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本書按→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第一百三十七章不見起色 各位節日快樂!
說是節后上班抓緊,但事實上并不是那么回事。
今年市縣鄉政府換屆三級聯動,假期后一上班,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太多,而且關注度極高,人人都扒拉著眼皮等著看結果,心思并不在工作上。
二月中旬,各鄉鎮人代會紛紛召開。
潘寶山對此并不怎么感興趣,沒有他要關注的人。而且,說是換屆,其實也就是看年齡,任期內還不到退二線的,多是會繼任,要么就是交流調動才會有變化,否則還是老樣子。就像梁延發,這次換屆后還是鄉長,夾林的其他領導也沒有什么變動。
潘寶山只關心對自己有很大影響的兩件事:第一是劉海燕能不能當上常務副縣長,第二是徐光放能不能成為市長。
二月底,縣人代會開幕。縣長馮德錦也沒變動,繼任縣長。這個在潘寶山的預料之中,因為馮德錦沒有別的去處,只有呆在原位。
潘寶山關心的劉海燕常務一職,沒有發生意外,她順利成為富祥縣常務副縣長。這讓潘寶山很高興,這意味著他背景的厚度有所增加,能沾更多的光。
更讓潘寶山更高興的是,在三月下旬召開的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上,徐光放力壓嚴景標,當選市長。
這看似波瀾不驚,其實在背后的努力上,動靜卻不小。
背后的努力就是拼后臺。說到后臺,嚴景標比徐光放甚至還要硬朗一些。嚴景標靠的是省委副秘書長萬少泉,徐光放只是和省政府辦公廳主任焦自高交好。不過事情總有偏差巧合,今年初,老省委書記到任退了下來,原省長康建國腳步一抬,就到了省委書記的位子上。
處在領導變動的接縫間,憑的都是關系。這一下,原先省府大院的人就比較得力,而省委大院的人,多是需要個長短不一的磨合期。正是這個原因,焦自高一陣忙活見了成效,在康建國那邊的影響,要遠大于萬少泉的努力,所以,徐光放最終成了松陽市市長。
徐光放成為市長,局面對潘寶山當然有利,他能繼續如魚得水。而且潘寶山還推算,過個兩三年等郝志勇退居二線,假如徐光放再當上市委書記,他的日子會更好過。
潘寶山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干勁十足,他要讓主持的工作全面開花。
曲安鎮的鮮切花種植是潘寶山比較關心的,這個從洼窯村遷過去的項目應該不錯。
當初接洽聯絡的副鎮長湯和茂,已經在前不久的換屆中升為鎮長,他對潘寶山當初的項目引送非常感謝。
“在鎮里大力扶持下,鮮切花種植基地迅猛發展,現在可以說是如日中天!”湯和茂把潘寶山帶到現場介紹,“事實說明,政府的先期投入是值得的,當地老百姓從中多有獲利。”
潘寶山看到,基地內車來人往進行著交易,各種鮮切花不斷被裝車運走。
“這些大多是供給市里及周邊短途城市的花店。”湯和茂指著遠處的一輛大貨車道,“那是遠途的,送往外省去,要跑一兩千里呢!”
“嚯,市場打得很開嘛。”潘寶山笑道,“看來鎮里的確下了不少功夫。”
“前期下功夫是一定的,不過現在慢慢就可以退出來了,一切交給市場和花農自己。”湯和茂笑著說,“鎮里正在引導他們自建合作社,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合作社組織有時的確比政府來得更為直接,更有針對性,效益也更高。”潘寶山道,“湯鎮長,現在鮮切花基地規模有多大?”
“總種植面積達到一千兩百畝,估計最終能達兩千畝。”湯和茂道,“如今鮮切花總體來說是處于上升勢頭的,市場潛力還可以繼續挖掘。”
“那就好,看來當初我的判斷沒錯,把鮮切花項目引到你們曲安是對的,要是放到夾林洼窯村,估計沒有這么大聲勢。”潘寶山由衷地笑了起來。
“嗯,照目前情形看,將來的鮮切花經濟,完全可以撐起咱們曲安的半邊天!”湯和茂自豪地說。
離開曲安后,潘寶山完全相信自己當初想法的正確性,舉全鎮之力促成的項目,一般都能獲得很大的成功。
來到石店鎮的時候,更加印證了這一點。
石店鎮黨委副書記屠有聞接待了潘寶山,他說石店鎮在發展紫蘇項目上,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引進公司合作來打造紫蘇產業。剛好,目前石店鎮正在打造一個高效農業基地,紫蘇種植已經進駐并且成為主力軍。
“現在紫蘇種植面積還不到五百畝,不過根據訂單出口的行情看,銷售收益卻不低,一畝地一年大概有五到六萬元的收入。”屠有聞笑著說,“下一步,還將開辟二期、三期種植工程,力求把紫蘇種植項目扶持成全省最大的種植基地。”
這無疑又是一個振奮人心的事情,潘寶山很陶醉,要是全縣這樣的項目多一些,何愁農業發展局勢不一片大好?
下一站,來到興陽鄉的時候,潘寶山著實又好好激動了一下。
興陽鄉依托鄉政府駐地白雀村葡萄種植的優勢項目,充分做大做強,已經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產業經濟板塊。在白雀村的帶動下,初步統計全鄉葡萄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五千畝。而且隨著葡萄種植業的壯大,相關深加工項目也開始顯現。
潘寶山真是要按捺不住從心底涌起的興奮,簡直樂得要暈過去,沒想到當初點的幾個項目都如此見效。當然他也清楚,這些項目的功勞跟他關系不是太大,雖然當初是由他主張興起,但后期的籌劃和建設他沒過問,具體的引導和發展更是沒搭邊,所以這多是地方政府的業績。
不過沒關系,世事萬物都在于整合,想個辦法撮合撮合,改頭換面一下就會變成自己的思路,成為自己頭上的光環。這也可以稱作為工作思路,能做出佳肴賣出大錢又獲得口碑的人,不一定要自己種菜養殖畜禽魚。
帶著這點思考,潘寶山又來到丁鍋鄉看蘆筍種植項目。
很出乎意料,蘆筍種植在這里完全不見起色。