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832章 名師大將莫自牢 千軍萬馬避白袍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隋末

  陳克復緩策戰馬,慢慢繞場一周,在眾人的歡呼聲中來到少年身旁,輕笑道:“小李廣兄弟,這剛才用的這三招你可認得?”

  少年臉色有些脹紅,目光中還有些不敢置信,緩緩道:“這三箭,分別是飛將軍李廣的‘回頭射月’、‘拯趕日’、‘臥看牽牛’。將軍三箭皆中金元,且三箭用的都是飛將軍李廣的箭技,箭技驚人,在下佩服。將軍箭法,深得飛將軍李廣箭法精要,小可以前妄稱小李廣,實是坐井觀天,還請將軍以后再不要如此稱呼,小的慚愧。”

  “你的箭法高強,我甘心佩服,你贏了。”少年說完,翻身上馬,就要轉頭離開。

  陳克復先前還只是欣賞少年的那一腔初生牛犢的氣勢,這個時候卻是十分佩服少年的為人磊落,不由更加欣賞他,心下已經有了要收攬此人之心。當下叫道:“且慢!你不想從軍了?”

  “當然想,只是我已經輸給你了。”少年喃喃道。

  陳克復策馬上前,輕笑道:“我只說過如果你贏了保你入羽林軍,還保你一個隊正之職。可沒有說你輸了就不讓人入伍啊。”

  “啊!”少年一聲驚呼,根本沒有想到,這事情還可以這樣理解。

  “我真的可以入伍嗎”

  陳克復見少年如此心切,也不由感動道:“看你年紀還不過十三四歲。從軍入伍打仗。這是成年人的職責,你為何如此急切呢?是為了從軍博取功名?還是為了當兵吃糧的待遇比耕田打獵要好?”

  少年搖頭,瞪著陳克復道:“我聽爺爺常說起,當今天子曾有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雖只是一山野獵戶,可也明白如今的生活比從前好的多。但這一切都不是天上白掉下來的,如今突厥南侵,我自然也有責任為國而戰!”

  陳克復大感欣慰,伸手拍了拍少年的肩膀道:“你有如此想法。又有如此本領,堪當將才。你今年多大,竟然就有這身好本領。而且聽你說你是獵戶,可為何卻有套如此精良的鎧甲?我還不知道小兄弟姓名呢?”

  少年一行禮挺身答道:“我今年十五。這身本領都是得我祖父所授,這戰馬和鎧甲也是祖父所遺之物。”

  “哦”,聽到這鎧甲與戰馬都是少年所留,而且還教授出了如此優秀的孫子,陳克復不由的更加的對少年的那位祖父所動容。

  “不知道令祖名號是?”

  “家祖一向不愿意見人,我從小一直跟他隱居山中,以打獵為生。除了祖父和我外,就只有老家人陳伯陪伴。家祖三年前就已經先逝了。我姓陳,名克敵,沒有取字。”

  “陳克敵?”陳雷等人都是一愣。

  皇帝叫陳克復。當年隱居河北二十多年,這突然又冒出來一個陳克敵,難道他也是當年南陳皇室子孫?可是從沒有聽說過啊。陳雷等人都疑惑不已,但沒有人出聲出問。就連陳克復聽到這個名字,都不覺得有些驚訝。

  夜幕降臨之時,縣衙前的人海已經散去。在陳克復讓陳雷偷偷的和縣令馬文亮了身份之后,馬文就按陳雷所傳的皇帝旨意,從前來要求入伍的百姓中,又挑選了一百名健壯勇武的壯丁入伍,其余百姓則勉勵一番后勸回家去了。

  至于陳克敵和他的老家人陳伯。陳克復卻是把他們留了下來,帶回了太原。…,

  陳克敵太年青,他祖父死時他才不過十二歲,關于父親與家族的一切都不清楚,只知道父親一直不肯告訴他祖輩的事情。但卻傳了孫子一身好武藝,而且陳克敵不但能武。居然還能通文做詩。

  在仔細的詢問了那位駝背的陳伯許久之后,陳克復終于打聽到了陳克敵的家族信息。

  陳克敵和陳克復之間除了名字差不多外,沒有什么其它的關聯之處,陳克敵的祖父并不是南陳的皇族出身。但是,陳克敵的祖上卻也并不是無名之輩。陳克敵的祖父一直隱居在外,不肯與世人聯系,很大的原因是他們家族的原因。

  幾番詢問之后,陳克復從陳伯的口中知道了連陳克敵都不知道的其祖父的名字,陳昭嗣。

  陳昭嗣,一個普通的名字,據陳伯所說,三年前陳昭嗣死時已經是六十多歲了。陳昭嗣雖是無名之輩,但他的父親,卻是一個提起來就讓人如雷灌耳的名字,南梁陳慶之。

  沒錯,就是那個名師大帥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的南梁大將陳慶之,一個以七千敗三十萬的傳奇名將。

