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3年底,中俄第二次戰爭后的收尾工作全面完成。
根據《北京合約》規定,沙俄帝國將從法國借來的六千萬英榜作為戰爭賠款交付給中華帝國。隨后,中華帝國將幾十萬沙俄海陸軍戰俘交還給俄方。
同時,居住在遠東七州的四十七萬俄國平民當平,僅僅有不足十萬人回遷俄國境內,其他俄國平民因為回國后無法生活而被迫留下。
光年3年12月,中華帝國皇帝王辰浩正式下旨,更名遠東七州為東疆,符拉迪沃斯托克恢復原名海參崴,作為東疆省首府。貝加爾湖一外興安嶺地區為劃為北疆省,烏斯季奧爾登斯基更名烏蘭烏德,作為北疆首府。朝鮮劃分為朝鮮自治行省,省府漢城,由朝鮮前國王李熙擔任行省省長,朝鮮王國等同琉球王國地位,并入大中華聯邦,并成為聯邦一員。允許三十余萬俄國平民留在東疆、北疆和朝鮮,只要奉公守法,按時納稅,兩年后可成為中華帝國國民,并以斯拉夫族形勢成為帝國合法公民。
與此同時,中華帝國民政部發布東疆和北疆大開發命令,但凡去北疆和東疆兩地生活定居者,均可獲得帝國政府贈送住房一套,政府幫忙解決工作問題,工資待遇為國內平均水平的1.5倍。
此令一下,帝國國民紛紛踴躍報名參加東疆和北疆大開發行動,在此后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超過三百萬人遷入東疆和北疆地區,頓時改變了這兩個地區的人口成分比例,漢族成為統治民族,斯拉夫族成為第二大少數民族。
中華帝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盡快穩定東疆和北疆,不給沙俄帝國翻身的機會,隨著漢族人的增多,原本的斯拉夫人將掀不起風浪,對于中華帝國對該地的長久統治是極為必要的。
同時,中華帝國吸納了三十多萬斯拉夫白種人成為帝國國民,為日后中華帝國向歐美白人世界進行情報滲透提供了便利。因為當前中華帝國的情報人員基本上以黃種人為主,很多白人國度對黃種的中國人高度戒備,這不利于中華帝國的情報滲透和收集。如今中華帝國吸納了三十多萬白人,這些人和他們的后代中出了無數個國際著名間諜,為中華帝國竊取了西方國家大量的情報,對中華帝國未來之國防決策作出了巨大貢獻。
隨著中華帝固跟沙俄帝國劃定了兩國國界之后,中華帝國分別在北疆和東疆設立了軍區。分別是海參崴軍區和烏蘭烏德軍區,這樣中華帝國的七大軍區便擴大為九大軍區。
不過,隨著中俄戰爭的結束,俄國陸軍遭到重創,對中華帝國的陸上威脅在十年內都是微不足道的。為了不讓沙俄帝國過分緊張,中華帝國同沙俄帝國簽署了兩國交界地區共同削減軍備的協定,根據協定,在中俄三千多公里的邊境線上只保留兩萬邊境巡防部隊。俄國自然樂意,丟了遠東之后,俄國陸軍遭到重創,根本無力奪回遠東,因此俄國政府很爽快的同意了中華帝國的提議,在中俄邊境地區,俄軍也只部署了兩萬二線部隊。兩方同時保證,在兩國邊境線以內縱深一百公里內不得駐軍。
通過這個協定后,中華帝國和沙俄帝國緩和了陸上的緊張關系,隨后帝國議會立即削減了陸軍軍備,大幅度裁軍。從戰爭期間動員的300
萬大軍,立即削減為81萬常備陸軍,即恢復和平年代的54個常備師。
不過,國會的建議遭到軍方的強烈反對。軍方認為中華帝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在鐵路和公路交通線路未完成之前,帝隊需要長途跋涉行軍,不適合應對突發事件。而且中英關系緊張,英國在大西北、大西南地區時不時的會蠶食中華帝國的領土,帝國陸軍需要更多的兵力守衛邊疆。
