計的發動機的噴氣動力公司正式成立。1937年4月12日。WU試驗機首次試車,這是渦輪噴氣發動機誕生的標志。WU試驗機運行后,英方開始給予財政支持。第二臺試驗機由于渦輪葉片的損壞很快被放棄,這暴露出葉片材料和燃燒室這兩個互相牽制的問題。第三臺試驗機與前兩臺相比,結構上有了比較大的改進。

  噴氣式發動機和螺旋槳發動機不同,它是靠空氣和煤油燃燒后所產生的大量高溫高壓氣體,向后噴射而推動飛機前進的。所以一般在機身前面和側面都開有專門的進氣口,機身后部留有噴口。噴氣式發動機可獲得較高的推重比,使飛機獲得較高的飛機速度、高度和機動性能。

  世界第一架噴氣戰斗機是由德國于1938年1月首先研制出的,這也是德國人在航空領域第一次超過中華帝國。安裝有德國的科學家馮?奧亨研制的噴氣發動機的He—178型飛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該機于當年2月進行了首次試飛,但是效果非常不好,飛機起飛不到1分鐘,發動機就發生各種故障,由于噴氣式發動機速度太快。一下子提升至90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差一點要了試飛員的命。而普通螺旋槳飛機一開始都是低速。直到十幾分鐘后才能達到700公里每小時以上的速度。

  因為飛行員的不適應,導致首次試飛被公認為失敗。

  與此同時,中華帝國于光華三十五年初展開了噴氣式飛機的一系列研制工作,并且從歐海因那里購買了噴氣式發動機的設計圖紙,并以此為基礎,憑借中華帝國強大的航空科技研發團隊的實力和工業制造能力,在光華三十八年一月(西歷2月)完成了首架噴氣式飛機——殲十一A型戰斗機的試飛。

  盡管殲十一A的試飛比德國的HE178試飛晚了一個月,首架噴氣式飛機的美譽被德國人摘走,但是中華帝國的殲十一A型噴氣式飛機卻是人類史上第一個完成試飛任務并且得以批量生產的噴氣式戰斗機,這點上是德國人所無法比擬的。

  殲十一A型戰斗機是一種全金屬半硬殼結構的輕型殲擊戰斗機,流線形機身有一個三角形的斷面,機頭集中裝備機炮和照相槍。雨滴型座艙蓋在機身中部,可向右打開。前風擋玻璃為厚90毫米的有機玻璃,不但堅硬有一定的防彈功能,而且帶有遮光功能,使得飛行員在空戰中不用在擔心格斗時突然碰上該死的陽光而失去戰斗能力。

  座椅背鋪有25毫米的鋼板。具備強大的防彈能力。兩側也加裝了15毫米鋼板,保護飛行員的安全。

  機艙內安裝有各種先進的電子設備,包括EZ—42陀螺瞄準具配合CK32光學瞄準鏡用于機炮和火箭彈的發射瞄準。

  近三角形的尾翼呈十字相交于尾部,兩臺軸流式渦輪噴氣發動機的短艙直接安裝在后掠的下單翼的下方,前三點起落架可收入機艙內。

  作為新型動力裝置,殲十一A采用的是皇家航空公司的陳氏DKIO004型噴氣式發動機,海平面靜止推力850千克,油耗1650千克每小時,自重720千克,推重比(推力/重量之比)達到1.181。翻修壽命70小時。

  由于噴氣式發動機的工藝較之成熟的螺旋槳發動機略顯粗糙,故障率也比較高,但這款噴氣式發動機仍不失為航空史上早期空氣噴氣發動機中最成功的型號之一。

  盡管殲十一A戰斗機同時存在著發動機工作不可靠、空戰機動性差,加速度與橫滾速率較遲鈍。操縱復雜等等不足之處。但瑕不掩玉,殲十一的一系列改進型號在后期對抗同盟國的絕對空中優勢時,展示出了巨大的威力。作為世界上第一種能作戰的噴氣戰斗機,殲十一的出現極大震動了世界各國。除了火力兇猛之外,還擁有625Mph(邁)的強悍速度,捍衛了中華帝國空軍的絕對空中霸權地位。

  殲十一戰斗機分為多個型號,殲十一A為單座戰斗機,帝國空軍內部稱號為火雕,長度有雷達天線),翼展空重40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8045千克,最大速度625邁(1000公里每小時)實用升限12500米,最大航程1450公里,最大爬升率為1200米每分,掛載副油箱作戰半徑為1050公里,主武器為2門30毫米MK38年式機炮(100發每門),副武器為外掛2門30毫米MK35年式機炮或2具12.7毫米M2重機槍。