  南北朝時代,名將輩軍,梟雄紛起。

  北魏有拓跋珪、拓跋燾、元英、楊大眼、蕭寶寅、奚康生、邢巒、慕容白曜、薛安都、爾朱榮。

北齊有高歡、高長恭、斛律光、段韶、高敖曹、竇泰、侯景  北周有宇文泰、宇文邕、宇文護、韋孝寬、于瑾、李虎、獨孤信、楊忠。

南宋有劉裕、檀道濟、裴方明、沈慶之、沈攸之、臧質、沈璞  南齊有周盤龍、崔慧景、陳顯達、裴叔業。

南梁有韋睿、曹景宗、昌義之、裴邃、陳慶之、蘭欽、羊侃、王琳  南陳有陳霸先、周文育、侯安都、杜僧明、吳明徹、蕭摩訶。

  亂世出名將,南北朝這個混亂的時代,更是名將輩出。但是在這些名將之中,有一個人的名字卻是更加耀眼的,那就是南梁的陳慶之。

  一個本非將種,又非豪家的庶族出身,不善于騎馬,連普通弓弩也拉不開,直到四十一歲時才開始領兵,但卻依然最終成為南北朝時代最耀眼的名將。他領兵的第一戰,即是以兩千人馬攻敵兩萬卻大獲全勝。之后數次領兵更是每戰必勝,但他最輝煌的一戰,卻是在其后的率兵北伐,以七千人護送北魏北海王元顥回中原。

  以七千人北伐,開創了陳慶之的神話之旅。陳慶之又以7000之眾,從铚縣至洛陽,前后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前。由于陳慶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陳慶之更是南朝自恒溫之后,第二個北伐攻入洛陽的南朝將領,而且之中相隔了兩百余年。

  雖然說當時北魏正是風雨飄搖之時,爾朱榮、葛榮、蕭寶寅等紛紛擁兵割據,互相征伐,才導致了中原空虛。但無論如何,僅以七千人,一路上攻城破池,面對著三十余萬敵眾,而能前后作戰47次,攻城32座,而已軍并無多少損傷,并能攻占北魏都城洛陽的將領,這世上唯有陳慶之一人了。

  就連將秦皇漢武也說成略欠文采,把唐宗宋祖,稍欠風騷。把建立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說成只識彎弓射大雕的,讀過陳慶之傳后,卻單獨留下讀此傳,令人神往的評語。…,

  南梁末年,還是東魏將領的侯景南下,書信于陳欲招降之,陳慶之老將出馬,不等蕭衍的援軍到達,就已經把后來把南梁搞滅掉的侯景七萬大軍擊敗了。

  539年,五十六歲的陳慶之去世,追贈散騎常侍,左衛將軍,謚號武。

  陳慶之死后,曾經英明一世的南梁開國之君開始昏匱,沉迷佛教,終于在其在位四十余年后被侯景叛亂俘虜,最后餓死。隨后南梁雖然走馬燈一樣換了無數皇帝,但最后也不過是再維持了十一年,終究被草根而起的大將陳霸先取而代之,滅梁建陳。

  陳克復與陳克復兩人沒什么多大的關系,說起來,兩人都是南朝后人。兩人的祖上都是南梁的將軍,陳慶之病死,陳霸先卻滅梁建陳。

雖然陳慶之早已遠去,死了有82年了,但對冉闕和陳慶之這一南一北的兩個名將極向尊崇的陳克復和,依然對于這位突然出現的陳慶之孫子無比的高興  在陳伯的述說下,陳克復才對陳慶之的子孫后人的遭遇有了些詳細了解。陳慶之死后,南梁也就陷入了混亂之中。庶族出身的陳慶之雖然以不世之功為后人掙下了爵位封號,但沒多久家族還是在亂世中衰敗了。陳慶之的數個兒女多死于戰亂,唯有長子陳昭嗣一人遠走他鄉,最后隱居山野,才避過一劫。陳昭嗣中年娶妻生下一子,待兒子出生后,陳昭嗣將得自父親陳應之所傳的兵法精要與武藝等盡傳于兒子。

  陳昭嗣兒子長大成人之后,允文能武,馬上騎射,馬下步戰,甚至是指揮布陣,樣樣精通。如此一生好本領的陳昭嗣之子當然不愿意和父親一樣一輩子窩在山中。當時正值隋朝新立,四處征戰,陳昭嗣之子一心想要建功立業,最后背著父親偷偷出山,趕到了江凌,投奔了當時處于大隋與南陳夾縫間生存的西梁國。憑著他的本領,確是很快就立下了功業,當上了將軍,可惜沒過幾年,西梁就降了隋朝,不愿意投降的他重新回了山。之后中年方才娶一妻生下一子,兒子剛生下來,妻子卻是難產而死,之后他郁郁難安,幾年之后也隨著妻子去了,留下了年幼的兒子從此由陳昭嗣撫養。直到三年前,陳昭嗣老邁死去,留下十二歲的孫子,和一個年邁駝背的家人陳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