但國會認為保留龐大的軍隊影響帝國經濟的發展,中華帝國現在的首要目標是發展經濟,提升國民生活水平,打造盛世繁榮的國度。
于是雙方爭執了一個多月,最后率國皇帝王辰浩出面協調,雙方都做出讓步,最終達成了一致。
最終,陸軍依然只能保留五十四個常備師,不過國會妥協后的結果是,常備陸軍一個師由現在的15000人擴充至20000人,國民警衛隊由現役29個警備團,擴充至32個警備旅,每個警備旅駐防中華帝國的一個行政省,兵力從2000人到90000人不。受地域和人口影響,例如在人口眾多的河南省,一個國民警備旅兵力達到9000人,而帝國在中太平洋行省的各個群島上的國民警備旅只有兩千人。
中華帝國陸上裁軍行動,令周邊國家頓時松口氣,尤其是英國,擔心中華帝國從陸上攻擊英屬緬甸、印度、阿富汗等地,對于中華帝國的裁軍行動表示贊同。
然而,很快中華帝國又給了英國人一巴掌,打得英國政府手忙腳亂。
1904年2月初,海軍大臣提爾比茨上將,炮術專家、海軍上將楊森等德國海軍部十幾個要員,以及由德國商務部長海恩斯率領的由德國埃森的東虜伯公司、日耳晏鍛鐵公司、皇家威廉造船廠、不來梅威塞爾船廠、斯德丁伏爾甘船廠等德國二十多個巨頭公司的高層人員組成的代表團聯袂訪華。龐大的訪問團共計六百余人,成為德國自建國后第一次由政府牽頭組成的龐大訪問團。
為了迎接德國政府和民間龐大的代表團訪華,中華帝國皇帝王辰浩下旨,由中華帝國海軍大臣鄧世昌上將,海軍軍令部大臣劉步蟾上將,海軍艦隊司令部總司令林建章上將等二十多個海軍部重要官員,以及工商部大臣張賽,北洋科技重工集團、北洋兵器重工集團、上海船舶重工集團等國內巨頭公司組成接待團,代表中華帝國迎接德國訪問團一行。
德國海軍部提爾比茨一行人奉德皇威廉二世之命,以前往中國觀察中華率國為德國海軍建造的西里西亞號戰列艦為由暗中跟中華帝國海軍部,中華帝國各大軍工部門秘密磋商中德海軍廣泛合作問題。
以前,德國經濟騰飛一直被英國嫉妒,所以英國限制對德國出口任何技術。而德國自視日耳曼人為亞特蘭蒂斯神族的后裔寧肯自己發展緩慢也不去低三下四的求英國人。
但中華帝國海軍的快速崛起,甚至在很多領域中華帝國的海軍工業已經超過了英國,這不得不令德國海軍工業界深思。隨著中華帝國跟英帝國拒絕簽署第二次中英同盟條約,兩國面和心不合已經被各國政府所認同。
而中華帝國一口氣打造十八艘新概念戰列艦證明中華帝國在新概念戰列艦方面的技術已經成熟。
德國海軍部認為,他們應該趁機拉攏中華帝國,并從中華帝國那里獲得先進的海軍工業技術,以便為德國大海軍計劃鋪路搭橋。
德皇威廉二世覺得中德聯合對付俄國和英國的時機已到因此他在提爾比茨出發前,特別指示提爾比茨要從兩國海軍交流方面打開局面,促成中德結盟。
這一系列因素下提爾比茨低華當天,就跟中華帝國海軍大臣鄧世昌透露了有意跟中華帝國結盟的意圖。
鄧世昌隨后赴紫禁城向中華帝國皇帝王辰浩請示,王辰浩權衡利弊未來兩三年內將跟英國爆發沖突不可避免為了獲得國際支持,跟德國結盟將符合中華帝國近期的國家利益,但也不能長時間結盟,否則將惡化跟法國和俄國的關系,于是王辰浩給鄧世昌和海軍部批示允許海軍部跟德國海軍締結友好合作關系,并指示外交部跟德國政府商洽結盟時間以三年為限。