  殲十一B型戰斗機為雙座夜間戰斗機,代號貓頭鷹,整體上跟殲十一A型差不多。只是為了增加一個飛行員座艙而不得不增加飛機重量,這樣影響了其最大航程。另外,殲十一B型雙座戰斗機也發展成為中華帝國首款噴氣式教練機,即殲十一K型,代號山鷹教練機。

  整體而言。殲十一系列空優戰斗機放棄了機載火箭彈發射裝置,因為中華帝國空軍用另外一款A5強擊戰斗機來代替了其使命。用于支援地面部隊的作戰。

  A5強擊戰斗機,代號火流星,是在殲十一A基礎上開發的專門用來對地對海攻擊的強擊機。

  強擊機是中華帝國空軍委員會在光華三十七年給作戰飛機分類后定義的新機種。也是作戰飛機的一種,主要用于從低空、超低空突擊敵戰術或淺近戰役縱深內的目標,直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帝國陸軍則稱之為近距空中支援飛機。

  帝國空軍委員會給強擊機定義的目標是具有良好的低空操縱性、安定性和,良好的下視界,便于搜索地面小型隱蔽目標;有威力強大的對地攻擊武器,除機炮和炸彈外,還包括無線電引導炸彈、反坦克炸彈、鉆地炸彈和空地火箭彈等;飛機要害部位都有裝甲保護,以提高飛機在地面炮火攻擊下的生存力;起飛著陸性能優良,能在靠近前線的簡易機場起降,以便擴大飛機支援作戰的范圍。

  A5(火流星)攻擊機的動力裝置采用的是北洋科技動力公司所生產的一臺CK52P408A型渦輪噴氣式發動機,最大推力為4900公斤。

  A5攻擊機機長13.07米,翼展8.36米,機高4.62米。由3個主要結構所組成的:前機身、后機身及主翼。主翼有3個翼梁是由一端的翼梢連續到另一端的翼梢,最后那對翼梁是直的,去除了殲十一系列戰斗機后掠翼上常見的載荷集中點。A5的三角翼設計使得它不需要折疊即可用于中華帝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上。不致占太大的空間。其前緣有全翼展的前縫翼條導流板。A5機身采用半硬體式結構,分成前、后機身2部分。后機身可拆卸以便于維修發動機,同時兩旁均有減速板。

  飛機最大起飛重量11110公斤,最大平飛速度(高度10700米,外掛1814公斤)1071公里每小時,最大航程(帶副油箱)2900公里。作戰半徑470公里,執行攻擊任務時,最大作戰半徑可達600公里,實用升限12500米。機內載油量3028公升。

  機翼根部下側裝有兩門20毫米MK12航炮,每門備炮彈200發。總計400發。機上有5個外掛點,機身下和兩翼下各有一個武器掛架,可掛載航空炸彈、鉆地炸彈、反坦克炸彈、空地火箭彈和空空火箭彈,最大載彈量4150公斤。

  A5則在機身中段有一隆起的“駝峰”。以便放置新添的航空電子設備儀器。由于A5的基本設計著重在減輕重量及復雜性,因此早期型均只能配備簡單的任務航空電子設備,日后其缺點漸漸暴露出來,于是后期改進型紛紛加裝各式新型電子設備。A5C裝有對地搜索雷達及低空轟炸火控系統,成為A5中首架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的型號。

  殲十一系列戰斗機的一系列升級版本被用于海軍航空兵的F6野貓艦載戰斗機和F8魚鷹魚雷轟炸機。

  F6野貓艦載戰斗機的綜合作戰性能較殲十一A強大,因為其體積比殲十一小很多,但是綜合戰斗機卻不遜色殲十一。

  野貓艦戰長度有雷達天線,折疊式機翼),空重38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7600千克。最大速度600邁,實用升限10500米,最大航程1350公里,最大爬升率為1200米每分,掛載副油箱作戰半徑為950公里,主武器為2門30毫米MK38年式機炮(100發每門),副武器為外掛2門30毫米MK35年式機炮或2具12.7毫米M2重機槍。

  而F8魚鷹艦載轟炸機考慮到低空突防力量,集中了火雕戰斗機和火流星強擊機的特點,采用單座轟炸機模式,最高速度470邁(755千米每小時)。主武器為2門30毫米MK35式機炮(100發/門),2門30毫米MK33式機炮(80發/門),副武器為四枚250千克航空炸彈(轟炸時)或者一枚21英寸紅頭魚雷(魚雷攻擊時),亦或者是24枚R4M火箭彈(攔截時)。