公元1904年3月5日,中華帝國同德意志帝國在北京締結《戰略同盟條約》。同盟條約規定,中德兩國為維護世界和平而締結戰略同盟條約,此條約之目的為促進中西方之間的政治、文化和軍事互信。中德兩國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和海軍強國之一,應該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為全世界的陸上和海上和平付出義務和責任。
條約表面上打著維護世界和平的幌子,世界上是確定了中德兩國政治和軍事同盟關系。不過,中德兩國都不想過分刺激英國、法國和俄國,因此都同意條約以三年為限,三年后根據實際情況再做商洽。
中德兩國締結三年同盟條約后,中華帝國海軍答應向德國海軍出口海軍工業相關先進技術和裝備,德國海軍也將毫無保留的將一批德國先進技術轉讓給中華帝國海軍。
3月10日,中華帝國國內72家大型國防企業同德國萬家工業巨頭簽署了總價值龍幣的軍購貿易大單。
其中中華帝國從德國埃森的克虜伯公司進口全世界最先進的電氣控制的林奈式水密門技術,向卡爾蔡司公司進口可以對20000米內目標進行觀瞄測定距離的高精尖光學儀器,向日耳曼尼鍛鐵設備制造公司引進德國254毫米大口徑速射炮系統、自動化快速揚彈機技術和設備,總訂單1.1億龍幣。
而德方則從中華帝國進口了各種海陸空三軍裝備和技術,總價值6.9億龍幣。包括采購10萬噸中華特種鋼,二十萬噸鴉礦和鑰礦,五萬輛各種軍用卡車、吉普車、摩托車和野戰指揮車,兩百架殲一出口型空中和水上偵察機,訂購一套用于德國本土組裝的神弓級戰列艦所需設備和器材,訂購二十艘飛魚級驅獵艦,二十艘商級潛艇,引進中華帝國先進的二代蒸汽輪機技術,第三代無線電通訊技術等。
德國民間企業訂單為兩億龍幣左右,最大的訂單是德國奔馳公司獲得北洋汽車工業集團授權,代理中華牌汽車在德國的銷售權。同時進口3000輛中華牌轎車在歐洲銷售,并被授權引進中華2代轎車生產技術,中華帝國的民用中華牌轎車開始進入歐洲市場。其他如鋼鐵、醫藥器材、藥品、橡膠輪胎、茶葉、礦石、各種工藝品等,份額也都不少。
中德兩國結盟后,中華帝國得到了巨大的實惠德國榫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為中華帝國出口到激增制造了條件。
而隨著德國從中華帝國引進了大量劃時代產品后,中華帝國的工業形象得以在歐洲大幅婁宣傳。此后,歐美各國政府和民間陸續看好來自中華帝國的工業產品中華帝國工業產品以物美價廉質量上乘迅速打開了歐美市場,一時間中國風在歐美各國刮起。
中華帝國通過跟德國結盟,使得中華帝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迅速被歐美各國所肯定,一時間同盟國實力暴漲成為全球第一大軍事和政治集團,任何國家都得給同盟國面子。
意大利得知德國從中華帝國獲得了先進的偵察機,商級潛艇,高速驅獵艦等裝備和技術后意大利海軍當即撥款一百萬美元向中華帝國購買了200架殲一出口型偵察機。由于意大利是半島國家,受到英國海上威脅巨大,因此意大利急需中華帝國的潛艇和高速驅獵艦防護海疆。中華帝國海軍工業委員會立即向意大利海軍推銷中華帝國海軍的商級潛艇和飛魚級驅獵艦把他們夸得天花亂墜,于是意大利海軍向中華帝國一口氣進口了二十艘商級潛艇,三十艘飛魚級驅獵艦耗資兩千萬美元。
同樣奧匈帝國也因德國和中國的結盟,而傾向于采購中式裝備,不過奧匈帝國比較窮,資金有限,除了進口八十架殲一偵察機外只購買了十艘商級潛艇和二十艘飛魚級驅獵艦。