  同樣,中華帝國的海軍航空兵已經發展成為一支可以在夜間進行戰斗的力量。因此F8B型艦載轟炸機是一個雙座夜戰艦載轟炸機,主武器為2門30毫米MK36機炮(100發毫米MK33機炮(80發/門),副武器為在駕駛員座艙后加裝2門30毫米MK37機炮,在機頭下加裝SG500穿甲機炮(12發高強度穿甲彈)或一門50毫米MK38式機炮或48枚R4M火箭彈。

  當然,-5強擊機也可以部署在海軍航空母艦上,中華帝國海軍自峨眉山級航母以后,所有航母的升降機都可以用來移動-5強擊機。不過,-5強擊機上沒有魚雷掛點,因此不可以執行魚雷轟炸任務。但可以作為中華帝國海軍部署在海岸地區,用來阻止敵人搶灘登陸作戰還是非常有效的。

  由于中華帝國空軍委員會對于噴氣式航空發動機大為重視,因此除了戰斗機方面進行了噴氣式的更換外,很快也提出了對轟炸機的噴氣式改進方案。

  不過,此時中華帝國的6空中堡壘系列戰略轟炸機遠遠領先世界各國的戰略空軍,帝國空軍委員會認為沒有必要進行淘汰,因為更換戰略轟炸機的成本非常高昂,國會也不會批準的。

  因此,對于戰略轟炸機而言,中華帝國空軍委員會責令淞滬重工對現有的轟六轟炸機進行升級即可。

  淞滬重工也感覺到了噴氣時代來臨給公司的壓力,因此很快拿出對轟六的改進升級方案。

  升級后的轟六被授予轟七(-7),代號依然是空中堡壘。-7機長23米,高6米,翼展32米,全重29噸,有效載荷增加為10噸,升級了發動機,改為4臺1500馬力的阿德爾BTMX1500十二缸液冷渦輪發動機,在滿載燃油的情況下,升級后的-7轟炸機航程可達6500公里,巡航速度達到400公里/小時,最大速度640公里/小時,實用升限可達11667米。

  -7的標準成員沒有變化,依然是22人,武備升級了,原來的12挺12.7毫米的M2重機槍裁掉了一半,換裝了5門30毫米機關炮,火力大幅度提升。任何方向的敵機都要面對至少兩個火力點和至少一門30毫米機關炮的交叉火力打擊。加上厚達15毫米的機身防彈裝甲,-7轟炸機得到全方位的保護,成為名副其實的“空中堡壘”。

  同樣,隨著中華帝國電子技術和制造能力的進步,龐大的空中堡壘,有足夠的空間安裝雷達系統。

  淞滬重工在-7上面安裝了比轟六的機載雷達還先進的雷達探測系統,搜索距離提升30公里達到180公里,精度提升最大,能夠探測到區域內的飛機目標,誤差降至100米,能夠為-7轟炸機提供十幾分鐘的預警時間。

  同時,-7戰略轟炸機最大的電子優勢是安裝了人類歷史上首個雷達敵我識別系統——-43,使得機組人員能夠迅速判斷附近的友軍和敵軍,從而進行必要的戰術安排。

  -43雷達敵我識別系統是用以識別雷達發現目標敵我屬性的電子設備。由裝在雷達上的詢問機和裝在各種飛機、艦艇上的應答機組成。當雷達發現目標時,控制詢問機發出信號,如系己方目標,目標上的應答機自動發出回答信號,詢問機接受信號并解碼后,輸出標志給雷達顯示器從而判定目標的敵我屬性。

  有了雷達敵我識別系統,中華帝就可以及時判明敵我,不會發生中美大西洋海戰期間我方戰艦擊落了我方戰斗機的誤判事件了。當然,中華帝國的雷達敵我識別系統還不甚完善,有待改進。但對于當前世界軍事發展來說,中華帝國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另外,-7戰略轟炸機最大的改進之處是將投彈艙重新進行了布局,使其能夠安裝一個專門用來搭載原子彈。因為之前的轟六轟炸機在載重量方面雖然可以用來搭載原子彈,但是原子彈在運輸途中和投彈過程中需要特殊保護和處理,轟六的投彈艙室布局不適合投放原子彈。

  改裝升級后的-7戰略轟炸機可以搭載兩枚原子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也成為體現中華帝國核威懾能力的最重要載具。

  自轟六問世以來,至轟七,中華帝國空軍一直主導著萬米高空的遠程轟炸霸權地位。其他國家的遠程轟炸機不是航程不如轟七,就是實用升限達不到萬米。

  而對于轟五戰術轟炸機而言,原來的轟五戰術轟炸機的速度已經很落后了,對于歐美各國日漸強大的防空能力而言,轟五戰術轟炸機的突防能力遭到帝國空軍委員會的質疑,于是轟五戰術轟炸機被拖入退役出口的行列當中,而取代它的則是-2噴氣式戰術轟炸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