最財大氣粗的就是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帝國跟沙俄帝國打了幾百年戰爭輸多贏尖。中華帝國戰勝沙俄帝國后,給了土耳其帝國很大的啟示。
土耳其軍方認為,中華帝國的裝備是制勝關鍵,因此軍方傾向于采購中式裝備。為此,土耳其政府撥款兩億美元用于采購中式裝備。
中華帝國見土耳其帝國這個大客戶如此慷慨,自然高興不已。中華帝國總裝備部立即向土耳其帝國推銷中華帝國陸軍制式裝備,為土耳其帝國陸軍整編三十個中械師,另外出口給土耳其陸軍120門75步兵炮,500門105山炮,100門155重榴彈炮,以及元年式重機槍200tǐng,各種雷擊炮2000門,為土耳其空軍武裝10個空軍偵查大隊,共計300架偵查飛機。為土耳其海軍提供的則是比其他國家更加先進的周級潛艇二十艘,西北風級驅獵艦三十艘,總軍購訂單超過了土耳其政府的預算,達到4.5億龍幣。
土耳其帝國拿不出這多少錢來,于是中華帝國政府允許土耳其政府蜍賬,先支付2億龍幣定錢,此后五年內分期還清剩下的2.5億龍幣。
土耳其軍方見到中華帝國的先進裝備后,根本不想拒絕,于是說服土耳其政府跟中華帝國簽署了這筆巨額軍購大單。
中華帝國如此慷慨,主要是土耳其帝國自身沒有中式裝備的生產線,彈藥口徑也不同,因此只要土耳其軍方大規模使用中華帝國的軍事裝備,那么以后將不得不從中華帝國進口更多的彈藥物資,這將是一筆長遠的劃算買賣。以土耳其兩百萬常備陸軍規模來看,如果再來一次俄土戰爭的話,中華帝國光賣彈藥就賺翻了。
同樣因為中華帝國打敗了俄國,歐美很多國家都漸漸中意于中華帝國的武器裝備。歐洲的瑞典,荷蘭、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等國,波斯灣的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北美洲的墨西哥,中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國,紛紛從中華帝國進口各種武器裝備,大到戰列艦,小到一顆子彈,從天上的飛機,到海底的潛艇,中華帝國先進的武器裝備均因為經過實戰的檢驗,備受這些國家軍方的青睞。
對于美國來說,當得知中華帝國出口給其他國家的潛艇比賣給美國的要先進時,頓時不滿。可是因為中德的結盟,美國也不敢大聲抗議了。于是只好從中華帝國進口更加先進的商級和周級潛艇,將剛剛服役的夏級潛艇淘汰。
美國似乎對中華帝國的飛機特別感興趣,美國陸軍航空兵拋棄了飛艇,直接從中華帝國采購了兩百架陸上偵察機和一百架水上偵察機。而美方也紛紛派出學員到中華帝國皇家航空學院學習飛行技術,美國民間對于飛機更加感興趣,以萊特兄弟為首的一大批未來美國優秀飛行設計專家紛紛到中華帝國皇家航空學院學習深造。
法國和俄國對于中俄結盟是最為緊張的,不過很快中華帝國政府便暗示法國和俄國,中華帝國不會參與歐洲戰事,讓兩國放心。法國知道中華帝國拉攏德國不外乎是準備對付英國,因此略微放心。俄國因為跟中華帝國就邊境駐軍分別裁減后,也相信中華帝國不會再對俄國發起攻擊,相信中華帝國這么做是針對英國,因此也稍稍放心。
此時法國和俄國跟英國的矛盾并未全部解決,因此兩國也樂見于中華帝國跟英國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